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昨天,著名導演丁晟質問光線宣發明細的事情又有了新進展:之前的作壁上觀的北京文化,正式下場了!

在事件發酵20多天後,導演丁晟深夜在微博上發佈了一份以北京文化為名義,加蓋公章的文件。公告顯示,光線於5月21日提供了涉及1000萬票補和2774萬宣發費的費用結算表。顯然,這個結算表沒有讓甲方北京文化滿意。隔了一天,北京文化的態度和立場變得明確起來,一紙文件,向光線提出了十個問題與要求。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除了甲方直接發聲詢問,北京文化這份文件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把光線粗略給出的宣發費用曬出來了。

以往電影的宣發費用基本上秘而不宣,普通老百姓很難知道電影的宣發要花多少錢,錢花在哪了,偶爾我們會聽到《復聯3》宣發費高達1.5億美元、《捉妖記2》過億宣發費用,某總裁甚至曾經在某論壇說,“一億宣發挺容易花的,兩週就花光了。”

但這麼多錢,都花在哪些項目了?北京文化的這份文件給我們了一個大概的思路。那麼,不如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光線這3700萬花在哪裡了。

各位苦逼的乙方,也許我們也能跟著光線學做【粗略地】宣發預算表,走上“最牛乙方”的道路。

疑點①(1)

1. 發佈會、首映禮、路演的舞美設計、搭建、道具、硬體、場地設計共列支的1877916元,請提供相應的明細,具體到舞臺板、展架等發佈會涉及的所有費用的細節。

解讀①(1)

首映式加路演花了將近兩百萬!這個費用對小成本的電影都夠拍攝費用了。

據宣發行業人士透露,首映式所用的費用主要是請明星和場地搭建,便宜點的幾萬塊搞定,貴的幾十萬,影院一般不收場地費,當然不排除找很貴的場地,請大牌明星站臺會出現天價首映禮的情況。

路演的花費也很少,基本上只有主創的機票住宿費用,高校和地方影院往往免費提供場地,只收取票務回報。

那麼《英》的首映禮是啥樣呢?據河豚君在網上搜到的信息,這部電影的首映禮辦了三場,北京青島和廣州,北京的稍微大一點,在萬達國際影城,請了一些明星,有吳京、唐季禮、趙天宇、田蒙,時尚集團總裁蘇芒,袁弘、張歆藝、李沁、劉天池、高亞麟等,至於這些人是花錢請的還是友情捧場,我不知道,但是後者的可能性大一些,青島的同樣在萬達影城,廣州在一家W酒店,後兩場就只有主創現身,花銷應該只有一些機票住宿費和場地搭建費。

三場首映禮的場地是這樣的: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路演方面,這部片子安排了深圳、東莞等11城的路演,每場路演安排了一到兩個主演見面,而據一位參與該片部分路演的網友爆料,該片的路演影院免費提供場地,承辦方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安保,光線零開支,光線也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包場送票。

與之對比,我們可以看一下隔一天上映且都是由貓眼負責發行的《神秘巨星》,當時有媒體稱其一共花了3000萬的宣發預算。效果呢?排片差了接近40%。

而且《神秘巨星》作為和中國搭不上什麼交情的印度引進片,路演和發佈會竟然請到了鄧超、黃渤、陳可辛、劉國樑、唐季禮等大腕,這份費用可是花的明明白白。

所以《英》路演的機票住宿和首映的場地搭建,需要花費近200萬嗎?

疑點①(2)

發佈會、首映禮、路演的媒體相關費用共列支的459523元,請提供媒體名單及車馬明細。

解讀①(2)

這一塊總支出超過45萬,但網上查了一下,該片首映禮媒體的聲量並不大,僅有網易、新浪、人民網等不到十家。

據一家地方媒體和一位網友描述,路演時,光線在車馬費上給的相當小氣,以往都是300元每人,光線僅給200元每家,給某網媒發佈新聞時,還表明沒有預算讓其免費發放。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那麼45萬這麼節省地花,應該有超過兩千家媒體參與了發佈會、首映禮和路演,不知道這些稿子都投到哪裡了呢?

疑點②

2.新媒體渠道費用共計列支的1531800元,請提供具體渠道投放列表及費用明細。

解讀②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作為大IP的翻拍,又有名導名演員加入,這部片子是1月中旬這個普通檔期比較引人注目的片子,很多大號也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以負面評價居多。而各大平臺的口碑維護,很遺憾,我沒看到任何維護的痕跡。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疑點③

3.節目錄制通告及媒介執行共計列支的1713479元,請提供各通告花費明細。

解讀③

節目錄制通告費及媒介執行171萬?這項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明星上節目給電影做宣傳,一般屬於雙贏,明星增加了曝光,節目獲得了資源,不需要談錢。而且參與電影的明星,合同中一般都會寫需要配合做多少宣傳活動,這項是不需要花啥錢的。

況且,河豚君在網上查了下,也沒查到明星上什麼大節目呀?只有高曉松的曉說稍稍宣傳了幾句電影,應該也是友情幫轉吧。那這171萬用來做什麼了呢?河豚君百思不得其解。

疑點④

4.宣傳贈品共計列支的427500元,請提供宣傳贈品的名稱、數量、費用明細及具體用途。

解讀④

宣傳贈品就花了42萬,但是從媒體報道上無法找到這項開支,這項只能跳過。

那宣傳贈品花了幾十萬正常嗎?河豚君諮詢了幾個業內人士,都表示四十多萬太貴了,正常也就十幾萬,但每個片子不一樣。

河豚君猜測,丁晟導演穿著維權的那件印有“規矩”二字的T恤,沒準就是用這42萬里的費用製作的。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疑點⑤

5.光線海報製作的票房海報1、票房海報2及票房海報3這三款海報均屬於新媒體海報,已支付過新媒體物料費,為何重複列支該筆費用?

