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哲学和没有学过哲学的人,有什么不同?

伤心在所难免

乐活的“哲学”,不负如来不负卿!

学习哲学不是一种必然,通常是出于需要。如果一个人,无论文化水平如何,能凭着天赋的“良知良能”,以现有的知识结构,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的很好,未尝不是一种智慧和幸福呢!

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不学哲学没有什么区别。


而如果我要“忽悠”你,推销“哲学”(乐活我有这个存量!)我会列举一系列的“好处”、必要性、“煲”一大锅心灵鸡汤,即便看你把脸都喝绿了眼都直了,都不会“叫停”!

涉猎哲学的人,一类是搞社会科学的学者,就是那些专家教授,饭碗可能就是这个了;一类可能是需要理论素养的理工男,对发表学术论文有帮助。剩下的可能就是慕名而来,想从哲学里学到人生智慧、成功秘诀、诸如此类的门道诀窍。

可是你会失望的,你会发现随着“认知边际”的扩大,那个“自在之物”未知边际也越来越大,就是你会知道自己的渺小、无知!你会像庄子一样发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这时,你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一些“常识”、命题、关键词,口头“持诵”着,作为后半生安身立命的“资粮”、荒漠甘泉,你对人生有了通透的体悟,比较会做人了,却发现这些人生智慧也没多大用处了!所谓“智慧之旅”往往大体上如此而已。


《大学》上有句话叫“致知在格物”,我的解读是,践行或探求大道真知,就是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当中去,把手头的做成当下最好的!我的劝告是,乐活,乐活美一天!

乐活的“哲学”,不负如来不负卿!

乐活一家之言!共勉!


乐活族长神洲大地

學過哲學的人和木有學過哲學的人,差別大得去了。



學過哲學的人和木有學過哲學的人,是兩種人。一種人是整天不做事,思考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如哲學家;另一種人正好相反,整天埋頭苦幹,不去思考不著邊際的事物,如普通民衆。

木有學過哲學的人,遇到鷄和蛋之類的事情,是很簡單直接:吃鷄蛋并放養鷄。學過哲學的人,會反反复复思考:“到底是先有鷄還是先有蛋?”哲學家在機械式死循環中,無限糾結下去……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這些哲學家把自己搞不懂的事,還要來騷擾普通百姓:

說說看“我是誰?”

知道嗎?“我思故我在。”

回答我:“先有鷄還是先有蛋?”

普通人的回答是:

我沒空。

一定要回答嗎?你混的連你是誰都不知道了,還來問別人,你好可怜啊!

你撕故能証明你在嗎?無語。

你思是什麽?敢能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嗎?不能?!那就算了,洗洗睡。

你思?是一種從來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的東西,哪裏還存在你的存在?死遠一點你。


関於回答是先有鷄還是先有蛋,就要复雜多了:鷄和蛋的關系如同旋轉的風火輪,你無法找到它的開始的起點,也無法擁有它的終點,就不存在誰是先有的,誰是後有的概念。就如同父母和儿子的這樣的個稱謂,不能說先有父母的稱呼,後有儿子的稱呼。父母與儿子的稱呼分開來,以哪種稱謂在先,這話在普通人眼裏是一句蠢話。同樣,可以反問哲學家:先有上還是先有下?這兩者無論哪一個,都無法“先有”而存在。如果你說先有上,那麽這個單獨的上是誰的上呢?因爲下的缺席,上豪無意義。反之同理。鷄和蛋亦复如是:如果沒有同時存在的鷄和蛋,而是先有單單獨獨鷄或者是蛋,都無法成立。請問哲學家:如果是先有蛋,那麽這個蛋是魚蛋?狗蛋?還是王八蛋呢?你決不能說是鷄蛋,因爲此時此刻鷄和蛋不是同時存在的,而被你們哲學家設定只要其中之一是“先有”的,一旦先有蛋,因爲鷄的缺席,就不能說出“鷄蛋”一詞,這只“鷄”還沒有构思出來,“放”出來。如果說先有鷄,那么蛋不具備“先有”的條件,那麽這頭鷄是水生動物?還是陸地走獸?但你決不能說鷄是禽類,因爲蛋是卵生動物定義的先決條件,因爲“蛋”的缺席,鷄又能是動物還是植物?你都有口難辯,無法确定。

所以說西方的“先有鷄還是先有蛋?”快被打入愚痴的範疇了,西方爲此還爭論不休,足見西方在邏輯思維上有重大的缺陷。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認真探索事物的曆程,同時,自己還應具有遠見卓識的智慧,才能不被迷惑。


