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詞解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鄉”在地理概念上是明確的,在現實生活中是可知可感的。而哲學的“鄉”是指人類生命的終極存在之處。從哪裡出發、又回到哪裡的“地方”,是哲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

儘管我們尚不明確“鄉”的處所,但人類相信有這個地方存在,於是人類對這個“鄉”的思念就成了哲學所說的鄉愁。

鄉愁一詞最早來源於醫學,是一種疾病的名稱,由瑞士醫生雅克·哈德提出,他根據希臘文“家鄉”和“痛苦”二詞的詞根創造了新詞。該病的主要症狀是胸腔緊迫、喉嚨緊迫、胸痛等。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醫生會診斷鄉愁病。但這個詞彙很快匯入生活用語,成功流行起來,丟失了它的原始含義。

醫學的鄉愁是指人類在與疾病抗爭中,追求健康、尋求生命的安寧與長存的過程中所懷的那種情愫。

鄉愁源於對異鄉的不安,家園可以消解這種不安。人生病時充滿了痛苦、惆悵與不安。醫學的不確定性、健康的不確定性、死亡的必然性,都是不安的來源,是醫學鄉愁的來源。十八世紀德國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提出“哲學是懷著一種鄉愁的衝動去尋找家園”。哲學界認同他的這種精彩而浪漫的提法,於是有了大量關於哲學鄉愁的論述。

“富足榮歸故里巷,置田立宅納偏房”,雖然俗氣,但是真實。

生命的無常性和醫療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醫學必須在科技創新之外尋找幫助,以關懷、悲憫、安慰等“善”與“美”的途徑來構建醫學的“家園”,承載醫學的鄉愁,以滿足社會大眾和醫學本身對完美健康和生命之樹常青的追求與嚮往。

鄉愁是一種文化,是我們與過去生活的情感對話,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堅守。

(文/道法自然,改編自南方週末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