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夏津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夏津縣位於地處魯西北平原,北依德州,南鄰聊城、臨清,東連濟南,西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與河北省相望。人民政府駐地夏津鎮,在省會濟南西北方向120公里處,為德州市轄縣。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和出口基地,常年植棉65萬畝,總產120萬擔,穩居全國棉花生產縣十強,素有“銀夏津”之美譽。林果業發達,素有“小雜果之鄉”的美譽。建有黃河故道生態森林公園。

概述

夏津縣地處山東省西部平原、魯冀兩省交界處,歷史悠久。青銀高速、308國道、315省道和德商公路穿境而過,京

山東省夏津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九和京滬鐵路距縣城僅有20公里和30公里,交通優勢明顯。是全國優質棉生基地,素有“銀夏津”之美譽。建有黃河故道生態森林公園,有“百果之鄉”美譽。全縣形成了棉紡織、食品加工、植物油加工、造紙、工藝品等特色產業,先後獲得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植物油示範縣、棉紡織名城、麵粉大縣、中國工藝品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國際生態安全旅遊示範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中國椹果之鄉等榮譽稱號。

全縣轄10鎮、2鄉、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開發區,507個行政村,530個自然村,135771戶,488023人,其中男245362人,女242661人。全縣有漢、回、蒙、朝、滿5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占人口總數的99.9%。

摺疊地形

夏津縣地處魯西北黃泛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坡降為1/5000—1/8000之間,最高海拔34米,最低海拔23.5米,差10.5米。境內中部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古堤—陳公堤,將全縣分成堤上、堤下兩大部分。堤上多為河灘高地、沖積扇形地、沙質河槽地組成;堤下由平坡地、窪地、淺平窪地、沙質河槽地組成。

旅遊景區

摺疊龍湖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部,是“碧水繞城”工程的組成部分,為工程提供調蓄水源。總投資7000餘萬元,全園面積520餘畝,其

山東省夏津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中水面面積420餘畝,圍湖綠化景觀面積近7萬平方米。

公園分為主入口區、親水遊憩區、兒童活動區、運動健身區、文化休閒區、林中休閒活動區、水生植物栽植區、城市形象展示區、臨水步行區、湖心島和遊船碼頭。

公園內植物種植體現複合植物群落景觀,注重群落景觀的整體連續性和近賞效果。根據不同區段的周邊環境特徵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特色。夏風覽香:廣場中高大喬木列植,與廣場鋪裝形式相協調,營造出規整的平面佈局。綠地中強調中層、下層植物的種類和配置,選用了大量的開花植物和芳香植物,使遊人穿行其間,賞花聞香,興趣盎然。暮靄琴音:利用樹木的葉色深淺不同,創造夏日暮色中鬱鬱蔥蔥的景色。丹林秋月:強調幾近自然的植物配置,充分利用並結合地形,植物種植疏密有致層次豐富,富於變化。草坪開闊,樹木配置疏落有致,色葉植物點綴其間,遠景植物濃重、緻密,形成空間、色彩、明暗上的對比,景觀更生動、自然。晴虹引練:人行道邊多種植松柏類、大葉黃楊等常綠、半常綠植物,通過上、中、下層植物的合理配置,在景觀上形成自然變化的綠色背景,功能上起到遠闢道路喧囂,營造寧靜空間的隔離作用。花架兩側成排成行種植大喬木,將遊人視線引導到岸邊。柳堤映日:堤也是園內重要的遊覽路線之一,堤上除桃紅柳綠、碧草的景色外,更襯以冠大濃蔭喬木為背景,水中植物倒影清晰可見。

摺疊杏塢園

塢園面積約1300畝,因園內的杏塢書院古蹟而得名。清朝咸豐八年,夏津鄉紳劉令晦,鄒紹魯、潘克博等為興辦義學,多方籌集資金,修建了一座書院,因其掩映於杏林之中,故取名“杏塢書院”。為紀念這一古蹟,所以把這個園區取名杏塢園。此園區將民間義學、儒學和現代教育相結合,著力打造文化教育這一特色。

園內現有古杏樹1000餘株,古杏樹與古椹樹、古山楂樹形成混交古林。雖歷經滄桑,但仍枝繁葉茂,身處其境,書香墨色猶存。

現建有三孔牌坊、論語碑、孔子像、鑿壁偷光、程門立雪等塑像,規劃建設杏塢書院。

摺疊森林遊樂園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的森林遊樂園,佔地面積1000餘畝,各種娛樂項目齊全,園內有椹樹、杏樹、山楂樹等古樹3000餘

山東省夏津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株,在這裡遊客既可以體驗驚險刺激,又能夠迴歸自然,採摘、野餐、遊戲,尋找童年的記憶。園內的射箭場、卡丁車、高架觀光車、彎月飛車、海盜船、攀巖更是會帶給您輕鬆快樂的旅程。園內“加油向前衝”是魯西第一個集趣味、運動於一體的大型娛樂競技項目。

