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德国那么穷,希特勒哪来的资金发展军队和发动战争?

gzye

其实德国在摆脱了经济危机后并不穷,失业率也从60%下降到1.3%左右,二战前的德国民众其实是很富有的。对比一下同时期美国和英国的失业率就知道了:美国的失业率为1.89%,英国的失业率为8.1%。显而易见,德国在发动战争之前其实很富有。

在一战过后。到纳粹上台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德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穷二白,就拿当时德国内部的通货膨胀来说,当时德国马克就和现在津巴布韦币的汇率差不多。德国内部的经济情况就和前两年希腊债务危机差不多。而且犹太人掌握着德国的绝大部分财富,往往在咖啡馆中有很多犹太人在喝咖啡,但外面的一大群人连面包都吃不上。


虽然在一战过后纳粹上台后德国经过改革迅速崛起,但也不至于强大到有多余的资金来发动战争,那么德国人到底是怎么找到闲钱来发动二战的呢?

1939年希特勒发表了一篇演讲,他说:“1933年之前的德国是怎样的国家,那是一个被国外的政客和国内的政治制度搞得濒临崩溃的国家,但是我来了,我在短短六年间让这个国家的公路运河得以修建,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工厂;我让700万德国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们这个民族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我让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团结起来,我让德意志在军事上被重新武装起来,我把1919年被分割出去的那些土地让他们重回祖国的怀抱,我把几百万流落在欧洲各地被外国政府欺凌的德意志民族的人领回到了祖国。”


但他说的全是实话,希特勒就是那个时代德国人民的偶像。

1933年,希特勒上台,但不难发现希特勒和罗斯福使用的手段也几乎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罗斯福那个叫新政,希特勒这个叫新计划,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容差不多:都是通过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让失业工人迅速地回到工作岗位上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因为纳粹德国是个极权国家,所以在这方面走的远比罗斯福新政远的多,效果也更好。

在1933年底,德国已经解决了三分之一的失业人口,罗斯福到1935年底才解决了近一半的失业,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到了1935年,德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甚至到了二战爆发前,德国甚至已经出现了过分就业,满大街都找不着劳动力,而这时候英国和法国还有大量的失业人口在大街上举着牌子要求工作。


说到德国在当时的经济奇迹,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沙赫特,希特勒上任后马上任命他为国家中央银行的行长和经济部部长,这个沙赫特不愧为金融天才,他有两个妙招:一是赖账,赖的就是协约国的帐,第二就是借钱,穿过大西洋找美国人借钱。

(图为沙赫特)

当然希特勒能在这么烂的基础上用六年时间做准备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从金融的角度出发,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特别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1939年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是拿美国人的钱,英法的装备和技术,甚至是苏联培训他的军官和坦克部队,海纳百川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段子手

其实希特勒自己本身并没有制定出什么“举措”,因为他自己对经济发展也一窍不通。1933年,纳粹党正式获得大权,亚尔马·沙赫特被希特勒任命为德意志帝国银行的老板,次年又被任命为纳粹德国的财政部长。对于第三帝国的经济复苏,他才是关键人物。

德国为了摆脱危机,不得不走上凯恩斯那条道路,也就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开展公共工程来降低失业率,加强工业的国有化,同时也保证私有化为经济带来活力。所谓的举措无非就是: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比如说纵横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在极大地便利交通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失业人员的数量(当然也是为了战争期间能够更好地调动军队);配给制。德国开始扩军后由于所需军备资源不够,于是政府就采用配给制,限制供应比如油料、食物等(后果就是德国在30年代的农业水平后一战时期相比并没有丝毫的进步);没收充公。在反犹太人运动开展后,大量犹太人的资产被纳粹没收,变成了纳粹政府的囊中之物。

沙赫特是很鲜明的国家主义者,尽管并不认同希特勒的一切,但沙赫特认为德国必须通过强人政治走出欧洲的丛林法则,而因此沙赫特也在1931年前后开始支持希特勒称为元首。上台后,他的政策其实与罗斯福新政无异——铁公鸡上马

