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近日,海航繫上市公司的天海投資發佈了公告文:初步以7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北京噹噹100%的股權和噹噹科文的100%股權。

(相關文章知本盒子之前有過報道。)

據瞭解,噹噹科文是噹噹網的關聯公司,股東是李國慶以及俞渝這對夫婦。旗下的業務包括噹噹所投資的各個項目,在此公告文之中,噹噹並沒有向天海投資推薦任何的高管,這也同時也意味著李國慶和俞渝在併購完成後便直接出局。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自此,也結束了李國慶和俞渝長達20年的當當管理,正式成為海航系的一名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李國慶夫婦要創建噹噹之初,還有一家互聯網電商公司幾乎在同一時間落地杭州,那就是阿里巴巴。

噹噹網創立於1999年,當時正處於電商界的風頭之日,於是在創辦的第二年,便獲得了軟銀和IDG的投資。要知道,這兩家公司都是頂級的投資公司。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噹噹網是在中國最早的電商企業,也是靠賣書起家的有著“中國亞馬遜”之稱的互聯網領頭軍。

2010年的12月,噹噹網便頂著“中國首家在美上市的B2C的網上商城”的光環在美國上市,當日的股價上漲達到了86%,獲得了超103倍的高市盈率,募集了3.13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轟動一時。

到了2015年的時候,噹噹網的全年銷售量達到了4.4億元的業績,僅次於淘寶,位居第二,而那個時候的京東商城,銷售額僅僅是在3000萬。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當年的強東兄還是蠻胖的啊

那會的十年,簡直是噹噹最為輝煌的時刻,銷售額實現了從一個億到100億元的成長,噹噹也由此成為了全網最大的網上書店。然而,美國上市這個頭銜也限制了當當的道路,使得當當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圖書上以追求利潤。

在2010年和2011年,噹噹網迎來了致命的挑戰和打擊。

2010年,B2C時代正式開啟,京東作為圖書市場新的進入者,對當當發起了挑戰,圖書市場的價格驟降20%,不禁讓李國慶夫婦一籌莫展。

2011年,劉強東更是報以和噹噹死磕的念頭對京東內部宣佈,“5年之內不允許京東的圖書部門盈利”這場在價格上的硬仗,可以說非常的下狠手了。

對於京東如此下手筆的降價,噹噹若是不進行迎戰,將會非常迅速的失去市場份額,可是若是迎戰,又意味著對毛利率的消耗,這對於上市不久的當當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難以下嚥的雞肋。

回想當年,在淘寶和京東兩大電商的多面攻擊之下,幾次三番的價格之戰已經讓噹噹疲態盡顯,然而,這個時候的當當還是僅僅針對圖書市場,對手的業務範圍卻是早已涉及各個方面。有專業的人士對其進行分析:噹噹的問題在於沒有看到實體圖書市場的天花板在哪,由此便沒有及時的發展全類型的產品,更別說發展了。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2014年,亞馬遜提出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噹噹,然而噹噹拒絕了這筆巨大的誘惑,然後,亞馬遜在同年的8月轉身以收購噹噹價格的二分之一收購的卓越,卻是成為了噹噹的對手。

噹噹發出橄欖枝,希望以股份的形式參與噹噹,但是由於持股的比例問題和一些價格上面的分歧,最終沒能達成共識。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有趣的是,故事像是倒帶輪迴一般,騰訊轉身就入股了京東,佔京東上市前在外流通普通股的15%,並且還送上了拍拍網和易迅網兩大“嫁妝”。在此之後,藉助騰訊的流量導入,京東也開始大手筆的重構電商的市場格局。

失去資本的救贖,噹噹也一併失去了戰略的投資機會,閉關鎖國式的觀念,使得當當錯過一個又一個的窗口期,也失去了行業升級的機會,便由此開始走向下坡之路。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2016年9月,噹噹的股東投票批准該私有化協議:噹噹從紐約交所退市,變成了一傢俬人性質的控股企業。

現如今,結果很明顯的是,京東的飛速發展已不是當初噹噹所能夠預想的範圍。

一個企業的發展所受到的侷限往往來自於領導人的格局,謀大事者必要先布大局,首先要面對的不是說多少花裡胡哨的技巧,而是更為廣闊的格局和具備長遠眼光的見識。

海航系確已收購噹噹——“中國亞馬遜”如何落得此般後果?

現如今,是一個新陳代謝非常嚴重的時代,一定要緊跟潮流,眼光長遠。從長遠的歷史看來,世界也是一個先分後和的過程,分的是一成不變,合的便是時代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