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一張餐桌的距離

流言——一張餐桌的距離

在奔向中年的時候,她偶爾翻閱自己的心靈史,回憶生命中結識過的異性朋友,悟出一個簡樸的道理:男女之間最美好的一種距離,其實就是隔著一張餐桌的距離。這是她從自己與一位異性朋友的交往經歷中總結出來的。

今年是她與他相識28週年。

在歲月的長河中,28年也算得上漫長了,而在這28年當中,她與他有過同窗共讀的青蔥歲月,也有過鴻雁往來的純真日子,更有過一起喝咖啡的浪漫時光。僅有大約5年時間是彼此交往的空白,而在那空白的5年裡,他與她各自戀愛,各自成家。期間也曾有過幾次偶遇,或在熙熙攘攘的書店門口,或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街頭,但兩人只是禮節性地點點頭,任臉上平靜的微笑掩藏內心翻滾的波瀾。

那時候,兩人還茫然於找不到一種最好的相處方式。直到那年的早春二月,在一場同學聚會中,他與她再度相遇。至此,她明白,生命中有些人註定用一輩子的時間也無法忘記。人腦不可能像電腦那樣按一下“刪除”鍵就霎時一片空白,刻意遺忘反而會加深記憶的烙印。既然彼此都還視對方為生命中不能錯失的人,那麼,隨遇而安,隨緣而聚,便是最佳的選擇。

流言——一張餐桌的距離

就這樣,在愛情悄然轉身之後的若干年,兩個人襟懷坦蕩地重擺友情的筵席。男女之間的交往很玄妙,從友情跨越到愛情往往只是一步之遙,從愛情迴歸友情卻彷彿遠隔著千山萬水,而他與她能夠心照不宣地將千山萬水的距離濃縮為咫尺,憑的就是對緣分的尊重與對友情的信仰。其實,他與她的緣分源於學生時代的一場遊戲。那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女同學集中在宿舍玩“拈名遊戲”:臨窗的書桌上散落著幾十張折成飛鳥狀的小紙條,每張小紙條都寫有本班一名男同學的名字,而她在笑聲中隨意拈起的就是他的名字,但那時他的名字於她而言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名。不諳世事的她,並未察覺到這或許就是冥冥中註定的選擇。直到若干年後他的名字在她的心海里掀起驚濤駭浪,她才開始對少女時代所玩的那個“拈名遊戲”懷有一種宿命的信仰。

回想那段攜愛同行的日子,他幾乎每一個星期都請她喝一次咖啡。那時候,她心裡多麼渴望成為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女子啊,可他總是不懂得用甜言蜜語討她歡心,在她面前反覆強調母親是最重要的人,卻不知道這句話會粉碎一個逞強好勝的女孩子的自尊,將她推向痛苦與絕望的深淵。許多年之後,時過境遷,她才理解他的苦衷,一個從小失去父愛的男孩視母愛如生命也合情合理。

其實世間大多數男人都認為母親是不可替代的,她就以這樣的理由諒解了他,從此不再探究自己在他心中所佔據的位置。

流言——一張餐桌的距離

多年來,他和她見面的地點總是餐廳。城裡城外的許多間餐廳都見證過他們的餐桌時光。有時候吃一頓飯就消磨幾個小時,或談工作的甜酸苦辣,或談生活的起承轉合,總是沒有冷場。其實他和她的口味並不相同。在他們經常光顧的那間西餐廳,他最喜歡吃牛扒,而她最喜歡吃竹筒飯。咖啡是兩人共同喜歡而且百喝不厭的。他常常在晚飯後點一壺咖啡,她一邊攪動著咖啡一邊想,也許眼前的咖啡不一定是世間最美味的咖啡,但眼前的朋友絕對是最合適的“咖啡伴侶”。在某個咖啡飄香的靜美時刻,她忽然領悟:男女之間最美好的距離,不是耳鬢廝磨的零距離,也不是靈肉結合的負距離,而是一張餐桌的距離。她喜歡和他之間隔著一張餐桌的距離,這是一種可以噓寒問暖又能避免意亂情迷的距離,這是一種可以交流心事又能避免纏綿之舉的距離,這樣的距離親密而有間。

流言——一張餐桌的距離

也正是這種恰當的“餐桌距離”,使他與她能夠平穩地度過激情歲月,順利踏入理智之年。外人目睹他們在吃飯時有說有笑的樣子,也許會誤以為他們關係曖昧,其實他們心裡很明白,一張餐桌,就是彼此之間的楚河漢界,情感與理智涇渭分明。世間有些男女交往到最後落得慘淡的結局往往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握好彼此之間適度的距離。他與她之間,因為未曾被激情燃燒過也就沒有被時間的灰燼掩埋,也因為交往的意猶未盡而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經久不散的餘韻。她與他這樣的相處已經達到禪宗所推崇的一種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的境界,這是男女交往中最玄妙的境界,因為花一旦全開之後就會凋落,而月一旦全圓之後就會殘缺,只有保持著“花未全開月未圓”的理想狀態,才讓人生的美好憧憬永遠無盡無涯。


青年時代曾將“生不同衾死不同穴”視作兩情相悅者的千古憾事,中年以後才明白,兩個人能夠常常同桌進餐,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緣分。古人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他與她之間的“同桌食”至少也是半生修來的結果,因此,她更加珍惜這位坐在餐桌對面的朋友以及眼前的飯菜,並懷著感恩的心情,將一杯盛滿友情的咖啡喝下去......

流言——一張餐桌的距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