之前的元首和经济部长的基建投资不仅得到延续,且得以扩张,以至于德国建筑工人的数量从66万人急剧增加到200多万人。而纳粹德国也开始着手动工兴建Autobahn(德国高速公路网络)。希特勒任命纳粹军官托特担任德国公路建造总指挥,至1936年已经有多达13万人直接从事兴建公路,另外27万人参与到整个供应链中,包括钢铁、建材、运输等。整体建造速度十分惊人,从1935年的108公里到战前的3300公里。

尽管这些公路的建造对德国军事运输体系毫无作用(主要使用火车进行军资运送),但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且建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高速铁路网。另外在纳粹德国时代高速发展的行业还有汽车。汽车业事实上在大萧条和全球保护主义的阴影下在德国已经陷入绝境。但希特勒在上台后高

举“Motorisierung"大旗,认为德国人民有车是纳粹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在这种背景下,“甲壳虫”大众汽车得以风靡德国,因其便宜的价格和符合德国家庭的设计。费迪南保时捷的团队设计了这一款汽车。保时捷被夸赞为“德国的大工程师”,但他也被希特勒要求放弃捷克国籍称为德国公民,他也迫于压力答应了。(1939年,保时捷博士与新款甲壳虫汽车亮相)

但与此同时身居高位的沙赫特并不赞成反犹主义行为,他在经济政策上也主张保留私有企业,因此与极端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如戈林)等人形成了制衡的局面。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尽管不少企业几乎完全国有化,但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等都维持着民营企业的地位。除此之外,诸如德国铁路和联合钢铁等公司都是股份制企业,也没有完成国有化。

然而,纳粹经济仍要为军事服务,在1936年,军事开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而企业家们开始担心这样的道路会最终拖垮德国经济,希特勒对沙赫特的建议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他采取了平衡沙赫特和鹰派军官的做法,当然战争肯定还是最后的归宿。当时对德国经济不利的条件是,原材料价格开始复苏反弹,而德国的军工制造业需要大量原材料进口,导致德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与日俱增。希特勒也发现“鸟笼经济”或者自给自足在德国并不现实,因此也开始放开一些贸易,包括与东欧和东南欧的贸易往来。最终这些也都让路给了军方来解决。

沙赫特后来的命运也颇有意思,在水晶之夜之后,他极力反对排犹,并帮助协调德国犹太人移民至国外,然而最终也没能避免悲剧。沙赫特在1939年正式辞去了经济部长一职,尽管他还保留了一个顾问头衔至1943年。在德国战败后,沙赫特也作为被告参加了纽伦堡审判,他辩称自己39年就已经失去权力,并一直以来致力于帮助犹太人以及接触德国反法西斯组织领袖。参与审判的英国法官希望他无罪释放,而苏联则希望判处他有期徒刑,最终纽伦堡审判宣布沙赫特无罪,他也因之被释放。他后来建立了自己的银行,致力于帮助不结盟国家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最终终老于慕尼黑。


四月是你的谎言

我个人暂时想到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打白条,政府给各个军火公司不是实际现金来采购军火,一种负债关系,许诺以回报,而这个回报以未来战争来回报,这也是德国日后发动战争掠夺了整个欧洲,掠夺的巨额回财富来回报!当然不会这么直白的说是打白条,各种金融名称,债券也好,贴票也好,说白了就是一种军火公司和政府之间的负债关系,政府暂时欠军火公司债务,将来连本带利偿还!

第二,外部资本,许多人总看表面,二战德国和美国是处于战争状态,可谁又能知道,希特勒上台到发动二战这期间,美国向德国输入大量资本,这些美国资本进入德国各行各业,带来经济繁荣,当时貌似是通用总裁还被希特勒授予贵族荣誉勋章,以感谢对德国的帮助,后来通用总裁迫于舆论压力把勋章退还给了德国!甚至德国和美国已经爆发战争了,双方士兵战场打的你死我活了,可美国的战争物资一样大量在进入德国!

要不说很多人还在可笑的在战后到处找纳粹宝藏,认为德国掠夺了整个欧洲的财富,可战后盟国找到的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定有大量纳粹宝藏被德国藏起来了,如果找到就发财了!其实压根就没有什么纳粹宝藏,那些财富其实早就被德国在战争中花光了!

