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的明朝,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擎子yeerum

十六世紀的明朝是什麼形象?這個話題常見吵得火熱,但有一類史料,卻是相對客觀:

16世紀時,那些造訪明朝的歐洲人,他們寫下的筆記記錄。

而以他們的中立視角,我們也分明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近代中國人想象,強大到令歐洲人心馳神往的明王朝。

一:富庶的明朝城市

在十六世紀歐洲人的記錄裡,明朝城市的最直觀印象,就是“大”。以明朝嘉靖三十一年曾旅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士的話說:“中國比聽起來要大得多。”比如他所在的廣東省,每個小鎮都像城市一樣“極壯麗”。廣州的郊區都是“幅員可跟里斯本相比。”

而比“大”更叫克魯士流連忘返的,更是明朝城市“人口繁庶”的生活。廣州普通百姓的家居裝修,都到了“令人驚羨”的程度,家家都是清雅的家居佈置,房屋十分清潔,傢俱非常精緻。每到夜晚時,河邊更常有“文藝青年”吟詩奏樂。有時克魯士也常帶著樂器跑去河邊湊熱鬧,跟新認識的廣州青年們合奏一曲,場景其樂融融。

何止是克魯士見到的廣州?同樣是十六世紀的萬曆年間,西班牙使者拉達,更在福建的城鎮裡,看到了明朝城市裡寬到“15騎可以並行”的街道,還有綠樹成蔭的城市。城市不但衛生清潔特別好,而且還有叫西班牙人連呼不可思議的“養濟院”,可以收留乞丐和殘障人士,還有“充足的大米供應”。

市面上魚肉的價格都很便宜,花一點錢就可以吃到豐盛的宴席。如此國度,簡直是“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二:繁華的明朝農村

與熱鬧城市生活對應的,就是16世紀明朝的鄉村。

叫當時來訪外國人最震撼的,就是明朝的農村,那撲面而來的綠油油農田。在同時期的歐洲,郊區還常見各種荒地野地,在他們造訪的中國東南地區,以克魯士的話說“耕地差不多全開墾出來”,而且糧食蔬菜水果都非常豐富。拉達更為明朝農村的強大技術折服:福建當地的筒裝大水車,輕鬆就灌溉大片良田,連山頂上的農田也能灌溉到。簡直是“物產豐富而人口眾多。”

這樣的富庶水準,叫十六世紀末造訪中國的歐洲漢學鼻祖利瑪竇,也是心悅誠服的認輸:明朝的農業“產量遠超過西班牙”,這樣的鄉村“整個看來象一座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

三:硬氣的“明朝製造”

當然,十六世紀時造訪中國的這些歐洲人,可不是滿腦袋觀光的“驢友”,他們觀察明朝時,各個細節都不放過,就為評估大明王朝的國家實力。於是稍不留神,就被“大明製造”驚一下。

比如生活在廣州的克魯士,平日閒來逛街時,就常被廣州店鋪裡的手工業品驚到:中國的金銀銅鐵器皿,樣樣都別緻耐用,比如各種箱子,都是顏色精美性能獨特。中國人的製造水平,簡直是“精湛技藝,巧奪天工。”

同樣把克魯士驚到的,更有廣州城的船舶,各種大小平底帆船,全都讓他大開眼界。甚至還做出了一個雷人形容:明朝能夠“用船在中國和馬六甲之間搭起一座橋樑”。如果說這強大的造船業,還只縮影了民用船舶,那麼拉達更記錄了明朝戰艦的風采:“他們為打造而製造大而堅實的船”。明朝的火炮水平也是“比我們的好,更有威力!”

但最震驚當時歐洲人的,還是明朝的城市建築。以西班牙學者門多薩的形容說,明朝城市的道路又寬又直,整個國家的道路四通八達,那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公路”。更震撼的卻是明朝的橋,那些在中國人眼裡不稀奇的石橋拱橋,在當時的西方人看來,就是不可思議的工程。比如泉州城裡那些鋪著長石板的巨型橋樑,叫門多薩驚呼“靠人力似乎難以架在橋上。”驚呼完後,更是服了氣:“他們(明朝人)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築來。”

四:肅然起敬明朝人

在被明朝驚訝過多次後,他們對於明朝人,又是什麼看法呢?曾經和廣州青年一起玩音樂的克魯士說,明朝人很聰明,“在任何事情上只用巧勁,不用蠻力。”而且非常勤快:“這個國家中懶人受憎惡,被人嫌棄。”

而拉達眼裡的明朝人,更是非常健康:“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體質,勻稱而且是漂亮的人”。生活更是考究,尤其注重公共衛生:“他們第一是極其整潔,不止在房屋裡,也在街上。”

明朝的軍隊呢?親眼看到明軍士兵操練的拉達,看到了明軍整齊劃一的戰陣,熟臉的操練動作,以至於“西班牙人認為他們超過了全世界採用的戰陣。”

這樣的明朝人形象,也就成了利瑪竇書信裡,那句影響歐洲“中國熱”的感嘆:“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太高太大了。”

這個在他們眼裡,無比驚豔的明朝,見證了勤勞勇敢的中華祖先們,生生不息的輝煌。


歷史風雲錄

我個人認為題主應該把時間弄錯了,準確應該說15世紀比較好。說個最近的新聞吧,歐陸風雲4中1444年最強的王朝就是大明。在1444年,那是大明朝的中葉,人口已經達到一億規模,當時的南京城已經達到了100萬人。當時還沒有工業革命,中國的農業以及手工業遠遠比西方發達。

