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经典合香闻起来怎么样?

花溆x

金石类、陶瓷类古器物,很容易从典籍文献中了解到古时的使用方式、场合、讲究等,甚至一些不常见的古器物不知其用途时,在鉴赏古画时都能找到古人使用该类器物的场景,而香器的使用多存于我们脑海中佛教和文人雅士雅集时使用的认知中。

如果这些古香器没有了香材和香料,便成了一件普通的容器。难道这些从泥土中重见天日的精美香器,只能被放在博物馆的玻璃罩中供人欣赏吗?

还原古文化,传承古人文雅生活的方式,只把古人焚香时的器物和场景还原是远远不够的,焚香的重点还是在于——香。

我们不仅要观其器,还要知其味。

但如何知道古人用香时闻的气味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揭开这个神秘面纱,我们便开始了尝试按照古法还原制香的道路。通过在修复古籍善本时得到的一手资料,和翻阅保存下来的其他香典名著,找到了古人用香与现代人用香大不相同的“奥妙”所在:现在所闻的香多是“单香”,比如沉香、檀香等,散发的是一种香材的气味,而古人用香的发展过程极为漫长,在鼎盛的唐宋时期,“合香”成为了主流用香。

这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合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香。

我们在古代香方典籍(如明代周嘉胄的《香乘》)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理解与不断实践,做出了寿阳公主梅花香、宣和御制香、闻思香等多个古方香品,还有根据古方改良的木樨香、墨芸香。


  • 寿阳公主梅花香

为南朝寿阳公主所创,是她传世的十三款名香之一,她所配制的“梅花香”、“雪中春信”、“春消息”被历代制香家誉为“梅香三绝”。

  • 宣和御制香

由宋徽宗所创,由沉香、檀香、金颜香、朱砂、甲香等炮制而成,这款香所用香材结合了五行八卦,也是当时的宫廷道教用香。


  • 闻思香

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调任杭州时,因“乌台诗”案发后,心性发生了转变,百感交集,使用旃檀、元参、丁香、香附子、降真香、豆蔻、茅香等材料配制成的香。这款香代表了苏轼大起大落后内心的追思与沉淀,无论香材用料还是香气都无以前的豪贵华美之风,而是经历过风雨浪涛后返璞归真的“质朴”韵味——甘甜中带着一丝微微苦凉的味道。


  • 墨芸香

由明代古方改良而成,首见于明时文人屠隆的《考槃馀事》香笺,用崖柏、芸草、白芨等香料配制而成,能防止书籍被虫蛀,适合焚于书房、书案内。据悉宁波天一阁古籍百年不受虫蛀的原因,正是因为焚此香而受的保护。


  • 十二花神香

十二种花表了十二种花神,十二种花神又对应掌管着十二个月。在传统的十二花神中有些花因为气味的原因,我们将它换成了其他香味浓郁的花,从而研制出了今天的新十二花神,算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品香习惯而做的改良香方。

这几款香都是历朝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香方,我们也在还原、改良这些香方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些古法制香,是有很多思考和讲究的,最后定下来的配方和比例都是在一遍遍实践中不断感觉、琢磨,再拿给行家闻了之后,确定下来的。很多古代香方的配方没有变,但用材比例做了不少改变。比如古代用香,很多是作为“药香”来用的,配料中药材比例很大,药味比较浓,现在就对香方里的药材比例做了调整。

中华文化的传承,借由一种和古人生活场景相似的意境还原,更有代入感,仿佛跨越时空,和古人心心相印,自然理解了那时的文化,那时的社会风尚。

比如,一件古物香器,配上古法制作的合香,在香气氤氲中,仿佛再现了古意中焚香时的悠然雅致心境,我们与古人感通的距离瞬间拉近了。

与香为伴的时刻,是我们与内心对话,与古人交流,感知安心宁神的美好时光。

至于好不好闻,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亲自闻一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