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腾讯、百度都没有杀入手机行业?

那山那水那人

手机行业还是蛮讲究出身的,就算是山寨机,背后也是有派系的。几大手机厂商,要么是通讯业务起家比如华为、中兴,要么是相关电子产品起家比如蓝绿两厂,小米、魅族、锤子这种半路杀出来的,也是all in 手机死磕到底,做系统,做生态,讲情怀,讲技术,领导人卖力表演又是说段子又是开微博才杀出一条血路。

坦白讲,就是BAT不擅长做手机,也没必要做手机。

1、为什么BAT不擅长做手机?

BAT三家,都曾尝试过用系统+手机的方式通过与其他手机联合发布,但都没有取得成效。

利用系统+手机的方式,只能抢占低端机市场,高端机市场,手机厂商都会搭载自己系统。想明白这一点的BAT也试图自己做手机,但基于之前提到的BAT非专业的因素,自己做手机依然扑街。

随着智能机市场竞争白热化,金立这样的老牌手机厂商都被浪潮拍下,短短几年时间,魅族也从潮头悄然褪去,曾经的中华酷联也只留下一个华为辛苦讲述传统手机厂商的专业故事,在手机行业并不专业的BAT折戟于此,也在情理之中。


2、为什么BAT没必要做手机?

而阿里巴巴,则发力手机淘宝和手机天猫,又是直播卖货,又是淘宝头条,支付宝也跟着发力,大数据,借呗,花呗,芝麻信用,ofo共享单车,口碑外卖,消费场景里要花钱的部分,都被支付宝承包了。一个显著效果是,在银行存了一辈子钱的老人家,都开始用起了余额宝,成为了阿里系用户。

不做手机,BAT也逐步完成了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所以,是否做手机,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吴怼怼

不是不做,而是都失败了。

2015年1月,百分之百手机被传倒闭,董事长徐国祥证实百加手机已暂停手机业务。

腾讯:

腾讯做手机其实也蛮早的。

2010年12月21日,腾讯宣布和华为合作推出hiqq手机。

2015年4月28日,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腾讯宣布推出基于Android研发的操作系统Tencent OS。Tencent OS适配的机型还蛮多的,三星S4、三星S3、LG Nexus5、一加(A0001)、小米3、华为荣耀6等。2017年6月21日,腾讯在其官方论坛上宣布:“TencentOS将在6.28停止服务,请吐司们尽快保存数据信息!”

阿里:

2011年7月28日,阿里宣布推出YunOS系统,搭载该系统的首款机型是天语K-Touch W700。

2017年3月3日,中国移动与阿里巴巴正式发布首款自有品牌手机中国移动A3。

2017年4月23日,朵唯正式发布新品手机朵唯L520,搭载YunOS系统。

阿里YunOS搭载的手机厂商还包括魅族、青橙、波导、蓝天信、广信、奥克斯、优思、卓普、友信达、斐讯、欧奇等。

2015年2月9日,阿里宣布将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这是魅族首次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其后,魅族的多款机型均打造YunOS系统。

魅族最新的旗舰机魅族Pro7搭载的是Flyme 6(基于Android 7.0)。

手机市场是另一种竞争玩法,以vivo、OPPO为例,光是几千家线下实体店的模式,BAT就不太适应,一旦过多的涉及到线下部分,就意味着公司本身的体量变重了,越重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线下很容易成为累赘,BAT本身也不擅长。而BAT本身又有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上还有诸多竞争对手,哪里来的精力,去大肆搞手机呢。


郭静的互联网圈

这个问题能否反过来,做手机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做互联网?

二是、BAT没有手机供应链,一个手机虽小,系统零件却很复杂,需要各种工厂一齐制作不同的零件。

三是,手机厂商的利润率逐渐转低。没有互联网业务的盈利能力高,BAT何必放着主业不做去做手机呢?

此外,现在BAT的确没有做手机,但是有做手机的心。不过BAT不做硬件。

手机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硬件部分,另一部分是软件部分。苹果就是软硬件皆做,所以才能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

下图是阿里巴巴YunOS系统官网:

而且到了BAT这个量级,哪里还会费心费力的做手机硬件。真要做的话,直接买一个现成的手机制造企业不就简单了嘛。


面包财经

BAT都没有成功杀入手机行业,当年苹果的硬件+生态环境验证了最佳的用户粘性和持续氪金组合方式,BAT也都冲动过,只是做硬件牵扯的面太广,都没有取得成功。当年做手机最保守的模式是,先推出自家的系统建立口碑,再顺势推出手机,进可攻,退可守。

