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軍入關失敗,中國將會是什麼樣子?

金牌提問者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們先說說歐美等國的特點。歐洲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商業文明,資本佔據政治的主導地位。而資本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為了獲取更大的資本,同時也為了轉移廣大被統治階級的視線,必然要對外發動戰爭,以掠奪財富、開闢市場,在充實了腰包的同時給被統治階級以利益,不管是土地、金錢還是工作崗位。所以,近代來華的歐美列強並不是要滅亡吞併中國,畢竟中國的地方足夠大他們沒那麼好的牙口,只要以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換取利益,而清政府也很會玩,引入各個列強的勢力維持其在華的平衡,從而達到維持中國獨立的目的。

但是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那麼沙俄南下的勢頭就不會被阻擋,而沙俄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方面。俄國人是天生的強盜,骨子裡就改變不了強盜的劣等基因。歐美列強雖然也是強盜,但是也是好歹盜亦有道,也會對殖民地進行改造,對原住民也採用西方式的教育,即便是上述行為失敗,也會給原住民留下保留地。而俄國人從來都是明目張膽的掠奪,對於敢於反抗他們的民族都會使用肉體滅絕。如果大清不入關,那麼東北、蒙古和新疆就會被俄國吞併,而以俄國人對土地的野心使得他們也會染指華北。而對於已經在東南亞建立起比較穩固的據點的洋人來說,他們絕對不會坐視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被俄國獨吞,肯定會摻和進來分一杯羹,而那個時候,不管內地是什麼樣的政權,都會在列強的聯合攻擊下被劃分為殖民地,那麼今天就不會有中國的存在,而是一個個說著英語、法語、俄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荷蘭語的小國或者是洋人的海外領地,中國就徹底亡國滅種啦。

而大清入關後,先後吞併了臺灣,打下了黑龍江流域、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大量的土地,並有效的整合本土與邊疆,為中國留下了極大的戰略轉圜空間。同時,爭奪黑龍江流域以及吞併蒙古、新疆又有效的阻擋了沙俄的南下,使其南下得以推遲。也正是因為中國的體量足夠大,可以有效的引入外部勢力進行平衡,使得洋人只能玩以點帶面,即控制一部分港口或者地區成為貿易的橋頭堡,也正因如此中國才能在1840年以後確保自身的獨立性。

所以,大清入關成功,不僅僅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國之大幸。


北洋海軍陸戰隊

實際上,這個假設難以成立。

1644年的“大清國”,可不是像一些人說的,就是“二十幾萬滿洲人”;它的地盤也不只是明朝的原遼東鎮(遼東為明朝“九邊”之一,位於遼河以東,比今天的遼寧省還小),清國在征服東部蒙古諸部後,所控制的地域已相當遼闊,相當於整個東北和蒙古的東部,兼有滿洲、蒙古、遼東漢人等族群,人口眾多,軍事實力雄厚。

1644年的大清國,國力當在當年的金國之上。

山海關一敗之後,它將很快捲土再來。

1644年(崇禎十七年)清軍從山海關入關,是因為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投降,有這個便利,同時也是為了趁明朝京城失陷,急於到北京“摘桃子”,大兵由山海關進軍路程最短。

假設入關主力被李自成“大順軍”擊敗,以清軍的實力,只會作暫時的退卻,而不至於被擊潰,遭受重大傷亡。大順軍是當年年初從陝西一路“流寇”過來的,經過長途奔襲,多有挾裹之眾,真正強悍的“老兄弟”並不太多,論戰力,實為“紙老虎”,很難與精於騎射、作戰勇猛,且擁有火器的清軍對敵——歷史事實是,大順軍在山海關遭到慘敗,且一敗之後,便無力再戰,被迫放棄北京西竄。

我們假設李自成很僥倖地擊退了清軍,清軍在撤退途中甚至放棄了山海關(山海關城的建設,著力於對外防禦,而難以抵禦從其背後來的攻擊),使得大順軍順利佔據山海關,並迅速加強防守。

