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誉王会不会是一个好的君王?

于虎56430941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剧中也有不少细节可以证明,誉王一旦登基的话,他会是一个还不错的君王。

首先第一点,礼贤下士,对于有才之人,誉王是很看重的,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这样一个预言,对于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皇子来说,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噱头,而正是为了这个噱头,誉王亲自上山去求取答案,而梅长苏入京之后,他更是屡屡投其所好,先是用黎崇老先生的手稿博得梅长苏的注意,之后更是多次三顾茅庐恭请于梅长苏,尽管苏宅一次次的拒绝誉王的送礼和好意,但他还是一直往他们那里送。

就连太子,也会说他沽名钓誉,可太子自己却怎么也是做不到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誉王还是很看重名誉这个东西的,一旦上位,史官的笔,后世人的评论,都会督促着他变成一个好的君王。

誉王是个聪明人,也跟梁帝很像,但有一点,梁帝的位子来之不易,是通过在政变而来,所以他忌惮功高盖主的人,他害怕自己当年的事大白于天下,所以早早的将滑族灭国,可誉王没有这个担忧,因此,尽管誉王跟梁帝再像,他也不会这么残暴的制造整个军队全军覆灭的惨事。

虽说誉王在剧中有些事也是枉顾百姓的性命,例如私炮房一案,但那也是旁人的挑拨,何况,在上位之前,有几个人的手是干净的呢?没有。但是,一旦他上位了,立场就不同了, 他上位以后,至高无上的君权在手,他要想的要做的是为百姓谋福利,稳定民心,而不再是挑衅民心来打击竞争对手。

誉王说过,他从来没想过要反,誉王再九安山兵变失败的时候,更是一个人大举着屠刀在营帐前不屈不挠的样子,也是能说明,誉王也不像太子,不是那种懦弱胆小怕死的鼠辈,这样的人,自然也有自己的风骨,内心里也是有自己柔和的地方,他举兵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真的想反,而是想为他的母亲求个公道,为了这么多年来被利用求个解脱,也求个答案。单从这点来讲,就没法简单对她的过错下定义去评说。

还有最后一幕,他自杀身亡,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妻儿性命,虽然是政治联姻,但他对妻子也是有遗憾,有愧疚,有抱歉的,他知道自己是死罪难逃,但他还是寄希望于人性,寄希望于父亲,他还觉得自己是能用自己的死,换取妻儿的半分生机的,这些都能说明,他本性不坏。

誉王是聪明人,他登基,不像太子,容易被操纵,不像梁帝,寡情薄恩,不像靖王,耿直倔强,他懂得治理国家,知道掌控朝局的手段,这样的他,也许真会是一个好的君王呢。


兮言小姐

太子、誉王和靖王三个人中,最适合做皇帝的其实是誉王,那个最像梁帝的儿子。实际上如果没有梅长苏搅动朝局,机关算尽的话,那么最后坐在皇位上的一定是誉王,就像梁帝萧选能击败其他竞争者登基为帝一样。

先来说靖王,靖王是这三个皇子中最不适合继承大统的,他的情商太低,实在不宜担此大任。靖王其实很像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为人豪迈,但是性子太直,不懂得转弯,故而他人虽好却不能做好一个帝王。以夏江设计调拨靖王和梅长苏关系来看,靖王仅仅在听信小新的一面之词之后,便迁怒梅长苏,发誓与其“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客气的说,听信一面之词的性格特点,几乎是昏君的标配了。

而靖王最致命的其实是鲁莽和急躁,他在听说卫峥被擒拿之后,一来受不了夏江和誉王的挑拨,几乎要为“赤焰军”翻案,气的梁帝白眼。二来要发起府兵营救卫峥,如果不是梅长苏雪中力劝,那么靖王的谋逆之罪势不可免,他必然会成为下一个祁王殿下。

靖王如果能做好一个皇帝,除非朝堂之上全是像梅长苏这样的臣子,不然靖王就很难不被蒙蔽,但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至于太子,他之所以能够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除了越贵妃在后宫中最为受宠以外,最大的因素其实是太子本人。他率性天然,本该做一个富贵一生的闲散王爷,与诗书鱼虫为伴。但在祁王被杀以后,梁帝把目光落在了他这个最听话的孩子身上,他被立为太子。

看完全剧就可以发现,太子并不工于心计,他几乎没有主动出过手,所以梁帝才会对他如此溺爱。故而他能够在太子位上多年不倒,让一品军侯谢玉倾力加盟“太子党”。而他所做的唯一一件“坏事”不过是听从越贵妃的意见,带领外臣入宫,妄想利用“情丝绕”拿下霓凰郡主。

故而在太子与誉王的竞争中,太子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处于应付誉王挑战的状态。他这种保守的姿态其实已经决定了他日后的结局,所以他是做不好皇帝的。即使他侥幸登基,世上不过再多一个昏君罢了。

而誉王,心狠手辣,有心计也有手腕,懂得如何去笼络人,也懂得如何去办好差事。故而他有能力,有人脉,有追随者。他其实就是梁帝的翻版,结局很清楚,梁帝登了基,杀了林家,冷落了言侯。

