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派姜維守街亭?

塵世微粒66373486

曹操死後,曹丕提拔有勇有謀的張郃為左將軍。魏明帝曹睿在位時,派張郃屯駐荊州,協助司馬懿對付東吳,張郃的歷史表明他確實是曹魏名將,很有軍事才幹。考慮到他有同蜀軍作戰的豐富經驗,魏明帝便將他調往前線迎擊北伐蜀軍。

諸葛亮得知張郃前來指揮魏軍作戰的消息後,考慮派一員能攻善守的大將領兵渡過渭水去扼守街亭(今甘肅莊浪縣西南)。街亭是漢代的略陽古城,地處一條寬約3至4裡,長達數十里的溝谷道(古稱川道)中。《 三國志》記載:街亭緊挨龍山,山高谷深,地勢險要,前面有清水河擋道。街亭是扼守天水至長安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諸葛亮對於遴選鎮守該地的蜀軍將領一事十分重視。

大多數將領都認為街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選將萬萬馬虎不得,只有調回正在安定郡指揮作戰的宿將魏延前去守禦,或者用指揮作戰經驗豐富的驍將張嶷,方可萬無一失。此時的姜維,剛剛從魏國(原任魏國天水郡參軍)叛投過來不久,或許還處在考察、甄別階段,因此諸葛亮以及諸將都未提及或暫時沒考慮要用他去守街亭。

大家力薦的魏延和張嶷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但諸葛亮認為駐守安定的蜀軍正處於惴惴不安的狀態,假如再擅自調離大將,失去主心骨的軍隊就會崩潰,何況令魏延繞道趕回,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張嶷則謹慎有餘,膽略氣魄不足,以他的應變能力,決不是張郃對手。考慮來考慮去,諸葛亮決定將這副重擔交給他一向器重的參軍長馬謖去挑。

馬謖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叮囑他,要沿河佈陣,萬不可上山拒敵,只要拼命擋住張郃的攻勢,挫其銳氣,等魏延率兵由安定南下,再南北夾擊,必能擊潰魏軍。只要你能守住街亭,再配合魏延兩面合擊,一旦街亭之役獲勝, 就能很容易地掌控涼州了。

馬謖當面答應得好好的,可他一到街亭便不問實際情況,也不仔細考察四周的地形地貌,輕易就違背了諸葛亮的囑託,僅令高詳率少數兵力駐紮老街,守護水源,主力不沿河設防,據險守城,反而舍水上山,全部駐防在街亭的南山上。馬謖是位好參謀,卻沒有統兵作戰的經驗,他竟天真的效仿兵書上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並企圖將平生所學用於實戰。先鋒王平見勢不妙,再三苦苦勸諫,都被自命不凡的馬謖一口回絕。

張郃率魏軍到後,直逼南山下,一舉切斷了蜀軍汲道,斷其水源,隨後展開猛攻。山上的蜀軍焦渴難耐,遭到圍攻後,紛紛四散而逃,將士們各顧各亂竄,不聽號令,不相統率,正亂成一鍋粥時,主帥馬謖竟也不知去向。幾乎與此同時,魏將郭淮率領一支偏師一舉攻破了據守老街的高詳部蜀軍。

街亭眼看就要易手,在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唯有先鋒王平率領一千人,敲鼓並吶喊著和魏軍對峙。張郃疑心有伏兵,未敢輕舉妄動急追。王平徐徐後退,並乘機收集潰兵,然後率將士們悄然回撤。張郃率魏軍佔領了街亭,隨後兵進隴右。

街亭之敗,首先在於諸葛亮看人走眼,用人失誤,也使他喪失了進攻的據點和有利的形勢,曹魏派來的大批援軍經街亭很順利地就進抵到隴右。本來第一次北伐開局順利、形勢一片大好的蜀軍,不僅將幾乎唾手可得的隴西丟掉,而且曹魏援軍已開至上隴,頓時處於兩面受敵的不利之中。為保存實力,以待再次北伐的時機,諸葛亮只得率大軍以及西縣(今甘肅禮泉縣)千餘戶民家緩緩撤返漢中。