为啥德国征服了那么多欧洲大国,可小小的瑞士却能安然无恙!德国需要这个中立国来和各方做生意,购买战争物资,德国战败也是他资金和物资枯竭了,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如果他还有钱,一样可以轻松买到他想要的!战争就会继续打下去!这也验证了西方一句古话,金钱面前没有祖国!资本家在堆积如山的黄金面前,他才不会去管来买东西的是盟友还是纳粹!

可以看看,德国虽然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但是很多战略物资欧洲是不产的,比如橡胶,热带水果等等,可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并不缺这些物资,他从哪搞到的?没有橡胶,他连汽车和坦克都生产不了,德国潜艇部队供应热带水果和香蕉,空军还供应巧克力和咖啡,可这些都是欧洲不产的,处于战争期间,德国商船也不可能平安无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盟军强大海军眼皮底下自由通行,他只能靠花钱买,在中立国,交战双方大做生意!

也能明白为何战后世界百分之八十的黄金储备在美国,两万多吨黄金,美国人在战争中发了大财,注定可他战后世界超级大国霸权的雄厚基础!还扯神马纳粹宝藏,其实德国掠夺了整个欧洲的财富,甚至连犹太人嘴里的金牙都不放过,那么多的黄金早就流入美国去了!

第三,强迫义务劳动,德国没钱,但一样可以让生产继续下去,希特勒上台后,各种五花八门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神马劳工阵线,神马妇女协会等等,这些都是不用给开工资就可以免费干活劳动的,看看希特勒全国大修高速公路,主要就是青年大军和劳工阵线去做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数以百万德国青年扛起铁锹去工作,由于经历过经济大萧条恐怖的失业率的人们,他们迫切要求的不是工资不是钱,而是有口饭吃有张床睡觉,所以这些劳工阵线只要给他们提供食物,不用给开工资都一样干的热火朝天,特别卖力,还对希特勒崇拜的五体投地,把德国从饥饿边缘拯救回来,再加上煽动鼓吹爱国主义情绪下,人们自愿劳动就是爱国象征!三六年德国纳粹慕尼黑党代会期间,希特勒还接见劳工阵线的代表们,当时拍了部纪录片叫意志的胜利,里面就有希特勒接见劳工阵线代表的镜头!代表们还狂热的欢呼,虽然我们的武器是铁锹,但我们仍然是军人!狂热的爱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氛围下,人们认为这么做就是爱国!已经没有人会用理性去思考!

正是由于纳粹恢复经济的手段是空手套白狼,没钱还可以去大搞投资和建设,在短期狂热状态下还能勉强维持,但时间久了,人们热情冷却或者军火公司债务越积越多,不兑现回报,他们自然也没有动力继续给政府免费提供产品,所以德国必须在三九年发动战争,哪怕三九年德国并没有做好战争的任何准备,希特勒也一意孤行强行推动发动战争!希特勒心里清楚,如果在不发动战争,一切谎言就会破灭,纳粹和元首的威望威信都会降低到谷底!

这就如同庞氏骗局,总有谎言破产的一天!所以希特勒必须要尽快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掠夺来给国内输血!

要不说,希特勒这个街头乞丐,一战小下士,就通过一张嘴就把整个国家所有的人都骗的神魂颠倒,简直就是传销的鼻祖啊!就算希特勒不去做帝国元首而去经商,他也绝对能成为世界最大的传销组织头子!

希特勒自己亲口说过,街上小偷小摸算个屁,有本事就做窃国大盗!

不得不承认,希特勒的手腕确实很厉害!不过,再厉害的手腕,光靠骗局也不可能持续永远,破灭是早晚的事,最终德国也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不光德国,德国自己毁灭也就算了,还拖累整个欧洲都伤筋动骨,遭受重创,本来是世界中心,工业革命发源地的欧洲衰落了,欧洲传统帝国都完了,新的帝国苏联帝国和美帝国取而代之!当年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横行天下的时候,美国还不知道在哪嘎达呢,俄国还只是欧洲最贫穷最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呢!

