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作为封建王朝的末代君主,一般都要在当代或者后世,需要承受多方指责或者给予无尽惋惜,而晚清末代君主溥仪和暂代职权的隆裕太后则有些意外。

尤其是后者-隆裕太后,不论生前,还是死后对其盖棺定论,时人、世论都对她给予了过高赞誉。

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革命元勋赞誉她“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在她去世后,袁世凯还下令,民国政府全国范围内降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而他自己也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

能让新旧派别崇敬若此,享此哀荣,民国历史上也实在找不到第二人了。

斯人已逝,时移世易。

当我们今天拨开历史的帷幕,打算从个人命运视角,对隆裕太后进行从新解读时,却倍感沉重。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隆裕太后

这一方面是因为关于她的资料少的可怜。《清史稿》中介绍她,不过寥寥几行,仅仅167字。

这致使我们无从对她进行清楚描绘,进而无法探寻处于王朝末世中的她,内心真实世界中曾有过怎样的辗转和挣扎。

另方面则因为她柔弱无主的性格和命运,生来就被别人安排和操纵。不论是婚姻和个人幸福,乃至其个人命运,自己都无法做主。

多半生,她都生活在强悍婆婆的阴影之下;而本为至亲的丈夫,也一直对她冷漠相视,不曾给予她片刻温暖。

清廷覆亡仅仅一年,她就撒手人寰。

弥留之际,她想起自己背负的亡国责任,又看看眼前年仅七岁,尚不懂事的溥仪。眼泪扑簌簌而落说:

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随后,她又对内务府大臣、太保世续说:

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待亡之人,言语惨痛凄凉,声声呜咽,字字浸血,让后人实在不忍卒读。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幼年溥仪

这真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一生也真是个彻底的悲剧。

而这个悲剧,从她进入皇宫的那天、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家室及印象

隆裕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之女,本名静芬。她和光绪攀起亲来属于表姐弟关系,光绪比她小了三岁。

她的父亲桂祥,虽然有个帝国最大权势在手的姐姐,但却并未受到重用。这并非慈禧太后秉持公心,而是这位桂老爷太不争气了。

连《宫女谈往录》中的那些老宫女,说起他来都非常不屑。说他是:

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烟鬼,不仅肚子里没墨水,还说不出一句完整话。老太后都说他只知道云土、光土、西口土、北口土…..

太监们也说,桂公爷整年拖拉着鞋,永远不知道提上,没白没黑的就知道吸鸦片烟。老太后倒想照顾,但他那样不争气,扶都扶不直,老太后又怎么提拔呢,只能多给些赏赐罢了……

隆裕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但还是接受到了传统的女德教育。

与她平淡甚至有些难看的面容相比,她给人留下的是温和、优雅而知性的良好形象。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慈禧和隆裕

如美国传教士赫德兰1888年来华传教,其夫人就做过很多亲王显贵家福晋与格格的家庭医生。

他在回忆录里《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中用妻子的话说:

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它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别人的事情……

曾经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德龄公主说,隆裕皇后是个优雅、有知识的女子。

众多外国使节的夫人们在入宫参观后,也说隆裕皇后“非常有教养,温雅而有礼”。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德龄公主

入宫伊始的不详预兆

这桩婚姻无疑是种巧妙的政治安排,而从一开始,大婚入宫门的那一刻,事情就显得不吉利。

一般皇后入宫依次由大清门、午门和太和门而进入内宫。

但在大婚前一夜,蹊跷的是太和门忽然莫名失火,还发生大雪纷飞的数九寒天之夜,火势热烈,瞬间就将约七层楼高的太和门焚毁。

翁同龢在日记中留下这样记载:

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

大婚在即,重修肯定是来不及了,临时起智,只能按照之前样子,搭建起了彩棚。

当热闹、华贵的大婚队伍依次经过威严、煊赫、外表足以乱真的太和门时,很少有人想起其内里实际是朽木、烂纸。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或许是这段不幸婚姻的最早预示和注脚。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太和门

据说在婚礼当天,慈禧太后还安排了人窗外听声,结果其他响声没听到,只听到隆裕皇后唉声叹气的说:“这也是你们家的德行”。

到底是指什么而说,不得而知。只是自此帝后失合,光绪对隆裕再无正眼。

僵硬的夫妻关系

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关系一直处于冰点,婚姻二十几年历来如此,这或许与光绪喜欢珍妃姐妹多少有关。

珍妃姐妹年龄上比隆裕皇后要小几岁,再加上相貌也稍显好看,而更关键是珍妃异常聪慧,和更有活力,十分招徕光绪喜欢。

后来哪怕珍妃恃宠而骄,参与卖官鬻爵,光绪仍然不改初衷。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珍妃复原图对比

尽管慈禧也曾经对光绪的夫妻关系表达不满,曾经多次提醒他要照顾皇后情绪,并且经常为二人在一起创造机会,但这反而让两个人更增尴尬。

每年只有在大年初一,给慈禧上吉祥菜时,才有配合。光绪上一道菜,隆裕就念出这道菜名,如同念喜歌。

慈禧太后惟有此时,看见两人夫唱妇随,才多少舒展开眉头,展露笑容。

而这两人肯这样配合,则完全因为一年仅此一次,既让老太后开心,彼此也能相安无事。

但天长地久,两人还是会难免冲突。

清人笔记《悔逸斋笔乘》中,记载某次隆裕和光绪吵架后,跑到慈禧面前哭泣。慈禧大怒曰:

他这个皇帝是我立的,隆裕是我的亲侄女,辱骂她就是对我不敬,实在是忘恩负义。

老太监也回忆说,某次隆裕觐见完毕后,光绪说“请跪安吧

”。光绪连说两次,隆裕都站在那里,没有动静。光绪暴怒,起来用手抓着她的发髻,甩了出去,发簪都摔在地上了…….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光绪和珍妃

但光绪对珍妃姐妹从不如此,都是软语温存,这也使得珍妃愈发娇纵,经常代替光绪批阅奏章,还操纵卖官,庚子国变后,最终落得沉井溺死的结果。

隆裕就只能常伴青灯,一心奉侍老佛爷了。

最难伺候的太后婆婆

虽然老佛爷名义上是她的姑母,但陪伴起来却实在不是什么轻松事,并且老佛爷也并不喜欢她。

后世很多影视剧中,把她描绘成愚蠢而妒忌的角色,说她仰仗慈禧的威权,任意横行。

实际上慈禧并不喜欢他,常年并不给她多少好脸色。

慈禧最喜欢的是大公主和四格格,这两位也都是结婚不久就守寡的人。

大公主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因咸丰早年无子,于是将弟弟奕䜣的女儿接来养在宫中。而四格格则是庆亲王奕劻的女儿。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大公主

大公主平素衣着端庄,从不穿华丽的衣服,而且终日板着脸,少见笑容。但她的个性却是直来直去,即使慈禧面前也是如此,全不似隆裕小心委屈,担惊受怕般表现。

这反而深获慈禧喜爱,甚至超过了对待自己的亲侄女隆裕。

而四格格则性情活跃,嘴甜手巧,惹人喜爱,特别讨慈禧欢心。

尤其是四格格出手十分阔绰,每次来宫内,都分发小饰品或者赏包,每逢节日,还分发银宝,这般活络晓事又谁不喜欢呢。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四格格

而隆裕就寒酸多了,宫内老太监回忆说,隆裕钱不够花时,多次竟然要委托太监出外典当她的个人物资来贴补日常。但就是如此,隆裕每逢节日也照样赏赐和礼尚往来。

而这些往来支出早就超出了皇后的常例收入,但隆裕又不敢说出实情,怕慈禧说她不够节约。结果账面上看来还是有大量盈余。

幸亏了庚子国变,这笔账就在混乱中免除了,不然真是仔细对照起来,真不知道要怎么结尾……

隆裕多数时间掌管后宫的事务,尤其是慈禧的起居。因为事务的繁琐,也让她为之耗费心力,平常脸色看起来较为苍白憔悴。

凯瑟琳.卡尔曾经入宫为慈禧画像,据她对隆裕的评价来看,隆裕的事务处理能力还是不错的。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凯瑟琳.卡尔

她在《禁苑黄昏——一个美国女画师眼中的慈禧》一书中说:

她举止可爱,态度可亲,性格讨人喜欢,但她的眼睛有时流露出一种听天由命的耐心,几乎有些可怜。她的实际办事能力大到如何不能由我来说,不过待人接物很是老练,而且据说太后还政期间由她充当宫廷的第一夫人时,她是显示过处理事务方面的大才干的。

慈禧对隆裕的温顺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她内心里更希望叶赫那拉家的女人,不能只是与世无争,还要有胆量和魄力。

当甲午年,她在惩戒珍妃时,曾经把惩戒交给隆裕主持。但隆裕令在当场就晕倒了。这让太后倍感失望。

好在慈禧最后还是给隆裕留了一点权力,最后的懿旨中交代“摄政王载沣大事并请皇太后懿旨。”但这是监国,和垂帘听政比起来,则不可同日而语。

为大清谢幕的太后

隆裕在慈禧和光绪殁后,反而感受到了片刻轻松。,据说脸上气色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还有些记载说她干政,和载沣争权,毫无见识。这其实真是冤枉她了。

据德龄公主回忆,隆裕喜欢读书,尤其是世界各国历史。德龄公主在南北议和期间曾说:

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她还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兼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辛亥之后,全国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愈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是。她最后表态说:

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

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清帝逊位之大政方针,至此初步确定。

当《清帝逊位诏书》最终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后交给军机大臣世续、军谘大臣徐世昌盖用御宝。此刻反对逊位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时,隆裕太后说:

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之后母子放声大哭。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的末代太后,也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可怜女人

图:隆裕太后素装

大清一帮亲王显贵的男人们,都没能解决的事情,最后竟交代给这个可怜的女人处置,真不该再给予她过多苛责。

后记

而对照历代王朝的终结结局,大清皇室不流血而获优待的逊位结果,于国于己真算是很好的了,而隆裕太后在其中则确有其功。

可隆裕太后,却常为失国无奈而悲戚,也为溥仪的成长而担心,这份负荷是如此之重,仅仅一年就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

这个可怜的女人,生前没有感受到人世的多少温情,死时也没有最终释然,其命运的悲戚,真不是仅仅用“可怜”一词就能概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