諸葛亮退兵漢中後,為嚴明軍紀,同時為掩飾自己的過失,對擅自違背作戰部署、失掉街亭戰略要地、使蜀軍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的馬謖,按軍法從事,予以斬首。說句馬後炮的話:假如當初諸葛亮聽從眾將的建議,用魏延、王平、張嶷、趙雲甚至新近歸降的姜維去守街亭,就不會有此慘敗吧?至少不會讓街亭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要地如此輕易地就被張郃奪取了吧?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街亭雖然重要,但是它並不難守。街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水平一般的將領就可以守住。而且街亭又十分重要,守住街亭大功一件。實際上守街亭是個俏活!不用費大勁,就能立大功。馬謖是諸葛亮的紅人,諸葛亮當然要把這樣的活給他。

姜維雖然也很不錯,諸葛亮也很喜歡,但他畢竟新歸蜀漢不久,還達不到馬謖的程度。所以不可能把這樣的好活給他。

痛失街亭那是之後的事。失街亭之前諸葛亮根本不相信馬謖實戰能力那麼差。痛失街亭不是諸葛亮腦子進水,實在是他看人能力太差,而又自信心滿滿,根本沒把劉備的提醒當回事。

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真是一子下錯,滿盤皆輸。


豫有得

全都不用一本正經的回答了。

《三國志·姜維傳》: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

諸葛亮北攻天水,姜維被諸葛亮迫降之時,馬謖早就已經被派去駐守街亭。姜維投降不久馬謖就戰敗了。且不說姜維是新降將領,也不提究竟諸葛亮來不來得及換將,諸葛亮當時還不瞭解姜維的才能,蜀軍將士也不會服從姜維,就是諸葛亮真緊忙中派姜維去取代馬謖,這種臨陣換將的做法是軍中大忌,對馬謖部隊的士氣造成嚴重打擊,戰敗以後諸葛亮被黑的比用馬謖更慘。

諸葛亮收降姜維後,先任命姜維擔任倉曹掾,負責管理糧草,並未授予姜維兵權。在觀察一年以後,諸葛亮才寫信給蔣琬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這才給姜維遷中監軍,領徵西將軍。

諸葛亮生平謹慎,他是考察過姜維的才能,才得出姜維才能在李邵、馬良之上的結論。但諸葛亮也不是馬上授予姜維大軍,只是統領五六千的虎步營,部隊建制跟王平的無當營相若。

其實王平為人忠勇嚴整,用他取代馬謖就已適合不過。後來王平還有興勢大破曹爽的戰績,他所取得的戰果還勝於姜維歷次北伐中最大的戰果,論王平的軍事才能並不亞於姜維。姜維和王平在同期擔任的官職是平級的,王平晉升得慢主要是文化水平低,還可能不是漢人,姜維是天水大族出身,他的前輩中就有兩位參與討伐馬超,王平的出身和文化水平導致他在街亭之戰前沒被注意到。


蘇沉船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這個時候,姜維的情況什麼樣?

蜀漢建興六年,也就是228年,諸葛亮突然發動北伐,天水等郡望風歸降,偶然的機會,姜維投降了諸葛亮,同年,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回蜀。

也就是說,馬謖失街亭的時候,姜維只是剛剛歸降!讓一個剛剛歸降還不到一年時間的降將去守衛蜀漢的重要隘口?這怎麼可能?

另一方面姜維這個時候剛剛二十六歲,還非常的年輕,他之前在曹魏方面的官職是天水郡參軍。從未有過任何帶兵作戰的經驗。所以綜上所述,讓姜維去守備街亭那是不可能的。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是馬謖去守?

