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向於光中先生致敬,余光中先生是在臺北廈門街的一處老房子裡用20分鐘寫下了這首鄉愁,這首鄉愁表達他對祖國懷鄉之情,那時候的他離開了大陸20年,詩中寫道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像是比喻臺灣與大陸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的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文與歌詞, 代表作有《狼來了》、《當我死時》、《單人床》、《與永恆拔河》
《水草拔河》、《守夜人》以及現在這首《鄉愁》。余光中先生寫過的歌詞張韶涵、蔡依林、SHE、陳小春、李玟、孫燕姿、莫文蔚、王力宏等都演唱過由他作詞的作品。
余光中生於南京,9歲因戰亂而逃離故鄉,母親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擔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後來又輾轉避難於重慶。在巴山蜀水深處,余光中度過了中學時代。當時的四川戰火籠罩,交通封鎖,反倒是海的那邊,遙不可及,自由遼闊,充滿魅力。十幾歲的余光中一心向往的是逃離這個閉塞落後之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為了這個夙願,余光中在考大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外文系,他覺得這是自己走出去看世界的唯一路徑。同時考取金陵大學與北京大學外文系的余光中,因為母親的挽留,選擇留在南京。1947年,就讀金陵大學外文系。原以為可以就此駐足故鄉,卻沒料到迎來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又是因為戰爭,余光中輾轉南下,直至定居臺灣。
寫下這首鄉愁是於老先生,在21的時候在臺灣寫下的,餘先生一生漂泊,從江南到四川,從大陸到臺灣,求學於美國,任教於香港,最終落腳於臺灣高雄的西子灣畔。1966年,不到四十歲的餘先生寫了《當我死時》,1992年餘先生的《守夜人》首版出於臺灣,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它的變化軌跡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的走向。
1956年,余光中與範我存在臺北舉行婚禮。這年餘光中28歲,範我存25歲。他們是遠方親戚,年輕時期的範我存,她皮膚白皙、五官清麗。1949年初,範我存隨一個遠房親戚來到臺灣。她因為有肺病不能入學,所以學歷並不高。1950年6月,余光中隨家人從香港來臺灣,從1958年到1965年,7年之間,她生下了五胎(其中唯一的男嬰出生後三天不幸早夭)。
餘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讓我們在讀一次他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閱讀更多 泛科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