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僧西天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华讯快报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且这些都是有设定的,有美色诱惑,有权利诱惑,有关于各方面的诱惑。而这些困难考验唐三藏和三个徒弟之间的信任程度,也考验唐三藏的决心。


有人说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唐僧其实是一个人化出来的。唐僧的决心,加孙悟空的执行力加关系,猪八戒代表平时的懒惰与好色,沙悟净代表老实本分,在每一关,都是孙悟空火眼晶晶第一时间识别出危险和妖怪。而且是坚定地与妖怪斗争到底,唐僧代表的是软弱的内心,过度善良。而最终取得真经。


如果除去妖怪和神仙的元素,唐僧才是普通人获得成功的典型。这里的佛经,既指的是故事原型唐僧,在佛教里获得的成就,也是预示普通人获得成功必须经历漫长的磨难才能取得成功。成佛是在磨难中修行,个人成长,成事的一个隐喻,这种成佛的形式,可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而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是指领悟,被人渡。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停止再次犯事,就是对自身的一种积德,对外人就是行善。对自己就是一种内心的解脱,而这种领悟针对的是坏人本身,而这种情况,对周围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有点像是止损,停止对外伤害。

这两个也告诉人们,要成功,成事,成就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努力,顶住诱惑,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得偿所愿。而如果做坏事,害人害己,人的内心也不好过,要学会放下屠刀,止损才能过轻松的生活。


行走在小城

其实如果明白了所谓的八十一难也是佛家安排的以后,你就明白,不管是经历多少难,还是放下屠刀,至于能不能成佛,都是佛祖说的算!

要说在这取经路上,唐僧曾有一次质疑,到底是放下屠刀的坏人容易成佛,还是我这样辛辛苦苦取经的容易成佛,结果很意外……

取经路上唐僧难得一次发飙,质疑取经骗局,却被悟空打了大嘴巴!

(杨角风谈西游第92期)

上一期我们讲到太上老君的二个童子下凡过家家,最后老君把这个私自下凡的两童子说成了是观音菩萨请求下凡的,让孙悟空大为恼火,痛骂观音菩萨活该一世无夫,并从心理上跟太上老君拉近了距离。

番外篇则讲了太上老君和孙悟空的爱恨情仇,观音菩萨和孙悟空的爱恨情仇,菩提祖师跟孙悟空的爱恨情仇,最后总结出结论是:太上老君其实才是孙悟空的贵人,也成了高层神仙中唯一没有被孙悟空骂过的人!

经历了这么多事,尤其是在平顶山唐僧受的苦是至今为止最大的,这对唐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让他萌生了退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本期杨角风谈西游:取经路上唐僧难得一次发飙,质疑取经骗局,却被悟空打了大嘴巴!

1、都是观音菩萨惹的祸

从莲花洞吊了好几天终于被救出来的唐僧,听孙悟空说了观音菩萨借童子,老君收去宝贝之事:

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攀鞍上马……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其实唐僧的脑子慢了半拍,本来听说了大仙老君也来关注取经项目了,自己真的是受万众瞩目,心情大好,于是一心一意要西天取经!可是走着走着他脑子才转了个弯回来,所以脑子是好脑子,关键是要会使用,他再仔细琢磨一下在平顶山的遭遇,有点迷惑。

老君说这两个童子是观音菩萨借去阻拦我们取经的,可是菩萨为何要阻拦我们呢?怕我们不能一心一意?可是我们一直在往西走啊,从没有后退和拐弯啊?可是两个童子为什么要说吃我的肉会长生不老呢?难道是菩萨告诉他们的?老君连炼丹都停止了,把炼丹的人员借给菩萨,这老君又是什么目的呢?

哎呀!不对啊,这一路上很多妖怪都是观音菩萨安排的,甚至还变成美女来试我的凡心,幸亏猪八戒替我挡了一下。而且在莲花洞本来我们都吊在一起,那八戒都说了孙悟空来了,可是妖怪们为何假装听不到?八戒都说猴子屁股红了,可是妖怪为什么眼看着孙悟空去厨房抹锅灰?八戒再说,结果妖怪把他嘴堵上了,难道这些妖怪不是为了捉悟空?而是为了吊我?

2、唐僧的质疑

想不通这些问题的唐僧,开始设法从徒弟们身上套点信息出来,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就看唐僧会不会使用了: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还不曾出大门哩!”

