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了哪?

这一问,体现了提问者对意识和睡眠都存在认识误区。

首先,睡眠分几个阶段,仅有深睡眠阶段意识才会近乎完全关闭。

其次,包括深睡眠在内的意识丧失,意识并没有去哪里,只是像灯泡一样被关闭了。

什么是意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意识。

人们对意识这个概念存在很多错误认识,包括回答本问题的一些心理达人,甚至还翻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老黄历。

什么是意识呢?

很简单,意识(awareness)就是对事物的感知、认知和反应能力和状态。

可见要维持正常的意识功能,需要感觉器官感受到信息,并转换成可以传导的电信号,经过神经传导,并经过大脑皮层下各级低位中枢的中继和处理,然后在大脑皮层合成产生,并经过发出反应体现出来。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比如,我们在遇到突然倒地的人,首先通过他对喊叫或者拍打肩膀的反应来判断他的意识状态。这个过程中,听觉或者触觉刺激通过耳听觉或躯体触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如果这个人是有意识的,就会通过某些行为做出反应。

很显然,正常的意识依赖于上述整个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意识产生维持涉及的感觉或效应是多相的,是“并联”的。但是,大脑中枢这一环却是唯一的。

就如同一个灯泡,供电线路可以并联,但是钨丝却是唯一的,只要钨丝烧毁,灯泡就不会亮起。

因而,也可以这么说,意识是脑功能的产物,意识的产生和维持依赖于大脑皮层正常的工作。

人的意识的存在或丧失,就如同灯泡的亮起和熄灭。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睡眠阶段与意识状态

睡眠时,与意识产生和维持相关的感官和中枢神经的状态存在系列改编,因而伴随着意识状态的改变。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目前睡眠被分为四个阶段:

其中,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合称浅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感官和大脑仍没有完全关闭,保持一定的意识状态,还会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

第一阶段,如果受到一些刺激,哪怕是很小的刺激就可能被惊醒过来。白天瞌睡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刚要入睡,受到一点刺激就会“打了一个机灵”醒来。

第二阶段,意识已经大部丧失,但是受到很大的刺激也会醒过来。

第三阶段,脑电图以慢波为主,因此也称为慢波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意识几乎完全与外界断开,被关闭,就如同灯泡被关闭一样,很难被唤醒。因此,也称为深度睡眠阶段。

第四阶段,脑电图上表现为快波为主,眼球快速闪动,因此,也称快速眼动睡眠。多数梦发生在这个阶段。

虽然,睡眠不是说脑完全处在无功能的关闭状态,但是,产生和维持意识的大脑皮层确实处在关闭或半关闭状态。

即使是几乎完全失去意识的深睡眠阶段,意识也没有去到哪里,仅仅是大脑皮层的意识功能关闭而已。

半脑睡眠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对于某些动物来说,享受失去意识的深睡眠是可望不可即的奢饰品。

出于安全的原因,有些动物,比如一些鸟类和鱼类,它们睡眠时两侧大脑轮流关闭休息,因而一直处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意识永远不会被完全关闭。

比如,一些鸟类,就是站在枝头睡眠的。

而海豚,由于需要不断的浮出水面呼吸(用肺呼吸),它们也是半脑轮流睡眠。如果跟人一样,深睡眠阶段完全失去意识,海运都会被淹死。

简单来说,人只有在深睡眠阶段才会失去意识。但是,意识并没有跑到别的地方,仅仅是像灯泡一样被关闭了。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人睡着时意识到底去哪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