第一,馬謖和諸葛亮的關係可謂非常的親密。私人關係上,馬謖是諸葛亮的小兄弟,馬家是荊州的士族大家,諸葛亮和荊州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諸葛亮在荊州應該就認識馬家的幾兄弟,應當也聽說過馬謖的不俗才氣。

入蜀之後,馬謖的成長很迅速,這離不開諸葛亮的賞識,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諸葛亮何等聰明,第二,他這麼器重馬謖,是因為他有料!

謖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言。——摘自《資治通鑑·卷七十》

南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演義中孟獲南蠻叛亂)叛亂時候,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叛,戰略方針如何制定?諸葛亮問了馬謖的意見,馬謖的說法非常在理,尤其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這個思路後來成為諸葛亮處理南中問題的總方針。

諸葛亮在世的日子裡,南中在沒有反叛過,諸葛亮的功勞甚偉,可是馬謖的戰略建議也很重要。

即便記錄不多,但是我們可以想象,馬謖作為諸葛亮的重要參謀,一定還參與了許多戰略的制定。

第三,諸葛亮想要照顧馬謖,將街亭的功勞給馬謖。你有這麼一位給你多年幫助的副手,工作上給你很大輔助,私下的關係也非常棒,你們一起討論文章典籍的興趣愛好,現在有一份非常不錯的美差項目,你會不會先考慮他?反正我肯定會,諸葛亮也是人,也是一樣

可以考慮魏延、吳壹等,可是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無非是認為馬謖有能力搞定,也想把勝利的果實給馬謖,可誰知事與願違。

上面已經說了,這個時候姜維去守備街亭是不可能的,那麼如果不讓馬謖去守,其實魏延是非常合適的,他的戰略成熟度比馬謖還是高出不少。

當然畢竟是假設,戰場上只要有一些偶然因素髮生,就可能讓結果逆轉。這道題就簡單梳理到這裡吧。



魚包歷史課

先說結論,姜維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才從天水郡收服的,當然不會立馬讓他守街亭。那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為什麼要用馬謖來守街亭,還有諸葛亮姜維的評價。

諸葛亮用馬謖來街亭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與諸葛亮兄弟相稱,馬謖視諸葛如父,諸葛亮視馬謖如子。有的人會說那輩分是不是亂了?是的輩分是亂了,但主要是馬謖與諸葛亮的年紀差得有點大,所以也沒問題。

馬謖當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十分有才華,喜歡討論兵法和謀略,諸葛亮對他十分的器重。劉備在臨死前,跟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覺得不是如此,讓馬謖擔任參軍,經常一起討論軍事謀略。

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南中,馬謖向諸葛亮提出,南中地區地勢險要而且路途遙遠,所以只用軍事的手段是不夠的,應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那麼他們就會真心歸服了。諸葛亮就採納了馬謖的意見,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平定了南中地區。

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多人認為應該由魏延和吳懿來擔任先鋒,而諸葛亮卻選用了馬謖。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部署,駐紮於南山上,調度也十分的混亂,馬謖的部將王平多次勸諫都不聽。張郃率軍五萬,斷了馬謖的水源,最終大敗馬謖。

諸葛亮用馬謖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馬謖也是有才能的,諸葛亮想給馬謖一個鍛鍊的機會,可惜馬謖沒有好好珍惜這個機會。

諸葛亮看好姜維

諸葛亮在給丞相府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的信中說:姜維這個人忠心,勤奮,考慮問題十分周密,又有德行,即使是李紹和馬良都比不過他,確實是涼州的人才。

可以交給他五六千禁軍,姜維精通軍事,有勇有謀,十分會用兵,對大漢忠心耿耿,應該將軍事大權交給他,應該讓他去見劉禪。姜維被提拔為徵西將軍。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臨終前安排了退軍計劃,就有楊儀,費禕,姜維參加,讓魏延斷後,姜維其次,如果魏延不聽的話,大軍自已撤回來。回來之後,任輔漢將軍,晉封為平襄侯。