唐僧听到孙悟空这么一说,眼泪都要下来了,这真要命啊,西行路上观音菩萨的考验是越来越大,面对的妖怪也是越来越狠,我唐僧还能走下去吗?而且唐僧算是明白了,敢情这神仙也是分派系的,自己的靠山到底是谁?菩萨吗?如果是,那么她怎么也想着法的算计我?

想到这里,这唐僧更加感到恐惧:

那师父战战兢兢,进此深山,心中凄惨,兜住马,叫声:“悟空啊!我自从……王不留行送出城……茴香何日拜朝廷?”

杨角风不得不再次称赞唐僧的脑子,真是个好脑子,这话一出,倒要看看三个徒弟到底怎么说?

3、孙悟空的火上浇油

唐僧的话一出,三个徒弟都愣住了,咋的?唐僧不想走了?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翻遍整部西游记,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冲唐僧呵呵冷笑,饱含着不为人知的情感,是啊,你个唐僧曾经还把我开除出取经队伍呢,咋的?你不想走了?想回去?你回得去吗?没有功劳也敢谈回头?要知道观音菩萨在天上看着你呢。

唐僧就跟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继续往前走不久,前面出现了寺院,孙悟空先说是好寺院,后面又问唐僧这是个什么寺院?可把唐僧惹炸毛了,本来就不怎么高兴:

我的马蹄才然停住……就问我是甚么寺,好没分晓!

这只死猴子,你没长眼啊,不会自己看啊?我都不想去取经了,还T娘的问我什么寺院,爱什么寺院什么寺院!

唐僧心里一肚子火,不过别急,更火的还在后面……

4、火冒三丈的唐僧

孙悟空还不知趣,没看到师父生气了吗?还舔着脸的怼唐僧

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门上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

现在唐僧就是一个炸药包,孙悟空还来点火,气得唐僧一张嘴就是标准的大唐国骂:“泼猢狲!说话无知!”我T娘的被太阳照到眼了,还被灰尘迷了眼睛,看不清怎么啦?怎么就得罪你了?算了,你们在外面等着,看到你们都来气,我去借宿!

不一会儿,唐僧就哭着出来了,这下三个徒弟都着急了,师父咋的啦?谁欺负你了?

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

这是为何呢?

唐僧本以为这是寺院,自己又是和尚,作为同门,住一晚怎么啦?可那和尚不这么认为:死一边去,不让你这个贼住!

唐僧:可是我们都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啊?

和尚:滚!

唐僧的信念彻底崩塌,什么玩意儿啊?我以为到了西牛贺洲进了寺庙就是进了家呢,原来都是土匪,都是恶霸!“人离乡贱”多么的真理,要是在我大唐,我好歹是高僧,皇帝的把兄弟,我就是一SB啊,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取个毛的经?

这下好了,唐僧的信念彻底崩塌,这还怎么往西走啊:不光观音菩萨来欺负我,连个寺庙都不收留我,是个和尚都敢挖苦我,我是没法走了,悟空啊,师父委屈!

那么面对唐僧的大哭,孙悟空又是怎么做的呢?猪八戒和沙和尚面对唐僧对取经的质疑,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回再讲!

所以,有时候我们根本分不清到底如何才能成佛,就是孙悟空也是双手沾满鲜血,也许佛祖就喜欢这样的人吧!


杨角风发作

我的主业是读《史记》,就《史记》记载的历史素材,进行逻辑分析,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历史视角,希望能够对现代的生活、事业有所借鉴。但也曾熟读各个宗教历史和经典。

回答问题之前,先讲一个段子,中国有两句老话:“兄弟值千金”和“视金钱为粪土”,如果联系起来,是不是兄弟=粪土呢?地球人都知道两个基础条件都是对的,但结论是错的,那么就是逻辑出了问题咯,具体问题出在哪呢?