心智无碍畅游虚空

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都会因为生活的各种际遇,形成自己独特的三观,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三观的理论基础,就是哲学所探讨的问题所在。

也就是说,你所认定的三观,或许是别人所深恶痛绝的。是与非,众说纷纭。因此,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影响我们三观的哲学家,他们的观点,也往往带给我们思考与启迪。

从近代看,有两种哲学思想是严重对立的。一种是鼓吹“暴力、仇恨、斗争”而另一种是弘扬“慈爱、宽恕、包容”。这两种哲学思想在经历历史实践中,为人类显应了追求文明或崇尚野蛮,解放思想或禁锢思想,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学过哲学,就会有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因怀疑而想去印证。周有光说: “什么叫真理呢?真理,可以今天批判它、否定它,明天还可以批判它、否定它,在不断被批判被否定当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

恰如《圣经》,几千年,多少智者都在怀疑、批评,印证这部书里神的话语是否真实,神的预言是否成真。在发达国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越是有人质疑,越是多数人深信不疑。

懂得一点点哲学,使人离开上帝,可是,精研哲学则使人回归上帝。-叔本华


潇湘烟雨206717129



什么是哲学?哲学用古希腊最原始的语言描述就是"爱智慧"!



学习哲学不是为了功利!更不是有用。他是提升灵魂境界的一门学问。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宗教有类似作用!更不是一些所谓研究哲学的人的饭碗!



哲学和艺术宗教等对人的灵魂具有滋养作用。他是精神食粮的精华。要达到哲学的层面需要阅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



因为他是返璞归真,所以他追求的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哲理,婴幼儿的语言往往是最具哲理性。因为婴幼儿童是最淳朴善良的人,所以道家讲归于婴儿状态。提昌弱者长存,强者必亡!



老子的老师在临死前,让老子在床前指着自己张开的嘴指了指牙齿和舌头。老子恍然大悟!

至此,老子一直提倡知其雄守其雌之生存之道。提出上善若水!



西方哲学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及德国哲学家尼釆和叔本华最为有名。西方中小学就开设了哲学课,不为别的,为的是灵魂的救赎。



我们的教育以功利为目的,从鲁迅名言: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伏着功用则不见得其美!可以看出,我们在学西方时只学了其文化的功用价值。这种思想在近百年的西化中,彻底忘记了文化中还有"哲学"!



我们所有的学习只有功用、功利!

所以各种社会问题凸显!


夏虫不可语冰2008

有关哲学的讨论,仅管阅读者不多,我还是认为,凡是愿望进步的人,最终还是要通过辩证思维来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的。这一关过不好,人真的很有可能一事无成。哲学并不是写几篇文章就是懂哲学了,懂哲学是识人识事,不一定要识字。是会做人做事,不一定要著作等身。要说懂哲学与不懂哲学的区别,是在做人做事上。有成就者,都是辩证法高手,各自可以自我检点去。

哲学这门学问,一个人如果好奇心重,爱追根究底,那么应该对哲学用点功夫。但如果忙于生活,担子较重,那么只要在平时用心带心走心就足够了,因为哲学本身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充满着哲学。一个健康生活着的人,他已经是一位哲学家了,最多只是表达不出来而已。做人好,做事好,又能识人,又能识事,您到哪儿去找这种哲学家啊?不值得每一个普通人敬重吗?谁要是认为雷锋叔叔不是哲学家,我跟他急。

学哲学,不要在唯心唯物上绕圈子,那一点意思都已经没有了。空谈误已,空谈误人,空谈误国。哲学是实践的,与时俱进的,否定的,转化的,颠覆的,革命的,不是一层不变的,固化的,教条的,偏执的,可论善恶是非,高低贵贱的。就这么来分辨,懂哲学会做人做事,识人识事。不会做人做事,识人识事,还算个懂哲学的人吗?精通辩证法才真懂哲学,活一百岁者,都是哲学大家。去认识那些老寿星吧。


李198588733

学过哲学的人会直觉地系统全面地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往往都是直指问题的核心,另外他的道德行为会非常规范,也就是说通常这类人绝不会是那种阴阳怪气的小人,他表现出来的智慧不是学习了某些知识可以替代的。另外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我还推荐一种训练的方法:那就是围棋,它们相辅相成可以事半功倍,再次就是广泛的加强科学知识的累积,加上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乒乓球训练,会增强你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训练的人往往在群体中常常超出一般。再说得大一点的题外话:对于一个统治者,统治较愚昧的群体最好用宗教,统治较开化了的群体就只能用哲学,而要统治一个智慧一些的群体则是哲学加科学知识的统一部署才行……这也完全可以说明哲学的重要性了。


