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在校期間學習重要還是人脈積累重要?

珂人爾


在上大學之前,父母或者朋友都在說,在大學一定要多參加活動,多交一些朋友 ,對你以後進入 社會是很有幫助的。

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一、大學裡面的人際關係,相比於學習而言,一點兒都不重要!

  就我個人而言,把時間浪費,還不如多讀幾本書。大學開始的時候,我也很迷茫,我也覺得大學就是來玩兒的,通過玩兒,通過參加各種協會,我可以認識許多非常厲害的人,這樣我也就擴展了我的人脈。

  仔細看看我上面這句話的邏輯,有沒有覺得十分可笑?想通過玩兒,想通過和別人扯淡,去建立什麼人脈?這樣建立起來的人脈,是什麼人脈?

  當然,我沒有說參加社團一無是處,至少你可以找點兒樂子,外帶認識妹子。只是如果要把參加社團和學習來做個比較,那它屁都不是。等你畢業了,你把你的社團經歷寫進你的簡歷,HR看都不會看一眼,只會覺得是浪費紙張。

  

二、人際關係的基礎在於價值的潛在交換,一個沒有價值的人,不要談人際關係

  想要建立人脈,想要結交厲害的朋友?那你得先把自己收拾好,讓自己變得厲害。等你厲害了,等你成為大牛了,自然有志趣相投的人主動找上門來和你做朋友。

  為什麼?一方面,如標題所言,人際交往的本質在於價值的潛在交換,一個人越有價值,掌握的資源越多,人際交往,自然就是通暢的。

  人脈這個詞,本來就是功利的,我並不喜歡。但是既然要談,就必須明確:人脈的質量重於數量。

三、學習不只是學習專業知識,學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談什麼價值。

  怎麼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那就是學習!大學給你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圖書館,比如厲害的老師,幾乎沒有什麼物質上的憂慮。

  但是,學習不只是把專業知識學好就行了!

  我見過好多人,在大學學習完全是高中那一套,雖然學得很好,每年都拿獎學金,但是他們根本就不喜歡自己學的東西,根本從來就沒有哪怕深入思考一點點關於他們所學的知識。

  

  

要別人看得起,永遠都要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大學最重要的就是學習。

  記住;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你若精彩,天子安排。


勇越高峰




烏石圓夢農業


在校期間,肯定是學習重要。

為什麼呢?

第一,自己目前是大專學歷,肯定是要儘可能的利用資源提升學歷了。要是大一開始就能有提升本科學歷的意識,那麼專升本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大一開始準備,三年的時間肯定是夠你去刷題和看書學習做準備了。

有了本科學歷,畢業的時候你的選擇會相對來說比專科好一些。比如說,你可以繼續讀研,可以考公務員,可以走事業編制,可以進好一點的企業。目前的社會形勢,其實還是蠻看重學歷的,比如公務員,針對專科的崗位就比較少;再比如名企,基本都是本科起步的門檻。不是說專科就找不到好工作,而是說你可能會相對來說走得辛苦一些,付出得更多一些。你得有碾壓其他競爭者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得能拿得出實實在在有說服力的事實來加以證明這種實力。這還是比較有難度的。

第二,大學期間,圖書館是免費的,就憑這一點簡直是得天獨厚的寶藏優勢。畢業以後,忙於解決生存問題,你要解決房租、吃飯問題,存點錢,先實現自立,那麼前三年肯定是要全力以赴聚焦工作的。這個時候,你很難再有大塊的時間去專注學習了。要是大學期間能夠海量閱讀,你會受益匪淺。我的建議是,大學期間能夠保證每週一本書的閱讀量會比較好。三年下來,讀完150本書左右,這對你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閱讀過程中要是再適當運用主題閱讀法,幫助自己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框架,那就是錦上添花。關鍵是這些閱讀機會,都是免費的。畢業以後再無這種優勢了。

第三,大學期間的關係,其實畢業以後幫助並不大。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畢業之後也是各奔東西,能幫上忙的非常之小。相反,有一定事業成就之後積累起來的人脈,那些基於工作關係接觸後結實的人脈反而幫助更大,或者說高中同學之間的幫助相較於大學同學之間的幫助也會更大。

當然,學習人際交往的常識,提升情商,都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大學期間可以廣泛閱讀相關書籍:情商類、社會心理學類、社交禮儀類等等,先把理論知識儲備起來,工作以後用理論去指導實踐,遇到問題至少你知道方向是什麼,嫻熟度是可以一點點積攢起來的。

總之,大學期間,肯定是先讀書學習為好。只不過,要有站在明天規劃今天的意識,做好迎接明天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