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風漸興盛

探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风渐兴盛

南山之巔古塔屹立數百年

南塔是典型的清代石塔。磚石結構的古塔厚重穩固,塔底四面雕刻著雕花和圖案,十分精緻漂亮。目光從塔底望向塔尖,只見九層樓的塔呈等比例樣式縮小,越往上越小,直至塔尖高聳入雲端,讓人不由地心生敬畏。南塔作為綿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定期的保護,它與烈士紀念館相鄰,因其外形美觀、充滿年代感而成為南山甚至綿陽城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晨起,登高攬勝,南山中學上的琅琅讀書聲偶爾飄過,公園裡跑步、練太極、散步的人們在塔下小憩,眺望山下美景。夜晚,華燈初上,沉靜的南塔與富樂閣隔江而望,這兩個有著綿陽曆史屬性的建築,如兩位老朋友一般守望著這一方山水,注視著山下的車水馬龍和興盛變化。

探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风渐兴盛

初為佛塔漸變成文風塔

南塔何時興建?《涪江遺韻:綿陽不可移動文物》中寫道,南塔修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為綿州知州屠用謙倡建,但據綿陽考古專家宋建明推測,南塔存在的時間遠不止於此。

“南塔最早修建於何時,沒有確切的時間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宋代就已經有了。”宋建明說,“塔”這種建築是漢代隨著佛教進入中國而一併引進的,最初都是佛塔,若無意外,南塔也應該是佛塔,它的修建依託於南山寺,南山寺宋代就已經有了,由此可以推測南塔至少在宋代的時候也已經存在了。“因為南塔曾經多次被毀,現在我們看到的南塔是1735年在舊址上重修而成,這在《綿州志·重修南山塔引》中有詳細記載,所以一般認定南塔的修建時間是清代雍正年間。”

書中記載,明朝末年張獻忠久攻綿州城不下,聽說東南方有一塔即南塔,如果破壞掉塔後攻克綿州城便會勢如破竹。張獻忠聽說後,於是毀掉了南塔,果然成功攻下綿州。南塔被破壞後,很多綿州人請願重修,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州牧屠用謙的倡導下,鄉人募捐在原來的舊址上重建了南塔。“夏六月,復修塔,升南山之巔,攬全綿之景,富貴福壽畢萃於此矣,所謂狀元筆宰相筆也,乃知昔人建塔用意深遠。”宋建明說,這次的重修也改變了南塔的屬性。“南塔最初是佛塔,重修後變成了風水塔、文風塔,此後多年,文風盛行,高中入仕者多了起來,綿州也逐漸繁盛。”

探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风渐兴盛探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风渐兴盛

歷盡劫難成文物保護對象

綿陽城建專家湯毓良在《綿州之謎》一書中記錄了重修後的南塔,高約32米。造型俊逸,做工精細。坐南向北,9層6面,為閣樓式磚塔,6面體塔基用條石砌成,第一層底邊長4.6米、高2.72米,北向有一高3米、寬0.9米的圓形拱門,塔內為空洞圓體,通過塔門可進人塔內,塔身第2至8層自下而上逐層收縮,塔簷用片磚、尖角磚、圓弧磚交錯疊砌而成,伸出塔身0.5米。“南塔的結構十分堅固合理,建造工藝水平較高,但古代無鋼筋、水泥材料,所以也經常被破壞。”湯毓良介紹說。

中國古建築大多命途多舛,朝代的更迭、人為破壞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讓古建築幾乎都經歷過被破壞、重修的命運。雖然南塔是磚石結構,相對而言比較堅硬,但也沒逃過這一宿命。“人為破壞最大的災害,除了張獻忠外,就是清文宗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湯毓良說,當時雲南起義的農民軍領袖李永和與藍大順率眾兵打進四川,從三臺、豐谷井進逼綿州。他們以南山為大本營,十餘萬人圍攻綿州,刺史沈芝林派兵與其對峙,雙方多次炮火攻擊。後來四川總督駱秉章率軍增援,在南山展開激戰。起義軍在猛烈進攻下,被迫撤退至西山,宣佈義軍失敗。在激烈的戰火中,南塔與南山寺均毀於兵燹。“除了人為破壞,還有各種自然災害,僅地震南塔就至少經歷過四次。”

探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风渐兴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