當時的世界形勢是這樣的:

朝鮮王國是這樣的:

其實由於中國近代百年,無論是國家實力,還是科學技術,文化制度都遠遠落後於西方。以至於即使到了現在,西方的很多東西都是一種高大上的存在,國民是極其不自信的,或者說盲目自信。但是過去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雖然幾次中原淪陷,但是國民對其文化,制度都是非常驕傲的。中國的落後也是最近百年的事情,在明朝的時候不光國力是非常的強大,各種科學技術同樣在不斷髮展:

1450年吳敬撰寫了《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1606年徐光啟和利瑪竇開始合譯《幾何原本》

1637宋應星在《論氣氣聲》對聲音的產生做出合理的解釋。

在幾百年後的清朝,為了對付洋人,他們還模仿了戚繼光的虎蹲炮位:


當時的鄭和下西洋是這樣,他帶著二百多艘船,2.7萬人從南京出發,一路上“友好”訪問了30多個國家。


歷史是什麼

十六世紀明朝和葡萄牙發生了一場戰爭,史稱明葡戰爭。我們可以從這場戰爭看明朝是什麼樣的存在。

1521年明軍與葡萄牙爆發了一場戰爭。

1523年明軍取得勝利。雙方參戰兵力明軍10000,葡萄牙700-800人。

正德十二年,葡駐滿刺加總督派安特拉德與特使託梅·皮雷斯等人率船隊駛抵廣州。“放銃聲如雷”,震驚全廣州。

葡萄牙人在廣州開始擄掠男女,《名山藏》記載葡萄牙人:盤留不去,劫奪行旅,掠食小兒,廣人苦之。

嘉靖初年,王希文上書:“正德間,佛郎機匿名混進,突至省城,擅違則例,不服抽分,烹食嬰兒,擄掠男婦,設棚自固,火銃橫行,犬羊之勢莫當,虎狼之心叵測”。

這是中國與西方的第一戰,這次廣東按察使調動了廣東海衛總計一萬多人。葡萄牙人總兵力不但800人。初戰不利,有人獻計潛水破船。終於力戰退敵。明軍繳獲一些弗朗哥炮。就這種情況葡萄牙四隻船還跑了三隻。

不數年間,遂啟佛朗機之釁。副使汪鋐盡力剿捕,僅能勝之。明朝動用了一萬多人數年時間才堪堪取勝。

我們可以看出十六世紀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國軍,這個時候明朝正在衰落。西方文藝復興在16世紀達到頂峰。

這場戰爭雖然獲勝了,但也給明朝敲響了警鐘。


漁耕樵讀

在當時西方國家眼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明朝人口突破1.5億,當時世界人口共5.5億,超級的人口大國。

地域廣闊,單獨的一個省都比西方國家大。

白銀擁有量世界第一,世界進三分之一的白銀都在中國。

手工藝品極為精湛,絲綢瓷器物美價廉,早期歐洲人以為瓷器是用貝殼粉製作的。

商業發達,醫藥先進,物產豐富。

軍隊強大,皇帝管理著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軍隊

十六世紀的明朝發生了許多大事

名將戚繼光抗倭,比西方早200年發明了水雷,進行軍事改革。

首輔張居正改革,組建第一支陸軍炮騎兵。

吳承恩《西遊記》成書;李時珍編寫完成《本草綱目》。

天花這一世紀絕症在明朝被攻克。

四川嘉州建成世界首個石油井,比蘇聯早了300多年。

玉米、紅薯開始在中國廣泛種植。

在十六世紀的西方人眼裡,明朝絕對是東方帝國。


扒哥歷史

十六世紀實際是說從1601到1699對吧。

我的時間概念很差,姑且說這個吧。

明史到1644,對吧?但是是不是可以再長一點!要不然有些事你沒辦法解釋。比方說你真心不能說是一幫草寇收腹了臺灣。。。。。。。

各種南明也好,明鄭也好。算做明朝都不算誇張對吧。咱們就說這最初頁的44年好吧。

明朝最後44年有人說有迴光返照,也有人說崇禎皇帝生逢亂世,甚至有人說明朝如果能如何如何,清朝沒什麼必要。。。。。

明最後的裡面稅收之重導致民怨四起,記得那著名的三響嗎?遼響,對應的清,沒問題吧。練響對應練兵,沒錯吧!這些對誰徵收?對自己人!換句話說沒有造反的人!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清朝,明朝一樣完蛋。完蛋在自己人手裡。

十六世紀的明朝,就是一個從正確走向錯誤。政治由清明走向腐敗。國家從慢慢消亡的最後悲鳴!


小瘋瘋34

五十多個日本使團從寧波殺到南京,打死明軍數千士兵,攻下數十座城,最後大搖大擺走了。三百葡萄牙人佔領香港,明朝出動數萬明軍堅壁清野打了三年,最後割讓澳門。一百多個荷蘭人佔領臺灣。這些好像都是十六世紀的事。


超兩公里兔兔

額……這個不太好說呀,十六世紀也就是1501-1600年。我個人感覺當時世界上總體上還是對明朝持仰視態度的,但是從1521明葡海戰 和後來的命荷海戰來看,雖然是贏了但也充分暴露了明朝的武備之不足 科學技術之落後 人員素質與戰力之低下。以明荷海戰舉例~荷蘭方面對明朝水師的印象只有多!從那以後歐洲人和中國人說話就開始變味了。所以我感覺16世紀上葉歐洲人對明朝還是仰視,下半葉就是平視甚至是俯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