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设施樱桃栽培技术

北方地区设施樱桃栽培技术

樱桃色泽鲜艳亮丽,口感清脆香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素有“春果第一枝”、“果中钻石”的美称[1-4]。樱桃是北方落叶果树一年中上市最早的果品,也是延年益寿具有很好保健效果的果品,具有调中益脾、健胃祛湿、美白消斑的作用,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外,维生素B群、维生素E、类黄酮素和铁元素的含量也比一般水果高,被专家称之为“维生素丸”。樱桃栽培技术简单,省时省工,价格相对较高,经济效益很好,逐渐成为近几年农户的新宠。但在我国北方地区樱桃露地栽培易受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如花期易受晚霜危害,影响坐果率;成熟期如遇较多雨水会有大量的裂果,影响商品性;采收期易受鸟类为害。利用设施保护地进行栽培不仅能克服自然条件带来的危害而且还能进行促成栽培使樱桃提早上市,提高樱桃品质,达到增收增产的效益。我国北方地区发展樱桃的设施栽培对缓解水果的供应淡季、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效果。

1 品种和砧木的选择及其品种配置

北方设施樱桃的品种选择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外观和品质上要选用色泽鲜艳,风味优、口感好,个大皮薄,单果质量在7 g以上的品种。如红灯,此类品种商品性能较好,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个小、色泽差品种的价格高出1倍多。二是尽量选用需冷量(即品种打破休眠需要的冷温单位)少的品种,需冷量少的品种一般是早熟品种[4],如大紫,它们进入休眠和打破休眠均早于晚熟品种。提前上市是樱桃保护地栽培的一个重要目的,此类品种能够更早占领市场,提高樱桃果品价格。三是品种适应性方面尽量选抗逆性强、生命力旺的品种。如花期耐低温,有些不耐寒品种在零下温度条件3 h以上时,一半的花器官就会受到冻害,这些品种不适宜在北方地区栽培。另外,考虑对土壤的适应性,应尽量选用对土壤要求不高的品种,应根据当地的土质选择樱桃品种。四是树形方面尽量选用树形矮化紧凑,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矮化密植能降低设施栽培的成本,提早结果和提高产量与品质。可选用一些通过矮化砧木嫁接的植株,常用的矮化砧木有吉塞拉、考特、马扎德、酸樱桃等。五是品种搭配要合理。优先选择自花粉量大、花结实力强的品种,如美早、斯坦勒、岱红、拉宾斯、先锋等,但要配植授粉品种。授粉品种应为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或接近、授粉亲和力强、丰产、优质的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4∶1,宜隔2~4行主栽品种,成行栽植1行授粉品种。同时也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相搭配。樱桃设施栽培以早熟品种为主,如早大果、芝罘红、红灯等。在以早熟品种为主的前提下,适当选择优良的早中熟品种,如意大利早红、美早、先锋等,以延长上市期。

2 果园建设

2.1 选地建园

果园的场地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方位上宜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开阔的地方,东西南三面尽量不要有高大的遮挡建筑物,也可以选择背风向阳的坡地;土壤方面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透气性良好的中性土壤,如壤土、砂质壤土或者砾质壤土;水源方面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水源无污染的地段;轮作方面应选择近15年内没有种植过樱桃、李子、杏、桃等蔷薇科同类作物的地块;其他还要考虑的就是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等。

大樱桃栽培株行距为250 cm×350 cm,每隔3行再加宽100 cm行距,每667 m2栽种70株左右;矮樱桃栽培株行距为100 cm×150 cm,每隔4行加宽100 cm行距,亩栽400株左右,宜南北行向。栽前开深60~80 cm、宽80~100 cm的沟,每667 m2施碎草1 kg、圈肥4~5 kg或腐熟鸡粪2~25 kg[9]。肥与土充分混合均匀,填平定植沟并浇水沉实备栽。

2.2 棚室的建立

樱桃的设施栽培主要采用大棚和温室2种。温室建造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但是使用年限长,环境可控制性强,保温效果好。大棚使用年限短,但建造方便。具体可根据当地情况和资金情况选择设施类型。