解讀⑤

因為北京文化的十問並沒有給出物料費,所以票房海報重複列支這個河豚君不太懂,諮詢了幾個業內人士,有的表示,票房海報一般都是公司美工做一下,不花錢。不過因為票房海報屬於宣傳後期的物料,所以後期追加費用也是有可能,結算方法各家也不盡相同,河豚君從網上搜了一下,也沒找到這三張票房海報,所以這個重複列支的海報錢是花哪了呢?

疑點⑥

6.物料製作費用普遍偏高。例如預告片製作費的市場均價為60000-130000一支,而光線製作的預告片列支的金額為200000一支,遠遠高於市場價,請予以說明。

解讀⑥

物料製作費用這個,報價可高可低,只要雙方接受,13萬也好,20萬也罷,再說光線作為大的服務方,溢價貴了數倍也是有可能的。但按道理說,物料的報價應該是在製作前就有預算報價的,雙方同意才開始製作。是製作費後期超支了?還是之前雙方就沒有達成一致呢?

至於這20萬預告片做出來的效果,河豚君看了一下,基本就是簡單的影片素材剪輯,節奏和懸念都比較常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特效,值不值20萬這個價,見仁見智吧。

疑點⑦

7.院線噴繪製作費、公關、落地搶票共計列支的2040000元,請提供明細。

解讀⑦

院線噴繪、公關、落地搶票三項合併在一起列支確實有點怪了。不知道院線公關費在這個項目裡佔多大比重。

但在如此大的公關之下,《英》上映時,同期電影中預售時排第一,同期競爭也並不激烈,但首日只拿到了15.2%的排片,處於三四位,黃金時段的排片更低,低於貓眼宣發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驚悚片《謎巢》,甚至連文藝片《奇蹟男孩》都與之排片類似。貓眼預售數據還出現連續兩天數小時不更新的情況。這兩百多萬為何只換來這樣的排片效果呢?

也有發行公司負責人告訴娛樂資本論:“費用之間比例不匹配,哪有院線只花200萬,宣傳贈品卻做了50萬。”

疑點⑧

8.票務補貼、院線搶票以及電子券的費用是有重疊的,請提供列支的1185450的電子券、8000000的票務補貼的支出明細。

解讀⑧

河豚君試圖在網上尋找118萬張電子券和800萬票務補貼的痕跡,確實找到了一些票務活動,但是仔細一看,發現大多數是王凱的粉絲團組織的!包括很多媒體的營銷也是王凱粉絲團。不得不佩服,王凱粉絲團果然是用愛發電的典型,看看人家這明細給列的!

北京文化拋十問再撕光線,3700萬宣發費到底去向何方?

疑點⑨

9.對於列支的10000000元的票補費用,請提供售賣期間每天的補貼力度與活動截圖、全國各影院每天的出票量、所有補貼的交易訂單及分影城的補貼數據。

解讀⑨

票補數據,因為目前留存的數據都是以票補後的票價顯示的,所以河豚君是查不到了,但據網友爆料,《英》上映的時候,票價是同檔期最高的,這個不知道有沒有代表性,目前河豚君也沒有證據證明這1000萬的票補花沒花出去。

網票1000萬,按照30塊錢都做19.9補貼10塊,全部花完1000萬預算部分也只帶出來票房1500萬。有從業人員表示,網票消化率非常看片子,即使全部19.9也不一定賣得動。光線的1000萬票補極有可能是沒花完的。

疑點

10.對於列支的2265847.53的稅金,請提供明細及憑證。

解讀

稅錢200多萬,不過河豚君諮詢業內人士過後發現,這筆錢屬於正常支出,國家的稅率是6%,3700多萬的宣發和票補,稅金確實有這麼多。(如果確實花了3700多萬的話)。

另外小娛加了一下,發現十問裡列出的費用加起來有2105萬,還有600多萬沒有列出來,不知道是什麼項目,不少同行都推測為給到院線的費用以及物料拷貝的費用。

另外一般而言宣發公司都會留一部分錢做第二週準備,《英》就挺了一週,不可能不剩錢。

結案

看完了北京文化十問光線,河豚君不得不感慨,光線這次電影宣發的賬目是多麼模糊,流程是多麼詭異,難怪一直不怎麼發聲的北京文化也忍不住了。

幾位宣發行業的朋友也感慨,按照正常程序,電影宣發是有報價預算,雙方在策劃階段就有宣發方案明細表,要經過反覆溝通確認,才會開始執行,結案的時候按照方案來做結案,哪些全部執行了,哪些略有變動,加以說明就一目瞭然。而出品方一開始直接打全款,最後一筆糊塗賬的神操作也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在等待光線進一步拿出明細的同時,相信這個事件也給各位導演和宣發公司上了一課。親兄弟也得明算帳,導演在拿出真金白銀給宣發團隊做項目的時候,還是得擦亮眼,長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