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嗎?

x819969731

貧窮本身不會造成自卑,但是貧窮的教養方式會讓孩子感到自卑。

比如說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家很窮,比不上別人家,告訴孩子以後要多賺錢。或者當孩子希望的到某個東西的時候,直接斥責孩子不懂事,說“家裡這麼窮,買什麼買”這樣的話,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也會形成一種“哦,我們家確實很窮,錢是一個很重要你的東西,我們家確實低人一等”的認知。

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各種各樣的人,有富人,有窮人,有一無所有的人。別人有錢是因為他們的上一輩積攢下來的財富,你們家現在沒錢不一定以後也會沒錢。

你要給孩子的一種教育就是錢很重要,節約也很重要,但是錢並不是一切,幸福感才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標準。你要告訴孩子,即使你不能每天用小車接送他,但是你對他的愛一點也不必他同學們的父母對他同學的愛少。

我記的在《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個動畫片中,有一集是大頭覺得自己的爸爸不夠有錢,但是他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爸爸不能不陪伴他,於是兩個人提議換爸爸。剛開始兩人都很開心,後來大頭兒子發現自己的爸爸可以給自己做風車,用自行車親自接送自己,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比起錢,還是陪伴更重要。

所以,作為家長,你不必擔心,更不必自卑。如果你有自卑心理,你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你的影響的。你要做的就是給予你的孩子精神上的富足,給予他有效陪伴。

幼兒園的小朋友只是希望有人能陪他玩,就像青春期的戀愛,女生只是希望對象可以每天多和自己說說話一樣,並不需要你能給他帶來多少物質上的東西。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小時候,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家裡只有爸爸一個人有工資,才29塊,所以我理所當然的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從我記事起,到上高中,幾乎都是穿姐姐的衣服,印象很深刻,從小到大,我媽給我買過兩次衣服,一次是同村的我同學和我媽去市場,人家買了兩件,結果回來她姑娘只要紅色的不要綠色的!我媽就給我買了,還有一次是一個套裝的運動衣,那是過年的時候,村裡的阿姨一起去買,買三套能便宜,我媽給我買了一套,呵呵!我從來沒有怪過我媽,我知道家裡條件不好,父親跟別人父親不一樣,父親工傷一個胳膊截肢了!我很心疼他!!從小就知道對於我父親要比別的孩子對他父親要更感恩,但是要求要最少!我奶奶帶大我的,她非常善良,經常給我寬心爸媽的艱難!雖然是這樣,可是我骨子裡深深地自卑,總是記得小學時候老師找我談話,全班同學都買校服,我沒有!人家大合唱表演節目我就在教室裡看著!我穿的棉鞋是我媽媽的皮鞋還有一點點跟,因為下雪不會溼,所以我必須穿!我哭了好多次,有一次讓我同學看見了,笑話我了好多天!書包也是5爺爺用補鞋的皮子釘在一起的!同學把我書包翻出來扔在地上!!現在長大了,這些事情都不重要了,不過我覺得我還是不喜歡跟別人接觸,特別是有錢的人!😊😊😊也不喜歡人多的地方,覺得很不自在!!現在過得還好,不過有些東西已經在骨子裡了!!!


褚雪蘭1

曾經遇見一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次和朋友去吃火鍋,鄰座的好像是一大家子,幾個大人帶著幾個孩子,吃著吃著其中一個爸爸開始吼自己的兒子,

"吃火鍋這麼熱,快點脫外套!"

"你不熱嗎?別人都把外套脫了,你一直穿著幹什麼!還不趕緊脫了! "

"我說你幾遍了,不聽是不是,你不脫我幫你脫!

座位上的小男孩漲紅了臉,眼圈也紅了一大片,好像快哭了一樣,在半推半就之下被爸爸公然脫了外套,裡面是一件很可愛印著梅花鹿花紋的粉紅色毛衣,這時同桌的小女孩衝著媽媽喊:"媽媽,媽媽,弟弟穿的不是我的毛衣嗎? "

此時男孩的爸爸一臉無謂的大笑 "一直讓他脫衣服他偏不脫,原來裡面穿了他姐的毛衣啊,這小子覺得丟人了,不好意思啦,沒出息的玩意兒,見不得人!"