但“大順國”並不能迎來一個較長時間的穩定局面。

南方的南明弘光政權(地盤在淮河以南)陷入內爭,根本無力也無志北伐,李自成的最大、最急之敵,仍然是清國。

只消幾個月,待秋高馬肥,經過更為充分的戰爭準備,清軍將以更猛烈地方式來襲。而且清軍進攻的方向不一定就是山海關,從山海關經居庸關、昌平、宣府、大同,原大明的千里邊疆,都有可能成為清軍破關而入的孔道——我們前面說了,清軍在征服東部蒙古後,已有條件利用其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隨時出現在任何地方,令順軍防不勝防。

在當年年初李自成的“東征”中,沿途經過了以上地區,並進行了多次會戰,使得明朝在這裡的防禦體系遭到徹底破壞。李自成部屬於“流寇”,既沒有留兵駐守,更沒能力和時間重建有效的防禦。所以面臨秋天清軍的大勢入侵,京西幾千裡,等於門戶大開。清軍一方面可以派兵在山海關佯攻,以牽制大順軍主力,另一方面可以從今天河北、山西北部的千里邊牆(即長城)的任何一個缺口侵入,攻擊京畿的側背。那時,幾十萬大順軍將被困死在北京一帶。

也就是說,對於沒有後方基地,沒有穩定的地盤,在入京後還大失人心的李自成,絕對不可能抵禦一個強大的鄰國的攻擊,他的失敗是註定的。

這一點,沒有假設可言。

退一萬步講,李自成真的做到了阻止清軍入關,由於有強大之清拊其背,令它寢食難安,他也無力去征討南方的明朝殘部,中國必將陷入分裂。即便多年以後,或順滅明,或明滅順,那時的“中國”也將與今日之中國大大不同;如果順與明“和平共處”,那個“中國”將只有今天中國疆域的五分之一,甚至長江南北還互爭中國呢!(皇帝不稱朕答題)


皇帝不稱朕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那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在實際的歷史上,清朝為中國所做的貢獻如下:

一,使國家得以統一,消除了戰亂。

二,把東北地區廣闊的土地重新歸入中原王朝的統治。

三,收服了蒙古,消除了歷朝歷代中原王朝來自於北方草原的威脅。長城從此成為內牆。

四,收復了新疆,臺灣,把中央集權統治擴大到青海,西藏,使這些地區從法理上被中國擁有和歷代繼承。

五,大面積推廣了耐旱高產農作物,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民眾抗災害能力得到加強,人口大幅度增加。

六,士紳一體,改土歸流,增加了政府收入,消弭了內患,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控制前所未有的加強。



回到公元1644年,崇禎在煤山上吊,吳三桂向北京進發的那一刻。

得知父囚妻辱的消息,吳三桂返奪山海關,開始與李自成對抗。他向清軍求援,被多爾袞拒絕。

現在的中國領土上存在的幾大勢力:

一,東北大地上的大清政權。

二,處於內外交困的南明政權。

三,剛剛奪下北京的大順政權。

四,川蜀的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五,另外,還有遠遠眺望的蒙古,西藏,新疆各個大小勢力。



大清政權即然入關失敗,就暫時把他們放在一邊。

說說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李自成能夠攻下北京,是因為明朝政治和軍事策略的一系列愚蠢的失敗而造成的。李自成的這一群體本身並沒有提出和謀劃更有效的治國方略。我們不但要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還要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李自成這個群體即沒有這個策劃,也沒有這個準備,更沒有這個能力,這是由他們的思維歷史侷限性所決定的。他所面臨的局面更加複雜和惡劣,我認為,他的統治效果不會比明朝更強。



南明政權偏安一隅,內部文官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諸王互不信任,外敵在側尚且彼此攻擊,武將更是各立山頭,擁兵自重,軍閥思想嚴重,這個政權也不會有什麼出息。

張獻忠政權獨處川蜀,殘暴而酷厲,只知道擄掠屠殺,川蜀人民苦不堪言,逃離失所。這個大西政權自己的垮臺也是必然。



這些政權沒有一個具備統一的意志和實力,也沒有消滅掉對方的能力,那麼發展下去,國家四分五裂將成必然。

遼東的大清信奉薩滿,蒙古政權信佛教,新疆諸勢力信奉伊斯蘭,西藏信奉喇嘛,大順政權什麼也不信,大西政權信奉殺戳,南明信奉儒家思想,中國的文化信仰和民族也四分五裂。



隨著歷史的前行,當西方的殖民者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這裡和印度沒有太大區別,中國面臨的命運也當如此。也就是說,我們中國將徹底淪為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每一個朝代都肩負的它所需要完成的歷史重任,清朝也不例外,統一中國,統一思想,擴大領土,消除邊患,就是清朝的任務。



