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同意颁布退位诏书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太穷

大清王朝在隆裕太后手上终结,除了形势所迫,晚清势微,袁世凯巧言令色哄骗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原因,这恐怕也让许多人意外,那就是隆裕太后很穷。

隆裕太后同意颁布退位诏书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太穷

老太监信修明认为,隆裕做皇后时就很可怜。她与光绪感情不和,光绪宠爱的是珍妃,隆裕精神上一直很压抑。至于经济方面,更是超乎常人想象。

隆裕当时虽贵为皇后,但在经济上极为窘迫。据信修明记载,在庚子前就因宫费不足,隆裕皇后年年月月以典当顶度日。她每季节所得的宫费,怎么节省也不够开支。而司房每次将统计花费报上去时,慈禧却总是说用度太费了。于是隆裕只得虚报盈余,时间长了,账目上反而假存了大量的银两。

隆裕太后同意颁布退位诏书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太穷

隆裕皇后由于经济周转不开,时常把衣服首饰拿去当铺,甚至,她竟然将皇上的龙袍都送进了典当行。这已经能说明晚清国库有多空虚了,在此情况下,慈禧太后却不见得有省。大家都知道,她挪用海军军费给自己过寿的事情。相比之下,隆裕真的是太穷了。正是因为这个重要的经济原因,为逊位诏书埋下伏笔。

那么慈禧死后,留给隆裕多少遗产呢?

隆裕太后同意颁布退位诏书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太穷

据记载,庚子年,慈禧太后在宁寿宫存放白银600万两。返京后,她便修葺仪銮殿海宴堂,用掉200万两。慈禧死且,还剩下400万两。至于宫中所存黄金,除慈禧殡天时用去一万两,尚余36万两。这就是隆裕从慈禧那承受过来的全部银两。

此后,隆裕太后修建延禧宫的水座铁楼,用去一半白银。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补充军费为名先后要去36万两黄金。由此算来,隆裕太后真没什么钱了,光是偌大的皇宫开支就令她疲于应付。而作为太后,一朝之主,再去典当就有失身份了。

隆裕太后同意颁布退位诏书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太穷

袁世凯正是看中隆裕这一软肋。他先保荐隆裕的父亲桂祥为京城油水最大的肥差:崇文门监督,令桂祥父女二人对此感恩涕零;再收买了太监小德张,通过他私下给隆裕太后价值两万两白银的“贡品”。小德张在一旁软硬兼施,多次提到:“所谓共和,只是去掉摄政王的权力,太后的待遇还是照旧的。”并暗示,如果不是退位而是被武力推翻的话,那么清室就得不到优待条件中的年400万白银。

隆裕太后同意颁布退位诏书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太穷

幼稚的隆裕太后为了保住皇太后的地位,最主要是穷怕了。她终于糊里糊涂地在“宣统逊位诏书”上盖章,可笑的是第二天,隆裕还是照常静待上朝,却不见有人露面,她还不解地说:“难道大清国,让我断送掉了?”

可以说,隆裕是在袁世凯等人连哄带骗下颁布退位诏书。而隆裕最大的软肋就缺钱,这被袁世凯抓住并利用。虽然清朝灭亡是时间问题,但若非隆裕贫穷,幼稚,大清或许还能苟延残喘,或许又会衍生出新的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