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沉浮

在整個二十世紀中

最為複雜的一個歷史時段就是:

北洋軍閥時期

北洋軍閥的沉浮

雖然幾大軍閥各有各的沉浮,

然而他們之間的命運也緊密相聯。

回到那段特殊的時期,

看看那些統領一方的軍閥們

都有哪些過人的本事?

以及他們最後是如何失敗的。

北洋軍閥的沉浮

湯玉麟:要江山還是要兄弟?

53旅旅長湯玉麟

1916年5月,就在張作霖剛剛全面督理東北之際,他麾下的大將,鎮守奉天的53旅旅長湯玉麟突然叛亂,聯合28師師長馮德麟糾集部眾,聯合呈文要求張作霖罷免奉天警務廳廳長王永江,否則集體辭職。湯玉麟的叛亂將剛剛趨於穩定的東北社會置於危險境地。草莽出身的張作霖面臨著他執政以來的一次嚴峻考驗。

趙菊梅

張氏帥府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其實在沒有任用王永江之前,張作霖與王永江兩個人的關係就不太好。當時張作霖任27師師長的時候,很多人都來奉迎巴結。但是王永江呢,他文人傲氣,很有個性。每天處理完公事以後就回家,不跟張作霖來往。所以張作霖對他也很生氣。有一天曾經跟別人說:“總有一天我會讓他好看”。

北洋軍閥的沉浮

張作霖

1916年,張作霖政治生涯到了高點,他以盛武將軍兼奉天巡按使身份主理東北,位居關東之首。東三省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各種政治勢力錯綜複雜,加之皇權消亡,革命紛亂,群雄四起,社會極度動盪,這對於只讀過三年書的張作霖來說,顯然有著巨大的挑戰,而他的周圍也都是跟自己一起戎馬奮鬥的草莽武夫。於是張作霖廣泛延攬人才,建設奉天,此種背景下,王永江等一批文人進入了張作霖幕府。這一做法顯露出了張作霖非同常人的政治智慧。這也成為奉系軍閥崛起並稱霸的核心因素。

曲曉範

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王永江做事認真、清廉,張作霖對他的底細摸得是非常熟的。看人家乾點啥事,不是往自己家兜裡揣,全為了給他提供經費,所以他覺得這個人好。

北洋軍閥的沉浮

奉天警務廳廳長王永江

1916年5月,王永江被委任為奉天警務廳廳長,這是當時奉天最重要的職能部門,當然,也是最難做的差事。當時的奉天,同全國一樣,是由軍事強權主導的社會,大大小小的軍頭掠奪、瓜分、霸佔著社會的優勢資源,上行下效,下層軍官和士兵軍紀鬆弛,為非作歹,橫行霸道,連維持治安的警察都敢肆意毆打。

趙菊梅

張氏帥府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讓他去管這個奉天警務的時候,王永江就跟張作霖提出:“以後我跟你有約法,我做什麼事情,你不要過多幹涉。如果你干涉了,我也就不替你做事了”。張作霖答應了王永江,說“我不會干涉”,希望他能放手去幹。

北洋軍閥的沉浮

奉天警務廳

然而在整頓過程中,王永江與張作霖的拜把兄弟湯玉麟發生了衝突。軍人之前相對約束比較少,湯玉麟覺得:進入奉天,這個就是我們的了。所以對於王永江設立的各種治理條約,湯玉麟都不服。此時,王永江動的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奶酪,而是一群人的利益,以及他們手中握有的特權。此前,張作霖就已經幾次接到元老對王永江的投訴,湯玉麟只是點燃了這把火。

現實把張作霖逼到了一個關口,馬上得來的江山要想穩住,就得需要王永江這些文職官員的治理,但治理的對象恰恰是跟他一樣戎馬奮鬥起來的武將,這些人才是奉天穩定最大的攔路虎。

