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如果在天京事變後殺洪秀全自立,結果會如何?

悟空史話

這個假設的話,恐怕不是很能成立。隨口胡謅幾句吧。

1、石達開並不是一個能做出“殺死洪秀全而自立”的人。這跟他的性格有關。無論太平天國還是清朝,乃至當時的外國媒體,對石達開的性格都有一致看法,大概就是:此人道德水平很高,自我要求很嚴,沒有野心,任勞任怨,寬厚愛人,英勇善戰,才華橫溢等等。活脫脫一個晚清版的關公。從天京事變的亂局就可以看出,哪怕韋昌輝殺盡了石達開的家人和部屬,他所採取的也不是大兵壓境,而是逃走、上書洪秀全,奏請天王聖裁。到後來大渡河絕境,石達開以身請命,希望以自己換取將士的姓名,最終被凌遲處死。說實話,這些行為很光明磊落,也很純真勇敢,但不是“大政治家所為”,他是一個懸崖勒馬的人,是戰將而不是帝王。《大秦帝國》第一部的片尾曲裡有一句“懸崖勒馬的是將,懸崖不勒馬的是王。”石達開的一生中,很少看到那種孤注一擲,堅定決絕,驚濤駭浪的作為。他和衛青、岳飛、于謙是一個類型的,他不是朱棣,也不是曹操。可惜了,遇到洪秀全這樣一個不靠譜的邪教頭子當領導。

2、在太平天國的意識形態體系裡,石達開的地位不高。太平天國是西方拜上帝教+中國農民樸素平權意識+流氓無產者稱霸享樂慾望+反情反滿情緒的複雜疊加。它意識形態裡最重要的人是洪秀全、楊秀清和蕭朝貴,這三個人一個稱自己是上帝之子,一個乾脆說自己就是上帝,還有一個說自己是耶穌。這種巫婆神漢式的意識形態表達,籠絡了大批底層農民,本質上跟三國時的黃巾軍、元明交替時的白蓮教、後世的義和團區別不大。石達開是富農地主出身,能文能武,屬於中產階級,天然和原有意識形態有衝突,而且石達開從一開始,定位就只是一位軍事主官,而非政治主官。哪怕石達開真的殺了洪秀全,自己佔據南京稱帝,那太平天國體系之下,又有多少人服他?如果意識形態上佔據不了制高點,那就算獲得了最高權力,也無法持續太久。

3、當時洪秀全的聲望依然很高,天京並未失控,政變成功率很低。天京變亂,王殺王,看起來一團亂麻,韋昌輝一口氣殺了東王部屬三萬多人,想政變,立馬被洪秀全平定下去,又是一輪新的殺戮。從這裡看,洪秀全對天京的掌控是比較嚴密的。太平天國絕大多數部隊和將領,仍然聽命於洪秀全。如果石達開要政變,首先要有宮禁上的支持,給你開門放進去,不然就得攻城,南京堅城可不是那麼容易攻下的。其次你得有人支持你,支持你幹掉洪秀全。但以目前資料看,當時太平天國並沒有人把矛頭直接指向洪秀全,要求把他換掉。

4、石達開並沒有所謂的“20萬大軍”。石達開的嫡系部隊都在前線,南京附近沒有他直接掌握的優勢兵力。這種情況下,政變基本上是找死。很多資料說石達開一氣之下帶走了20萬大軍,這個不一定靠譜。清軍奏摺中稱石達開身邊也就幾千人,應該比較符合實際。“茲據無為州在籍教諭徵煥等稟稱:五月十八日(即1857年6月9日)石逆由金陵帶其黨與數千,道經該州前往上游,到處張貼偽示,傳諭各賊。察其詞意,因洪逆疑忌過甚,懼害脫逃。”幾千人的話,自保尚且困難,又如何能尋求政變,將偌大的南京城拿下?

5、從石達開出走後的情況看,他似乎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時而東進,時而西向,時而南下,時而北上。這些舉動客觀上對緩解天京壓力,是起過非常大作用的。但隨著一次又一次和清軍死磕,石達開的嫡系部隊也越來越少。他也沒有像張國燾那樣,扯起大旗“另立中央”。如果他的內心和他的外在一樣,都沒有任何的反叛之心,那這些舉動,只能解釋為“為了保衛太平天國,我願意流盡最有一滴血”了。這麼一個道德楷模,以前不可能,後來也不可能去殺洪自立。


安西都護府

首先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作為石達開,是絕對不會殺了洪秀全自立!我來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石達開性格決定做不出來這種事。在歷史中,對石達開的評價是這樣,道德水準高,忠誠,自我要求嚴格,英勇善戰。這不就是一個忠臣的形象麼?從全局來開,天京事變爆發以後,韋昌輝殺了石達開全家,他雖手握兵權也沒有去進攻天京,出走以後上書洪秀全,讓天王裁決。總的來說,石達開就是一個保家衛國的勇將,而不是一個政治家!