桌子上的親戚也在隨聲附和著,"不就穿了你姐的毛衣了嗎?有什麼啊,你從小到大,哪件衣服不是接你姐穿剩下的,這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虛榮啊 "

"好了好了,別說了,孩子還小,趕緊吃飯吧,菜都涼了。"

沒一會,大家好像忘了這事似的,依舊有說有笑吃著火鍋, 再看眼那桌家庭,從著裝到飯桌上的交談,男孩一家經濟條件明顯不如其他幾個親戚,吃完飯,打包後的食物也是都給了男孩一家。

再看一眼那男孩,儼然不再像剛才那副跟爸爸奮爭的模樣,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幫媽媽打包著食物。

大人似乎忘記了剛才的小插曲,可我能夠想象到孩子的心裡已經受到了巨大傷害,那份脆弱的自尊心被父親踐踏的支離破碎 。

作為一個旁觀者都能感受到孩子對待貧窮的那份自卑感,平時父親在家對孩子貧富方面的教育可想而知,孩子就是意識到了自己家庭和別人家庭產生物質上的差距,所以才會自卑,那麼孩子怎麼意識到了? 答案在你身上。

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否有問過你

" 為什麼咱家房子比別人家小啊?"

"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放學都有車來接,我們家為什麼沒有車啊?"

"為什麼我要玩哥哥姐姐玩過的玩具,穿剩下的衣服啊?"

媽媽我想買這個,為什麼不給我買啊?"

你是否都是這樣回答的,

"太貴了,咱家條件不好,買不起。"

或者有意無意的在孩子面前哭窮,

"要什麼玩具,你知道爸媽賺錢多不容易嗎?"

"省吃儉用給你報興趣班,你還不好好學!"

"家裡沒錢,以後就靠你了!"

父母也許認為讓孩子知道家庭經濟情況,可以理解家長賺錢不易,體會父母辛苦,養成勤儉節約好習慣,以後培養個有出息的孩子。

但殊不知這種思想教育,從小就在孩子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讓他覺得因為物質上的匱乏低人一等。

我們作為家長,無論生活上有多艱辛,這一切並非孩子造成的,孩子不該揹負這個包袱。

前面那個火鍋男孩如果父親平時多加引導,告訴孩子, 我們家的條件雖然跟姐姐家有差距,但是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一點都不會少,姐姐長大了衣服穿不下了扔掉很浪費資源,我們可以繼續再利用, 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因為家裡窮,你只能接受這些。

要知道父母的愛和回應才是給予孩子自信心的源泉。

我非常喜歡《當幸福來敲門》裡的黑人老爸克里斯,

他在自己事業不順,窮困潦倒之際, 沒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而是教育兒子: 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沒地方住帶兒子在地鐵公廁過夜時,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



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待孩子真正明白的那刻起,也是他成長的瞬間。


爆炸實驗室

有句話:有錢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小氣,窮人家的孩子扣扣索索大方。我出身農村,生長在北京,從上學就感受到城市孩子和自己的不一樣,窮人孩子很容易就產生自卑心理。你想想,小孩子在什麼時候容易開心,就是有他的小夥伴都沒有的東西。

在我那個年代,一個MP4、家裡有一臺臺式電腦、交作業的時候可以驕傲的帶儲存在軟盤裡的資料,而不是手抄的歪歪扭扭的資料;我就是看著別人討論那款MP4好用、哪個電腦玩遊戲更好的小學生。

在班裡,自然而然就分成兩個階級,一個是北京人的小團體,一個是農村人的小團體。兩個團體從不干涉,我不懂你的電子產品不懂你們說的潘瑋柏周杰倫,你不懂我為什麼買根冰棍都要偷偷摸摸不懂為什麼我從來都不用上補課班。

最後他們提議去KTV唱歌,我擔心回家的打車費太貴就委婉的說我父母擔心就沒去了……

總之,我覺得現在小孩子的驕傲我相信不是誰得成績好,而是誰會玩、誰的小夥伴更多,而沒有很多物質條件的小孩子很難做到。所以在無形中小孩子就有了比較。大人們也不用擔心,我們應該教育孩子不要太注重物質上的比較,拋棄和有錢人家的的孩子的天然隔閡,和他們不帶偏見的交往。


Simon醬板鴨

民間有個流傳了很久的說法是“窮養兒,富養女”,原因就是,給女兒最好的物質教育,她才不會輕易被物質所誘惑。

實際上,從心理學方面來講,不管男女,都應該在可以達到的條件下,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再加以精神上的富養,就算家庭條件較差,也能培養出自信健全的人格。

自卑不是單一因素構成的,家境貧窮只是誘發原因之一。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 人天生有爭強好勝、追求優勢地位的本能衝動的力量, 因為人一出生起就處於弱小、卑微、和無助的境地, 都體驗著自卑, 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因此,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現實。當孩子因為家境貧窮,受到周圍人們的輕視和嘲笑,甚至侮辱時, 這種自卑心理就會大大加強,由此上升為自卑情結。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排解,這種由貧窮引起的自卑感,還會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等方式表現出來,比如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