2.2.1 大棚的建设 若采用大棚栽培,可采用南北向拱圆式塑料大棚。大樱桃可在种植后第4年建棚,矮樱桃在种植后第2年建棚。大棚一般采用钢筋水泥柱做立架,竹竿做拱架,竹条做压架。水泥柱的长度随棚高而定,要求超出棚高50~60 cm,以便埋入土内。立柱的行距2 m左右,间距2~3 m。单个大棚以占地0.067 hm2左右为宜,小者0.05 hm2左右,大者不超过0.08 hm2。大棚的跨度为900~1 100 cm,长度通常为6 000~8 000 cm;大棚的顶高一般为250~350 cm,肩高为2~2.5 m。大棚靠作业门和通风窗,或扒开相邻两幅棚膜的叠合部分通风。设置通风窗比较费工费料,为此,可在覆膜时把薄膜分成3幅,将中间的1幅压在东、西两幅膜的上面,使其互相重叠30 cm,重叠部分以备扒缝通风用。棚架上覆盖的塑料薄膜应选长寿无滴聚乙烯膜。棚膜上覆盖的草帘宜用稻草或蒲草等编织,长120~200 cm,厚3~5 cm,长度根据需要而定,要求厚薄一致,结实耐用。

2.2.2 温室的建设 若采用温室栽培,北方地区宜采用东西走向,方位角为南偏东或者南偏西3~5°。温室的跨度为800~1 200 cm,矢高300~450 cm,长度60~90 m。东西山墙及后墙均为50~80 cm厚双空心砖墙结构,后墙厚度随当地纬度应适当增加来提高保温效果,后屋面仰角在35~60°之间。后墙高180 cm,前屋面可采用钢筋结构一体化半圆拱架,钢筋结构成本偏高,但坚固性好。若想节约成本也可采用木质拱梁但使用年限较短。跨度超过900 cm,每隔600~800 cm立1根支柱,来增强温室的抗压能力。后墙地面以上 120~150 cm,每隔一定距离留通风孔或通风窗一个,通风孔面积为 30~40 cm²,每隔400 cm一个,通风窗每隔600 cm一个。温室可用保温被和草帘配备卷帘机操作来覆盖保温。南北温室之间距离要合理,以免影响后棚光照,温室间距不小于下列公式计算的数值:L=(H0+0.5)/tg∠H×cos∠A-(L1+L2) ,其中L为温室间距;H0为脊高;∠H为冬至日当地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A为冬至日当地正午时分太阳方位角;L1为温室后坡投影长度;L2为温室后墙宽度。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整形修剪与植株的矮化密植栽植

北方设施樱桃的整形常用的形式有2种:自然开心形和自然纺锤形。这2种整形方式可以使植株株型紧凑、形态整齐,提高樱桃的品质与产量,同时方便管理。自然开心形全树3~4个主枝,每条主枝上培养5~6个背斜、背后侧枝。栽后剪留20~40 cm定干。剪口芽抽生的枝条直立旺盛时,留10~15 cm摘心控制;生长中庸时可选做主枝。选留的3~4个主枝均留30~50 cm,留外芽摘心,抹去上芽,促生分枝,培养主枝延长枝和侧枝。摘心后如长势仍较旺,在7月中下旬前,对主枝延长枝留30~40 cm进行第2次摘心;其余直立旺枝重摘心1~2次,控制生长。8月份调整主枝角度到30°~40°,强主枝角度大,弱主枝角度小,侧枝开角70°~80°。定植后第1年冬剪,主枝延长枝留40~50 cm短截,侧枝和其余枝条缓放或轻截。第2年若生长仍较旺,则对主枝延长枝继续摘心,加速培养背斜或背后侧枝;通过重摘心或扭梢控制竞争枝和背上强枝;侧枝先端留1个头延伸,其余长枝应及时摘心或扭梢进行控制。秋季继续调整骨干枝的角度。第2年冬剪参照第1年进行,一般3年树形基本形成,并开始结果,此时,要注意疏梢或疏枝调整枝条密度,防止树冠郁闭和偏冠。

自然纺锤形干高40~60 cm,中心干上配备单轴延长的主枝6~10个,上面着生大量结果枝组。修剪时要及时落头开心,以控制树高。整形时,定植当年留50 cm定干,定干后从抽生的长枝中选留长势健壮、方位好的作为主枝,在生长季节拉成水平角。第2年冬剪时将中心干延长枝留40~60 cm短截。冬剪时对竞争枝和背上枝要疏除或短截,其余的斜生枝、中庸枝可缓放或轻剪。第3年对中心干留50 cm摘心,生长季继续开张角度,对背上枝和内膛旺长枝摘心,培养成结果枝组。