希特勒不仅毁了德意志帝国,也毁了整个欧洲,就算到如今,欧洲也无力重新崛起!希特勒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一个光靠嘴皮子就可以把整个世界搅的天翻地覆!

更可笑的是,如今还有那么多的傻瓜在崇拜希特勒!要不说骗子的骗术千百年来都不高明,但就是从来不缺乏市场,世世代代始终都会有人上当受骗!数量还不少呢!在将来,也肯定还会有无数人继续被骗!


齐天小圣143432292

希特勒登上权力之巅的时候,德国经济状况并不好。他要获得德国人的支持,不但不能提高税收,反而承诺降低失业率,给德国人更好的生活,如家家户户的早餐桌上都有牛奶、每个家庭都有付得起汽油费的轿车,等等。同时,他要大规模地备战,那么,他的钱从哪里来?

在希特勒当上德国国家元首之前,他就已经在谋划战争,以及战争所需要的大量军费。关于纳粹财富的来源,多年来,人们谈得最多的,是纳粹如何霸占犹太人的财产,将他们的金钱、财富一律充公;开发和利用所占领国家的资源;拒绝支付一战赔款;等等。这诚然也是事实,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面,即二战真正爆发前,希特勒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的。比如斯大林个人和苏联政府,都在经济上支持过希特勒。

英法等国,不但没有坚持让德国支付一战赔款,反而向其贷款。从1930年代初开始,希特勒就收到一些跨国公司的援助,如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华尔街的金融家,罗斯柴德家族等等。美国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为了确保其在德国的市场份额,曾着力与纳粹政府搞好关系,为德国采购了大量军工生产的原材料。

美国银行在德国工业界投下巨资,其中投入最多的是美国联合银行。老布什总统的父亲、小布什总统的祖父普雷斯科特·布什,正是这家银行的发起人之一,并曾任银行总裁。因此有一种说法,希特勒登上权力之巅并毫无顾忌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老老布什功不可没。

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是最早的国际金融机构。它建于1930年,目的是处理一战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1939年至1946年间任银行主席的美国人托马斯·麦基特里克,以及他手下的几位主任,都是纳粹的同情者。而麦基特里克更是在国际金融界对希特勒的支持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游说欧洲各大银行支持希特勒,向德国发放了许多无息或低息贷款。

纳粹抢来的大量黄金不仅存放在该银行里,其国际汇兑业务,也由银行操办。不仅如此,银行使纳粹从犹太人、从占领国抢来的所有财富合法化,以致人们讽刺国际清算银行是德国唯一的国外分支机构。甚至在二战结束前的几个月,盟军正跨过欧洲打扫最后的战场,麦基特里克还频繁地与德国实业家们见面,确保他们在盟军占领德国后仍有好的收益。


世界真的很大

一、对冲逻辑/兑换逻辑

如下图,公众需要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需要公众的劳动。

两者都需要的都不是货币本身。货币只是记录价值的尺子,就如同记录长度的米。

德国经济在一战后,彻底破产,马克崩盘,成为金融资本家洗劫德国人,廉价收购德国的工具。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路自然就出现了。德国人发现:为什么要把信誉寄托在不诚实的黄金(被操纵的黄金不诚实)身上?为什么不能以劳动为价值标尺呢?

为了理解以劳动为价值标尺。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假设中国制造做一套APP记账系统,随后,每个企业按照上年纳税额向该记账系统内打白条。当打完白条,该系统内就会产生与上年纳税总额相当的货币。这种货币属于谁?答案是谁打的白条就属于谁。钱就这样造了出来(中国制造的白条=每个企业的钱)。同理,德国人一旦无路可走,放弃对黄金(票子)的执着,他们也很容易发现:德国制造的白条=德国新马克。根本不需要黄金背书。企业有了钱,自然可以雇佣劳动者,使公众开始生产满足自身需求,并产生剩余价值。

