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有可能成为合肥都市圈一员吗?

朱可夫69050640

铜陵有可能成为合肥都市圈一员吗?回答这个问题不管是否是与不是,铜陵都在积极加快加大与合肥都市圈的融合和交流合作。随着枞阳纳入铜陵市,合福高铁开通,合铜工业走廊的布局无疑看出铜陵迫切需要与省会合肥联联合作的魄力。


为了强化合肥对周边城市的联系和辐射作用,安徽省早在2013年就已谋划皖江城际铁路网。根据规划,皖江城际铁路网由14条城际铁路和5条客货共线铁路构成,即以合肥为中心、五条放射线、三条省际贯通线、六条都市区域线、五条利用线,线网总规模1485公里,规划范围覆盖11个城市。规划中提出,提升合肥在城市与区域体系中的地位,充分集聚合肥经济圈城市,预计到2020年,合肥经济圈城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平均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为什么要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它的发展已不单单是发展自身,也不止属于安徽,更是长三角分工与协作的核心纽带!国务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把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更是作为我国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之一,它提升了合肥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由于桐城市是隶属于安庆市的,安庆市这一次已经加入了长三角,换句话说,除了六安市(舒城已纳入长三角),目前整个合肥都市圈,都是纳入了长三角的。缩短时空、拉近距离是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合肥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双节点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此拉开了共同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帷幕。
铜陵对接合肥的优势和好处:铜陵无缝对接合肥经济圈,使合肥零距离融入长江经济带,这既是合肥经济圈发展的要求,也是立足于全省经济发展大战略来考量的。铜陵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加大争取合作力度,将必然会加强加快铜陵成为皖中南的枢纽中心地位。以合肥、铜陵两市为端点,沿合铜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两侧布局,规划建设若干个产业集聚区,逐步联点成线,形成带状发展走廊,加快铜陵城市格局提升和加快铜陵跨江联动发展。
在交通建设上,已规划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北沿江高速、北沿江铁路、庐铜铁路、G347、合铜一级公路及G3替代桥、开发区和横港过江通道等。

构建合肥都市圈集装箱枢纽港和通江达海的物流转运基地。与此同时,可通过与合肥都市圈合作,枞阳做为与合肥向西南方向发展的机遇抢抓枞阳入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整合开发“五湖四山”等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浮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建设一批旅游骨干项目,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使枞阳成为合肥的“后花园”

合肥有全国独有的科技,科教


,高端制造等优势,作为同样开放包容的城市铜陵而言可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把铜陵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与省会合肥的合作共同打造铜陵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建设。铜陵不能甘于小城市,而是加大与合肥都市圈的联动发展,积极促进与池州一体化和江北跨江将城市格局提升,使之铜陵成为皖江城市带与合肥都市圈的双节点城市,成为合肥-黄山-池州-宣城,芜湖-安庆,安徽通向浙江,南京,武汉等方向皖中南中心枢纽识时务者为俊杰,安徽省定位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都市圈早已成定局。尤其抱怨,埋怨倒不如认清现实,定位优势,抢抓机遇,融合发展,抱团取暖,强化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意识。倘若孤风作为,守旧守成,墨守成规,一味索要,坐井观天、自我封闭,不把地方发展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布局,不努力做到开放、合作、共赢发展;不从小格局中解放出来必然被时代发展所抛弃!铜陵将 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我们相信未来的铜陵必然是八百里皖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土土街

这个是非常有可能的。按照政府的一贯作风,划定一个都市圈是有几年的规划的,要是其他地市想加入,说明这个都市圈的影响力很大,政绩卓著,是一件好事。

铜陵地处长江边,跟芜湖、合肥都很近,地理位置很好,所以入圈是很有可能的。铜陵经济也不算太差。

合肥都市圈旁边有一个南京都市圈,把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市都包括进去了,发展了很多年,这几个城市受南京的影响很大,交通比到合肥更加便捷,南京的地铁都修到滁州、马鞍山的家门口了,芜湖市内小汽车南京牌照估计比合肥牌照都多,芜湖、马鞍山、滁州去南京购物比去合肥购物的人要多,这些都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所以安徽省就提出搞一个合肥都市圈,想把这几个自家兄弟拉过来,自己发展,这个应该是合肥都市圈的成立初衷。

后面合肥都市圈想发展壮大,必然还要吸收更多的地市加入。所以铜陵估计很快就会加入的。


小Y先生

有,但是近段时间内不大会。铜陵早期就有不少上海下放知青分配在铜陵工作并成家,我们年少的时候就蛮羡慕这些家庭的孩子经常能吃到玩到一些平常见不到的稀罕东西,大人服饰上的潮流感就更不要说了。当时铜陵人口中除了少量是本地农民外,绝大多数都是建市以后历年来从枞阳、无为、庐江、贵池等地的农村青年被招工才成为铜陵人,在与这些带有大都市“生活气息"的铜陵人交往中,移民而聚的其他铜陵人也迅速形成了仿若大城市人的生活习惯,自然的年青人们也形成了去江浙沪学习工作才是体面的感觉。这个时候也有往合肥求发展的人,我想是因为教育方面吧,虽然感觉合肥城市发展比不了大都市,但是合肥院校教育和省城的原因还是能吸引一些人的,真正加速发展都到2000年以后了。在之前皖南的人们还都是习惯性的考虑前往沿海发达地区找机会,毕竟合肥与这些地区的差矩还是明显的,何况当时通合肥的就一条合铜公路且路况极差,相反铜陵有直达上海的火车且是始发站,记得铜陵周边青阳、枞阳等地的人们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从铜陵坐火车赴外地的习惯了。

现在合肥发展起来了,又有庞大的学校资源吸引,未来都市圈的发展应该会逐渐南伸至铜陵,且铜陵现在合并枞阳后正跨江积极向北发展,未来也应该会成为合肥一小时都市圈内的成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