不過這只是極少數,大多數青少年都會在成長過程中進行自我調節,再加上家長加以正確引導,就能克服這種消極的情緒。

自卑既能摧毀人, 也能塑造人。 自卑是每個人追求自我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心理反應。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它刺激人的行動力,去改變現狀,揹負起整個家庭的興衰。個人處境的改善會讓貧窮引發的自卑感的減弱,而優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補償。

阿德勒稱這種機制為心理補償,自卑感越重, 越敏感, 尋求補償也越迫切, 因此“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易出貴子,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在這種自卑感的驅使下,會比常人更加奮進和努力。

貧窮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孩子的自卑,但只要家長合理引導和教育,自卑也可以化為向上的動力。


高太爺

小學三年級抄寫作業的時候,同桌小胖子說我抄錯了,我一看的確是呀,抄錯太多了,橡皮擦掉太費時間了,就整頁撕掉了。

同桌說,你們有錢人家就是好哪,撕掉可以重新再買,我只能擦掉重新寫。

這是我第一次被人說是有錢人,我沒有反駁,也不去想同桌是發自內心這麼認為還是反義詞。但我當時的心理狀態很微妙,竟有點虛榮,有點害怕被揭穿,同時竊喜自己看起來不像窮人孩子。

有很多親戚在城市生活,他們的女兒年紀都大我一兩歲,每年親戚回來,就會把女兒的舊衣服帶給我們家。雖然說是舊衣服,但都很新,款式也很漂亮,所以我一點都不介意是二手衣服,我家壓根買不起這樣的衣服。每次穿到學校,都會引起周遭女生的羨慕。

冬天上體育課,我外面穿了一件粉色兔毛馬甲,毛摸起來超級順滑舒服,比我家那隻蠢貓還好擼,款式也很時髦。於是很自然地就被圍觀了,好幾個女同學摸著兔毛讚歎真好看,請求我脫下來給她們試穿,她們說,你家肯定很有錢。

當地的親戚也很有錢,只要跟同學說,XX店是我姑媽開的。他們必定會讚歎一片,不過也經常被問買東西是不是不要錢....他們說你親戚這麼有錢,那你家肯定也不差,都是親戚一定會照顧的。

在小學六年級之前,我是沒有什麼朋友的。並不是沒人願意跟我交我朋友,相反我成績不錯,長得乖巧,在班級裡跟每個人都處得很好。是我不願意,我不願意跟同學太過親密來往。都說小孩子天真善良,不,小孩子才是最勢利的,誰給糖就跟誰好。一旦發現你的家庭條件不如他,好一點的是給予同情關愛,壞一點的就是沒完沒了的欺凌。

我見過兩個由收垃圾的奶奶撫養長大的女同學,課間休息,被當著全班的面掐胳膊,吐口水,推搡倒地,除了我站起來阻止,沒有一個人幫她們,大家都視若無睹地在遭受欺凌的她們面前走來走去,該幹嘛幹嘛,彷彿她們兩個人是不存在的。

我虛榮的面具是什麼時候被揭穿的呢?

是在小學四年級一次作業沒交被罰站上,站在講臺上,當著全班同學,被班主任揭穿的。

作業沒交的不止我一個,7.8個人吧,每個人上講臺接受班主任的體罰——扇巴掌。體罰完後罰站,班主任痛訓我們,讓其他同學以此為戒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她話鋒一轉,把話題引到了我身上。她說:XXX家我認識,生活很困難,2毛錢一本的作業也買不起,有機會上學卻還不努力,你要對得起你父母啊!同時希望班裡同學們要多多幫助她。”

班主任認識我家人,自然對我家庭情況很清楚,我理解她說這句話是想讓我懂得感恩珍惜讀書機會。但在當時年幼的我看來,這句話的威力不亞於核武器,如果說在此之前我的自卑是躲在陰影裡的,那在此之後,我的自卑是被拉出來放在太陽底下無處可逃。就算我努力放平心態,別人也不一定能接受我。我的淚水很快就溢出眼眶,大家以為我是被班主任感動的,不,我在心裡罵娘了。

很搞笑的是,以前誇我穿衣服好看的同學,後面說我人和衣服不搭了。我說想要學畫畫,長大要報考美術學院,他們說得了吧,你家連吃飽飯都困難了,還想著學啥畫畫。甚至在我去別人家做客,人家讓我多吃飯的理由竟是你家哪裡吃得上這麼些菜。

