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詩歌《鄉愁》


夜讀紅樓夢,看到大觀園中的小戲子藕官,在臨近清明節的時候,在大觀園給死去的好友菂官燒紙表達自己哀思,驀得想起,快要到清明節了。

清明節作為我國古老的一個傳統節日,不僅僅紅樓夢中涉及到,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是個節氣,中國節氣的劃分是按照農時來的,在是仲春與暮春之交,冬至後的108天,春分後的15天,是中國傳統的24節氣之一,到了清明這個階段,氣溫升高,春耕就開始了。


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詩歌《鄉愁》


清明還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也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從遠古時代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晰的記載著我們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節日。它和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一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在清明時節,我們重大的傳統活動就是祭祀,祭拜先祖,在我們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清明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是詩的國度,關於清明節的詩歌,小朋友都能背的上來的當屬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詩歌《鄉愁》


這首詩歌,如同白話文,非常好懂,但是一個“欲斷魂”,就把那個淒涼愁悶的氣氛給刻畫出來,在惆悵中,又有一分淡雅。

每到清明,漂泊在外的遊子總會回到家鄉去祭祀先祖,這是繼春節過後的又一個閤家團聚的好機會。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回家去祭祀,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能遙望家鄉的方向,去寄託自己的哀思,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濃縮成一段鄉愁。

所以到清明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詩歌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清明節快到了,我想起了余光中老師的詩歌《鄉愁》


鄉愁是離家在外的人對故土的渴盼,是一種悵然若失的心境,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極具哀婉纏綿。

小小的郵票,小小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當這些聯繫著親情愛情思鄉情的點點滴滴,在我們心裡蔓延的時候,就是再麻木的心靈也會受到觸動。

尤其是那一句,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讀完誰都會為之動容。遙望家鄉,和親人陰陽兩隔,這首詩有一份蒼涼在心頭縈繞。

家鄉,是每個離開家的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是我們的起點,“葉落歸根”,又是我們的歸宿,家鄉總是人心中最溫柔,最留戀的地方。鄉愁總是刻骨銘心的,終身難以釋懷,清明節正好是釋放這種情懷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清明節要來到了,我又一次想起了余光中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