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真的人才紧缺了吗?如果是,那么年轻医生待遇为什么还是不好?

树枝和树叶

作为一个医生,我说两句大家参考。

中国的临床医生真的紧缺么?

这个,说实话不知道会不会被毙掉?辛辛苦苦打字结果审核未通过,那就不好了。不过,我还是说实话吧。

总体上讲,中国的医生不但不紧缺,而且还处于高度过剩的阶段。这就是很多医学院毕业生感觉就业困难,甚至不得不选择改行的原因。这也是中国下一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理解这个问题,涉及到好些内容。比如说中国很大,有的地方(比如说大城市里)确实存在医生短缺,医学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在某些医学领域里(比如说儿科领域里),确实存在着一时的短缺。但在总体上来讲,中国的医生数量处于非常富裕,就业很困难的阶段。

这里的原因在哪里呢?

这里的原因是“医疗需要和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社会经济水平决定了老百姓看什么病”。

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直接比较中国人均有多少医生,美国人均有多少医生,那中国确实是医生太少了。但如果我们在比较时引入“人均收入”这个指标,按人均收入来比较,那你马上就会发现,中国的人均医生数量太多太多了。

另外:人均收入只有八千美元的,对医学的需要,和人均收入三万八千美元的,肯定不一样!人均收入只有八千美元,却非要按人均收入三四万美元养医疗养医生,消费医疗服务,那根本就养不起!现在的中国,就是“小姐身子丫鬟命”,人均收入只有八九千美元,却非要“梦想”按人均收入三四万美元搞医疗,这要是(马上就)能行得通,那才叫见了鬼了呢!

最后一个事情还得说一下,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深化,以及做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中国医生显著过剩的情况会有所改变,所以,所谓“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大概还要二十多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才能赶上今天的美国,到时候,到二十多年后,中国现在的医生数量就不够了。

供题主和大家参考,期待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137亿年前的氢二氧一


(12月份工资)

后来查了工资表,应发工资7100+人民币,扣除五险一金,还有补扣公积金两千多,到手不到3000块钱的工资(去除补扣,应该能有接近5000块工资)。奖金是按照季度发的,按照师姐们的说法,应该一个月能有八九千块钱。

每个月值六次夜班,夜班新收十几个病人,做两三台手术,常有的事,基本是嗨到天亮,一个夜班下来,基本脸色惨白,生无可恋。虽然也已接受并习惯。

不过有夜班补助,一个夜班五十块。

好在个人对钱也没有太大的追求,生活还算质朴,饿不死就可以了,三千块一个月也能活,吃住在家里,不需要交房租,也很少去外面吃大餐(也不太敢)。

交给家里生活费一千块,交通费两百块,同学聚会预算五百块,其他杂七杂八差不多也够用。

偶尔认真思考生活的时候,不免也有些恐慌,万一遇到家人遇到生病或者其他风险的时候,是否有经济能力抵御风险?

万一遇到心仪的对象,偏偏他又是个穷小子的时候,如何维系爱情和组建家庭?

这就是一个小医生的困惑和无奈,感谢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而且在行医的路上一直给我支持和鼓励,其实严格来算,28岁的我还在啃老,尽管我也没有停止努力。

谁选择当医生,不是带着一点点理想呢?

尽管现实并不乐观,放弃理想总有那么一点不甘心,半途而废的感觉真是糟透了,花了越多时间和精力,越不舍得退出。

而且八年抗战(本科+硕士)下来,发现自己除了看病(还只会妇产科),别无长物。

也许有一天努力的我也可以让家人和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谁说一定不可能呢?


妇产科小超人


撒野的银狐

同理。好的挣钱的科室想去的人多,能去的人少。不太好例如儿科急诊这样的科室需要人多但真正愿意去的人太少。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同时存在。

现在要求规培三年,而考研可以与规培同步进行。所以考研也成了大部分医学生的首选和必选。

而医生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连轴转的工作,几乎全年无休。收入虽然可观,但是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

而且医生学习周期长,现在也要求规培,以后还可能有专培。职称评定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终身学习还要提升业务能力。

所以说,临床医学人才紧缩是事实。而待遇不好也是事实。


但是医生这个职业,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其实医生这个职位需要的有信仰。

信仰以人的生命健康为首位,信仰治病救人就是行善积德。信仰这份事业可以给你带来荣光与欣慰。

真正能成为大家的专家,看起来都是朴素慈祥,闪着人性的光辉。为人们建起健康的屏障。


飛说布客

华西是国内的顶尖水准,可见题主志存高远,并且自身条件优秀。那么临床医学真的人才紧缺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你的问题在于,这两个问号问的不是在同一个点上。首先,人才是紧缺的,其次年轻医生不见得都是人才,而人才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年轻。


七通乱码



消化内科叶医生


用户6432044322

医学人才当然是缺。但是缺的是基层的人才。

现在人才缺缺的都是基层,因为人们普遍愿意去大城市工作,小的地方都不愿去留不到人。分级诊疗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基层的人才,让基层有人才,让百姓放心的在基层看病,这才能实现分级诊疗。所以医疗人才是真的缺,可缺口是在基层,在儿科,全科,这种都不愿学,不愿去的地方。





人才是紧缺的,可医生群体从不缺人。人才一般经过层层筛选,大大小小的考验,诸多的笔试面试,才能贴上人才的标签,而不是就是经过大学本科五年的基础医学知识灌输就能成为人才的,而这些进入大学接受医学知识的医学僧只能满足基本的医生要求,这也就充足了医生群体中最底层的保留量,而这些量往往都过于庞大,根据金字塔模型,量的更迭随着层数的递增而递减,也就是说医生群体整体涵有量成递减,而这也符合客观的市场规律,资本往往流向少数且手握最新最佳的资源的人里。这是其一,其二,资源获取与存储讲究私有化和人性化,没有哪一位大牛愿意简单的贡献自己的知识产权和长期在该领域的摸爬滚打获得已有有形产物,这一切本是自己合法的所得,被法在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护,是任何人不能侵犯的个人资料,这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源向先期获取的群体或个人保存下来,而这一切的流向掌控是则需要先行取得这部分群体的默认或者他们的自愿,才能出现资源流出,出现资源更新的平台,这一切转化为人与工薪上的体现,就是有那一部分年轻医生要付出与高年资医生同时期的等同的辛劳与责任以及长期的付出,才能从小媳妇熬成婆,从高年资医生手中接过交接棒,完成身份的转换以及丰硕薪资。然而说到底薪资问题只能在医生群体整体中基数上探讨,而不能超过医生范围,往往有些人拿医生的问题去和别的职业对比,这就涉及了职业的局限性和限制性,不可取。总之,人才的体现是在薪资上表现出来,而不能仅仅只囿于变换的数字,我们要看到薪资之外的待遇,比如当你是医生群体的一份子,你就有非医生群体的优势那就是时刻观察家人身体健康信号的释放以及就医的绿色通道,当然呢,比起成天出入高楼大厦的西装打扮的金融人士,这点薪资微不足道,但是希波克拉底的宣言是我们每个医生在地表最强的誓言。


水火涅槃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