歷史簡單說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逢事事必躬親,為了蜀漢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先是培養馬謖,馬謖失守街亭被斬後,又培養姜維作為繼承人。



言歸正傳,為何諸葛亮不派姜維守街亭?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明白,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收服的姜維,而馬謖失街亭,也是在第一次北伐。



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姜維投降諸葛亮,到馬謖失街亭,這個時間段應該不久。對於剛剛投降的姜維,諸葛亮會派他去守決定戰局勝敗的街亭嘛?不會,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姜維剛降,就派他去守街亭,不符合諸葛亮的做事風格,而且風險也太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雖然姜維有勇有謀,但是剛降蜀漢,他還沒有半寸之功,派他去守街亭,魏延等將不一定同意。

第二、諸葛亮一生謹慎,斷然不會派剛剛投降的姜維去守街亭;

第三、諸葛亮對馬謖熟悉已久,對姜維,也才是剛剛接觸,他還不知道姜維的能力,對馬謖和姜維,他首選的,當然是馬謖。

第四、街亭,影響整個戰局,守住街亭,就能夠保障蜀漢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供應,至關重要,諸葛亮當然只會派他最想派的人、或者最想讓他立功的人去守。



為什麼會有題主所問呢?因為馬謖,每天和諸葛亮混在一起,給諸葛亮出謀劃策,特別是諸葛亮收服南中郡時,馬謖出謀收服孟獲,使南中穩定幾十年,諸葛亮後來,把他當繼承人來培養。如此重要的地點,當然得派最信任的人去把守,而馬謖,作為諸葛亮精心培養的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為了讓馬謖建功立業,當時要找機會讓馬謖立功。真實的歷史是否這樣?或者是不是諸葛亮偏心?我們不得而知。



馬謖此人,誇誇其談,紙上談兵,劉備病逝前,提醒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不聽。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聲東擊北,一下子攻下隴西三郡,同時姜維來降。為了保障後勤補給,勝利進軍,諸葛亮派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結果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不得已,大軍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可惜了。


司馬PC

在回答為什麼不派姜維之前,先說說為什麼派馬謖。馬謖,每天跟諸葛亮混在一起,跟諸葛亮一起分析軍情,判斷形勢,說馬謖是諸葛亮準備培養的接班人一點也不為過。

街亭,北伐的糧道,北伐成敗的關鍵所在,守住街亭,那就可以保證北伐的糧草供給,為北伐奠定成功的基礎,守住街亭就是奇功一件,派馬謖去的用意就在這裡,諸葛亮想樹立馬謖的威信,為他積累戰功。

我們再看看馬謖幹了什麼?諸葛亮讓他當道紮營,並且多次叮囑,馬謖以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自己偏偏把營紮在了山上,結果張郃來了,直接斷其水源,亂其軍心,以至於最終街亭失守,北伐以失敗告終!以至於最後諸葛亮只好揮淚斬馬謖!

為什麼不讓姜維守街亭?原因很簡單,因為姜維是什麼時候來的蜀國?正是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試問,剛投降過來,而且是不得已才投降過來的。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怎麼讓姜維去?即使他的母親在自己手裡,對於這種奇功,他沒必要送給剛來的姜維!


故事會傾城

建興六年(後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當時不少郡縣都響應諸葛亮大軍,望風而降,天水太守馬遵懷疑姜維等人有異心,便拋棄了他們,自己逃走了。無奈之下,姜維只好投降了諸葛亮。

諸葛亮新收復了姜維,一方面要考驗姜維的忠誠度,另外一方面也要觀察他的能力。街亭作為北伐曹魏的軍事重地,不可能讓剛剛歸降的姜維去守。

諸葛亮不用姜維去守街亭,那麼為什麼不用其他人呢?尤其是在不少人都建議用魏延和吳懿守街亭的情況下,諸葛亮仍堅持用馬謖守街亭?

