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與中國當年的快速發展一樣,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__丶H

首先說,印度不能複製中國奇蹟,印度有太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至於超越日本,那是有可能。但是超越日本和複製中國奇蹟是兩個不相干的事。

中國奇蹟,源自於製造業的崛起,中國是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強國”

為什麼中國能快速發展呢?得益於中國的製造業快速崛起,曾經中國製造風靡世界。許多國家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中國製造,當然過去都是衣服、鞋子之類。現在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向更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發展。

比如華為手機,在歐洲銷量很好。比如國產電視劇,主不在周邊國家熱播。中國高鐵也走出國門,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服務。可以說,中國人憑藉製造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打開了國際市場,完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初的資本積累。

中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崛起之時,充分發揮了人口優勢

中國有一句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中國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實高速公里,到後來的高鐵,就是要把各個城市連接起來,促進貿易的發展。

所以,今天從廣東這個製造業基地購買的商品,兩三天就能到全國好多地方。這給了人們多少方便?這樣的效率在好多西方國家都做不到。

此外,我們當年製造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完全把中國的人口優勢發揮了出來。當年好多內陸的人口去沿海打工,不僅帶動了沿海經濟也拉攏了內地的發展。

印度的制度決定印度的基礎設施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印度的社會制度,決定印度各邦有很大的自治權,這樣印度中央的政策很難快速推進。所以印度的基礎設施出奇的落後,好多人都看到過印度的火車,簡直顛覆我們的想象。請問,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快速運送貨物?怎麼促進貿易往來?

印度的人口優勢正在被機器優勢擠壓,尤其是智能化機器高速發展

智能化產業高速發展,現在全球頂尖的大型企業優勢機器化的大生產,哪還有依賴人工的模式的容身之地?因為只有標準化,機器化的產業,才能在國際的激烈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而印度現在的基礎產業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印度根本沒有經歷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階段。於是印度絕大多數人口還沒有完成最基本的財富的積累。直接跨越機械化、智能化?抱歉,那不現實。

沒有經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就無法培養大量的職業的技術工人。印度也不可能積累足夠的技術,所以出現了,印度國產武器一再下馬的傳說。被印度公司修過的米格戰機,幾乎全部墜毀。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國產航母的極度都是一拖再拖。未服役,先落後。

但是呢,印度憑藉巨大的人口基數,想超越日本還是有可能的。日本GDP在1995年以後,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常年維持在5萬億上下,20年前是5萬億,現在是4萬多億。畢竟這些國家體量有限,你印度的人口是人家的十幾倍。

日本還是一個老人社會,所以未來的經濟恐怕難有大的起色。所以,印度加把勁,超越英法,甚至是日本都有可能。但是複製中國奇蹟,那是不可能的。


寰球視角

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大國,目前兩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印度不需要複製中國奇蹟,它的經濟總量也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印度也複製不了中國的經濟奇蹟。



2017年世界經濟總量前七大經濟體分別是以下國家:

1、美國:經濟總量193621億美元

2、中國:經濟總量122503億美元

3、日本:經濟總量48845億美元

4、德國:經濟總量36519億美元

5、法國:經濟總量25748億美元

6、英國:經濟總量25651億美元

7、印度:經濟總量24390億美元

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為243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中國以122503億美元的gdp位居第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日本,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845億美元,目前印度的經濟總量相當於日本的1/2。



印度的體量遠大於日本,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接近日本的8倍,人口達13.2億,是日本的10倍多,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印度大可以依靠其體量規模和遠高於日本的經濟增速實現對日本的趕超,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日本經濟已經持續低迷很多年了,1995年日本經濟發展達到頂峰,以美元計算,其經濟總量高達5.45萬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的71%,二十多年過去,2017年日本以美元匯率換算的GDP為48845億美元,比1995年還少,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嚴重,其未來經濟發展也難有起色。所以印度經濟總量有望趕超日本。

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1991年印度開始走上市場化、自由化的改革,印度經濟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比印度要早13年,但在1991年,中國的GDP為3766億美元,而印度為2516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66.79%,中國的GDP並不比印度高很多。此後兩國的經濟都實現了快速的發展,而中國相對印度發展得更快,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經濟發展就像脫了韁的野馬,實現了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到了2017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印度的5倍。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15%,而印度雖然經濟發展迅速,其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仍然不足3%。