二、自强化的剩余价值与资本积累

如上图,公众要生产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必然要同步生产机器,流水线、厂房、车辆、设备、房屋、高速.....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因此不断迭代与进步,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因此不断迭代旧机器与设备,社会效率开始进入自我强化的循环。

举例来说,按照传统手工方式生产汽车,需要消耗一个数量汽车工人2000多个工时,而按照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一辆汽车则只需要100多个工时(目前已经降至16个总工时)。在当时,所有经济体都备受“犹太人—金本位”的巧取豪夺,德国人的社会机器的启动,得到了全球产业资本家的认同与帮助,譬如,被授予铁十字勋章的福特先生,无偿的将流水线技术送给了德国人,使德国人的生产和运输效率获得跃升。而德国人的生产与运输效率跃升,又反过来促使德国人获得建设高速公路的能力。高速公路建成,又进一步强化了德国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

资本是什么?在普通人眼中,只有货币才是资本。但客观看待,真正的资本并非货币本身,而是能够用更少工时和能耗,创造更多产品与服务的机器设备(更优技术)。

举例来说,一辆汽车的出行服务价值几乎为零,因为它不能满足大家一战式出行的需求。但1000万汽车被一个打车软件链接起来,就能够满足任何人一站式出行的需求,就会产生500亿美元的价值(资本)。

回到问题本身,当民用已经获得满足,更进一步的生产能力释放,自然可以生产飞机、大炮、坦克和武器。

三、为什么德国模式最终失效?

市场是高度分工与协作的市场,但外部依然实施金本位

这对德国经济形成严重制约(德国上游资源匮乏)。因此,要么德国回到过去,要么选择强迫他人和自己一样摆脱金本位(以劳动为资本),摆脱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的洗劫。但德国以一国之力,希望改变整个社会谈何容易?

二战后,解决问题的药方:

1、1971年,超级大国美国被挤兑的不行,把金本位干掉。

2、战后,全球发达经济体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这两个药方实际和纳粹德国的药方有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没有二战,黄金会向美国集聚吗?美国会获得废掉黄金的权威地位吗?

如果没有德国(美国)经验,全球会有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吗?

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三、对当前全球经济的启示

1、为什么每个经济体一定要拼命用最好的产品兑换其他经济体的白条?

把美国看成一个小白胖子,中国看成一个大黄瘦子。

贸易战是什么?小白胖子对大黄瘦子的要求:您看您这么瘦(对自己省吃俭用),你生产的好东西,还是自己消化吧,我要锻炼锻炼。我瘦一点正合适,您自己多吃点,胖一点不是更好吗?何必非要勒紧裤腰带,换我的白条呢?您也清楚,我根本还不上。

大黄瘦子对小白胖子的要求:您看我自己省吃俭用,把最好的东西都给您享受,只要您给我打点白条,您不仅不领情,还天天没事挖空心思给我捣乱.....

微观很变态的情况在宏观领域发生,且大家都觉得合理,这说明底层金融机制出了大问题。如果这种问题不能获得根本性调整,很容易引发灾难性冲突。

2、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应该获得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实际是大部分人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获得,所以就没有下文了。

而没有下文的结果是:内需无法启动,群体玩命出口换取别人的白条。产生一个白胖子和一个黄瘦子——双输结果。


高金波

首先德国不穷,1870—189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到一战前,德国经济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欧洲老大,1914年到1918年,一战,德国是战败国,割地赔款,但是整个一战,战场都不在德国境内,西线德国挺入法国境内,把英法猛揍,东线突入俄国境内,把俄国打的崩溃,德国是支撑不下去投降了,但是把英法打的心惊胆战。



人们常说,军队国家化,德国是国家军队化,德国的容克贵族,是世袭的,世代的将军,军事素养极佳,随便一个家庭聚会,就跟参谋部开会的感觉,你千万别认为官二代,潜规则什么的,一战一个冲锋下来,军官全部战死,士兵阵亡70%,

我们转入正题,一战虽然战败,但具有相当强的工业实力与素质很高的国民,产业工人,工程师,还有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与人员。真正使德国陷入困境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老老实实的赔款,经济危机的爆发,魏玛的财政减少,为了还帐,滥发纸币,才造成恶性膨胀的。



