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感冒,簡、便、廉、驗

中醫治感冒,簡、便、廉、驗

感冒多是熱迎涼,惡寒發熱咽喉癢。

脊柱兩側拔火罐,蔥姜芫荽服溫湯。

微微汗出表裡通,高燒放血少商陽。

小兒推拿前臂內,疏通經絡肺大腸。

若有邪熱清熱毒,菌毒無稽液礙妨。

“感冒多是熱迎涼”

大多數感冒是由於內熱遇到外寒而引起,發病機制就如熱鍋添入涼水一樣,熱冷相激會使鐵鍋炸裂。

“惡寒發熱咽喉癢”

熱迎涼是內熱外寒型感冒,這類感冒的常見症狀是:惡寒肢冷,發熱甚至高燒,伴有咽喉癢而不適,甚至咽喉疼痛。

“脊柱兩側拔火罐”

“蔥姜芫荽服溫湯”

取3個加須長蔥白,3大片生薑,一小把芫荽,加一碗水,用文火煎煮10分鐘左右,一次溫服。

“微微汗出表裡通”

服湯後,蓋被靜臥,以微微汗出為度,使肌膚汗孔表裡通暢。注意不可大汗淋漓,出汗時不可再受風。

“高燒放血少商陽”

若出現高燒,且在拔罐服湯後兩小時體溫未降,可以採用放血療法,方法是:取手太陰肺經井穴少商和手陽明大腸經井穴商陽,碘伏消毒後,點刺擠血。一般每個穴位擠出的血量,用1 ~ 2個棉籤沾滿即可。

“小兒推拿前臂內”

小兒感冒,除用以上方法外,還可以用滑石粉擦拭,推拿前臂內側的手三陰經。手法是自近心端向遠心端(即向手指端)推摩,頻率約為每分鐘200次左右,連續推1 ~ 2分鐘,兩臂交替進行。

“疏通經絡肺大腸”

推拿的作用,主要是疏通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因為肺主皮毛,感冒責之於肺,而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二經有相輔相承作用。

“若有邪熱清熱毒”

如果在採取火罐、食療、推拿之後,體內仍餘留有熱邪,而出現咽喉疼痛、大便幹、鼻塞黃涕、發熱等症狀時,可以服用清熱解毒藥物,如:板藍根、桑葉、菊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菌毒無稽液礙妨”

很多情況下,感冒不是感染了細菌和病毒,而是在機體功能失調的情況下,感受了風、寒、溼、熱等邪氣,即便後來有細菌或病毒,也是機體失調導致的菌毒繁殖,而不是菌毒導致的感冒,這是個因果關係,不可倒置。

中醫常識

從理論上講,中醫把感冒分為四個方面七個類型:

四個方面是:風寒、風熱、內熱外寒、體虛。

七個類型是: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內熱外寒感冒、氣虛感冒、血虛感冒、陰虛感冒、陽虛感冒。

而除了體弱多病的感冒是由於體虛引起的之外,單純感受風寒的多在秋冬的寒冷季節或特定的寒冷環境;單純出現風熱的多在暑熱的夏季或特定的溫熱環境;這兩種情況較少,也較容易鑑別。

中醫認為感冒是肌腠功能失調所致,汗孔是調節肌膚的重要通道。中醫把汗孔稱為氣門,是溫熱之氣內外通透的要道。汗孔閉則保溫,汗孔開則洩熱,所以,汗孔的通透性是機體溫度調節的關鍵。

在機體蘊生內熱的情況下,汗孔需要開張散熱,而恰在此時受到外來的風寒,風寒之邪使汗孔閉合。這樣內熱不能外達,會出現發燒,肌表得不到熱量的溫煦,就會感到寒冷,甚至還會出現寒戰,通過抖動產熱以滿足溫煦的需要。這就是一邊發熱,一邊惡寒的原理。

火罐可以疏通經絡、調節肌膚、溫陽散寒、清熱祛風,驅邪外出。蔥、姜、芫荽可以溫陽通經、散寒除風、發汗解表。穴位放血,可以洩熱通絡,驅邪出表,肺主皮毛,手太陰肺經井穴可以宣肺清熱;大腸與肺相表裡,手陽明大腸經井穴可以通絡透熱。推拿配以清熱輔料,可以通經絡,洩熱邪,調節肌膚。

諸法單用或合用,可以把感冒治癒於發病之初,或消滅在萌芽狀態。這幾種方法簡便,易於操作,效果顯著,沒有不良反應。

西醫把感冒分為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認為感冒是由於接觸到了某種菌毒而感染,但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是感冒的一種類型。人類就生活在菌毒的世界裡,不接觸菌毒是不可能的,而接觸到了菌毒不一定都會發病。因為發病是有條件的,發病是由內外兩個因素決定的。菌毒是外因,機能失調是內因。外因是疾病發生的條件,內因才是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所以,感冒的發生,一方面是菌毒足夠地多、足夠地強,另一方面是機體功能失調。


家庭中醫藥2017年合訂本開售啦!

中醫治感冒,簡、便、廉、驗


中醫治感冒,簡、便、廉、驗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