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现代诗歌)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旭日东升付先

首先,要认清楚一个事实,就是文体分类不是绝对的,在文体与文体之间存在着中间性与边缘性的部分,有时候没法命名,就只好两种文体并称,比如散文诗,有时成为某化某,比如诗化赋,诗化小说。

(武汉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泰斗级人物於可训先生的一本书,对“新诗文体”的归纳十分详尽)

明乎此,就知道对自由诗与散文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

对现代诗而言,因为主要的资源其实有三,一是古典文人诗,二是西方翻译诗,三是民间类民歌的诗。

(原川大,现北大教授李怡学术代表作,正式在学界说明了“新诗”与“古典”之关系)

因为资源不同,所以追求也就不一。以古典文人诗为主要资源的,那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的格律,字句均齐,偶尔对仗,末尾押韵。以西方翻译诗为资源的,有些人读的是原诗,于是提出音节和音步的概念,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规范诗歌的格律。还有一些人看到民间诗歌,这些诗歌朗朗上口,不追求绝对的格律,只要求能够一气呵成,表意清晰,三不五时偶尔押韵。(这只是大概的情况,比如信天游,就有它自己的格律)

所以,要为现代诗寻求一个统一的格律是难的。现代诗本身就可以分为格律派和自由派,而自由派也并非完全不讲格律,只是追求散文化,叙事化。所以我们看到的现代诗,有些讲格律押韵,有些则不押韵。

同样,现代散文的来源也非常丰富,前面讲过诗化赋,有些散文也诗赋化了,因此读起来有诗的感觉。一句话,体裁是在“尊体”与“破体”之间的,尤其是体裁在经历了这两个基本步骤后,就很难有绝对的定义了。

(形式主义者认为,“诗歌”和“散文”就质料而言区别不大,关键是形式。形式主义者甚至认为:分行文字即是诗。)

这里插句题外话,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诗的本质就是分行的形式的理论被现在很多所谓诗人滥用,纷纷进行所谓诗体“实验”,类似梨花体,乌青体层出不穷,这其实是哗众取宠。我想,将来,不论是诗歌史还是散文史,都不会接纳这样的怪物,如果接纳了,那大抵也只是作为笑柄。

倒也不必烦恼,毕竟一般来说,我们是能辨别诗歌和散文的。哪怕真的有少量的散文诗,不知是散文还是诗,但依旧不妨碍我们同时用散文和诗的接受视角去接受它。


貞下起元


现代诗歌和散文是一脉相承的,一首优秀的现代诗歌本身就是一篇自带韵味和韵律的散文,反之,一篇措辞华美、结构严谨的散文也就是一首无言的歌一幅无声的画一幅无字的书!大家可以试一试:把一篇优秀的散文(或自己的或别人的或经典的或名家的)改写成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也可以将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名家名篇)改写成一篇措辞华丽、自带韵味和韵律的散文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就是他们的相同相通相容相融的地方!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和区别的话,那也就仅限于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的不同!诗歌更讲究意境!更讲究语言的韵律和律动!更讲究语言自身的声律之美!读起来更让人激情澎湃更让人心旷神怡更让人热血沸腾!这是它摄人魂魄的地方!如果把它比喻成音乐更像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散文则更讲究整体的布局和周章的结构安排!看似用心良苦其实有时也是作者的无心为之!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刻意不矫揉造作!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散文更讲究细节的感人!更讲究通篇的令人感动和使人动容!好的诗歌可以催人泪下!好的散文也可以让人泪如雨下!如果把散文比喻成音乐它更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一句话:不能使人落泪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可见感情和真情在整个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意义和重要!



冀之笔

自由诗与散文能够表达一样的内容,如叙述某件事,抒发思乡之情等等,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式与表现技巧。

形式区别

第一,除了散文诗,自由诗都需要分行、分小节,就是说诗歌需要有建筑美;而散文是分段的。

第二,押韵方面,自由诗虽然不需要刻意追求押韵,但有意无意间都会有出现押韵,或者说诗人想押韵,但不必一韵到底,而是自由地。不管怎么说,诗歌需要追求音乐美,押韵是一种重要的诗歌创作规范,诗人需要时刻警觉。

但散文就没有押韵的硬性规范,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散”文的原因,即使创作中作者也会有意无意地押韵!

