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为什么会设立在北京?

小凯哥哥

北京成为首都,得益于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结果。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蓟国和燕国。直到元朝,北京才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都城,其得益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的结果。

辽朝将北京作为陪都,金朝迁都北京,都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北京是最合适的地理位置,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辽国后,这里便成为少数民族政权下的中原地区,北京距离少数民族发源地不算太远,又处于中原地区,而且从版图上,北京处于“天下之中”的位置。元朝建立后,都城从元上都迁都元大都也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中”和加强统治外,北京地处雄要,不论是进入中原还是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清朝入关,将北京作为首都也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更何况“清承明制”。

另外,朱棣迁都和少数民族的考虑略有不同,其一,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其二,迁都北京可以起到激励后辈子孙的目的,这里临近北方军事前线。


五味社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乃是大脑所在。首都的选择紧密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因为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所以政治和军事因素的考虑要优先于经济和文化。在我国,有俩个京字结尾的城市名,北京与南京。很多南京人会不服气,为什么都是京,偏偏把首都定在了北京?本文将细致地分析这个问题。


纵观我国历史,曾经承担过首都职能的城市有很多。名气大一点的有众所周知的西安,洛阳和开封。不是那么出名的有大同,沈阳和成都等城市。西安和洛阳这样千年古都的衰落有经济中心迁移等一系列历史因素,本文不再逐个去探讨。而大同和成都等城市也只是区域政权的中心,不具有参考性。因此,本文重点将放在北京和南京的对比上。


首先,政治因素的考量。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大多数龙兴于北方,现代中国也不例外。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北地区最先成为解放区。其后经过一系列自北向南的大规模战役后,全国才逐步解放。因此,定都北京有利于新生政权的稳定。


再者,北京是多股政治势力的交汇点,东北方向是曾经的伪满洲国,解放后依然活跃着大量苏联军情人员。北方则是刚独立的外蒙政权,而国内的内蒙古自治区也刚刚成立,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防范蒙古民族主义的兴起。西北方向则也有数量众多的穆斯林同胞和突厥系各民族。


相比之下,南京的政治构成则是单一很多。因此,选择北京做首都易于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国家力量。更何况解放后南京留下了大量国民党特务,定都南京不利于国家安全。

其二,则是军事因素的考虑。历史上,我国的强敌都来自北方。从最古老的匈奴到今天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的主人向来都是强兵劲旅,战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而相比之下,南海方向上的东盟诸国,没有一个能对中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和伤害。天子守国门,立北京为首都,可以震慑北疆的强敌,而南京因距离太远,难以形成这样的辐射力。


再者,从军事防御角度考虑,长江下游江面宽阔,外国军舰通过长江入海口可以很轻松地进入南京流域。而相比之下,北京以天津作为拱卫,天津又深处渤海湾腹地,从水路上很难大规模进兵,防卫压力也就小得多。


其三,从文化上的衡量。从历史角度看,北方一直都是各民族的交融之地。不同的民族政权在北方建立功业,同时也加快了民族的融合速度。今天的北京方言,也因此受到蒙古语和满语的深刻影响。环顾北京四周,也可以轻松找到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北京因此取各家之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


而相比之下,南京虽然也是中国的文化核心区,自古以来便人才辈出,但却是单一的汉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汉文化在北方强敌压境时的避风港。在这样的条件下,南京保留了很浓的古典士人文化,却与其他民族相对隔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需要兼顾到各民族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不能顾此失彼。南京作为首都,难以起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带头作用。


其四,经济方面的原因。从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直至形成南强北弱的局面。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影响等一系列因素,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最好地区依然是东南沿海各省,北方经济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以北京为首都,便于调动全国资源至相对薄弱的北方,实现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如果在首都在南京,那资源将更集中于原本已相对富裕的南方,进一步拉大各省的差距,不利于国家的整体稳定。


此外,南京人颇为津津乐道的历史便是民国时期南京曾经短暂作为首都。其实仔细分析,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而已。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蒋介石依靠江浙财阀的力量,勉强实现了表面上的国家统一,而实际政府运行中,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到了基层则需要依赖士绅阶层作为代理人管理广袤的农村。在这种情况下,江浙地区不可不谓是蒋介石的政治根基所在,颇有点当年关陇集团的味道。加上蒋介石本身出身浙江,定都在江南地区的南京就符合情理了。



其次,当时的华北地区形势比南方更加危急,东北则已被日寇占领成立伪满洲国,直接威胁到整个华北地区的安全。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北京为首都不利于国家休养生息,进行生产备战。而偏安南京,至少能让民国政府赢得时间为更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调动各方面资源。


如果我们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首都选址,就不难发现政治和经济的全局考虑是各国普遍遵循的规则。比如土耳其选择安纳托尼亚高原上的安卡拉作为首都,而不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首都伊斯坦布尔。一是因为安卡拉内陆高原,比起伊斯坦布尔有着天然的战略纵深。二是以安卡拉为首都,可以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东部地区。