相对于软件的轻便,做硬件就是个苦力活,重投资且产业链长,硬件一旦出现问题还很容易倾家荡产,比如三星的noto7爆炸门事件。

我们再来看一组2017年华为、中兴、腾讯的营收数据:

华为,全年营收6036亿元,净利润475亿元,净利润率7.8%;

中兴,全年营收1088亿元,净利润53亿元,净利润率4.8%;

腾讯,全年营收2377.6亿元,净利润724.71亿元,净利润率30%;

华为2017年营收收入是腾讯的253%,但是赚到的净利润却是腾讯的65.5%,软件毛利高,硬件毛利低,手机行业虽然账面上看流水可观,但实际不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互联网公司做一个产品往往是内部孵化+外部投资,先积累用户,然后集中割韭菜,赚的是用户的价值。并且目前国内真正赚钱的手机厂商,本身就拥有电子行业的实力和基础,加上多年的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现如今不是BAT不做手机,而是手机盘子太大,驾驭不住。

智能硬件确实是个很大的领域,要想成为这个领域的玩家,势必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超长期的回报,即便BAT一直不做手机,但他们也会一直关注投资这个市场,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格局。


天方燕谈

其实,BAT 都是尝试杀入手机行业的,毕竟手机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蛋糕,身为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然而他们都一致的选择了从手机系统做起,可是偏偏连手机系统也做得不太起色。

15 年,腾讯宣布推出安卓手机操作系统 Tencent OS,可以仅仅活了两年,宣布停止更新。

而阿里,在 11 年就推出 YunOS 系统,之后阿里和多家手机公司合作,搭载 YunOs 系统,在 15 年,阿里巴巴宣布投资魅族 5.9 亿美元,而后魅族也为多款手机机型搭载 YunOS 系统,可是到现在魅族最新的旗舰级都是 Flyme 系统了。

所以, BAT 这等巨头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也有他们所不能杀入的行业。毕竟他们连手机系统都没做好,更别说是整个手机行业了。手机行业,硬件部分是占据很重要的成分的,涉及的不仅仅是开发,还有供应商,生厂商等等一系列的环节,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盘子。就好比上面说到的国内销量前十的手机厂商,他们之前都是有一定的硬件基础的。

华为做手机之前,本身就是搞硬件的。

魅族做手机,是因为它之间是生产 MP4 的。

OPPO 和 VIVO 本质是同一家公司,而他们本身是做学习机的,很出名的一个产品就是步步高点读机。

联想和 TCL ,也是做电子硬件出身的。

最后,还是说明了隔行如隔山,不过 BAT 有的是钱,可以搞搞投资,也能涉及手机行业。


stormzhang

这个问题有点尴尬。

应该是:为什么BAT都没有成功杀入手机行业才对。

阿里从底层开始研发的yunOS是主打web应用生态的新系统,类似于现在的小程序、H5应用,最后由于3G时代网速体验太差,就半路调头克隆Android去了。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明线,曝光比较多的消息。

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重点,却不在这。而在于资本市场。

苹果iPhone成功之后,手机厂商爆火了一阵,Google、亚马逊、微软都要赶过来做硬件,打造投资人喜欢的硬件生态系统。国内小米崛起之后,国内也跟了一阵风。

但到2014年,整个局势已经发生变化。Google、亚马逊、微软的硬件帝国一个比一个死得惨,Google还不小心把HTC给搞死了。所以资本市场已经不看好硬件生态了,智能硬件概念都被踩在了脚底下。

这时候Google靠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上颐气指使,于是围绕着操作系统的开发者生态,成为了资本市场追逐的新热点。

三家这么做各有各的一套说辞。

阿里是因为自家的产品服务在三四五线城市不够普及,并且2014年左右开发者们最头疼的就是低端机的软件适配问题,同时yunOS能从系统底层优化,保证基础软件体验,所以阿里选择了低端机生态。

腾讯则结合自家的QQ皮肤特色,与国产厂商定制系统合作,走的是本地化定制路线。当然,当时国内定制系统的各种主题,对腾讯QQ的会员系统构成了威胁。如果小米的米聊推出了皮肤功能,并打通了MIUI的主题系统,这对腾讯来说是一个威胁。所以腾讯不得不与国产厂商合作,打通主题系统,来对抗瞬息万变的局势。

到今天BAT各家的全家桶,已经覆盖到了所有手机上。但智能手机却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看到亚马逊智能音箱的火爆,BAT又带着自己的全家桶,杀到了智能硬件领域。