董守義

遼寧大學歷史系教授

張作霖這個人一生用著誰的時候,他的嘴比抹蜂蜜還甜,“你是我乾爹”什麼的。他就拜這個張錫鑾做乾爹了,後來趙爾巽呢是更高的人,他也拜趙爾巽為乾爹。

為一個人而得罪兄弟元老,還是為兄弟元老而失信於天下。張作霖面臨著一個選擇。令元老們失望的是,張作霖支持了王永江。1917年,張作霖委任王永江為奉天省財政廳廳長兼東三省官銀號督辦。王永江到任後,重新核計,整頓東北稅收體系,這一手段非常有效,財政收入迅速好轉。在張作霖的全力支持下,1920年,王永江接任奉天省省長。

張作霖的開明,加上王永江的善治,東北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社會風清氣正,民眾各安生業,經濟快速恢復,東北近代化建設全面鋪開,短短几年,鐵路,軍工,金融,教育等各方面都得到發展。這一時段,也被稱之為東北20世紀上半葉的“黃金時代”。

北洋軍閥的沉浮

張作霖時代的東北軍 海陸空軍齊備

北洋軍閥的沉浮

曹錕:用“賄選”登上總統大位

北洋軍閥的沉浮

曹錕

用“賄選”的手段登上總統大位,在民國曆史上曹錕是唯一一個。曹錕因此聞名於世,留下千古罵名。

1923年競選總統前的曹錕,權傾天下,是統治大半個中國的直系首領,他控制的疆域從長江流域延伸至黃河流域,而他麾下的二十餘萬鐵騎,先後打敗了皖系和奉系,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一支軍閥力量。

北洋軍閥的沉浮

被稱為“傀儡總統”的黎元洪

袁世凱之後,民國的總統已換過五六任,但大都庸碌無為,而時任總統黎元洪,則更是以懦弱而聞名。曹錕早想取而代之。然而,他的實際聲望與其野心並不匹配。出身貧寒的曹錕,早年以販布為生。參軍之後,儘管靠著時勢的造就,終成號令一方的軍頭,但時人都明白,曹錕的成功依靠的是吳佩孚,而且,在群雄林立,文武並重的北洋時代,曹錕卑微的出身明顯矮人幾分。但是曹錕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

彭秀良

歷史學者

軍閥混戰奪取最高權力的過程,都是經過了程序化的東西。不是說我進入北京,我武力最勝,我就能宣佈我自己是總統。事實上,都要經過國會選舉或批准的這個程序。

只有尊重選舉的程序才能為曹錕當選提供合法性。但是,現任總統任期未到,曹錕又如何才能通過正當選舉當選總統呢?

潘榮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吳佩孚的第一招就是“法統重光”。把原來的舊國會恢復,把原來的總統黎元洪,因為他任期沒完就引咎辭職了,把他再找回來,補足任期。

北洋軍閥的沉浮

民國初期國會開會現場

吳佩孚的“法統重光”,就是恢復被解散的舊國會。這樣,就廢了段祺瑞的安福國會和總統徐世昌,由黎元洪覆職補足總統任期,如此一來,南方的孫中山軍政府便也失去了存在的藉口。這樣,曹錕就可以順理成章,承接黎元洪的總統之位。這個辦法,確是一箭雙鵰。

北洋軍閥的沉浮

1923年10月10日憲法會議議長暨職員合影,

前排居中者為吳景濂。

不過,這給曹錕賄選帶來了風險。1923年10月4日,京師地方檢察廳收到眾議院議員邵瑞彭自天津發出的一封信:舉報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和議員邊守靖以金錢收買議員手中的選票,幫助直魯豫巡閱使——曹錕競選總統。然而在聽說曹錕競選成功後後,邵瑞彭立刻逃離了京城。京師檢查廳正好以無法提供進一步的證據支持為由,決定對曹錕賄選不予立案。儘管法律無法懲戒曹錕,但是社會輿論卻沒有放過曹錕。

王學斌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副教授

曹錕剛剛選上總統不久,北京一個戲院排了一場戲,叫“擊鼓罵曹”,政治隱喻性特別強。罵這個“曹”,雖然我們講是曹操,其實就是曹錕。

1924年11月3日,曾經在曹錕競選總統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迫結束了自己一年零二十四天的總統生涯,黯然下臺。