“兄弟值千金”是墨家所讲的“义”,而“视金钱为粪土”是儒家的轻视财物的态度,是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中演变出来的通俗说法,而儒家和墨家思想的根本冲突导致“兄弟值千金”和“视金钱为粪土”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所以也就不能根据这两句话得出兄弟=粪土的结论。

好人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坏人只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最终的结果都是成佛,但看起来好像是好人成佛更难,而坏人成佛更容易,好像佛教世界也是不公平的,欺负好人,纵容坏人,但其实不然,出现这种情况是

因为佛教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派别教义的冲突。

原始佛教的核心教义为“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苦谛讲人生是苦的,并归纳总结了各种苦;集谛是说明苦的原因;灭谛是讲美好的西方佛国世界,所谓涅槃;道谛则是讲修行的法门,如何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定目标和战略分解的一个模式。

原始佛教只有佛和阿罗汉两个境界。分化出大乘佛教后,讲究自觉、觉他、觉醒圆满,开始有了菩萨行,在阿罗汉之上,佛之下。到禅宗之后,佛成为很泛的一个概念,所谓一念成佛。

四圣谛的模式被所有佛教徒认可,但在修行法门上大家的认知出现矛盾,有禅宗、律宗等。这个也是因材施教的弊端,老师太厉害了,但学生的资质和兴趣所在,会重点研究几个方向,老师去世之后,大家的认知不同,于是分化成多个门派,可能过几百年之后,再有人整合多个门派的学说,成为集大成者。佛教、儒家、心学等都有同样的发展经历。

回到题目,这个其实是禅宗五祖之后的一次分化,代表人物为神秀和慧能。佛教历史上最为经典,也是广为流传的两个偈语就是出自他俩。

话说禅宗五祖想要传授衣钵,就让弟子们都做一个偈给他,神秀深夜在走廊上写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不识字,让别人帮他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后来传授衣钵给慧能,慧能后来到广东发展,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神秀去河南发展,得到当时的唐朝统治者的支持,走自上而下的路线。两人都取得了成功,慢慢形成两个禅宗的两个派别,神秀为渐悟派,需要勤加修行。慧能为顿悟派,讲究见性成佛。

顿悟派修行简单,但激励很大(立刻成佛),完全在一念之间。所谓一念成佛,一念地狱。顺应了佛教历史的发展,简单易行,所以取得了广泛的支持,影响力很大。而渐悟派则慢慢式微,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结论:不是佛教采用双标准,严格要求好人,对坏人则宽大为怀,而是佛教分化成不同教派之后,核心教义和修行法门不同的世俗表现。


师说历史

提出这个问题,是对“屠刀”的含义有所误解。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五灯会元》,是一部禅宗的史书。

禅宗的书,处处机锋。

山,未必是真的山;水,也未必是真的水。

屠刀,也不仅仅是真的杀人屠刀。

——这里的屠刀,指贪、嗔、痴,以及由这三毒所引发的恶意、恶行、恶言,等等。当然,也包括了杀人,只是说杀人在这里面,只占据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阿罗汉又名为“杀贼”,这里杀的,并不是真正的小偷盗贼,而是“烦恼之贼”。

杀掉一切烦恼之贼,就意味着断尽一切烦恼。

断尽一切烦恼,就意味着出离轮回、跳出六道。

那么,“放下屠刀”——放下一切贪嗔痴烦恼,以及这些烦恼引发的恶意、恶行、恶言,你自然就能跳出三界火宅。

这样的人,不是阿罗汉,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甚至佛。


唐三藏去西天,正是为了取回真经,度化自己,也度化世人

《西游记》,有修行的隐喻。

猴子,象征嗔恨。

猪,象征贪欲。

沙僧,象征愚痴。

西天取经的旅程,其实正是一个人渐渐驯化自己的贪嗔痴,获得证悟的过程。

修行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必经的磨难。


所以你就知道,“唐僧西天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和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说的是同一件事。

只是“放下屠刀”的过程,比你想象的漫长很多。

整个九九八十一难,都是这个放下屠刀的过程的,小小一部分。

而已。


豹小白的杂货铺

在回答问题前,需要解释一下佛教关于佛的定义,佛是佛陀的简称,指觉者和知者。

佛教认为,觉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觉者。


理解了佛的定义,那么我们回头来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出自宋•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立刻就能变成像佛一样的好人。这里的屠刀,泛指心中的仇恨与杀戮、七情六欲等一些不好的东西,放下这些需要大智慧、大毅力,所以放下时,至少在一刹那的觉悟已到佛的境界,但当他从这个放下“屠刀”的状态出来之后,他依然不是佛。


那么放下屠刀之后,还要怎样才能再次成佛,让刹那成永恒?