貧窮本身不會讓孩子自卑,我那時候對貧窮的概念不深,只是覺得家裡情況沒有其他人那麼好。導致自卑的,是周遭人的看法。即別人怎麼看我,我就怎麼看自己。不管是同情關愛也好,還是欺凌看不起,都傳達了你家不如我家的信息。一旦意識到貧窮是什麼,貧窮會帶來什麼,自卑就在孩子心裡紮根萌芽。

我深知在貧窮中保持樂觀是極其艱難的事,自卑這種東西,不是我樂觀就能沒有的。但儘量讓自己做個有溫度的人,儘量讓自卑的影響小一點。人生苦短,我儘量。


麻雀影視


楊澤122337276

初中時,女班主任去一個學生家裡家訪,在那裡吃的晚飯,可能是沒招待好還是父母說了什麼話,第二天老師特意用一節課罵了那學生,說他家裡窮成那樣,並且惱怒成羞的逼著那學生唱首歌,不唱就讓全班同學陪著不下課,當時我們都覺得班主任有病,可是不敢說,那學生的頭一直沒抬起來,一直沒吭聲,從此整個初中那學生幾乎沒有說話,事隔多年同學聚會,聊起這事時,那同學說初中四年每天都在想如何殺了那女班主任…


手機用戶7001445654

可能會,特別是農村的女孩。小學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事,對我影響極大。我和我弟從小就留守在爺爺奶奶身邊,父母常年在外,平時就靠一年僅有的生活費住在爺爺奶奶家。有次奶奶在大衣廚裡拿錢,結果發現錢不見了,九百塊,之後把裡面的衣服全翻出來也沒找到。然後他們就自然想到是我拿的,我說沒拿,我弟也沒拿。在當時,對於農村來講,九百不是個小數目,幾個月的生活費。然後那一天,我奶奶弄得全村人都知道了,不知道怎的,我很抬不起頭。那幾天壓力很大,好想哭,因為周邊的大人都有意或無意說到錢肯定是家裡人拿的,就錢沒了,沒有任何翻動的跡象。後來我質問過我弟弟,他說沒有拿,我相信他,我弟比我小四歲,他也沒那個膽量,還有在家我跟我我弟相依為命。平時,家裡人跟村裡人看我們的眼光都不一樣,我奶奶也會故意翻我跟我弟的衣櫃,箱子,甚至去廟裡拜佛求佛指示丟了錢的去處。回來之後就講說,菩薩說錢不是外人拿的。聽後我就跑樓梯口哭了。之後日子久了,事兒也就淡了,但在我心裡就像一根刺一樣存在。至今那筆錢也不知去了何處


小太陽84720306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關心的是,你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

是擔心自己能夠為孩子提供的資源有限?是孩子一些不自信的表現令你覺得和貧窮的生活環境有關?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

其次,“貧窮”又該如何界定呢?家庭年收入達到多少是富裕,低於多少是貧窮?能為孩子提供怎樣的成長環境是富裕,提供不了什麼東西是貧窮?

之所以這樣問,是想要告訴你,對我們造成影響的,並不是客觀存在的“貧窮”,而是我們對“貧窮”的主觀理解和感受。

現在,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問題的第二個關鍵詞上,也就是“自卑”。自卑的產生,是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那麼,為什麼會低估自己呢?這就要談談孩子成長過程中要發展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了,也就是“自我認知”,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包括外貌、性格、能力、心理以及喜好。

如果一個孩子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特徵和能力,對自己有比較準確的判斷,TA就更容易在環境中進行有效的選擇,而不會被外界的評價擊垮。相反,如果TA並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擅長什麼,則會過度依賴於外部的評價來評價自己,一旦接收到負面評價,就很有可能低估自己,從而產生自卑。

因此,當孩子有自卑的表現時,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去關注孩子的自我認知——TA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擅長,能不能對自己做準確的判斷?

身為父母,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為孩子創造更多進行自我評價的機會,且保證目標的多元化,避免以單一的目標要求孩子,比如學習成績好就是優秀,成績不好就是差勁,實際上,孩子主動做家務、愛好廣泛、擅於交朋友、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等等,也都是TA的閃光點呢。

換個角度來說,因為對比而產生的暫時性的自卑感受,未必全是壞的。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自卑感是隱藏在所有個人成就後面的主要動力,一個人由於感到自卑,才推動他去完成某些事業。

最後,我想說的是,身為父母,在與其他父母相比較時,或許的確沒有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我相信,你已經盡你所能,做到了最好。物質條件可以衡量,但我們對孩子的成長給予的內心充盈與富足則更加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