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科院调查结果,30年1000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这件事?

宇147294132

中科院应该不会去做这种调查的,即使做也该是社科院的事情。

状元也分很多种,县状元,市状元,省状元…省状元的情况不好说,市状元我倒认识两个,确实都没啥成就,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另一个是江苏宿迁的状元,不务正业,最大的能耐是娶老婆,娶了个比他小19岁的萌妹子。他本人是做电商的,顺便跑跑物流,勉强能混口饭吃,他家店名没几个人知道,好像叫“京东”。


这两人自然都算不上行业领袖啦。

至于县状元,大概北大清华随便抓个人都是吧,将来能否成为行业领袖还真没准,兴许行业领袖还在复读班,或者在杭州师范大学呢…



对于省状元,拜托,一年也就二三十个人,基数太小啦,相比于实力相当,数量众多的全省前500名,他们这个群体出行业领袖的机会自然很小很小,但落实到具体个人,他们却是概率最大的。

其实,状元即使没成为行业领袖,大多也过得挺好。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西门观点:所谓的高考状元,是指每年高考各省文理两科总分第一名学生。这个调查肯定不是中科院,究竟是谁调查的,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对每年“高考状元”铺天盖地的宣传,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国家已经明令禁止。“高考状元”和“行业领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没有讨论价值。

“高考状元”这个词其实是各个学校根据历史上的“状元”自己封出来的,说白了,也就是各省在每年的国家统一高考中文理两科总分第一的学生。

“高考状元”也是在每年高考结束后,为了让社会和家长知道自己学校考得好,教学成绩好,更是为了抢占生源,各个高中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便开始大力宣传“高考状元”,这方面,媒体的“功劳”最大。

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好分数,只能说明这个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确很高,但不能代表以后特别是毕业走向社会后的各种综合能力也很强。

无论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真实,但自上世界八十年代高考恢复到现在,那么多“高考状元”,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较大贡献的,有影响力的,的确不是很多。

但这个问题不在这些“高考状元”,而在于教育制度本身存在问题,说白了,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教育重知识学习,轻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就不用说了,学生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考出一个好成绩高分数,然后考上好大学,将来毕业后可以找一个好工作。

而我国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学生进入学校后,主要任务也是学习知识,虽然也有实践,比如说毕业后的实习期,但那是放任的,学生究竟在实习期内实践如何,学校也无法知道,只是一个程序,做完这个程序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当然,不能说这1000名“高考状元”都不是行业领袖,就否认他们,他们大多数还是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既然是领袖,就只能是极少数,不可能都去做领袖。

行业领袖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很强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不是说你考试分数高,就能当行业领袖。

所以,1000名“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行业领袖,这个问题本身存在问题,更没有讨论的价值。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其实,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谣言。

早在 2016年,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更是把这篇文章确定为当年的十大谣言。

这则谣言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就是状元不行——学习好没用——读书无用。 说白了,这是另一种变相的读书无用论。 只不过,换了一个中科院调查的包装,以“事实”来服人。

这样的作法,实在害人不浅。 如果我们都对此深信不疑,显然会成为不努力学习的借口,成绩差也心安理得。

但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不管是对个人还对社会而言,读书都胜过不读书,读书好都胜过读书差。

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调查中,已经明确得出的结论,状元职业成就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在一线城市和海外从事“高薪职业”,“频现行业顶尖人才”。

比如最新统计显示,在1999-201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胡润百富榜和新财富500富人榜等上榜的4100多名富豪企业家中,清华大学最盛产亿万富豪,152名校友榜上有名,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143人,屈居第2。 而看看富豪排行榜我们就会知道,那些富豪们,真的大部分都是985和211毕业。

而在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中,大多数人都是当年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说学习好没用,成绩越好混得越差,根本就是睁眼说瞎话。

我们承认,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多问题。 不唯分是举,不炒作高考状元,这是对的。 但刻意否定高考状元,进而否定努力学习的作用,那是别有用心。


明珠絮语

为什么美国、英德法西方世界却无高考状元这一说法,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在高中、大学读书时,皆默默无闻,仿佛与普通人相似,特朗普也是个普通人,以前,或30年前毫无知名度,也从未有媒体报道过此人是个"神童”,相反,还有不少负面消息。这是否要让中国崇拜神童的家长嚎啕大哭,攥着自己孩子拿的大学文凭,疑问苍天?

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成为"人上人"、"龙中龙"、天子骄子,拿他一个诺贝尔科学大奖?为什么中国至今除涂呦呦以外再也无人得诺贝尔科学奖?

为什么日本,小小的一个弹丸之地、人口数量才1、27亿,其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仅次于美国,日本拿奖到手软有何秘诀?