中國和印度雖然都是發展中國家,但兩國的經濟結構不一樣,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製造業的崛起。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將近40%,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印度有“世界辦公室”之稱,它的第三產業比例更高。印度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製造業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除此之外,印度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比如人口膨脹、就業壓力、貧富差距、社會腐敗、種姓制度等等,所以印度複製不了中國奇蹟。


錦繡中源

前言

對於此點,筆者有一點自我的認識希望拿出與大家討論。筆者不想站在哪一方去說另一方的不好,我要做的是根據現在的情況來闡述自己的拙見,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海涵。下面的文章包括日本目前面臨的問題和印度未來發展的利點,標題中提到,印度是否能夠複製中國奇蹟,首先對於這個我想先說一下,複製中國模式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文化經濟程度地域等原因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但從的奇蹟本身而言,那不是沒有的可能事情!

正文

我們都聽說過,日本現在正在處於少子高齡化社會之中,根據數據統計2060年日本國內生產人口只有現在人口的一半,日本現在採取的是僱傭外國人的方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外國人的身影,當然筆者不單單指的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第二和第一產業也是這個趨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都上過中國的招聘網站,不管是哪個招聘網站,你輸入“日本,計算機,實習”等字樣,會出來很多招聘信息,這個就是一個側面的反應,日本的用人需求非常之大,尤其是計算機軟件開發方面的技術性人才。

少子化的日本危機

上圖是日本總務省對於人口的一個調查以及未來走勢的預測圖,2017年日本人口是1億2700萬人,40年後的2060年預計只有8674萬人。其中有一個數值筆者需要重點說一下,那就是生產年齡人口比例,2010年有63.8%的人口是適齡工作人口,但是到2060年,只有50.9%的人口是適齡工作人口。

這個是什麼意思?很簡單,等到2060年你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有二分之一的人不是適齡工作人口,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工作的人口,想想是多可怕的一個場景。

40年後,現在25歲的日本人是65歲,可能結婚生子了甚至有孫子了,但是他們的子孫是生活在高稅金、老齡化、經濟不景氣的一個社會環境之中。這個情況,很難講日本未來發展很明朗的話。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①:13億人口紅利

很多國人都稱印度人為“阿三”,其實個人來看並不是有一些歧視的感覺,而是對他們的暱稱。很多人都看過印度人乘坐火車的場景,那叫一個“擠”,可能印度就有“疊羅漢”的文化吧。不知是交通工具上,就連閱兵儀式上都是十幾個人騎著一輛摩托車。閒話少扯,我們來說說正題。

印度現在人口有13億,是中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人口之國,其生產年齡人口(15~64歲)佔據人口總比例的65%,從比例上來看和日本是差不多的,但是印度人口基數大啊,人口比例乘以人口基數,比日本的總人口還多。

而且有預測,今後印度人口還會繼續增加,2022年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最終的預測來看,印度人口高峰可能達到17億人口,什麼概念?世界上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印度人?!

在享受人口紅利方面,印度和中國有著同樣的發展軌跡,先發展人口密集型產業帶動地區經濟增加,從而擴大外資注入,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的同時發展自身技術,通過幾十年的時候從人口密集型轉到技術密集型。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②:GDP增長率

2014年、2015年印度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去年也突破了這個數字。這個增長率並不是曇花一現,雖然很多人沒有關注,但是卻一直在維持,印度的中間富裕層人口也在逐漸增加,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到2050年預計成為世界第二大GDP增長率的國家。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③:實幹家莫迪的改革

《時代週刊》評論說:納倫德拉·莫迪是一位堅定的實幹家領袖,他的發展道路將令印度繁榮,使之與中國不相伯仲。

卑微出身和對貧窮生活的見證與體驗讓他打破了印度的種姓制度,他對印度的革新政策不僅讓民眾對他耳目一新,還引來了世界性的關注,廢除大額錢幣,施行新稅制度GST,提出2030年之前實現全部電動汽車的計劃等。在G20和BRICs(金磚四國)峰會上也是積極發言,可以說他是印度GDP增長的直接拉動者。