第三,自由诗可以省略标点,而散文则不可以。

表现技巧区别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自由诗注重营造意境,就是说诗歌需要意境美,而散文则没有这种约束,即使它也可以营造意境。

而且诗歌的意境美,不单是情景交融,还体现在叙述上。

总之,诗歌更讲究炼词炼句,篇幅可以不长,但需凝练、深远,而散文更散,更随意!

而正是因为这些形式与表现技巧的区别,两者会给读者带去明显不同的审美体验。诗歌多空灵,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散文则多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

最后还想再强调的是,自由诗并不是说它没有任何规范,而是规范没有那么严苛,比较灵活、自由!这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它总想摆脱权威,追求自由,表达真我!

不过真正的天才诗人,他们创作时并不会顾及太多的规范,但写出的诗歌同样是杰作,比如李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浑然天成”,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

理论家与创作者永远存在于两个世界,即使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身份!


宰云白文学



关键在有无诗意。

现在不仅有散文诗,还有诗小说。

后现代跨文体写作,体裁区别越发不重要,关键要传达优质内容,诗歌则要传达诗意。

工业文明以后,农耕社会的诗意越来越淡薄,很多所谓诗,已经物质化、实际化。所谓空灵,所谓缥缈,所谓超脱,办不到了,因为生活里没有了。现在诗人们都在工商社会市场经济高科技信息化的今天苦苦寻找着诗意。

不仅自由诗,即使旧体诗,如果徒具诗歌形式,严格到字字合乎格律,但没有诗意的内容,仍然不配称为诗。

散文诗,散文是形式,诗是内容。

散文诗就是用散文写的诗,比之一般散文,首先题材、内容是富于诗意的,其次形式更倾向于诗歌,如语言的精炼富于节奏,有音乐美,行文结构的跳跃。


大悔忆智冰

拿共同点来说,多以抒情为主,让读者融入到整篇文字里,却又置身事外,没有情节,没有叙事,几乎很少特定的写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文字却又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便是散文与现代诗共同的美之所在。

现代诗不拘泥于固定格式,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致橡树》为例,对于篇幅没有严格限制,可长可短,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条理化,模块化,杂乱中又带着整齐,这是诗歌所固有的形式美。而散文形式上跟继续文保持一致,以《背影》来说,大篇幅的写作,作者似乎是以第三人称抒写,却又置身其中。

现代诗歌写作虽说还是以白话文为主,但无论是修辞语法,还是用词作句都保留古诗中的那种精炼,似懂非懂。而散文确是通篇白话文,让人易懂,却又不失俗气。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现代诗和散文的论述,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教,不喜勿喷。谢谢


兰仔先生

现代诗包含有散文诗

现代诗采用白话形式,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诉!

代表人物:徐志摩代表作(再别康桥)戴望舒代表作(雨巷)林徽因代表性(人间四月天)

散文是一种现代抒情文学载体,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

代表人物:席慕蓉代表作(槭树下的家)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希望能帮到大家


月色醉伊人

句白而意绝不能白。

是好的文学作品之共通点,其他的仅是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

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一脉相承而又互相交织。至于自由诗与散文的体赋不用太勉强分割的。


布衣天涯

一般诗必须押韵,但现代诗歌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比较一下,押韵的感觉还是朗读上口。句型有长短句。

散文是一种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等不需要押韵,看的就是文体的美,意境的美,场景的美,故事的美……句型比较完整。


诗词与花草

诗歌和散文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体裁,因此区别是十分明显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不重格律,关于押韵这个问题,一定是诗歌的专属。

散文可以抒情可以叙事,诗歌也是如此。

诗圣杜甫的诗歌一开始就具有叙事传统,诗经之中的农事诗就开启了滥觞,相对而言,自由诗(现代诗歌)更加自由,故而叙事功能一定是可以利用的。


牙签君

诗是韵文,这是与散文的区别,你可以不拘平仄,不论长短,但不能不押韵。哼一下随便首歌,有不押韵的吗?不押韵自由诗,连顺口溜都不是,只是分行散文,无论写得多好。《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好不好?美不美?但也还是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