外国人,特别是那些犹太人,拿几美金就可以为所欲为(自行脑补),而民众没有工作,没有吃的,当时民愤极大,当时德国的民众认为,所有的人都在致德国与死地,这时绝望的民众把希特勒推了上去。

德国首先很强,民众群情激奋,万众一心,要复兴,这是根本,其次是希的雄才大略,怎么对待德国,英法美俄各怀鬼胎,英美是大陆均衡,怕把德国给玩坏了,法国是要削弱德国,俄国呢是不想惹事,1929年英国拉拢美国,等好多国家,向法国施压,同意贷款给德国扶植德国经济,从1929年到1931年华尔街总共给德国1300多亿马克的贷款,德国支付战争赔款860亿马克,实际是获得520多亿的支援。

希特勒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弄了很多好处,他利用英美对苏俄的恐惧,向英美要资金,技术,原料,甚至武器装备,他利用苏俄给予得到世界承认的心理,结好苏俄,从苏俄那里也捞到了很多的好处,两国甚至签订友好条约。

外交形式一片大好,希特勒对内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我们把希特勒的经济理顺一下1,讨好大企业大银行家,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让那些大企业家赚取高额利润,以国家信誉向这些大银行,大企业下订单,让他们给他疯狂的造飞机大炮,从而把德国的经济绑在他的战车上去,

2,对待底层人民,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强制劳动,大搞城市建设,兴建高速公路,

3,加强舆论,控制,用纳粹的那套强行给全民洗脑,也包括学校,从幼儿园就,一直到小学,初中,大学,所以后来出现那么多的娃娃兵

4,我们分析了那么多,都有一个疑问,钱从哪来,他跟英法美说要打替他们收拾苏俄,他跟苏俄说,要报仇打英法,他跟华尔街的那帮猴精说要收拾英国(经济美国老大,但架势上英国还是老大,世界的金融牢牢的控制在伦敦),结果是他从所有的人的手里都骗来了钱,华尔街的那帮人,把黄金成船成船的拉给希特勒,英国的技术,苏俄的装备与资源要大炮不要黄油,最后没钱了,直接去抢犹太人。

你不得不佩服希特勒的天才他1933年上台到1938年德国经济年增长20%,的工业总产值达到英法两国的总和,一跃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城市人口率达到70%,

能充分展示德国成就的是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成功举办,希特勒以一种王者之风在耗资7700万马克壮丽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宣布开幕,这一刻柏林成了“世界之都”军事装备比战前增长了7倍,对了他那素质极高的百万大军在哪呢,严格的洗脑的同时,他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和在国内的荣誉地位,当时德国的年轻人都以当兵为荣,他把征兵入伍的条件设的极高,能进入军队的基本就是军官级别了,他通过这种手段,把他那精良的百万大军藏于民间,只待战争打响,


百悦轩

因为当时希特勒身边主管德国经济运作的是一位名叫耶马尔.沙赫特的奇才。

其实比起他在魏玛共和国时用的那些手段,这次沙赫特所用的策略要简单得多了。他成立了一家注册资金仅为100万马克的冶金研究股份公司(缩写为MEFO,因此又简称梅福)。具体来说这个计划是这样滴:

将这家空壳公司所发行的梅福汇票支付给那些军火承包商,然后承包商会拿着这些汇票找一家德国私人银行进行“贴现”,银行是很乐意给他们现金的,因为他们知道德国中央银行到时一定会对这些梅福汇票贴现的。源自:《耶马尔.沙赫特,梅福汇票及德国的经济复兴 1933-1939》。

这个方案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好好看看上文提到的文章。

据推测,希特勒匆忙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有大量的梅福汇票即将到期贴现(通常梅福票要在五年后贴现),但是德国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兑现这些汇票。他们能够获取金钱的方式就是入侵和掠夺其他的国家。其实,沙赫特曾经在重整军备所需的资金额上和希特勒发生过分歧,并于1939年,被希特勒解除了中央银行总裁的职务。