印度值得矚目的理由④:印度的人才

可能這樣說有些人不怎麼相信,但是就是現在的印度,電子計算機方面確實十分發達。英語普及率很高,與西方發達國家交流密切,但是這些都無法體現,筆者就列一個數據吧。

筆者有一篇文章:《科學論文數量:中國超過美國日本奪得首位,日本已下滑至第六》

其中主要是說了中國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注意到,雖然還有幾倍的差異,印度竟然排在第三位。從順位變化來看,中國之前排名第二上升到第一位,印度之前排名第十上升到第3位,可以說這股力量,不能小覷。

結束語

所以說,印度如果維持現在的發展,超越日本只是時間的問題。人口是印度最大的利點,如何將人口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優勢,是印度政府首要考慮的一個方向。


文章介紹:

《哪些中國很常見卻在日本一件難求的東西?在日華人告訴你真相》

《日本普通家庭平均存款有多少?是否真的比我們想象的有錢》

《為什麼痴漢在日本會屢禁不止?日媒:這是日本特有的國民病》

《解讀日本最強車企豐田人事制度,在豐田你是否會被提拔?!》


日本二三事

印度起碼要解決兩個問題

  1. 土地改革

  2. 不合時宜的勞動法


先說土地改革,所謂的“土地改革”我的定義就是:政府如何能夠比較迅速的方式為工業建設囤積土地。

為什麼政府需要囤積工業土地?原因很簡單,印度的領土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而人口和中國相當,也就是說印度絕對不可能像澳大利亞,新西蘭之類的國家依靠農業,工業化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想把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的大國,工業化是絕對繞不過去的,而工業化是需要產業園的,是需要工廠的,是需要道路,港口,電力設施的,這是工業化的前提,而這一切都需要土地,政府怎麼拿到土地是重中之重。

我們以韓國浦項鋼鐵,韓國浦項鋼鐵早就有意在印度建立鋼鐵廠,而和印度長達十二年的談判最終完全失敗,導致印度到今天還不得不向中國進口鋼材,這足以說明問題,鋼鐵廠佔地極大,以武漢市武鋼為例,武漢市七大區裡面,其中一個武鋼佔了武漢市青山區近半的土地。

印度總理莫迪早在2014年12月就開始向議會提交土地改革法案,然而先是在上億元被擱置,在經過修改後,又遭到農民組織反對,被印度最高法院宣佈土地改革法案違憲。

然而莫迪在2015年5月又一次繞到進行土地改革,由於議會忌憚於農民組織,遲遲得不到通過,以至於最後超過法定規定有效期限失效。

莫迪不死心,第三次提交法案,結果又失敗了。

印度的土地改革基本癱瘓掉了,而重啟土地改革,不知道何年何月


第二個,不合時宜的勞動法。印度的勞動法堪稱奇葩,由於一些不合時宜的舊勞動法的影響,導致印度的很多企業沒辦法做大,印度的企業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印度的企業只有兩種:超級大企業和1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而在這中間過度的中型企業極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因為印度的勞動法之苛刻,令人髮指,什麼《勞資糾紛法》、《工廠法》等等牽扯到勞工法律的高達250部,比如說每週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女工不許上夜班,加班的工資問題,工資的現金支付問題,甚至於小便池要有多高,工廠應該有多少垃圾桶等等。

而最為苛刻的是,如果企業工人超過100人,企業哪怕虧損也不得擅自裁員,裁員必須經過印度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幾乎從來不批准。

而如果超過100人的企業虧損到要破產了,也不擅自關門,即便是你想破產都要經過政府批准,而印度政府幾乎也從來不批准。

這種國家,你敢去投資?


