雲南宜良因旅遊開發佔用大量耕地引熱議,旅遊開發涉及的農村用地問題應如何解決?

吳偉亞

近年來,雲南一直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隨之而來的農村用地被旅遊開發問題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很多人對此不理解甚至是極度反感的態度,認為這是在將雲南最後的“淨土”變成商業化旅遊景點,這不僅不會給當地帶來機遇,說不定還會因此而影響當地的居民生活。

雲南為何會如此大力的發展鄉村旅遊呢?這主要是因為鄉村旅遊是旅遊扶貧的一張牌,如何將兩者融合推進,成為了雲南旅遊市場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雲南接待鄉村旅遊者的數據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說明鄉村旅遊在雲南的發展,是非常可觀且持續的,至少就目前的狀態來看,雲南選擇走鄉村旅遊的道路是正確的。

麗江玉龍、昭通小寨、昆明宜良這些地方都是雲南率先打造鄉村旅遊的。昭通小寨近年來一直利用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打造出精品鄉村旅遊熱線,每當到櫻桃成熟的季節,這裡的櫻桃果園裡全是慕名前來採摘的遊客,而當地也根據櫻桃節等特色旅遊節延伸出了農家樂、文化長廊等項目。

而這些鄉村旅遊項目的建設必然牽扯到徵用農村用地的問題,很多當地的村民對於徵地都有著極強的牴觸情緒,因此很多項目也會因此而拖延甚至是取消。這些問題與矛盾該如何解決呢?首先,在規劃範圍出來之後,就應該及時地與涉及徵地的村民進行溝通,儘量做出一個雙方都接受的方式。其次,對於實在不願意被徵地的村民,不要採取強制徵地,原則上能規避就規避。最後,發展鄉村旅遊本是一件利民好事,既能給村民帶來就業機會,又能增加收入,只要做好了環保等措施,鄉村旅遊應該得到支持和更進一步的發展。


時報傳媒

近些年,在崇尚自然的理念驅使下,鄉村旅遊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都以村莊野外為場地,以生態無汙染無破壞、遊玩居住為特色的村野旅遊掀起熱潮。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使農村旅遊業用地需求大增,從而有些地區就會出現因旅遊開發佔用大量耕地等問題引起爭議。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對於上述問題引起爭議考慮到是否合法佔地、是否補償到位這兩點主要問題。

多位村民反映,風景區擴建,開始在宜良縣徵收土地13000餘畝,該村被徵收的土地就有1200餘畝,

徵收到現在為止,村民沒有看到任何一級政府出示的徵地許可文件。此外還存在對該村到九鄉景區工作的人員、教職工、公務員協商及簽字行為。80多歲的馬姓老人反映說,他家被徵用的土地面積有11畝,但補償款只拿到每畝2000元。聽說還有其他補償,但至今沒有領到。


如果說是非法佔地,根據有關規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這個問題也被村民質問,可是當地各個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說並沒有觸碰耕地保護的紅線。

是否補償到位
據村民表示到目前為止,補償依然沒有全款發放,基本生活成問題。

要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被徵收的耕地為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具體參考人口、平均佔有地數量。當地補償卻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據有關負責人李顯東介紹,大九鄉旅遊區按照5A級旅遊區的目標進行打造,按3年規劃建設期分批分期推進。但是卻出現了百姓安居、補償發放、佔地過多等一系列問題。


工農財智

關注【著迷丶大鄉村】,關注不知道的鄉村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遊、養生養老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快速增長的背後卻連帶著一系列的三農問題。

就雲南宜良因旅遊開發佔用大量耕地引起的熱議,僅僅是全國各地其中的一個縮影。造成這樣不良的社會影響,基本就兩個問題:一是項目審批是否到位;二是佔地補貼是否到位。



當一個開發的項目引來大量熱議,說明當地民眾是有異議的,從側面可以說他們的安撫沒有到位。有些幹事激進的開發商,很多時候會做出審批沒到位、補貼不到位,就強行開工的個人行為。

對於他們這樣的個人行為,對政府、對人民的傷害是很大的。這樣的做法不僅損害了國家政府形象,也損害了很多老百姓個人利益,最後也可能害了自己。
對於這樣的事件的發生,當地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嚴查項目審批是否到位,督促協助開發商做到補償先行,真正將一個好的項目,完美的開展下去。對於任何破壞國家形象,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做到零容忍。


著迷丶大鄉村

關於這個問題,分析如下:

一、首先必須肯定有外商到後發地區投資開發旅遊是個好事情,千年不變守舊始終是貧困山區不行。

二、其次,外商投資與當地群眾在利益與減少衝突,帶老百姓一起致富的項目才是好項目,佔用耕地補償可以階段式逐漸增加地租,提供就業、分紅等形式造福一方。

三、關於涉及的農業用地,只要是符合或略高於正常的土地年收益的租金,地方政府應儘量方便開發商用地要求。山區的農耕地在未來的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農業生產中,根本發揮不了任何優勢,生產糧食的成本比買糧還高。發展特色產業是它的正確使用方式。

四、最後,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全球業態角度看問題。富了要帶大集體一起富,窮地方一定要有改變觀念的準備才能改變生活條件。大家都要憑良心、守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