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泸州扶贫干部余芬 余心念兹 芬芳在兹

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91万人,2017年,古蔺县开展了“百千万”帮扶行动,511名县乡机关干部组成117个驻村工作组,3740名机关干部全覆盖帮扶到每一户贫困户。

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余芬,也是帮扶干部中的一员,她负责帮扶太平镇走马村周光文、袁图先等6户贫困户。2017年12月24日,余芬在下乡走访贫困户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牺牲,年仅45岁。

2017年12月28日清晨,遗体告别。古蔺县城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金兰大道、迎宾大道,戴着白花,神情悲痛。她人生最后一场送别,感动了整个县城。

拉家常 当亲人

余芬因为平时要负责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日常工作,所以通常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下乡走访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太平镇党委副书记冷剑锋还清晰的记得他第一次陪余芬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的场景。冷剑锋表示,余芬到贫困户家中,见到孩子就称“幺儿哥”,见到老人就称“老妈妈”,通过一个称谓就拉近了距离,使贫困户没有任何戒心、没有任何距离。

“幺儿哥”是当地老百姓对晚辈的爱称,余芬不仅通过亲近的称谓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更在行动上让贫困户把自己当亲人。走马村监委会主任周林回忆,在一个贫困户家中,板凳是脏的,她也会坐下去,不让贫困户跟她之间产生距离。

余芬每次走访贫困户,身边总带着一本帮扶日记,把走访中了解到的贫困户们需要解决的困难都详细记录下来。周光文是6户贫困户中最困难的一户,他先天三级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和年过七旬的母亲吴仁芬居住在潮湿、狭小的草房里。

每次到他家,余芬总会带些大米、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并且帮忙收拾杂物、打扫卫生。周光文家每逢下雨,总有雨水顺着墙壁渗漏下来,这样的条件让余芬格外的揪心。她把帮助周光文申请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新建房屋的事记在了帮扶日记上,更记在了心里。从申请材料的填写到帮扶资金的审批,从新房的选址到建筑材料的选购,从工程施工进度到竣工验收,余芬前前后后跑了几十趟,但却没在周光文家吃过一顿饭。吴仁芬回忆说,有天我正在吃饭,喊她吃饭,她说不吃了。她是那么好的一个人,现在走了,我心里有想对她说的话,也不能说了。

扶贫先扶志 用心用情

扶贫,更要扶志。贫困户袁图先身患慢性疾病,儿子王新应36岁尚未成亲。在走访中余芬发现,这个家庭的贫困除了母亲袁图先的疾病原因外,更主要是儿子王新应生活习惯懒惰造成的。通过对周边村民的走访,余芬了解到,王新应曾经学过生猪屠宰,于是她开始耐心开导王新应,让他树立起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和通过自身勤劳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

余芬对贫困户用心用情、真帮实扶事迹还有很多,在贫困户心里,她早已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好大姐……

去年,王新应通过积极劳动,使家庭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周光文家50平米的新房已经全部完工,即将搬迁入住;走马村3000亩甘蔗基地和600亩花椒基地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贫困户们的生产、生活充满了希望,但余芬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走马村的贫困户们纷纷表示,将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实现勤劳致富,不辜负余大姐的期望。

接过“接力棒“

余芬走了,但古蔺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并没有停滞,太平镇党政办工作员刘玉婷接替余芬,负责周光文、袁图先等6户贫困户的脱贫帮扶工作,她表示,将接过余芬手中的“接力棒”,多关心贫困户们的生活,多帮助贫困户们发展生产,让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给予他们更多鼓励,让他们能够提高自己自强的能力。两方面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如期脱贫,过上更好的生活。

需要从余芬同志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不仅是刘玉婷,更是全市所有党员干部。余芬同志心系扶贫、念兹在兹,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生命践行“决胜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户一人”庄严承诺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赞扬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