清朝完成了這個任務,但不能夠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更高的階層,雄立世界,所以也必將被淘汰。

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的歷史重任將由共和國來完成。


饞嘴肥貓1


朝代更替本就是最基本的歷史規律,從先秦到春秋戰國,再到封建制度的秦漢,往下延續到晚清民國,每個朝代的末尾都是亂局,秦朝就比戰國高明?唐朝就比隋唐值得稱頌?

不過都是歷史興替規律在起作用,當年清軍入關,並不是清軍有多能打,而是明朝內部發生了問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根本無力顧及在東北興風作浪滿清!

當然,並不是完全不有所表示,只是那種1象徵性的壓制已經不能阻止真正做大做強的滿洲勢力,各種打擊措施不過是形同虛設,雖然也有硬仗,但整體上來說,都是滿清攻無不克的戰例,明朝軍隊只是越退離山海關越近,越退越失去對東北的控制!


如果滿清沒能成功入關,中國的政治局面的確很難想象,政治上當人勾連,外地入侵,內政上農民起義,農民大逃亡,如果沒有解決土地兼併土地集中的問題,那麼天下大亂將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出現天下的控局者。

再說滿清,以後進取代先進,以遊牧民族的彪悍打垮中原民族的文明,並將這些斯文打翻在地。

當然,滿清是一個十分善於學習的民族,不但主動接受了漢族文化,還一直調適與漢人的關係,使自己成為正統合法的統治者,而不是被當做外來戶對待。

因此滿清代替晚明絕對是歷史的一個進步,如果沒有這一步,那中國歷史也就沒有未來,也就不會怎樣了!


歷史三日談

山海關會戰獲得全勝後。

會有三個結果:清軍較長時間內不會南下;李自成的軍隊士氣高漲;會有更多人認同大順朝

第一個很簡單,就是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派大軍迅速南下。

士氣高漲的軍隊

山海關會戰打贏,基本也是慘勝,李自成的嫡系主力軍團會受到較大損失,尤其是一路遠征過來的老兵與宿將,會有很大折損。單純從戰力計算上,是兩敗俱傷。

但有另外不可量化的因素,就是士氣。當大順軍在會戰中擊敗清軍、關寧軍,整個部隊的士氣就會大漲。李自成就會成為新的戰神,戰鬥力大漲。

(一場決定未來命運之戰)

天命轉移

困擾明朝數十年的女真問題,李自成卻取得大捷。

雖然在“捐資助餉”政策上很得罪地主階級。但這一戰基本就收服了整個華北的人心。

地主階級、士大夫都會堅定的支持新政權,河北、山東、河南傳檄而定。

至於江北四鎮、武昌左良玉、四川張獻忠在野戰中難以取勝,在天命選擇中更沒機會,輕易被擊潰。然後整個江南傳檄而定。

(大順政權)

秩序確定

李自成靠戰爭贏得的天下。戰後

大量士兵的復員問題,實行屯墾制度。

作為統領到皇帝的角色轉化問題,實行文治。

武將權力過大問題,建立將軍府。

民眾生活壓力問題,既然捐資助餉,且天下穩定,自然會輕徭薄賦。

歷史上就會多了一個大順王朝,開始新一個歷史週期。


一枚明粉

那估計會很慘,北方是遍地土匪,最後可能變得不適合人生存,因為治安太次,南方則會閉關自守,封鎖長江淮河,然後自己在南方過日子,華夏可能陷入長時間戰亂,然後可能是日本的幕府再起或是俄羅斯人從北方殺過來,即便俄羅斯人不先來,哈薩克人也會從新疆殺進中原地區,完成第二次蒙古征服。


帝國曆史觀察者

問題有點意思。

隱約記得N"年前知乎上某位靈魂有趣、才華豎溢的答主,用橫生妙筆回答了類似的提問:假若當初潘金蓮沒有遇上西門慶……然後一直推演到民國。

平寬意氣,高揚視點,博淵才情,在今天的各種媒介平臺上,並不是那麼容易遇到滴。說者可能無心,但聽者大多有意。人們的欣賞水準因接觸信息的爆棚而漸次挑剔,苛切。所以你不能同時滿足或取悅所有人。

