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扬派盆景博物馆位于扬州西北郊瘦西湖风景区内,占地面积40余亩,分为室内展示区、室外展示区、制作养护区三大部分,是集收藏、展示、普及、研究扬派盆景艺术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中国盆景艺术的诞生由来已久,汉晋时期初见端倪,直到唐代才形成系统流派,兴盛于明清时期,近代由于社会环境影响一度衰落,发展至今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扬州盆景的发展历史与中国盆景大致相同,在明代时期形成了端庄大气、工笔细腻的艺术风格,成熟于清朝时期。扬派盆景与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被人们称作中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扬派盆景博物馆内珍藏有精美盆景500多件,古盆景200多件,常年展示的盆景保持在280件左右,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扬派盆景艺术的窗口和平台。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扬派盆景生动地诠释了“小小世界、千变万化”的含义,盆景的体量大多较小,古人称“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小小的身躯却承载了老手艺人对古老艺术的坚守和对盆景文化的热爱。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学习制作盆景之前,首先要学会选择优良的树形,包括树桩的头、根、干、枝,尤其是头、根、干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盆景的成功与否,因为树形不好的话很难培育出优良的艺术精品。树形选好后,接下来就要酝酿构图、挑选良干、疏整根系、精心培植,制作盆景就是不断挖掘树桩独有风韵的过程,借此表达主人不流于俗的处世哲学。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培植完成的盆景还要经过不断的修剪,枝条的疏密、粗细、长短和间距直接影响着盆景的外观情况,如果遇到不符合构图要求的纸条就要果断的裁剪,使其重新生长后再按照意图修剪。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博物馆室内展示区主要有盆景展区、图片展区、骨盆展区、几架展区等,艺人们会在博物馆内修剪盆景,游人可以一睹扬派盆景的制作过程,感受盆景艺术的魅力。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扬派树桩盆景大多选用松、柏、榆、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梅、山茶等树种,借以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的超然心境。扬派盆景大师告诉我们:“盆景是活的艺术品”,要经过无数次的修剪才能形成它最终的艺术形态,每一个完成后的盆景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需要再继续的修剪加工,匠人之心也需要传承与发展,大师之后还会再有大师吗?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一”是扬派树桩盆景的制作理念,从远处望去要做到层次分明、和谐自然,因此对艺人的制作手法要求非常高。据说,单是从造型技法方面的棕法就有11种之多,看来盆景的门槛还是挺高的。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徜徉于扬派盆景博物馆,仿佛时空穿越一般在古老的扬州与现代的休闲城市之间自由切换,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变幻莫测的无数精品盆景让人眼花缭乱,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瘦西湖有一座扬派盆景博物馆,这里的盆景艺术很江南

“以少胜多,瑶草琪花荣四季;即小观大,方丈蓬莱见一斑”,扬派盆景堪称一部浓缩的扬州艺术史,将其发展千年的历史文化浸润于方寸之间,反映了古扬州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