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生下“唐氏兒”,準媽媽可以安心

好友雯雯懷孕4個多月了,週末時候我約她出來玩,感覺她有些情緒低落的樣子。一問才知道,她前幾天做唐氏檢查時測出高風險,醫生說她肚子裡的寶寶可能是個唐氏兒。雖然雯雯接著做了無創DNA檢查,但是結果還一直沒有出來,雯雯在等待中不免越來越擔心。她說有時候半夜醒來就睡不著覺了,儘管覺得自己身體沒問題,但是沒看到結果總是不放心。

孕期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生下“唐氏兒”,準媽媽可以安心

我想很多孕媽咪此刻也可能在受這份煎熬,因為按出生率,我國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例唐氏兒出生,唐氏患兒具有嚴重的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並伴有複雜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家人的長期照顧,會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精神及經濟負擔。隨著環境汙染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即使沒有任何異常家族史的正常孕婦仍有可能生出唐氏兒。因此所有孕媽咪在懷孕後要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生下唐氏兒,準媽媽可以安心。

孕期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生下“唐氏兒”,準媽媽可以安心

1、在適當年齡要孩子

近幾年的篩查結果表明,35歲以上孕婦生育的唐氏兒佔其總出生量的15﹪,父親年齡超過39歲,對生出唐氏兒的風險也有影響。據統計顯示,20歲左右的女性懷有唐氏症兒約佔幾千分之一,35歲左右則提高為1/300,到了40歲則可能達到1/30~1/40;當然如果丈夫的年齡超過45歲以上也會有影響,但其影響與女性懷孕時年齡比起來低了許多。

孕期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生下“唐氏兒”,準媽媽可以安心

2、避免病毒感染、環境汙染、不良習慣

研究證明,唐氏兒的出現與孕婦妊娠前和妊娠早期病毒感染、父母飲酒、吸菸及環境汙染有密切關係。因此,健康夫婦也有生育“唐氏兒”的潛在危險。孕婦妊娠前患過流感、風疹或服用致畸藥物,如四環素等,受孕時夫婦一方染色體異常,或一方長期在放射性、汙染環境下工作,或孕婦有習慣性流產史,以及出現過早產或死胎現象,均是導致唐氏兒的危險因素。

孕期做好這3件事,就可以避免生下“唐氏兒”,準媽媽可以安心

3、做好唐氏產前篩查

唐氏產前篩查是阻止唐氏兒出生的關鍵。“衛生部規定所有的準媽媽都應該在孕14周~19周之間做唐氏篩查。符合以下條件的準媽媽更要按時進行唐氏篩查:近親結婚的、35歲以上的高齡準媽媽、分娩過染色體異常孩子的準媽媽、多次自然流產或死產。

唐篩檢查可篩檢出60--70%的唐氏症患兒。需要明確的是,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判斷胎兒患有唐氏症的機會有多大,但不能明確胎兒是否患上唐氏症。也就是說抽血化驗指數偏高時,懷有“唐”寶寶的機會較高,但並不代表胎兒一定有問題。如同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懷有“唐”寶寶的機會較高,但不代表她們的胎兒一定有問題。另一方面,即使化驗指數正常,也不能保證胎兒肯定不會患病。因此孕媽咪最好這屆做無創檢查。希望所有準媽媽都能通過唐氏篩查,生下健康聰明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