北洋軍閥的沉浮

段祺瑞:從強者到傀儡 最後身敗名裂

北洋軍閥的沉浮

段祺瑞

1924年,直奉二戰爆發,奉系張作霖打垮直系吳佩孚,並聯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趕走大總統曹錕。北京政權再次出現權力真空。但是二人威望都不足以懾眾,且又是通過政變得來的政權,合法性明顯不足。思量再三,他們想到了早已下臺隱居的段祺瑞。作為袁世凱之後中國曾經最有權勢的人物,段祺瑞渴望以武力統一中國,實現政治抱負,儘管直皖大戰後兵敗,隱居天津,但段祺瑞心中仍有野心,希望東山再起。

張鳴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這個時候,段祺瑞實際上就是兩把刺刀架上去的執政,實際上沒有實權。他只有一個衛隊旅,就是守衛執政府的衛隊旅,除此以外,他沒有一兵一卒。

北洋軍閥的沉浮

大沽口事件

1925下半年,國奉大戰爆發,馮玉祥與張作霖為爭奪直隸的控制權,在華北展開激戰。1926年3月,為了防止奉軍從大沽口登陸,馮玉祥在天津大沽口一帶岸上建造了炮臺,而且在水道中佈施了水雷,完全封鎖了大沽口。3月12日,在張作霖的請求下,日本兩艘驅逐艦從旅順開抵大沽口,掩護奉系船隻駛入港口。炮臺守軍用旗語阻止它們前進,日艦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向岸上開炮。炮臺上的國民軍於是開炮還擊。

事發之後,日本將大沽口事件的發生歸咎於國民軍。並聯合英、美、法、意四國駐華公使召開緊急會議,以中國違反《辛丑條約》規定為由,決定採取共同行動,對付中國。3月16日,外國公使團向北洋臨時執政府提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的炮臺,並限於四十八小時之內答覆,否則後果自負。

北洋軍閥的沉浮

聚集在天安門前反對大沽口事件的群眾

消息傳到北京,激起輿論滔天巨浪,社會各界義憤填膺,群情洶湧。憤怒的學生與市民紛紛走上街頭,遊行至段祺瑞執政府門前,高呼口號,要求政府對外國勢力做出強硬表態。擔任臨時執政的段祺瑞被架在了火爐上。儘管輿情洶湧,但段祺瑞似乎並沒有過分著急。夾在馮玉祥和張作霖之間,國內是民族主義,國際是列強環伺,這幾股力量,哪一個也不是輕鬆能夠應付的,索性聽之任之。

北洋軍閥的沉浮

“三一八”事件

不過,事情的發展出乎段祺瑞的意料。這次看似平常的遊行活動居然演化成一場暴力衝突,形成了民國史上的災難性事件。這一事件把段祺瑞的尷尬和無奈轉化成了悲劇。“三一八”事件發生時,段祺瑞並不在執政府,因此對學生遊行的情況並不知情。事後,當負責京師防務的李鳴鐘向他彙報情況學生遭槍殺時,段祺瑞勃然大怒,斥責李鳴鐘保衛不利,造成慘案。關於慘案發生的具體原因楚溪春在《“三一八”慘案親歷記》中說:“當時學生洶湧向前,執鐵頭木棒毆打衛隊士兵,罵為“衛隊狗”、“軍閥走狗”。當時士兵曾被迫後退,當學生快要衝進執政府門口時,壽圖(王子江)就命令附近的士兵:“開槍吧”。他原來的意思是想叫士兵向天鳴槍把學生嚇跑了就算了,不料東西轅門的守衛士兵就真的平射起學生隊伍來了,以至釀成當天的慘案。

王子江的這一說法是否屬實,目前尚無法考證。但是,衛隊開槍顯然是段祺瑞下臺的關鍵點。而負責京師防務的李鳴鐘是馮玉祥的部下。馮玉祥的京師防務衛隊為何突然撤退?這一蹊蹺的事件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邏輯呢?