而大家可能認為,如此周到的保護勞工政策,那麼印度工人一定很幸福吧-----那不是見鬼了?由於微型企業不受這種勞動法的制約,所以印度有一大堆微型企業,而這些微型企業的企業主從來不敢把企業做大,做大受不了勞動法的折磨啊。

而由於不能做大企業,導致印度內部就業崗位不足,那麼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去哪裡就業呢?簡單:海外。

在阿拉伯地區有大量的印度人在當地進行服務性行業,而這些可憐的印度人動不動就被阿拉伯僱主虐待,在國外視頻網站上,印度人被虐待的視頻屢見不鮮。


複製中國奇蹟必須工業化,而工業化必須有良好的基礎建設,比較自由的勞工法案,強有力的政府保障,統一的中央集權,而這方面印度都還非常不足。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談論印度崛起我覺得為時尚早。


李建秋的世界

印度超過日本是早晚的事,但是複製中國幾乎不可能了,因為內在我在的很多方面的條件不存在,印度想複製也複製不了,但是超過日本是有可能的。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原因。

  • 為什麼說複製中國不可能

1.外部環境 中國當時能快速發展,得益於當時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消費市場相對開放,而且處於擴張期,2000年前後的十年間全球貿易年均增速超過6%,遠高於全球GDP增速。現在這一點不存在了,最近幾年的全球貿易年均增速於全球GDP增速持平。而且現在的歐美亞太地區的製造業格局呈現過剩的狀態,雖然印度同樣有人口紅利,有低廉的勞動力,但是外界的環境不存在了。

2.內部條件 當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開出大量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並且我們國家有人口基礎,這對低成本和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印度這一點和我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點,首先印度是一個有著高度信仰的國家,全國幾乎人人都有宗教信仰,8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蘭教。這就決定了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宗教對政治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很多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在它們那裡根本推行不了。如莫迪總統想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三次提出都沒有通過,國外的企業來投資了,但是你們國家連土地都解決不了,還有什麼好談的。

其次是低成本和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現在已經有了替代品,現在一個高科技的機器人的作業量能代替幾百個工人的工作,而且還方便管理。

所以印度想複製中國當年的奇蹟的內部和外部的條件都不存在了,不可能複製成功。

  • 再來說為什麼說超過日本是有可能的

日本由於國土面積的限制,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發展要高度依賴進出口業務,而世界這個大蛋糕基本分割完畢,所以日本的GDP這二十年來基本在5萬億左右沒有變化。以後隨著各國科技的發展日本不但進步不了,還有可能會倒退。而印度不同,人口和國土面積都是日本的十幾倍,只要正常的發展下去,進出口和內需共同發力,超過日本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有如二條腿走路去追趕一條腿走路的人,但前提是它們國家能正常發展。


淡淡禪風

中國現代化過程實際上是工業化過程,其核心是製造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發展均衡,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們既能造火柴,也能造火箭”,相對印度則有所不同,不僅工業化遠遠落後,而且產業結構嚴重偏項。

目前的印度有服務業、交通業和旅遊業等三大經濟支柱。其實兩大支柱與工業化不搭邊。可以說經濟發展的基礎不牢。就拿印度引以為傲的軟件業來講吧。它完全是個人和小團隊的勞動,根本帶不動群體經濟的發展。而靠大量的勞務輸出來支撐工業化更是天方夜譚。而旅遊業明顯有發展瓶頸,這個產業能夠吸納的人口數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印度目前經濟發展得益於外部發展環境不錯,也得益於其巨大的人口數量。特別是近14億的人口數量,使其糟糕的交通仍成為支柱產業。有人會說,印度有勞動力資源紅利,其實這也是一個霧區。我們先不說勞動力素質如何,單說人工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力勞動一項,印度就遠遠落後。大量的簡單人力勞作,在現代化進程中將成為印度發展的障礙。

總之,印度的國家體量可以支撐起經濟大國,不能複製出經濟強國。


庸人良品

一個能都不能保證工業生產用電的國家,一個沒有一條縱貫全國的高速公路,怎麼能超越中國和日本。印度因為是個聯邦國家,各個邦的權利很大。

中央政府沒有足夠的權威,比如修建一條縱貫全國的公路,每個邦的利益點不同,有的相應有的不同意,良好的經濟運轉,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公路和物流設施。

另外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印度一到夏天的時候,各個城市就會拉閘限電,生活用電都沒法保證,更別提工業用電了。

最難以理解的是,各個邦的稅率都不同,產品從這個邦到另外一個邦都要徵稅,這樣極大的不利於貨物和物流的流通。稅收都被各個邦截留,聯邦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修建公路和水電站,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了。

