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後社的江都詩人 下篇(揚州江都)

冶春後社,大約創立於晚清時期,是由太史臧谷發起的。

嚴紹曾,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禮部主事。素工詩,不多作,著有《揖羲堂詩集》。在揚州時,他與詩社的吉亮工、簫畏之、馬伯良、梁公約、謝公展等人結交甚厚,常常在一起詩酒聯吟,往來終日。因其德高望重,他70大壽時,後社詩人陳含光曾為其作駢儷文壽序,概其經歷,並由王景琦手書4軸,此人文書法之佳作當為絕代。

冶春後社的江都詩人 下篇(揚州江都)

晚清進士嚴紹曾的全家福

張鶴第,揚州中學早期校長。在後社中,他除了積極參加雅集活動以外,還為弘揚與傳播揚州文化,擴大揚州詩壇影響,作出了不懈努力。《廣陵詩事》是揚州學派代表人物阮元編著的,記載了從清初到清中期揚州詩壇、廣陵耆舊的一些詩事逸聞,對於研究清代揚州詩壇與揚州詩人的文學活動都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然而,當初印數不多,流傳不廣,向有不少人慾求而不可得,後社亦苦以為應。張鶴第便會同詩社同人慷慨解囊,集資付印,這一善舉在社會反響很大。

冶春後社的江都詩人 下篇(揚州江都)

保國會成員合影

朱菊坪(1842-1944),名黃,號樗庵,以字行。世居瓜州,後隨父遷江都丁溝。

朱菊坪的父親朱鳳儀,清同治六年(1867)舉人,“博學多聞,綜括經史諸子百家,無所不窺,工詩古文辭,下筆千言立就,悉皆貫通古今”。出生在這樣一個詩書之家的朱黃,雖然幼弱多病,家裡不讓他多讀書,但“夙聞家訓,朝夕濡染”,還是“識學四海,未嘗自詡其長,學該群籍,未嘗輕人之短”。儘管初曾習賈,後亦出任交通銀行營口分行經理,但究其一生,還是“浮萍蓬轉,友教四方”,先後應“華胄名卿”之聘,至合肥、揚州、上海等地“課其家”,暇餘則品茗清談,吟詩作賦。

作為冶春後社的成員,只要一有機會,朱黃就參加詩友的雅集活動,在《蒙園雅集圖》、《重遊菱湖圖》等詩集中都有他的詩作。他編纂了《樗庵詩草》,其中收有不少贈後社詩人的詩篇,如《贈程蘭生》、《贈蕭畏之》、《贈宣愚公》、《贈張賡廷》、《詠陳孝起》、《詠董逸滄》等。

冶春後社的江都詩人,在揚州參加詩社活動後,還必到惜餘春茶社小坐,此處是詩社中外地詩人的另一個會集場所。

“惜餘春”是坐落在揚州教場的一家小飲食店,雖然規模不大,陳設簡陋,斗室昏暗,但卻充滿了文化氣息,是揚州文人雅集的地方。

“惜餘春”店招,是由後社盟主臧谷所書的隸體大字;櫃檯的漆牌,是由後社名士吉亮工狂草書就的“及時行樂”4個字。店門前的窗欞間塞滿了詩社吟詩的課題,店內四壁更是貼滿了詩人的詩箋。店主高乃超亦是一位詩人,其志不在謀利,而在以店會友、以詩會友、以酒會友、以棋會友。所以,來參加後社活動的仙女廟、邵伯、公道等地的詩人都對“惜餘春”情有獨鍾,往往那邊詩社活動一結束,意猶未盡,就又到“惜餘春”來繼續暢敘離情,吟詩作賦,直至深夜始歸,盡興而去。

在仙女廟,江都的後社詩人還有一處自己的活動場所,那就是大聖寺的環碧山房。

冶春後社的江都詩人 下篇(揚州江都)

江都古大聖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