潘榮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這個馮玉祥和奉系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本來段祺瑞在中間起個調和作用,但這個時候已經不可調和,奉系已經決定拋棄段祺瑞了。而馮玉祥要不要維持段政府,其實猶豫了最後很長時間,但最後也決定拋棄段祺瑞。原因很簡單,本來馮玉祥是想靠著段祺瑞,不僅能夠控制北京地區,而且能夠控制西北,還能控制河南,但是結果不行了。

北洋軍閥的沉浮

一年多時間,在與張作霖的角逐中,實力懸殊的馮玉祥處於絕對下風,曾經試圖利用段祺瑞調合矛盾的馮玉祥與張作霖都意識到,段祺瑞失去了利用價值。 “三一八”事件顯然提供了一個契機,用社會力量的反對脅迫段祺瑞下臺,名正言順。

曾經以強者身份崛起的段祺瑞,卻以一個弱者的身份退出江湖,段祺瑞的命運令人唏噓。皖系軍閥失勢之後,他壯心不已,試圖藉助兩位強勢軍閥張作霖和馮玉祥東山再起,怎料造化弄人,不僅理想落空,成為二人扶植的傀儡靶子,還變成他們爭權奪利的犧牲品,終至身敗名裂。

北洋軍閥的沉浮

陳炯明:與孫中山從蜜月到決裂

廣州老城區,寬闊的馬路,整齊劃一的騎樓式建築群,是廣州獨一無二的景觀,今天,這裡仍然是廣州繁華的商業街區。而這一切,與近一個世紀之前的廣東省省長陳炯明有著直接的關係。

陳炯明,粵軍最早的創立者,曾經主政廣東兩年,在他的支持下,中國出現了第一個現代化意義的城市-廣州市。他曾與北方軍閥吳佩孚齊名,被世人稱為“南陳北吳”。

北洋軍閥的沉浮

1909年,31歲的陳炯明就因禁賭而聲名鵲起。當時的廣東,賭風橫行。當年廣東的財政收入,有一大部分依靠的是賭博業的抽成,賭博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的利益方都不想放棄這塊肥肉。為了讓陳炯明收回提案,廣州最大賭博公司安榮,甚至拿出五萬大洋試圖收買陳炯明。

以一己之力對抗賭博業匯聚的利益集團,好似螳臂擋車。但是陳炯明沒有退縮。這場關於是否禁止賭博的爭議,陳炯明一方獲得最終的勝利,讓他在廣東獲得了巨大的名聲。廣東社會各界也對禁賭提議給予了極大支持,民怨沸騰之下,朝廷終於做出了讓步。

1911年3月,新任的兩廣總督張鳴岐宣佈,從3月30日開始兩廣地區全面禁賭。

1909年,借禁賭提案的成功,讓陳炯明似乎看到了改變底層社會的希望。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讓陳炯明的想法落了地,通過革命,他在廣東擁有了一支武裝力量。1917年,為了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陳炯明將革命領袖孫中山接到廣州,並全力協助孫中山成立了廣州的護法軍政府。這一時期,是陳炯明與孫中山合作的蜜月期。

1920年,陳炯明成功趕走了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帶領粵軍殺回廣州,隨後,他被孫中山委任為陸軍部長、粵軍總司令兼廣東省省長,陳炯明由此成為廣州護法軍政府內僅次於孫中山的第二號人物。

北洋軍閥的沉浮

孫中山與陳炯明

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市政廳成立,這標誌著中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城市正式誕生。陳炯明想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廣州的城市景觀,他還想把西方的現代城市管理理念引入中國,希望將廣州建設成為真正的現代都市。

但是,就在這個過程中,陳炯明與孫中山的關係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兩位曾經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在建設未來中國的路徑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六一六”兵變之後,廣州全城以被陳炯明部控制,孫中山被迫離開了廣州,南下上海。而與孫中山的決裂讓陳炯明蒙受了重大損失,他的政權失去了革命的合法性和向心力。1922年冬,孫中山聯合滇、桂軍和部分粵軍反戈驅逐陳炯明,並重新佔領廣州,陳炯明率部退守東江。1925年底,陳炯明又丟失東江地盤,徹底失敗。

此後,陳炯明蟄居香港,1933年9月22日,最終在貧病交加中離世。

而人稱“山西王”,掌握山西政權長達38年,在軍閥混戰的二三十年代,推行保境安民,致力於社會治理,卓有成效的閻錫山。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更多詳細故事

敬請關注本期

《鳳凰大視野》之

“哀聲夕照--北洋軍閥的沉浮(6-10)”

北洋軍閥的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