中国崇拜考试状元的家长和学校确实应该认认真真的研究,或探索一下日本拿奖的祕诀。

万变不离其宗,高考状元,实际就是个虚名,凡事未来不努力的人,一切皆归零。










杨晓东藏王

学历无用论?

首先这个新闻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查了下相关资料……下面是真正的结论

(只是说下高学历的人才,高考状元行业领袖这个……我没能力统计)


报告显示,在1999-201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胡润百富榜和新财富500富人榜等上榜的4100多名富豪企业家中

清华大学152名校友榜上有名,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排行榜榜首,首富为池宇峰,财富达265亿;

北京大学143人,屈居第2,首富为李彦宏,财富达980亿;

浙江大学92人,居第3,首富为史玉柱,财富达540亿;

复旦大学70人,列第4,首富为卢志强,财富达850亿;

上海交通大学45人,居第5,首富为其实,财富达235亿;

中国人民大学44人,列第6,首富为刘强东,财富达455亿;

中山大学36人,居第7,首富为蔡东青,财富达225亿;

华南理工大学35人,列第8,首富为姚振华,财富达1150亿;

武汉大学29人,居第9,首富为雷军,财富达650亿;

四川大学27人,居第10,首富为柯尊洪,财富达220亿。

学历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阿阿阿杰


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感觉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好大学,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好大学,当初那些什么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是多么风光,一进入社会,基本上就惊不起一点水花了,其实不止中国,全世界基本上都如此。


就说马云吧,据说是不会玩电脑,却创办了全世界最牛的阿里巴巴集团,而阿里巴巴是一家网络公司,创始人却不会电脑,真是不敢想象,不过那应该是以前,现在的马云应该是对电脑很熟悉了;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乔帮主,大学才上了六个月就退学了,创办了世界最牛的电脑公司,苹果手机更是重塑了手机生态,苹果手机一出,曾经的世界第一诺基亚手机公司分分钟完蛋,摩托罗拉跟着也玩完,怎么救都救不活,日系手机也被干的没了声音,哪些顶尖学府的高材生争着抢着为他打工;李嘉诚又何尝不是,早几年,估计很多中国人都想成为另一个李嘉诚,李嘉诚也是小学文凭,在商场上,却是当之无愧冠军,很多商人的偶像;老干妈的陶华碧,真的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大妈,可人家有头脑啊,现在的很多农民工也是啊,虽然辛苦点,但是很多人挣的钱比那些大学毕业生还多。

所以说,高考状元进入社会这所大学后,没有成为行业的拔尖人物也很正常,就像梦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而现实是残酷的!


国辉影视剧

首先我要说的是——“中科院调查结果,30年1000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这是个假新闻。

这篇文章中的是根据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文章作者为了故意混淆视听、博眼球简称“中科院”。

而且在正文中,状元数量一会3300,一会1000,这样的错误都犯,可想而知,就是纯粹为了摸黑造谣,

无非就是想说一句话“读书无用论”。

哪些人对此深信不疑呢?无外乎这么几种人——学渣、野鸡大学毕业后没工作工作差、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种经过包装后的“读书无用论”成了他们最好的遮羞布,成了他们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自甘堕落的良好借口。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国家读过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很大的几率要比没有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发展的要好。

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在1999-201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胡润百富榜和新财富500富人榜等上榜的4100多名富豪企业家中,清华大学最盛产亿万富豪,152名校友榜上有名,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143人,屈居第2。

读书时目前很多中国人改变命运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是穷人、寒门,你还抱着读书无用论而不去努力,你将永远的成为社会的底层。


车水马龙不见君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是不是也该关注一下表示支持一下呢?更多精彩问答,尽在故事小灯塔!


故事小灯塔

中科院肯定不会做这种调查。其实这种调查不难,1977年恢复高考后分省组织录取,状元应是指本省的文理科最高分,一般一年2个人,个别时有同分者可超2人,至2017年共41届高考,省级区划(现31个)中似乎只有海南建省、重庆直辖的,保持在30个左右,总共产生状元2500人左右,抛出本科在读的更少些,可以全部统计到人,完成准确的统计不是难事,但任何官方机构不会去做,因为没有多少意义。

考试最高分可证明,当年是最佳考生,但不等于最佳中学生,发展起来也不等于最佳大学生、研究生,更不等于最优秀人材,也不等于最有成就者,也不等于行业领袖,这其实是很基本的思维常识和逻辑。但也决不会等于状元群体就是上述身份职业表现中的最差者、较差者、差者,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可能。状元群体总体上学业有成,成为各界精英的现实普遍存在,概率应当比非状元群体高得多。如此,这个问题意义真是不大……


dyhgy

中科院挺忙的,咱们别麻烦中科院了,好吗?

既然是伪命题,那么就回答伪答案吧。

因为状元都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哈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56e0007397d9ca13ab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