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鏡頭前的劉家姆媽,

雙手攥著粽葉,害羞的搖搖頭對我們說,

吾胖嘞,伐上鏡,勿要啪吾。

額前幾縷捲髮,頭髮整齊的盤在腦後,

穿著樸素簡單的雪紡襯衣,

在小申眼裡明明就是一個標緻的上海阿姨!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小申在吃貨朋友的推薦下,

尋到一位包了30多年粽子的上海阿姨,

80年代她靠著口碑在街邊賣了十多年的上海粽,

次次都迅速賣空,

直到現在還有老顧客打電話來求定做......

她的兒孫吃過她包的粽子,

對別的粽子都不屑一顧......

三天包了1000個粽子,

吃過的都叫好!

劉家姆媽在上世紀80年代曾作為知青去了安徽,每逢端午就愛動手包些粽子,包多了便分給一道從上海的夥伴們嚐嚐,正宗的上海粽,讓大家不禁想起家鄉的味道。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劉家姆媽隨手一送,沒想到還收穫一小批粽子“粉絲”,大家一塊兒出了個主意,陪著她一起去當時居住的小吃街上賣粽子,8毛錢一個,不定時售賣,且限量供應。

劉家姆媽自豪地回憶,當時跑來一個小夥子,上來就說剝一個嚐嚐,只吃了一口就說,恩,蠻好吃的!幫我帶兩個走!

隨著口口相傳,知道的人越來越多,100多個“上海粽”一擺上街,半小時就能賣空。劉家姆媽的媳婦笑稱,這粽子也算是80年代的網紅了。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當小申問到,包一個大概需要多久的時候,劉家姆媽說,現在包的慢了,老早年輕的時候,學校都找我定粽子,那時候還要上班,3天熬夜趕出了1000個,包到最後,兩隻腳都變成粽子,腫嘞!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用料要新鮮,工序有講究

才能出好粽子

98年回到上海後,劉家姆媽工作忙碌起來,就只在端午的時候,包粽子給自家人吃,安徽那邊的朋友還時常打電話來訂粽子,都被婉拒。

每當包粽子前,劉家姆媽都要起個早,先去菜場挑選原料,粽葉、肉餡、蛋黃......都得用最新鮮的。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回家後要先將粽葉過熱水燙,可以增加粽葉的韌性,防止包的時候葉片破裂。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再一片片清洗: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劉家姆媽最拿手的就是鹹蛋黃鮮肉棕。

肉得用當天新鮮屠宰的黑豬肉,才夠鮮香嫩滑!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買回來之後黑豬肉加入調料醃製2小時,方能入味。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再將同款湯汁倒入棕米提前醃製,味道慢慢進入,粽子才會鮮和香。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處理鹹蛋黃時,一個個洗淨敲碎,把蛋白過濾,劉家姆媽說,如果蛋白不處理好,做出的粽子就會齁鹹,不好吃。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一顆顆鹹蛋黃晶瑩剔透,美哭了!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一塊黑豬肉、一整顆鹹蛋黃,料足!個大!

而劉家姆媽擅做的另一款則是豆沙粽,親手製作的豆沙,用顆粒飽滿的大紅袍赤小豆,去皮出沙,再用玉米油炒制。

劉家姆媽說她不愛用豬油,有時會有異味,很多人不喜歡,玉米油則可以保持豆沙原有的味道。

過濾時使用了三層紗布,保證豆沙更細膩。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平時嫌棄豆沙過於甜膩的小申,被姆媽親手製作的豆沙徹底征服,口感軟糯,甜度控制的剛剛好。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上海快失傳的包棕手法

劉家姆媽卻包的得心應手

材料準備完畢後,圈、繞、折之間,一套流暢的手法下,粽子就完成了。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仔細看這粽子會發現和市面上的粽子不大一樣,每一個都不靠繩子固定,而是使用一個帶洞的棕針,像穿針引線一般將粽子“縫起來”。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而且這個精緻的棕針竟然是劉家姆媽的老伴兒自己做的,市面上都買不到。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爺叔說,這要自己去找好的竹料,細細打磨,花費數小時,才能做出一個。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說起這個包粽子的手法,劉家姆媽自己也不知道緣由,只記得是小時候母親教的。

而當天92歲的太婆告訴小申,在她年輕的時候,上海人就是這麼包粽子的,當時街上還有人專門賣這種棕針,只是到後來漸漸被繩子取代。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劉家姆媽獨愛用棕針穿粽子,既免去拆粽子的繁瑣,又顯得美觀。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失去繩子包裹的粽子,全靠姆媽的巧勁讓它們保持緊緻,更重要的秘訣是在煮粽子的時候,一定要用滾燙的開水,粽子扔進去,立馬縮成一團,再用小火慢煮5小時,讓香氣慢慢吸收,這樣出來的粽子口感一定是極好的。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香噴噴的鹹蛋黃黑豬鮮肉粽,肥肉已經煮化在了米里,粽米顆顆閃著迷人的光澤,口感粘糯而不爛,肉香十足: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白米被煮的晶瑩剔透,香甜豆沙餡呼之欲出。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白粽米吸收了豆沙裡的油,緊緊包裹著豆沙,豆沙的香氣也煮透滲進糯米,入口即化,甜而不膩:

由於劉家姆媽做的粽子口碑太好,回到上海也被口口相傳,她的兒孫除了她包的粽子,其他一概不吃。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由於劉家姆媽年紀大了,手腳也沒年輕時那般利索,這次的手工粽子都是限量供應,先到先得,至於能做多少個,全憑老太太心情了~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肉融於米,豆綿為沙!這個上海阿姨包的粽子稱霸街區30年!

本文部分圖片內容來自網絡

撰文:張旭

攝影:錢超、劉永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