同理还有巴西从里约热内卢迁都至巴西利亚,同样是为了国家安全和拉动内陆地区经济。除此之外,首都对领土的巩固作用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相对湿润的阿拉木图迁至俄罗斯边境苦寒之地的阿斯塔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首都选址直接关系到发展与兴衰。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决定了最终结果。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和西安洛阳一样,已经不再是合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首都中国》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8年 向阳/倪建中

2.《中华民国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张宪文


历史研习社

定都北京,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北京城作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年的建城史和近千年的建都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就是诸侯国燕国的都城;

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改名中都,这是北京作为封建王朝都城的开始;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改名大都,这是北京作为封建大一统王朝都城的开始;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标志着明朝正式以北京为都城;

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入主北京,北京成为清朝都城;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民国大总统,北京成为北洋政府首都;

1949年,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我们看北京的上升史,可以大致窥见中国政治生态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即政治中心不断自西向东移,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北分离。

北京之所以能被青睐,有很多原因:

1、地形:陆地上可控北部中国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最北部,背靠燕山,地势险要。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石敬塘将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导致其后的北宋数百年无险可守。

北京向西,直通黄土高原,控制者陕西、陕西、连接甘肃,向北越过燕山,直通蒙古高原,向东北方向,通过山海关,可直达东北平原。

因此,北京是华北、西北、东北、蒙古几大地理板块的连结点,谁拥有北京,就意味着能够稳稳抓住北部几大板块,对于帝国的稳定意义重大。

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抵御蒙古高原上的鞑靼瓦剌,以北京辐射整个蒙古高原。

而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北京的作用也就更加符合今天的定位,即辐射蒙古、西北、控制东北、面向华北。

正因为有特殊的地形,北京成为金朝以来中国统治者的首选之地。

2、区位:符合中国复兴的首选重地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再次成为首都。

此时,定都北京,有了更多国际关系的考虑。

首先,北京相比于南京、西安等城市,在地理上更加靠北,距离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哥苏联距离较近,有助于和苏联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当然为了防范可能来自北方的威胁,内蒙古成为中国的重要阵地。

当时的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有新中国工业的长子的称谓,因此能否极大地发挥东北辐射全国的作用,北京的地位愈发凸显。

进入工业文明,海洋成为新的对外交流渠道,北京距离海洋只有不到200公里,而且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拱卫,对外沟通无压力,对内防守没问题,这比南京的条件要好太多。

而进入新时期,一带一路更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里程碑,在需要陆海联动的新时代,类似于长安这样的城市显然是不能担负起责任的,因此北京再次成为一带一路的新高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Yes

选择北京作为首都必须站在1949年10月之前去看,先讲人文社会原因:1.北京是和平解放的,整个城市保护比较好,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2.北京明清以来就是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大市,整体经济水平也是不错的。3.北京还是北方的教育交通中心,有清华北大,津浦等铁路线。4.北京还是北方的文化中心,当时说北京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听懂,后面演变为普通话。5.北京离苏联比较近,方便和苏联保持联系。从自然原因讲:1.北京是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结合处,处于咽喉位置,军事地位不是一般的重要。2.北京四季分明,整体时候适宜。3.北京离出海口近。


傀儡娃娃的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中国最终把北京定为首都,也是考虑了很多因素。


1.自元朝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已经做了几百年中国政治中心。它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比较适合再次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2.明朝把首都设在北京,有着“天子守国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中国建国的时候与苏联关系密切,用不着防范,不过与苏联近点能更方便得到苏联的援助。而且苏联与北京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万一发生冲突,政治中心也可以迅速向南转移。

3.解放军解放北京时,是从国民党手中和平交接权力的,所以北京遭受的破坏很小。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能满足首都各项工作的开展。


历史探索机

张家口是中共占领的第一个城市,但张家口规模太小。北京、天津和平解放后,就要考虑定都问题了,南方的城市是没法选择了,因为还没有解放。

北京作为古都之一,老百姓能够知道并接受,知道北京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北京自身就带着一种威严,政治意味特别浓厚。

最关键一点是,清朝、北洋时期皇帝总统的办公地点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新盖房屋。而且有大批干部、军人进入北京,只有北京才有那么多的现存房屋让他们居住。很多人说当时应该保留老城区,新盖一个城区做首都,盖一个首都得花很长时间,可那时还在打仗,既没有钱也不可能有时间。


上丞工作室

北京作为几朝古都,个人认为,首先北京的地质稳定,没有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距离台风频繁的东南沿海也比较远。再次,民风比较朴实,历史上少有大的暴动在北京发生。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城保存相对比较完整!战略上北京也比较安全,虽说离海近但是渤海算内海,相对比较安全。个人愚见,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