设施樱桃的修剪以生长期修剪为主,休眠期修剪为辅。生长期修剪主要在新梢生长期和果实采收后进行。生长期修剪主要是抑制新梢旺长,促进分枝,保持良好树形。用到的方法有刻芽、拉枝、摘心、环剥、疏剪等。刻芽在萌芽前在叶子和叶丛枝的上方横割一刀深达木质部促使抽发新梢,刻芽能提高侧芽或丛叶枝的萌发质量,增加中长枝的总枝量,利于整形和弥补冠内空缺。摘心在树体中的强势枝上进行,可缓和树势促进开花结实。另外,摘心可提高花芽成花率和座果率。采果后的修剪主要是疏密枝。对两年生枝在腋芽处短截,待结果后再从基部疏除。休眠期修剪可对比幼树期宜适当短截,以促分枝,增加花束状果枝及叶从枝,结果后应适当回缩,维持树体长势,提高结果能力。

除了整形修剪,使用生长抑制剂也是有效进行矮化密植的方法。常用的生长抑制剂有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比久(B 9)等。多效唑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控制剂,可提高植物吲哚乙酸(IAA)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植物内源IAA 的水平,减弱顶端生长优势,植物外观表现矮化多蘖,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每年夏季初期可采用喷、灌结合的方法对植株进行喷施,叶面喷施浓度为4 g·L-1,根灌用量为每株10 g。每隔1个月喷施1次,连续喷2次即可[13-14]。

3.2 设施内环境的调控

3.2.1 温度的调控 大棚内通过揭盖草帘、棚膜重叠部分扒缝等措施来调节大棚内的温湿度。温度高、湿度大,易造成枝叶徒长和大量落果。温度过低(尤其是花期),花器易遭冻害,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扣棚后至发芽前为使气温和地温同步上升,地上部和根系的活动协调一致,覆盖前要浇1次水,然后覆地膜、扣棚膜。

发芽期,夜间不低于0℃,白天保持18~20 ℃;1周后逐渐提温,7~10 d夜间升至5~6 ℃、白天升至20~22 ℃,但白天不能高于25 ℃。发芽至开花期夜间6~7 ℃,白天20~22 ℃,白天不能超过25 ℃;此期间应避免低温,如果-2 ℃持续2 h,将会有50%的雌蕊冻死。落花期白天20~22 ℃,夜间7~8 ℃。果实膨大期白天22~25 ℃,夜间10~11 ℃;此期夜温高些有利于果实发育,可提早成熟。果实着色至成熟期白天不超过25 ℃,夜间12~15 ℃,保持约10 ℃的昼夜温差;此期间若连续数天白天超过30 ℃,则果实着色不良,且影响花芽分化。

3.2.2 湿度的调控 湿度控制对大樱桃的生长同样重要。徐明举表示,湿度过大或小都会影响树体的生长和发育。萌芽期要求棚内相对湿度较高,维持在70~80%,不宜过低。如晴天中午枝条水分蒸发很快,造成芽内水分不足,会使发芽、花期不一致,果农可对土壤灌水或对枝条喷水,为枝条补充水分。到开花期,湿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授粉受精,此时棚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从坐果到果实膨大期,如湿度不够,会造成果实发育迟缓,这一时期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到采收期,湿度应略低,控制在30%~50%。土壤湿度可通过灌水来调节,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但此期宜小水勤灌,每次灌水10~15 mm深;果实成熟前灌水量以5~7 mm深为宜。

3.3 肥水管理

对新栽的樱桃树,为了保证其成活,栽植当年一般不扣棚升温,春季萌芽前,树盘内灌1次透水,待地表稍干后松土覆地膜,以后依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适量灌水,掌握不旱不涝的原则,大致可在花前、花后、硬核期、采收后、秋施肥后、上冻前各灌1次水。展叶后至落花后每株树施尿素加复合肥1~2 kg并适量灌水,整个生长期间叶面喷施5~7次600倍活力素加0.3%尿素或1 000倍绿兴加0.3%磷酸二氢钾交替使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全园施一次有机肥,株施100~200 kg,优质的鸡粪、豆饼、香油渣数量可少一些,土杂堆肥数量要多一些。对新栽的樱桃树或树势较弱的樱桃树,用新宝佳灌根(株施100 g左右),以确保树体成活和抽发新枝。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也要贯穿整个生长期。徐明举建议,升温初、萌芽前喷500倍乙酸铜。花后喷2~3次25%戊唑醇2 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2 000倍。一般从花后半月始,要每隔15 d喷一次杀菌剂,也可结合叶面肥进行。如遇穿孔病,果农可用农用链霉素、宁南霉素。采收后,则要及时喷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撤膜前后还应喷1次杀菌剂。对流胶病要及时刮治,可采用喷溃腐灵等。此外,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可防治蚜虫和介壳虫;25%扫螨净1 500倍液,可防治红蜘蛛;用5%阿维菌素5 000倍液,可防治毛虫等虫害。

北方地区设施樱桃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