馬謖作為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十分的有才華,經常會討論些軍事謀略之策,諸葛亮對他非常器重。諸葛亮在征討南中的時候,就採用了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的計策,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降服了南中。

可以說諸葛亮一直都是把馬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所以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才會不聽眾人的勸告堅持用馬謖守街亭,主要目的是讓馬謖積累政治威望,將來好接諸葛亮的班。只是諸葛亮沒有想到馬謖如此自大,會違背了自己的作戰部署,最終被張郃大軍打敗。

據《資治通鑑》記載: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的北伐大軍沒有了前進的落腳點,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下令撤軍。這次或許真的是諸葛亮看錯了人,不應該把劉備臨終時說的“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勸告拋在腦後。


小凌說史




諸葛亮為啥不用姜維守街亭?是否腦子有病了? 恕我直言:本題用語有問題, 戲噱意味太濃厚,影響答題情緒。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重要戰役,當時的背景是,開局形勢很好,諸葛亮充分利用因事前離間計發揮作用,都督雍涼諸軍事的司馬懿被撤職棄用,新任夏侯楙能力差勁的機會,迅速攻佔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服姜維。但是後期曹睿經人提醒,又重新啟用司馬懿,整個對峙形勢發生變化,打亂了原來的設想,特別是原來預備的孟達在新城配合隴右,雙向進攻計劃泡燙。之所以選擇馬謖沒用姜維守街亭主要是因為:第一,馬謖跟隨諸葛亮時間長,多次參贊軍機。特別是曾經在當年南征孟獲時提出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建議,被採納且取得好的效果,給諸葛亮留下好的印象,以致忘記了劉備臨終託孤時特意叮嚀的,馬謖這人不可大用的囑託。第二,前面說了由於敵情有變,整個作戰計劃有了大變化,在安排好街亭方向後,姜維本身另有任用。具體就是以趙雲,鄧芝出箕谷麻痺對方,諸葛亮親自率軍以姜維為先鋒出斜谷準備先攻擊眉城再進擊長安,要知道先鋒是非常重要的軍事任命。第三,在最初安排守衛街亭的軍事會議上,馬謖是首先請求大任的,諸葛亮曾經重申街亭重要性,但馬謖答覆都滴水不漏。第四,姜維雖然能力很強,但當時剛投誠不久,儘管諸葛亮瞭解,可其他幕僚不一定認可。如果當眾駁回馬謖卻任用一個剛投誠的姜維,自然會引起大家的疑慮。第五,街亭防衛的安排,在當時已經破例。比如除馬謖為主要守備外加派王平,另用高翔,更助魏延等等。第六,順便說一句,三國演義中這個說法不太順序有點硬傷。具體就是趙雲鄧芝出箕谷作為疑兵,應該是在漢中出兵之時,而不可能在已經佔領隴右三郡之後,再從箕谷出兵,因為這等於趙雲鄧芝退回漢中再重新由箕谷進攻,太過彆扭。但如果這樣的話,姜維在天水城外就不可能與趙雲相遇交鋒了,羅老先生這麼寫不太合乎情理,但有他全面寫作佈局的考慮,所以也只能如此答覆了。



流譽後

劉備兵敗之後,後期之秀,在軍事上與諸葛亮可以論道的已不多,而馬謖是其中最優者,有時諸葛亮也採用其方法。作為軍隊的統帥,需要自己去培養能獨擋一面的智將。守街亭,可能主要的目的是鍛鍊新人,畢竟馬謖以往未獨立帶兵,所以派穩重的王平輔助。可惜馬謖新販子遇到了老兵油條,戰爭的殘酷性沒有考慮,哪知人家斷水又燒山,敗是正理,只是代價有點高。諸葛亮的兒子也與此相同,缺乏真正的戰爭磨練,失敗才符合規律,畢竟他們不是諸葛亮式的天才,一出山就可掌控大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