只不过,梅长苏不需要第二个梁帝了。

以上。


逆流时代

在封建社会,君王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要做一个好的君王,也需要极高的素质,在《天龙八部》中保定帝段正明曾对段誉说:当一个好皇帝,需要具备两点,爱民如子和善于纳谏……



在《琅琊榜》中,誉王开始给人的印象是才智过人,成熟稳重,很得人们的认可,不过他并非一个好的君王,就拿段正明的两点来说他就做不到。



其一,爱民如子,誉王没有仁爱之心,成为君王也不会,只会苛捐杂税,不顾黎民百姓疾苦;

其二,善于纳谏,自古忠言逆耳,要能纳谏,必有包容之心和自我认知,从小的深宫生活让他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我的徒弟是南海鳄神

《琅琊榜》中,誉王萧景桓是大梁当朝太子的最大竞争对手,相对太子来说,誉王更加沉稳圆滑善用权术,加上有皇后支持,夺嫡希望很大。然而命由天定,梁帝不可能传位于誉王;客观来说,誉王也绝不会是一位明君!

誉王萧景桓自始至终都是梁帝制衡朝局的一颗棋子,从牵制太子到牵制靖王,梁帝给足了誉王成为君王的希望,然而这个希望就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誉王一直踌躇满志要取代太子,然而在太子被废以后,靖王却异军突起。心灰意冷之时,生母的一封遗书让他惊醒,一直被认为出身低微的生母竟然是滑族的璇玑公主!誉王的滑族血脉,决定了梁帝不可能传位于他。


退一万步讲,即使誉王承继大统,对他的形容也只能是“多疑、虚伪、狠毒、视百姓如草芥……”,而独独没有“明君”二字!

得民心者得天下,誉王对待百姓的态度通过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私炮房惨案!六十九条人命对誉王来说都没有斗倒太子来得重要。亲手把一件贪腐案上升为导致六十九人惨死的重大安全事故,只是为了加大扳倒太子的筹码。借用蔡荃的一番话“六十九条人命,六十九条人命啊!对于皇帝而言,这个不值得一骂?对于誉王而言,这个不值得一悔吗?居然谁都没有提,谁都没有看得很严重。他们介意的,他们放在心上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
无论是梁帝还是誉王,他们介意的是权力,放在心上的也是权力。如果没有梅长苏,也许誉王最终会得到皇位,但是他绝对得不到人心。试问,人心背离的皇位可能长久吗?


它山夜雨

在《琅琊榜》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礼贤下士,善于权谋,隐忍坚毅,看起来是一个做皇帝的好料子。但是,他却被打上了一个注定做不了皇帝的烙印。他就是琅琊榜中的誉王。他是一个很悲剧性的人物,有能力,很努力,但却因有滑族血缘而被注定成为政治牺牲品,认真说的话,靖王都没他惨。

一、誉王的出身

誉王是梁帝与滑族的璇玑公主一起生的儿子,当年梁帝为了能够登上帝位,需要获得滑族的支持,于是就和滑族的璇玑公主好上,靠璇玑公主的支持,梁帝登上了帝位。但是梁帝在登上帝位后,立即派兵灭了滑族。而誉王就成了梁帝的政治牺牲品,由于有滑族的血缘,所以注定无法成为梁国的皇帝。

二、誉王的努力

誉王是一个非常善于听取谋士意见的,他招贤纳士,成熟稳重,善于权谋,不管是拉拢庆国公还是拉拢六部人员,誉王都是一个非常的,在夺嫡之争中很努力的皇子。就连梁帝都说,誉王是非常像自己的一个人。这说明梁帝其实是非常喜爱誉王的。

三、梁帝的权衡

梁帝先是立了太子,然后又捧起了誉王,打压了靖王,让太子和誉王互相争斗,互相形成党羽来争斗。梁帝很清楚,誉王是绝对不能立为皇帝的,但是为了能够自己能长久当皇帝,他给了誉王足够的希望,让誉王卖力地去打压太子。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最后梁帝成为了赢家。而誉王,只是梁帝权谋之中的一颗棋子。

四、誉王的反抗

当誉王知道自己时梁帝和璇玑公主所生的儿子后,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皇帝了。但是,自己努力了这么久,不可能就这么放弃。于是,他为了博一下,发动了九安山之变,想通过逼宫来获得帝位。如果没有梅长苏,或许,以誉王的手段,还真的很有可能获得帝位。

但是,最后誉王失败了。所以说,誉王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被自己的父亲当棋子摆布,自己努力抗争了,又遇到梅长苏这个开挂的人挡路。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也确实可悲!

你觉得如果梅长苏,誉王有没有机会获得帝位呢?