第二,洪秀全當時的凝聚力還是很高。天平天國起義,是以洪秀全拜上帝教發展起來的,洪秀全是上帝的兒子,是整個太平天國的圖騰或者象徵。即使後期洪秀全荒淫無道,不理朝政。但太平天國的大部分將領軍隊還是聽命於洪秀全。當時即使石達開有軍隊,但是滅了洪秀全,恐怕士兵會譁變,最終落得兵敗身亡!



第三,石達開並沒有篡位自立的意圖。從石達開被逼出天京就可以看出來,石達開並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只是為了自保。時而東進,時而北伐,時而南下,這些舉動,從客觀上牽制了清朝的力量,也緩解了天京的危局。他雖然擺脫了天京,卻並沒有自立,拉起另立中央的大旗。所以,石達開就是為了天平天國流乾了每一滴獻血!


歷史大觀園

洪秀全是殺不得的,就算殺了也自立不起來了。天平天國的迅速崛起,就是洪秀全發起的拜上帝教,他自稱上帝之子。當時參加天平軍的士兵對洪秀全是深信不疑,認為只要跟著他就一定能打贏清廷,只要誠心拜上帝,就能在戰場上被殺不死。



如果石達開殺了洪秀全,然後怎麼和士兵們解釋?說洪秀全所謂的拜上帝教都是假的?這樣只會引發士兵混亂和逃散,士兵沒有了心中的信仰,也就不會再去給你拼殺了。


與子同袍

誰殺了洪秀全都不會有好結果,因為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神,他們都是因為崇拜洪秀全而聚在一起的。如果非要假設石達開想成為太平天國之主,那必須是韋昌輝殺了楊秀清之後再殺洪秀全和他的兒子,然後石達開殺韋昌輝為天王報仇後被尊為新的天王,這樣石達開和太平天國才有一線希望。


罵即拉黑對方者為垃圾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太平天國真的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嗎?答案是相對肯定,相對否定。

太平天國的出現有著它獨特的歷史背景,清末統治階級的腐朽,社會矛盾激化,社會底層的民眾得不到最基本的溫飽保證,因為統治階級思想的控制,使得當時的政權統治搖搖欲墜。但是,鴉片戰爭的爆發,八國聯軍侵華,以及其他相繼發生的侵略行徑,進一步激發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特別是當時清政府幾乎不作為的表現。這一系列的變故,加上民眾長期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迫切希望出現一個救世英雄或者神明出來解救大家。也就是這種歷史和社會背景下,太平天國出現了。

起初的太平天國,特別是洪秀全以及其他跟著一起起義的人,內心的想法的確是想抵禦外敵,拯救勞苦大眾,但是隨著勢力範圍的增加,跟隨者的增多,以及權力的擴張,慢慢的,心思也逐漸發生了改變(其他跟隨者也一樣產生了改變,並非洪秀全一人)。對權力的慾望,對奢侈生活的享受,以及被眾人眾星拱月的推崇,這些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太平天國偏離了最初的想法,走向滅亡。石達開也是一樣,長期的大權在握,富足生活的享受,誰都不能保證說他初心未改。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洪秀全,還是石達開,這二人都是當時歷史,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一個比較有成就的人,但是二人的眼界格局終究是有限的。說直白一點,至少在當時的背景下,他們缺乏成為帝王的眼界格局,過於看重當下,對於未來的規劃非常少。這樣的眼界格局,註定最後都是要失敗的,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所以石達開當時殺了洪秀全取而代之,也無法改變太平天國的命運,因為你不能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石達開。歷史就是這樣不可預知,所以大家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想象。


奇聞易錄

石達開出走後,在征戰過程中,有三次較大的軍士離散事件,許多人還是跑回天京了。可見,石達開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是引起人心煥散的主要原因。更不用說殺洪秀全上位了,外軍將領沒有人會服他的。


水丶水丶水

這也改變不了太平天國覆滅的命運。 太平天國覆滅,根本原因是領導層內訌,以及其脫離群眾,生活腐化墮落。一個石達開,即使他殺了洪秀全,也完全改變不了這種狀況。


憤怒野虎

歷史不能假設。

縱觀中國歷史。每當政府昏庸無道。老百姓無不期盼,有英雄揭竿而起,救民於水火。而當這一切真實發生。老百姓才發現。除了騎在脖子上拉屎撒尿的,換了一撥人。什麼也沒有改變。

石達開也好,洪秀全也好。這些農民起義領袖基本上都是一路貨色。他們可以做一個很好的破壞者,但都不是合格的建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