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身世是怎样的?

瀚海说史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发现的郑和父亲墓志铭《故马公墓志铭》是郑和发迹变泰之后请当时的礼部尚书李至刚补写的,其内容如下:


(马哈只墓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郑和父亲被称为马哈只,但是哈只不是姓名,阿拉伯语作حجّي‎‎(英语:Hajji),原意为『巡礼人』或『朝觐者』,是对曾经前往圣地麦加进行朝觐、并按规定完成朝觐功课的信徒的尊称。

从郑和的父亲乐善好施以及能够负担朝觐费用等诸多方面来看,他的家庭有较大的可能非富即贵,不是某些说法认为的『一名11岁的幼童名为马和,元朝小民之遗子,没人会在意他的身世』。

事实上,目前有关郑和家世的资料非常丰富但指向又十分一致,那就是郑和的祖上就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咸阳王、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

然而再具体下去,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通常而言,赛典赤·赡思丁的长子、第四子、第五子均有一定可能是郑和的祖先。

有学者认为郑和的父亲是元朝的滇阳侯,从墓志铭看,马哈只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洪武壬戌就是洪武十五年(1382),这正是云南全境被明军平定之年,郑和的父亲英年早逝,很有可能是在与明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或被俘后被处死,这与还是幼童的郑和被明军阉割也是对得上的。

当然,撰写郑和父亲墓志铭的时候,郑和已经是位高权重的明朝臣子,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撰写者,对这些可能存在的情况都只能回避,这或许也就是《故马公墓志铭》介绍墓主人的平生事迹写得都有点虚的原因。


谈古论金


郑和出生在云南,原名马三保。幼年就笃信伊斯兰教,而且其父祖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到过麦加朝圣。

在他大约十多岁时,明军平定云南,掳掠了一批儿童做宦官,他便是其中一个。于是他受阉,成为宦官,后被分到燕王府。由于他富有胆识,有领导才能,受到燕王朱棣赏识。在靖难之役中, 郑和立有功勋。可能是在郑村坝之战中立功,因此被赐姓郑。

靖难之役后,朱棣成为皇帝。郑和有领导才能,受朱棣信任,而且懂得伊斯兰宗教信仰,因此被任命为下西洋的正使,创造了六下西洋的业绩。


天涯海角任平生


明兴元落。元朝毕竟统治中华近一个世纪,引进的中东中亚族群含色目人等,在中土生活五六代之久,蒙元皇族北逃了,但大量中产族群只能自保。来自滇地贵族之家并入明宮伺主的三宝,聪明绝顶,一表人才,威仪堂堂,先后通晓回教佛教儒教,知晓汉语滇语阿拉伯语,深得主好,赐姓加爵,如此复合型干才,是下西洋领军的不二人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