小鸽子看世界

在人类史上,日耳曼民族同斯拉夫民族一样,都是也勇武强悍著称于世,上阵厮杀向来都是男人的事。自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军队的人数更是被限制在了十万之内,因此,德国女性似乎与战争无缘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希特勒执政德国后被改写了,参加过"一战"并且有战争经验的希特勒,深知以德国现有男人的规模,根本不可能完成他称霸欧洲和东扩疆土的梦想。一旦开战,德国即使是倾全国男丁之力,必定会出现在兵源上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寻找更多的兵源已是他迫在眉睫的难题。

1935年5月,希特勒颁布了德国"国防法",在重新修订的"国防法"第一条第一款中规定:"每个德国的男人都有义务服兵役。",同时在第二款里又增加了:"每个德国男人和女人在战时均有超越兵役为国服务的义务。"。这就是说,德国的女性从此也有了义不容辞的服兵役义务,凡女性胜任的非作战类军中岗位,应由女性占据,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能够从中解放出更多的德军男兵,用于前线作战。

虽是如此,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女性并不存在于德军的编制之中,女人在军中的身份只是协助者,没有军职和军衔,也不佩带武器,而且基本上只在自愿者中间征召。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德国共计征召了德国妇女达多50万人,而这些应征的德国女性,也有一个非常神气称呼"国防军女助手"。

希特勒为了解决兵源的不足,他一方面是征召女兵,而在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德国人多生孩子,而且是多生多奖。

在当时的德国,生4个孩子的母亲能得到一枚铜牌的奖励,生6个孩子得银牌,生8个就将得到最高荣誉金牌,那将是精神与物质上的双丰收。一位二战时期的德国“国防军女助手”,她曾介绍过她的从军经历,她们家就是二战时期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他的父亲于1889年生人,1917年应召入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伤退伍。

1944年,德军在东线的苏德战场上节节败退,已经55岁的父亲再一次穿上了军装,但是时间不长,他就在守卫但泽(现属波兰)时被苏军俘虏了,后来父亲死在了苏军的战俘营里。一个从苏军战俘营回来的人,对我母亲说“你先生是在战俘营里饿死的,在死之前他已经没有了饥饿的感觉,只是一遍一遍地说他非常非常的想家。”这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

1943年2月18日,随着德国宣布进入了全面战争,德国的民众全部被动员了起来,一切人力物力都投向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战争!为了填补前线的兵源损失。

德国本土的防空部队,大多都被调去加强前线的步兵师,而这些空出的岗位则由妇女和学生替代,我和弟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防空阵地的。我弟弟是1929年出生的,参战时还不到15岁,为了使这群中学生在作战期间仍然能够学习,而老师们也随从童子军进入了军队,以便在战斗的间隙为他们上课。

1943年,我被征入国防军的海军助手,任务是海岸放空高炮部队,当时刚18岁。我们的制服是灰色的,而真正的海军制服则是深蓝色,这是海军的陆地支援人员和海上作战部队的区别。我操作过3种防空器材:探照灯、防空监听器和导向仪,主要任务是为高射炮指引敌机目标。操纵这些沉重设备的工作,以前这都是男兵干的活儿,但现在必须由女人来承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都曾大规模地征召女兵加入军队,苏军共征召了80多万名女兵,德国也征召了近50万女性。

但苏军参战的女兵是真正的军人,除了常规的医疗和通讯工作之外,她们中有很多人和男兵一样,当狙击手、侦察员、坦克兵、飞行员甚至面对面的于德军作战。而德国的女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直到战争的最后关头,德国也没有派女性去前线厮杀,这应该就是日耳曼人的底线。


刀墓手札

我是“智化冰川”,对德国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在德国纳粹执党人希特勒上台后,为了摆脱一战之后经济崩溃的局面,希特勒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挽救战后满目疮痍的德国,并进行军队的建立发展,及以战养战。创造出一个第三帝国的经济奇迹。


希特勒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并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由于上台后国内经济萎靡不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已迫在眉睫,并且此时国库亏空,而且还不能提高赋税,由此希特勒借此加强政治教育,呼吁建立强大军队,致使大量失业人员入伍参军。并且大量修建公路和工厂,创造许多工作岗位,解决失业问题赢得人们的支持。为人民谋福利成为全民偶像。