史鉴铭心

誉王不会是一个好君王,而且誉王应该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先说下为什么誉王不会是好的君王,梅长苏在和言侯爷谈话的时候说到过,誉王是最像当今陛下的皇子,陛下是个好皇帝嘛?显然不是,不然七万赤焰军又怎么会被冤杀,当今的陛下看重自己的权利,疑心重,不以天下百姓为住。

言侯爷也很直白的跟梅长苏说过,虽然誉王现在礼贤下士,但等他登基以后,肯定和当今的陛下是差不多的。所以呀!这个问题我们无需多想,剧中人已经给我们答案了。

再来看看为什么说誉王当不了皇上,很多都觉得如果没有梅长苏,誉王也许就是下一个皇帝,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誉王的身份,誉王的娘亲是滑族的公主,皇上是不会让身上有另外一个王朝的血液皇子成为皇帝的,即使滑族已经被消灭,但对于皇帝来说也是不能的。他要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誉王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造反的原因,因为对于誉王来说,奋力一搏,也许还能当皇帝。但如果什么都不做,皇位就跟他无缘了。


暴走影评君

今日之梁帝,即是明日之誉王。

梁帝在与高公公聊天时,曾经点评过誉王,说他是最像梁帝的一位皇子,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从全剧当中偶尔流露出的线索来看,梁帝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其所做所为与现在的誉王何其相似,他拉拢文臣武将(林帅,言侯),也礼贤下士,也利用他人(玲珑公主),也翻脸无情,这和誉王简直是一模一样。



所以说当誉王真的当上了皇上,也不会比梁帝强,一样的玩弄心眼权术,甚至可能还不如梁帝,因为梁帝接的国库充盈,底蕴浑厚的大梁,而誉王接手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四面楚歌的大梁,看琅琊榜结束的时候,四方共犯国土,誉王能守住吗?



原三番队队长

不能。


琅琊榜中的誉王萧靖桓一出场就圈粉无数,很多人都希望最终他能够成为皇帝,而随着剧情的慢慢发展,我却对不会誉王殿下越来越失望,原因如下:

从一开始的誉王殿下,端庄沉稳,善交贤士,用善于纳谏,可是自从私炮房一事后,我开始反思誉王的所作所为,誉王自幼生长于宫中,缺乏长远的见识,他所谓的善于纳谏,不过是被身边的几个谋士玩弄于手掌之上而已,梁帝说,誉王是最像自己的孩子,而我想说,琅琊榜大结局时,四面楚歌,各国相约来犯,不管这是不是所谓的梁帝的阴谋,都不是誉王和他身边那些各怀心思的谋士能够击退得了的,只有萧景琰能够以强硬的手段整治军队,只有萧景琰喜欢结交纯臣,也只有萧景琰的纯臣们,能够掌控朝堂,能够改变朝堂风气;反观誉王,若是他做了皇帝,必然和现在的梁帝一样,喜爱帝王之术,朝堂风气只会越来越糜烂,直到最后,堂堂大梁国败在自己手里。



若是两国处在和平时期,也许誉王可以做皇帝,但是这个时候的梁国,绝对不能让誉王这种人,再把握朝堂了,毕竟谁都不想要当年赤焰军辛辛苦苦保下的梁国灭在自己人手里。


破空疾羽

曾经我以为会,但是后来才发现不会,别说他是注定当不了皇帝的,就是当的了皇帝,他也不会是个好皇帝的。

要问2015年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当属《琅琊榜》莫属。《琅琊榜》架空了历史,当还是以历史王朝背景为题材。那跌宕起伏的剧情,出身入化的权谋,真的是看的人热心彭湃。

说实话,开场真的希望誉王当皇帝,他比太子优秀的可不是一点点,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虽然誉王和太子的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誉王表现出城府,干练和处事能力。但更表现出了心狠手辣,这和他的父皇当年一手做成赤焰军惨案还有过之无不及。

最能体现誉王心狠手辣的当属“私炮坊”案了,梅长苏将私炮坊之事讲述誉王,原来只是但愿他可以辅佐沈追,借此机遇进攻太子,不测的是颠末秦般若阐发形势怎样能对本身最有利后,派人炸了私炮坊,造成临近的可怜的黎平易近无辜的亡故和受伤。

那可是附近几百口人的性命,誉王说炸就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果然是不择手段。

虽然说作为帝王要狠,但是不考虑百姓死活的帝王他注定不是个好帝王


震霜秋

哪一个皇帝不是踏着累累白骨上位的。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手刃自己的亲弟弟,我们能说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吗?清朝九子夺嫡是何等凶险,雍正又是何等残忍,我们能说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吗?

誉王也一样,成王败寇,成了名垂青史,败了遗臭万年。既然是君主,那自然是对老百姓而言,政治是否开明廉洁,边疆是否稳定,赋税是否合理,百姓是否安居,衡量一个君主是好是坏的维度太多了。

誉王几乎被谋士玩弄于鼓掌,可见他是一个能听得进去别人意见的人,面对秦般若能够以谋士之礼待之,我想至少是一位尊重女性的人,而最后对于结发妻子的维护,他并非一个无情之人,只是当时的时局,誉王的眼光有些短浅,格局不够大。

我想要说开天辟地,开创一番盛世的好皇帝,他一定不是,因为他的决断力和眼光决定了,但作为一个守国的皇帝,应该尚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应该可以做到。如果好的反面是昏君的话,他一定不是。所以会不会是个好的君王,还要看好的定义是什么。另外,有些人也许不是个好人,但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