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兩個半聖人”,是否學孔子和曾國藩的書的人多,而王陽明則相對少,為什麼?

撼天下

【儒家思想有利統治教化,但是阻礙社會思想進步】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人物,尊稱為“孔聖人”和“亞聖”,後世尊稱“孔孟之道”。據傳說,孔子主持修訂了《詩經》《書經》《周易》《禮記》《春秋》,另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被後世尊稱“四書五經”。

儒家學說,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也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孔子周遊列國的經歷,充分證明儒家學說,“只能治世、不能強國”。儒家學說只適合在和平年代,維持尊卑有序的社會秩序,有利於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教化統治。但是,不利於文化思想的開放發展。

儒家思想誕生在春秋戰國的亂世,當時的諸侯各國需要的是,能夠迅速“富國強兵”之學說,而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等等都比儒家要實用,儒家學說長期不被重用。漢高祖劉邦,是第一個正式啟用儒家學派的皇帝,但是,漢朝主流思想是道家和墨家的“黃老之術”。

儒家被重用,是在漢武帝后期,董仲舒上書之後。司馬遷在《史記》中編造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漢武帝重用儒家思想,並沒有罷黜百家。西東兩漢時期,儒家地位抬高,百家學術思想長期並存。正因為漢唐時期,並非“獨尊儒術”,而是百家並舉,所以才造就中國歷史上“強漢盛唐”。

儒家思想發展到宋朝,佔據了思想的絕對統治地位,也就在宋朝儒家思想變味了,徹底變成統治階級的“愚民”思想工具。南宋時期,《程朱理學》的發展,尤其是“偽聖”朱熹,他的理學思想基本脫離傳統儒家學說,“三綱五常”就是精神枷鎖,給女人“裹腳”更是摧殘女性的身體,《程朱理學》本質上就是“歪理邪說”。

王陽明算不算儒家,都不太確定,王陽明“心學”,是明清時期的一個哲學流派,知道王陽明和“心學”的人很少,他更不是什麼聖人。

曾國潘作為晚清的漢族大臣,他憑藉一紙“詔書” 訓練湘勇,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用十多年時間殘酷的鎮壓了“太平天國”,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他更不是什麼聖人。

不過,曾國藩作為滿清漢族重臣,在鎮壓“太平天國”後,在滿清朝廷的疑心重重中,曾國藩能夠全身而退,有人把這個歸結為儒家“中庸思想”的勝利,再加上曾國藩家訓,在當代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近十幾年,研究讀看曾國藩的人很多。

冷清個人認為,傳統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是束縛人民思想的工具,是導致中國明清以來,近代落後的思想根源。雖然,儒家思想有利於統治教化,但是,不應該單純啟用儒家思想,諸子百家並舉,百花齊放更有利於中國。


冷清先生

歷史是由統治階層書寫的,教育也是由統治階層主導的。歷史上的聖人絕非只有兩個半,應該是很多,各種原因大多數人的思想和事蹟沒有保存下來。對於現代的我們,應該是追尋聖人的境界,體會聖者的言行,體察現世的境況,創造今後的輝煌。在古代聖人是有標準的,非現代人主觀評定的,現代的人表現出來的還是太浮淺了。


心意安

孔子的書要學了儒釋道你才會通。因為孔子說的東西包含了儒釋道的,如果你覺得沒有,那是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有明白孔子講的什麼。孔子講的人活著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和隨遇而安的境界。

王陽明的書只是孔子文化的一個點而已。

至於曾的書更多的是生活的感悟和學識的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