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船队在非洲留下了后裔吗?

洪良

这个问题的缘起,在1994年美国女作家李露晔出版的一本关于郑和的书,《当中国称霸海上》。在这本书里,李露晔讲到,她在非洲的帕泰岛考察时,曾遇见一个当地人,像黑人,又不完全像黑人。细问之下,这个人告诉他,自己的祖上是中国人,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

肯尼亚“瓦法茂”人

吉斯德大胆推想:这些自称有中国血统的人,很可能是郑和部下的后裔。

肯尼亚“瓦法茂”人墓地

明初,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据记载,郑和船队先后访问了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相距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东非的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港)。

肯尼亚的拉穆群岛由大小不同的 5个岛屿组成,帕泰岛面积最大,约 75 平方公里,在岛上的 5 个村庄里,许多居民自称是郑和部属的后裔。

据说,600 多年前,一艘郑和船队的船只因迷失方向驶入帕泰岛沿岸,在上加村附近不幸触礁下沉,船上的数百人纷纷用船载的小船逃命,并从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丝绸等贵重物品。部分幸存的船员登陆帕泰岛后,逐渐入乡随俗,与当地女子成家,生儿育女,融入当地社会。

这些自称是中国人后裔的当地人叫作“瓦法茂”人。

“瓦法茂”一词在葡萄牙语中为“死里逃生”之意。现在的瓦法茂人,皮肤仍然比当地黑人要白许多,但与中国人的形象特征已相差较大,而且瓦法茂人还有当地人所没有的绝技,例如他们懂得中医,据说他们能配制防蚊膏及清凉膏,其味道极似中国民间常用的清凉油,这种土制药方为其他地方所没有,只有瓦法茂人知道如何配制。

自称郑和水手后裔的肯尼亚女孩姆瓦玛卡·沙里夫

但是,仍有些学者认为,瓦法茂人的祖先也许不是中国人,他们可能在某个时期,曾接受过中国的影响,学会了一些中国人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如生产丝绸、棉布,使用陶瓷、中药等。

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不知道,如果查验一下DNA,是否能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愿这方面的专家能够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