执政力度强硬有效,野心勃勃。

在希特勒执政以来,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即是与美国财团的合作,主要是美国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为其采购军工原材料。而且苏联也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由此获得大笔资金。希特勒还没上台时,就已经是狼子野心,执政后便谋划战争,以战养战,大量屠杀犹太人并抢夺他们的财产,并不偿付任何战败赔款,充分开发利用所占国的资源。并将所有物资财产用于扩军备战。


赢得国民普遍支持,使得国人团结一致地为国出力。

从二战后德国快速恢复发展就可以看出德国人力量是强大的,为了到达计划可以不惜一切,简直算是拼命三郎。而且希特勒经常性地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以其出色的个人魅力和强硬有效的政治手段获得德国人支持和追随。只要头带好了,后面的还不是水到渠成。

大家如有独特见解可以到评论区留言讨论!欢迎你的来访!


智化冰川

1939年希特勒发布了一篇演讲,他说:“1933年之前德国是怎么样的国家?那是一个被国外的政客和国内的政治制度搞得濒临崩溃的国家,但是我来了。我执政的短短六年期间,我让这个国家的公路运河得以修建,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工厂,我让700万事业的德国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让这个民族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让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团结起来,我让它在军事上被重新武装起来,我把1919年被分割出去的那些土地把它们重回祖国的怀抱,我把几百万流散在欧洲各地,被外国政府欺凌的德意志民族的人领回到了祖国。”

如果1939年你是一个德国人,你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你面对这样的演讲,你作何感想?因为他讲的全是实话,希特勒就是那个时代的偶像。

1933年,希特勒跟罗斯福几乎同时上台,他跟罗斯福用的手段也几乎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前半段。只不过罗斯福那个叫新政,希特勒这个叫新计划,但实际上它们的内容差不多。比如通过修建大量的新建设施让失业工人迅速的回到工作岗位上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因为纳粹德国是一个极权国家,所以在这些方面走得远比罗斯福新政要远的多,成效自然也见效的快。比如说1933年希特勒,到年底的时候,就解决了1/3的失业,到1935的时候罗斯福刚刚解决近一半的失业问题,而希特勒已经没有失业问题了。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甚至已经出现过分就业,满大街都找不着劳动力。而这时候英法还有大量的失业人口在街上举着牌子找工作。至此希特勒的执政能力凸显无疑,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经济动乱之后,跌落谷底之后,一个基本的回升态势。到这个时候希特勒跟罗斯福其实做的都是一样的。

但是后面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希特勒的人才储备当中有一个叫沙赫特的,他是德意志民族的金融天才,希特勒一上任马上任命他为国家中央银行的行长和经济部的部长。这个沙赫特不愧为金融天才的称号,他有两手绝活,第一是赖账,赖的是协约国的帐。第二就是借钱,他把手伸过了大西洋,找美国人借钱。当然你会觉得美国这时候也是经济危机,他哪有钱借给德国人?这个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叫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恰恰是资本它没有办法扩张,没有投资机会的一个现象。这个时候德国人来借钱,它无疑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亚尔马·贺拉斯·格里莱·沙赫特

但是华尔街可不吃这一套,华尔街一切以经济为考量,我们的资金往哪儿流会有收益?所以沙赫特在美国和德国之间,就打通了这样一次资本的通道。他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从美国华尔街借到钱,然后在美国买很多比如军事装备、军火甚至是技术,结果美国人的就业问题,然后在德国大量兴办军火工厂,办这样的实业解决解决德国的就业问题,打通了这个循环。所以当时美国很多大资本家和纳粹德国亲的跟一家子似的。

当然你凭什么说希特勒在这么烂的基础上用六年时间的准备,就能够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仅从国际金融的角度你似乎能得出一个特别让人泄气的结论,就是1939年德国发动大战的时候,实际上用的是美国人的钱、英法的装备和技术,甚至是在苏联培训的他的军官和坦克部队,海纳百川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