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后社的江都诗人 下篇(扬州江都)

冶春后社,大约创立于晚清时期,是由太史臧谷发起的。

严绍曾,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礼部主事。素工诗,不多作,著有《揖羲堂诗集》。在扬州时,他与诗社的吉亮工、箫畏之、马伯良、梁公约、谢公展等人结交甚厚,常常在一起诗酒联吟,往来终日。因其德高望重,他70大寿时,后社诗人陈含光曾为其作骈俪文寿序,概其经历,并由王景琦手书4轴,此人文书法之佳作当为绝代。

冶春后社的江都诗人 下篇(扬州江都)

晚清进士严绍曾的全家福

张鹤第,扬州中学早期校长。在后社中,他除了积极参加雅集活动以外,还为弘扬与传播扬州文化,扩大扬州诗坛影响,作出了不懈努力。《广陵诗事》是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编著的,记载了从清初到清中期扬州诗坛、广陵耆旧的一些诗事逸闻,对于研究清代扬州诗坛与扬州诗人的文学活动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然而,当初印数不多,流传不广,向有不少人欲求而不可得,后社亦苦以为应。张鹤第便会同诗社同人慷慨解囊,集资付印,这一善举在社会反响很大。

冶春后社的江都诗人 下篇(扬州江都)

保国会成员合影

朱菊坪(1842-1944),名黄,号樗庵,以字行。世居瓜州,后随父迁江都丁沟。

朱菊坪的父亲朱凤仪,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博学多闻,综括经史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工诗古文辞,下笔千言立就,悉皆贯通古今”。出生在这样一个诗书之家的朱黄,虽然幼弱多病,家里不让他多读书,但“夙闻家训,朝夕濡染”,还是“识学四海,未尝自诩其长,学该群籍,未尝轻人之短”。尽管初曾习贾,后亦出任交通银行营口分行经理,但究其一生,还是“浮萍蓬转,友教四方”,先后应“华胄名卿”之聘,至合肥、扬州、上海等地“课其家”,暇余则品茗清谈,吟诗作赋。

作为冶春后社的成员,只要一有机会,朱黄就参加诗友的雅集活动,在《蒙园雅集图》、《重游菱湖图》等诗集中都有他的诗作。他编纂了《樗庵诗草》,其中收有不少赠后社诗人的诗篇,如《赠程兰生》、《赠萧畏之》、《赠宣愚公》、《赠张赓廷》、《咏陈孝起》、《咏董逸沧》等。

冶春后社的江都诗人,在扬州参加诗社活动后,还必到惜余春茶社小坐,此处是诗社中外地诗人的另一个会集场所。

“惜余春”是坐落在扬州教场的一家小饮食店,虽然规模不大,陈设简陋,斗室昏暗,但却充满了文化气息,是扬州文人雅集的地方。

“惜余春”店招,是由后社盟主臧谷所书的隶体大字;柜台的漆牌,是由后社名士吉亮工狂草书就的“及时行乐”4个字。店门前的窗棂间塞满了诗社吟诗的课题,店内四壁更是贴满了诗人的诗笺。店主高乃超亦是一位诗人,其志不在谋利,而在以店会友、以诗会友、以酒会友、以棋会友。所以,来参加后社活动的仙女庙、邵伯、公道等地的诗人都对“惜余春”情有独钟,往往那边诗社活动一结束,意犹未尽,就又到“惜余春”来继续畅叙离情,吟诗作赋,直至深夜始归,尽兴而去。

在仙女庙,江都的后社诗人还有一处自己的活动场所,那就是大圣寺的环碧山房。

冶春后社的江都诗人 下篇(扬州江都)

江都古大圣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