不知道最终谁的硬件生态率先起效,成为中国的苹果。

文/水上焱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微信ID:wwwbailve。

百略网

你好,试着回答下这个问题。

BAT是目前中国的三艘商业航母,上市以后市值都非常庞大。这么有钱为什么没有杀入手机行业,而让华为,小米,ov手机做起来了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BAT三家本质上都是软件公司,不具备做手机硬件的实力

三家公司本质是都是软件公司,都是靠开发软件或者商用平台起家并且做到目前的市值的。事实上,这三家公司并不懂硬件。做手机不仅需要有工业设计(设计手机的内部构造),ID设计(设计手机的外观),材料选择(手机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元器件采购,UI设计等等。说白了做手机行业是一个很“硬“的行业。

对于一家软件公司来讲,除了UI设计部门和软件沾点边以外。别的部门都需要从头去建立。这就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人才需要引进啊。首先就需要有个雷军,老罗级别的人物给他们去挂帅,成立一个手机部门。有如此能力和声望的人物肯去BAT打工的估计是没有的,基本出去单干创业了。何况手机研发和技术方面也需要时间一点点积累才行。

所以你知道软件公司去做硬件有多难了吧。隔行如隔山,没有人才和基础是短期内靠再多的钱也堆不出来的。

第二.相较软件产业而言,手机的投入产出比太低。利润太薄

相比于软件行业,手机在成本上的投入太大。国产机市场,一部售价4000左右的手机,纯利润能达到10%就已经相当可以了(事实上华为手机的去年的整体纯利润在8.4%左右)。而一个主力机型要发售第一批备货量至少要在40-50万 就算一部手机先期成本3000元的话。也需要先投入15亿的成本。这还只是一款机型的铺货成本而已。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软件公司是如何赚钱的。一款软件或者平台除了前期建设和研发的成本以外,销售过程中是不需要额外投入的。资料显示腾讯和阿里五年内毛利率都在60%左右。纯利润在30%以上。

放着自己下金蛋的鸡不好好养,还跑去费劲养猪。那不成了傻子。

第三:BAT三家公司都出过自己的安卓手机系统

在安卓手机的刷机时代,BAT三家公司都以第三方os的方式进入过手机系统这块市场。那个时代大家都觉得抢占了手机os就可以做自己的生态链闭环(中了苹果的毒)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安卓刷机市场只是安卓机很小的一块份额。大多数用户还是用手机的出厂系统的。说白了,还是因为你不会做手机。

第四:BAT对手机行业都有渗透


有态度的土豆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当年由旗下子公司阿里云和芯片商英伟达以及国产手机天语三方共同打造出阿里云手机。2011年七月上市

15日时候谷歌公司公开的证实反对宏碁生产阿里云手机。并在Android的博客以及Google中支持阿里云的兼容Android泛生自Android。(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在2013年4月15日,阿里发布了全新的阿里云os手机系统,并且联手当时的五家国内手机厂商,开发出了六部全新的智能手机。

现在阿里os系统还是有很多手机商使用的

腾讯

腾讯据我所知并没有进入手机行业。腾讯主要是做软件的,并没有必要进入手机行业,因为手机商主要是想预装app,然后可以变现。你看现在哪一部手机上没有腾讯的应用?

不过2015年全球互联网大会上,腾讯推出了tencent OS系统

在2017年6月21日时候腾讯在官网上宣布tencent OS系统在6月28日停止服务




希望这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请个赞哦


师傅不要啊


一个纯互联网或纯软件的公司,去做硬件,成功率还是很低的。


在全球知名的IT公司当中:

苹果公司自诞生以为就是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应该说是最成功的

微软本来是一家纯软件公司,但有了多年的游戏机的经验,他的surface系列,到现在来说应该是相当成功的,本人用surface移动办公,很方便,比ipad要方便很多

IBM也是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虽然把个人电脑部分卖给的联想,但仍保留着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的软硬件及服务


在国内,手机业成功的多是以硬件作底的公司,如:vivo、OPPO、华为、魅族。小米也不能算是例外,虽然雷布斯没有什么硬件公司的经验,但其在小米成立之初,在魅族偷师了很久,小米算是一家软硬结合起家的公司。



一家网络公司也是可以做了硬件的,找准切入点,硬件也能成为利润中心,这一点可以学学亚马逊,他从图书延伸到电子书阅读器,就非常成功。


.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


汉字谷主


再者从平时三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可以看出,阿里依托强大的电商平台,聚商无数,近几年一直想跨界融合,先后打造了来信,旺信,入股陌陌,后又分叉支付宝,就是想在社交领域筑分得一杯美羹,可事实还是憾动不了腾讯的霸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