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無效課堂與有效課堂

簡析“無效課堂”

無效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鉤,從而導致效率低下,甚至是零效率的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無效現象:

無效講解:不需要講的內容,老師講起來滔滔不絕,必須講的內容,老師視而不見,再者老師出現講解錯誤等,浪費課堂寶貴時間,學生學得甚少。

無效提問: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明確,學生無從回答,或老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問題的思維價值不高,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效討論:有的討論的問題過於簡單;有的討論的問題沒有價值,有時候討論的題目和學科的重點問題相差甚遠,討論的結果對學習沒有多大作用。還有的老師佈置的討論,還沒討論就收場給出答案,有的討論參與人數不到位,多數學生心不在焉,有的討論看似熱鬧,實際跑了話題,這樣的討論不如不佈置。

無效練習:在現實教學中,仍存在一些練習的設計重複、單調、乏味,機械訓練,缺少創造性,挫傷了學生對作業的積極性。作業成了負擔、累贅,敷衍了事、應付差事,抄作業現象很多,這樣的作業無法談有效。

控制不力:現實中仍存在教師課堂操控能力不力現象,課堂中仍存在一些不應該出現的問題,比如課堂上學生睡覺、學生總提不著邊的問題、學生交頭接耳、學生與老師發生對峙甚至衝突等等,更可怕的是老師找不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無效課堂往往顯現出目標不明確、內容不集中、活動形式化、反饋不及時、課堂紀律混亂等問題,無效課堂阻礙著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這嚴重影響了師生雙方邊活動和身心健康。

出現無效課堂的原因

教師本身掌控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對課堂的有效設計有待加強;教學目標不夠清晰,在非重點問題上浪費大量時間;學生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即教學的主體沒有動起來等等。

無效課堂導致的結果

無效課堂往往是課堂上死氣沉沉,課後大練“題海”,機械重複被稱作“鞏固”,死記硬背被狡辯為“強化”,其結果是學生苦學、厭學,甚至輟學;教師苦教、厭教,甚至棄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指出: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有賴於教師控制“無效課堂”,並實現“有效課堂”,這成為了新課改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效課堂的含義

有效課堂的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有效課堂要求儘可能多的完成課堂教學教學任務,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有效課堂的含義應該包括:以學生的需要為基礎,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優化,單位時間裡教學效率高;關注學習者的參與度;組合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課堂的每個環節都體現出有效性。

有效課堂中的有效教學行為:

陶行知先生反對把活潑的小孩子當作書架子、字紙簍的“只會教書”的做法。他的經典名句是:“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相對來說,除去無效教學就是有效教學,無效教學中單調的、缺乏情趣的、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學方式,如灌輸式、作秀式、磨時式的教法就應該必須去掉。有效教學提倡老師少說、精講、優釋,給學生較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濃厚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教”的不苦,“學”的不累,學生的整個生命體得到真實的進步和成長。有效課堂在的有效教學行為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有效教學促成有效學習:

一是直接的促成,通過有效教學,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這樣就實現了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也讓學生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穫,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能到能,從而實現雙基和智能上的增進。二是間接促成,通過有效教學,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達到不需要教。這樣就實現了教學過程的體驗、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營造有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改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目標,不僅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更關注學生體魄的健壯、情感的豐富和社會適應性的提升,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進學生個體的全方位發展,使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營造有效課堂的必要方法:

精心制定教學方案。充分做好有效課堂的預設,是實現有效課堂的關鍵。所謂有效教學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師生消耗合理的時間和精力,而取得儘可能大的成效,使其質量和效果達到最佳的程度。為達此目的,課前應根據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按照教學規律和原則制定教學方案,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課堂上盡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參與性,這是實現有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是師生多邊活動的過程,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題,只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活動一節課才能有活力,學生才會收益,才能體現出課堂的有效。教師平時應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能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只有學生有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學,才會收效。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選擇好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是實現有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有效課堂要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根據客觀實際靈活選擇。有時可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幾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達到揚長避短之功效。同時要方法靈活,不能生硬呆板,要注意語言風趣幽默這樣也可以提高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能力。

總之,新課改提倡教師必須營造有效課堂,充分利用有效教學促成學生有效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