清軍能否順利入關,並不取決於歷史的破綻或智者的虛擬。因為事實俱在,剔除結果變得極為艱辛。假設可能應該不會獲得吹毛求此者的衷心同意。任何推理都有先入為主上的仆街瑕疵。聰明人太多,說說,笑笑,也就罷了。


當其時也,文極必質,質素必替代弱文,這是一切歷史規律的總答案。即令不是八旗漁獵+蒙古遊牧+漢軍協旅+明之叛臣合力作用,瓦解華夏衣冠,也會由民眾起義導致政權更移,從而走上一條類似洪秀全政教合一的另類道路。兩者看似不同,實質並無二致。

問題問得有彈性,所以答者也眾多。《天下糧倉》柳含月有句好詩,日:雪寒於下,故高山多積雪,霜冰於上,故平地多凝霜。

山攀千條路,同仰一樣高。

丸。


楊雨絲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中原仍然是漢人王朝,當然天下還要亂一陣子,李自成未必能坐穩天下,不是拿下了北京,天下就歸一了,四川還有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南明政府也會劃江而治,李自成面臨的挑戰也是很大的。

李自成也沒有想把北京作為自己的都城,他也就是撈一票就走,所以他佔領北京就是搶錢、搶糧、搶女人,然後就裝車往老家送,所以他還真沒有那麼大的抱負一統天下,即使清軍沒有入關,他能走多遠還是個未知數。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終歸是會重新被統一的。至於說沒有滿清的統治,中國就會避免清朝末年的屈辱命運,也不一定,中國曆朝歷代,末年都是腐朽不堪,漏洞百出的,清朝還是有不小的貢獻的,至少新疆、西藏、蒙古都是在清朝治下才正式加入祖國大懷抱的。


浩蕩揚子江

我來回答的話,如滿清不能入關第一誰能當住!當時沒有一個英雄有這能力擋住多爾袞,只有崇禎還沒死的時候!崇禎皇帝有這能力,但力不從心!參照抗日戰爭!假設崇禎當初抓到李闖沒放也不殺是和談,崇禎安撫李,李安分了,甚至幫忙打滿清!南邊鄭之龍鄭成功夫子照舊能收臺灣!耗死多爾袞後!順治後期估計滿人會散!再發展民生幾十年平葛爾丹,再來李,鄭等中原一些軍閥看中央強大了,自然會歸順,不歸順也有能力打了!西藏等崇禎後有明君主如漢武帝那樣的也可以打!甚至還能發展海軍!因為明末水師雖不如西方但還可以,海軍一定要發展起來,可以網東南亞發展發展!北方還要不斷壓制莫斯科公園!不讓它發展,壯大,有機會就消滅它!再後來和西方科技多網來!相互貿易,學習。估計西方有個日不落帝國,東方也有個日不落帝國!一直到1914爆發一戰只能會在西方!也不能說是世界大戰了只是幾個大國搶殖民地!日本明治時期美國也不會打到日本,因日本一直會學我們!至於二戰也只會在歐洲也和一戰一樣幾個強國爭做老大而以!同樣大明也會參加,一戰二戰後西方的日不落帝國傷其根本,和現在一樣會瓦解,之後只會有一個東方的日不落帝國!絕對的世界霸主!


仇小強

如果清軍不入關收拾殘局的話,那我國就會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只要這種狀態持續到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殖民者就會接踵而來,由於分裂幾百年的狀態,加上西方列強入侵,那蒙古,新疆,西藏,東北,都將不屬於漢人領土,都會成為獨立的國家,新疆,蒙古,東北三省也可能會被沙俄吞併,成為俄羅斯領土,到時候漢族人的國家就龜縮在東南一隅,那也就沒有大一統的(中國)的概念了。隨後就參考印度吧,各省分裂,成為殖民地。就像現在的非洲一樣窮。。所以大清在17世紀中葉趕在西方列強和沙俄全面入侵前入關收拾殘局,一舉拿下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廣大地區統一大江南北,征服臺灣,真是天命所歸,中國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