奇点中的我

没学过哲学的只要善于思考,比那些学过哲学更哲学,这话的意思是现在哲学成为了一种套路,要寻着套路来学习哲学,哲学就变成了纯粹的概念,和那些大师们讲述着的哲学,只是个重复的哲学,加上附加在哲学历史过程上的文化现象,表现在语言的深刻,文字的隽永,和情感的深沉上。哲学就这样被喜欢的入门了,接下来就是不断的抖落着那些概念,历史,人物,最后就停滞在枯燥上。哲学被政治绑架后,就更是没有了哲学,只有政治了,哲学是为思考服务的,变成了哲学是为政治服务,政治高大上了,哲学也就失去了它那本该纯净的思考只是服务的需要,更多的时候是对思想深刻与否的一种必要装潢。而没学过哲学的人如果痴心于思考,他就会有一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些大师们曾经的纯净思考。但是场景变了,谁又能逃出这般的场景去独立的思考?加上科学把人类的思考定格在它认定的,那种认知逻辑上,而不可改变。思考,是哲学的属性,思考没了差异自然就没了深度,学过哲学的和没学过哲学的,最后就是一碗豆腐和豆腐一碗的区别,科学会让思考趋同更趋于标准化,思考的乐趣,将被游戏取代着麻醉着。


少卫真

我觉得学过哲学的人和没有学过的人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哲学教的是方法,并且让你把各种方法,不管是归纳演绎还是什么,应用在生活工作之中。尤其表现在看待一些事物的问题上,比如你遇到一个事情会不会去反思,会不会去寻找一种更合适的处理途径。同时学过哲学的人,在表述和回答问题上要比普通人更好一点,会对阐述自己的观点作出明确的论理和清晰的论据。

当然,我以为一个人学习哲学前和学习哲学后变化也是很大的。哲学是一个很大的分支,是探讨人与生命、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哲学之前,对于身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可能会斤斤计较;但学习哲学之后,你会发现,其实那些小事真的只是小事,在宇宙世界社会这个宏观的大面前,渺小的不如一粒尘埃。你的思维你的想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学习哲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你道德变得更美好。正如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过的一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再比如,你可能之前会惧怕鬼,怕它伤害你。但学过哲学一个分支宗教学哲学之后你就知道,鬼其实在我国并且一开始就代表恐怖的“坏东西”,最早在墨子看来只是一种精神,换一种说法就是一种电波,并非是有害的。真正变得令人畏惧和可怕,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以上只是我的粗鄙的观点。不论是哲学或者是其他学科,只要肯去学,哪怕看起来多么脱离生活,也一定会在你的人生留下美好的一笔,在未来的某一刻,你也一定会因为曾经学过,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所以,去学习吧!


小圆随笔写

关于哲学、关于情怀、关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庄子理解得很深刻,他说,无用之用乃有大用,这就是哲学,老子也在《道德经》中说,有术无道,止于术。

1、学习。

我们必须学习上位概念,学习抽象而深奥的理论,我们学习就是要学那些抽象的、假大空的东西,这个学科就是哲学。

2、情怀。

人生除了油盐酱醋鸡毛蒜皮,还要有情怀,走在沙漠,遥望落日,不能仅仅感慨“太阳又大又圆”,要吟得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依照马斯洛人生需求层次论,当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时,人性就倾向于精神追求了,这是人生哲学。

3、功夫在诗外。

任何局部知识都被包涵在整体之中,法条蕴涵在法律体系之中,这是普遍联系的世界观,也是哲学中的方法论。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一直坚信,改变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是哲学或者宗教之类的形而上的思想,而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史,每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必然伴随着社会形态的进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资本主义欣欣向荣,彻底砸碎了中世纪的桎梏,让研究“天堂里的玫瑰带不带刺?一根针尖上能占多少个天使?”这类中世纪烦琐哲学(神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同样,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传播的低成本以及海量化和快捷性,让地球上阳光逐渐灿烂,让三公原则可以实现,而未来的技术突破,会让人类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黑法师

哲学是人对世界的一种抽象了的看法的总结。简单说,是人对世界看法的感悟、感概!学过哲学的人不一定是个好人、善人一一其感悟不一定正确!没学过哲学的人,其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不一定不正确。两者的不同:前者可能用以耍嘴皮子惑众,为自私自利寻找理论依据;也可能找到了真理,用以宣传正能量。后者的感悟正确与否,只能”成全”或“祸害”自己及周围親近的人一一惑不了众,也无法宣传自己的正确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