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一顿操作猛如虎,无奈儿子二百五!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狄仁杰,也是他的儿子!

狄仁杰是武周朝名相,誉满天下,但他的小儿子却几乎毁掉他一世英名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人,字怀英。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所以,说起狄仁杰来,人们并不陌生,一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堪称中国版的《福尔摩斯》,剧中狄大人断案入神,令人拍案称绝,早已为广大民众所熟悉。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在历史上,狄仁杰也是非常有名的,他不畏权贵,心系天下,同时保住了唐朝的国祚,力劝武则天。

698年,武则天欲立梁王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

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

武则天大怒。

后来,金世宗完颜雍说“狄仁杰起自下僚,力扶唐祚,使既危而安,延数百年之永”。

公元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狄仁杰一生殊荣,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但鲜为人知的是,狄仁杰的名声,几乎被他儿子毁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史书记载,狄仁杰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狄光嗣,在武周时期曾担任司府丞。

武则天让当朝宰相们各自举荐一人来担任尚书郎,没想到狄仁杰独荐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员外,莅事有声。狄仁杰举贤不避亲,武则天也非常满意,可见狄光嗣确实有才,也可以说他是狄仁杰最满意的儿子。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则天皇帝谓之曰:“祁奚内举,果得人也。”(出《唐会要》)

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员外郎,非常称职。

狄光嗣虽然比较称职,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事亲至孝,但最后也因为在职失察而受到降职的处分。

纵观狄光嗣的一生,应该说他没做过什么有损家门的坏事,那么问题处在谁身上了呢?

再说狄仁杰第二个儿子狄光远,史书介绍很少,不过他却救过父亲的命。

话说狄仁杰当年因耿直直言冒犯上司,被酷吏折磨下狱。狄仁杰把自己的冤情写了下来,藏在衣服里面。

正是狄光远带着这份书信冒死入宫觐见武则天,最后在武则天的过问下,狄仁杰是被小人陷害冤枉所致。后来狄光远担任过州司马。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既然前两个儿子都没什么劣迹,那么问题自然就出在狄仁杰的第三子身上了。

狄仁杰的第三子名叫狄光昭,后因避讳,改名狄景晖。

也许因为狄景晖是幼子的缘故,对他的管教比较松懈,最终导致他比较贪暴,完全没有狄仁杰的风范。

那么这个狄景晖到底做了什么事,把狄仁杰的名誉都给毁掉了?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话说狄仁杰在河北魏州担任刺史,安抚百姓,革除前任刺史的弊政,深得民心,“百姓咸歌诵之”。后来狄仁杰离任后,百姓们感念狄公的仁政光辉,自发为狄仁杰建立生祠,歌颂其在魏州的功德,香火十分旺盛。

十几年后,魏州迎来了狄仁杰的三公子狄景晖,他担任的是魏州司功参军。

司功参军这个官不大,品级也不高,只是个正七品上的官,但在地方上的职权却不小。

司功参军“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

狄仁杰十分清廉,但这个狄景晖却十分贪婪残暴爱美色,受到百姓的痛恨“颇贪暴,为人所恶”。

完全没有一点狄仁杰心怀天下清正廉明的影子!

在魏州期间,狄景晖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大肆敛财,欺压良善,引起了魏州百姓的严重不满。但狄景晖毕竟是官,百姓们惹不起,于是就把怨气发到狄仁杰身上了。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无奈儿子二百五!哪怕宰相的儿子也教不好啊

史书记载,魏州人狄景晖的缘故,“乃毁仁杰之祠”。

狄仁杰是被天下老百姓歌功颂德的名相,却因儿子狄景晖贪暴恶名昭彰,几乎毁掉一世英名!这也成为狄仁杰一生伟岸形象下的一个污点!

养儿不教,祸害全家啊!老话说的好“养儿不教如养虎. 养女不教如养猪. 虎大伤人,猪大被人伤“。

说到这,教育孩子真是门大学问,同样的家风,大哥二哥都能规规矩矩,本性纯良,三弟却变得如此残暴,祸害百姓,个中原因,值得深思!到底是因为幼子被溺爱的缘故还是老三管教不严没加以引导误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