印度能拿的出手也就是軟件業,因為被英國統治了幾百年,印度人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錯,而且數學也不錯,所以軟件業不錯。印度的IT和軟件產業確實不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要信息產業和工業並駕齊驅才行。


新鮮資訊集散地

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的小知,很高興為大家解答!如果印度能夠複製中國奇蹟,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分分鐘的事。下面由我來分析中國有哪些經驗值得印度複製的。

新中國成為到現在有69年了,經濟發展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對世界來說是一個奇蹟。中國首先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基礎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人民的共同努力;其次,一個國家要發展第一要改革開放,第二要有明確的目標,第三要有先進的指導思想。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上面的條件是缺一不可。

中國有先進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著、引領著中國人民向著世界前進;中國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重要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最新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這些都是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都是值得我們、世界各國學習的榜樣。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其發展潛力巨大。如果印度能夠有效地借鑑到中國發展方面的經驗,一定會取得很好成績。最後說一句: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要進步就要虛心學習,虛心借鑑別人的優秀成果,這樣能夠使我們人生道路筆直地通向人生巔峰。



關注小知天下事

不是沒有可能,但異常困難,困難到印度很難實現。同時複製中國模式,印度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首先,印度生不逢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現了騰飛,其中一部分來自巨大的人口紅利。雖然印度同樣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那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即將被興起的智能機器人所替代。印度的人口不但不會成為紅利,相反會成為印度政府的巨大就業壓力。

其次,印度糟糕的種姓制度,以及聯邦體制。註定印度的各項改革政策難以落實,尤其是糟糕透頂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因為落後的土地制而無法改善。一個沒有完善基礎設施的國家,要實現經濟騰飛基本就是夢話。

再次,國內政治動盪不安,民族以及宗教矛盾尖銳突出,經濟改革舉步維艱。所有這些都會使世界各地的投資商望而卻步,吸引外資困難重重。

第四,印度雖然有十三億的龐大人口,但人口素質低下,到現在印度的文盲率任然高達50%以上。且語言種類繁多,所謂的官方語言英語,只有少數人掌握,語言溝通障礙難以逾越。

第五,經濟結構不合理,不具備完善的工業體系。我國的發展首先是以製造業開始,在原來的工業體系上,建設了完善強大的製造業,成長為全球的製造業中心,有名的世界工廠。而印度恰恰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印度有足夠的雄心,但生不逢時,印度要成為一個大國強國,路還很長很遙遠。也許有一天會實現夢想,但是什麼時間可以實現,我們拭目以待吧!


無奈且向上

按照印度目前的發展態勢,超過日本是早晚的事。但是,也決不會在短期內超過日本,至少需要二十年時間,且必須在這段時間印度的政局穩定,不要出現政黨間的嚴重政治博弈。理由主要是:

首先,印度跟日本的差距依然很大。相關數據顯示,印度目前的經濟總量剛好是日本的一半,差距在24000多億美元。假如印度每年的經濟增長率能夠比日本快4~5個百分點,那麼,經測算,要超過日本,就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達不到這樣的增長速度,就需要更長時間。當然,如果能夠高於這樣的增長速度,也會縮短趕超時間。

其二,印度在技術實力方面與日本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發明創造等需要加倍努力。如果印度只是注重經濟總量的超越,就有可能會使得印度的超越潛力受到很大限制。而必須在確保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提高印度的創新能力。也只有這樣,超越的基礎才會牢固,才不至於缺乏超越後勁。

第三,世界經濟形勢比中國過去幾十年要差一點。原因就在於,由於有了中國快速增長、快速強大的“教訓”,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支持印度經濟發展時,也會存有兩種心理。一方面,希望通過印度的強大制約中國,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印度象中國一樣強大起來。到時候,美國的地位會受到進一步挑戰。

第四,日本經濟也處於復甦階段。經過前二十多年的沉淪之後,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的強力催動下,已經度過了最艱難期,即將步入復甦通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經濟增長率也會有所加快。因此,印度要想超越日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使經濟增長率能夠達到兩位數。

當然,印度要相1十年左右的時間裡越過英法德三國,應該難度不大。2018年,就有可能越過英法兩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