摺疊香雪園

香雪園面積1000多畝,由京劇大家梅葆玖先生題字,園內建有義和團運動、貴妃醉酒、西廂記、梁祝等雕塑,園內有梨樹數萬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梨樹多達2000餘株。

梨園初形成於隋末唐初,相傳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夏王竇建德與隋軍宇文化及大戰於聊城,最終大獲全勝,曾駐軍黃河故道,在梨園犒賞全軍。如今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梨園,經過了千百年的滄桑變遷已發展成為面積一千多畝、梨樹數萬株、百年以上古梨樹兩千餘株的大型景區。

梨園一年四季,美景各有不同。

春季,梨花滿園,“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

夏季,綠浪滔滔,盡在眼底,清風撲面,涼爽宜人,將是避暑消夏的最佳去處。

秋季,雲淡天高,北雁南飛,黃梨紅葉,五彩繽紛,空氣中瀰漫著梨的香甜。

冬季,寒煙漠漠,林海雪原,可以讓您眼界大開。如果您有幸遇上難得一見的霧淞奇觀,您更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人間仙境。

金秋時節梨園內碩果飄香,鴨嘴梨, 金黃梨,雪花梨,面梨,酸梨等二十多個品種相繼成熟,一個個酥脆細膩,皮薄肉嫩,槳汁豐濃,甘甜爽口。金秋時節來到梨園,不僅可以採摘香梨也可以挖花生,刨地瓜,體驗農耕之樂。

摺疊槐林狩獵場

完全原生態景象,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總面積達1000餘畝,園內主要樹種為刺槐、間有龍柏、松樹、楊樹,並有白玉鳥、喜鵲、畫眉、杜鵑、野雞、野兔等鳥獸49種。鬱鬱蔥蔥的槐林漫無邊際,寧靜中的溫馨與浪漫鋪天蓋地,是動與靜的完美結合,是旅遊和度假的“天然氧吧”。相傳刺槐林與黃河有著不解的歷史淵源:曾幾何時,有著五千年中華文明象徵的九曲黃河,迂迴穿越崇山峻嶺,來到一馬平川的中原後,像一個長途跋涉走累了的頑皮孩子,在這裡歇歇腳,繞個漩,打個滾,抖落挾帶的風塵和泥沙,平原黃河流域的沃土上,便誕生出無數逶迤起伏的沙崗。大風起時,黃沙滾滾,吞噬良田,擠塌房屋,讓幾代人望沙興嘆……刺槐無疑是流沙的剋星,它紮根黃沙,延續並蓬勃著自己的生命。發達的根系,像縛龍的長纓,緊緊縛住肆無忌憚的流沙,營造出碧草如茵、鳥語花香的自然小氣候。刺槐樹,成為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成為黃河故道的獨特風景。

摺疊大雲寺

位於森林公園中心腹地,周圍古樹環繞,規劃佔地面積為230畝 ,建築物20000平方米,綠化面積50000平方米 ,再度恢復為“方圓數百里名剎”。大雲寺以佛學文化、參佛祈福、法事宗教活動、旅遊、觀光為主要功能,規劃建設鐘鼓樓、彌勒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僧舍齋房等。寺院在保留原有古樹基礎上,再採用側柏、龍柏、大葉女貞、銀杏、國槐、玉蘭、金銀木、棗樹等樹種進行綠化美化,形成林密幽深、微見漂渺天際的景觀,與宗教氛圍相融相符。總投資3億元,目前大雄寶殿、萬佛殿已基本完工,法物流通處、山門殿、放生池、停車場建設進展順利。

摺疊椹果園

景區現有面積1千多畝,以古椹樹為主,椹樹是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的特色林木資源之一,全園上百年的古椹樹就有3千多株,雖歷經上百年、上千年,但仍然是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椹果園景區古樹形態各異千姿百態,這些古樹是怎麼形成的呢?公元11年,黃河改道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31.5萬畝的沙河地,一派荒涼。清康熙十三年,在朝遭貶的朱國祥到夏津任知縣, 認真勘察這一帶地形,發現古樹資源,於是仿照前人讓百姓大量種植這些古樹林木,這一舉措不僅讓百姓遠離洪水的蹂躪,也增加百姓的經濟收入。經過百年的風沙造林,至清朝中期就已經形成了這片古樹資源。如今,景區內椹樹樹冠豐滿,枝葉茂密, “臥龍樹”、“騰龍樹”,氣宇軒昂,盛氣凌人,讓人看罷不禁驚歎其姿態之美、姿態之奇!園內以壽文化、孝文化為主題,建有蔡順拾椹、顏文姜等塑像。

摺疊鄃城公園

總投資3000萬元,整體設計為一幅立體的畫卷,以挖掘本土文化為亮點,用中國傳統造林藝術,華麗呈現夏津古遺址

山東省夏津縣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文化、歷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各種藝術,生動講述夏津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漫步原始、古樸的園林,欣賞粗狂豪放的民俗文化,領略滄桑厚重的歷史文化,讓人有穿梭古今、魂牽夢縈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