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滸傳》有的版本里面都刪去了梁山徵田虎和王慶這一段!

看完大約需要幾分鐘,希望對您有幫助!

《水滸傳》的成書過程非常的曲折,這件事說來話長了。

從最初的話本到雜劇,然後加上後人不斷整理彙總,歷經了數百年時間。宋人的《宣和遺事》一書,已經開發出了楊志賣刀、晁蓋等結夥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故事情節,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的歷程故事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零散的描述,但是當時應當是獨篇“故事會”而不足以稱為完整小說。

為什麼《水滸傳》有的版本里面都刪去了梁山徵田虎和王慶這一段!

宋元之際,話本盛行,民間更是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文化擴散非常快,在一些元代的雜劇之中,水滸英雄,水滸故事已經成為了引起萬人空巷的暢銷劇作,而這個時期,梁山好漢已經從36人擴展到108人。

到了元明之際,施耐庵對全篇的水滸人物及故事做了整理、彙總、在創作,整個寫作的過程吸收了很多已經形成的水滸民間印象,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奇書《水滸傳》。

市面流行的水滸傳三個版本,第一即70回本,明末金聖嘆評本,又名《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這本書是當代學者、專家研究水滸文化的對象。

為什麼《水滸傳》有的版本里面都刪去了梁山徵田虎和王慶這一段!

這一版本最重要的獨特性在於批評家金聖嘆的修編和點評,他首先是大篇幅刪掉了梁山大聚義之後的所有情節,然後對於《水滸傳》的文字做了重新的修飾,比如“浪裡白跳”變為“浪裡白條”,“黑旋風探穴救柴進”變為“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等等。

金聖嘆的點評也是極有意義的,在很多情節發展的看法上,金聖嘆很獨到,如果大家非常喜歡水滸,這一版本是不能錯過的。

第二版本則是百回本,包含了徵方臘的情節,但沒有徵田虎、王慶,總共是一百回合,結局是“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這一版本的特點是,框架完整,不會像上述的金版一樣有斷層,情節也不會拖沓,建議大家最開始瞭解《水滸傳》的時候讀這一版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大家看到的新老版本的《水滸傳》電視劇,都是按照這個版本來拍攝的。

為什麼《水滸傳》有的版本里面都刪去了梁山徵田虎和王慶這一段!

第三個版本是明袁無涯本《水滸全傳》,篇幅是一百二十回,比百回版本多了徵田虎、討王慶的情節。徵田虎、討王慶的片段,通篇都是宏大敘事,重點在枯燥的作戰本身,讀來樂趣一般。

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七十回以前是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戰的全由施公的徒弟羅貫中所作,重點在於刻畫戰爭場面,描繪征戰,真實的情況已不可靠。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比來看,即便是描繪戰爭,羅貫中的水平也應該比水滸七十回之後寫的更好才對。

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初讀水滸,讀百回版本即可,如果讀後有興趣深入瞭解,再看七十回金本,至於百二十回版本,可以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