那还是得修行,先到自觉境界,再到觉他境界,最后进入觉行圆满境界也就是成佛了。也就是说,得先渡己、接着渡人、然后渡众生,渡众生后,功德圆满,即可成佛。

第一步的度己还包括还你身上的业力、因果,比如,你是个强盗,那么你还得做好事,去补偿受害人,如果没办法补偿之,那就多做好事消除业力。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其实一开始也是消除业力,然后一路觉我(融入佛家),再觉他(通过除妖过程让民众觉醒),最后在进入灵山时终于觉行圆满。

而唐僧的起点较高,他取经前已开始传授佛法,也就是说他已进入了觉他境界,那么这取经的八十一难是帮助他觉行圆满而已。


六甲番人

首先要明白第一点:此佛非彼佛,这就是佛家思想诡异之处,一般人理解不了而已。

唐僧成的佛,是足金的佛,是货金价实的佛。

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只是净化自已内心,让自己有和佛一样的心而已,并不 真成了佛。

就好像你们领导说,只要你们好好干,多少年之后我的座位就是你们的。这本身就是一句假话,虽然听起来很励志,事实上很扎心。人生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最上边的位置只有一个,那怕一个公司几千人都是牛逼的人,最终能坐在总经理位置上的也只有一个。

同样佛的位置是有编制的,你看西游记就明白了。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帮佛教打下了东土这么大的一个地盘。让佛教的信徒又增加了不少,每年的香火钱又增加了不少,这对于西天佛教这么一样以文化产业为根本,没有任何实质营利产品的公司来说,简直是功德无量。

因此作为西游记的主演唐僧和孙悟空成了佛,其它几位也成了菩萨。

然而西天取经的主要策划操盘手,观世音菩萨到了最后还只是个菩萨,比孙悟空还低一个级别,差一个身位。这是为什么呢?

说明佛这个职务在西天公司是有编制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编制内,就连观音菩萨也不行。

这下明白了吧,观音菩萨都不能提升一级成为佛,凭什么你放下屠刀立地就了成佛?如果成佛这么简单,这天下人不都成了佛吗?

说明这句话本来就是洗脑专用,就是拿来骗人的,成功学的套路就是这样来的。

如果你是搬砖的,有一天一个大领导握住你的手,告诉你:我们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只是分工不同。你心中的感动可以有,但千万不要当真了。

我国历史上第一场知名的暴动叫国人暴动,说的是什么呢?

周厉王时期,为了改革周朝的旧制度,和当时的贵族发生了冲突。于是贵族就组织周王室的人民发动了一场运动,把周厉王打跑了。最后又立了一个新周天子,重新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这个国人是什么?绝对不包括最低层的老百姓,尤其不可能包括奴隶。很有可能只是贵族和有选举权的中上层势力。

如果你看了这个文章,就认为历史的人民好牛逼呀,权力真大,真民主呀。错了,这个民主仅仅限于贵族和大夫阶层,和最底层的人民一点关系 都木有。

和那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样可笑,笑完了,哪来的还回哪去。

同样的话,历史上的书中有许多。

儒家思想的几个大师曾经吹牛说:做人吗?要思想高尚,行为端正,那么就人人可为圣贤,皆成尧舜。

圣贤二千年,就两人,一孔子一孟子。

尧舜是三皇五帝中的主要成员,象皇帝一样。

你告诉我,这几千年来思想高尚行为端正的人几个人成了圣贤尧舜了?

在皇权专制社会,不要说成尧舜了。只要你名声大一点,皇帝们就会对你警惕心加重。你一个小老百姓要这么好的名声做什么,想造反吗?我的刀磨了好多年了,没杀几个人,多杀一个不多,少杀一个不少?

所以历史上的名人要学会自污才能存活,比如王翦要死皮厚脸向秦始皇要了好多钱和地,才能取得信任。萧何要强抢民田,欺压百姓,才能换取刘邦的支持。

中国民间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光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许多其它话里也是骗人的。

许多事认不得真,认真,你就输了。


新知传习阁


九九八十一难,那是佛门的教科书,等一下再说,就先说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这个佛教的明贴,是佛门最成功的广告,之所以能兴旺于道教,与这个低配高能的承诺有莫大的关系。立地成佛之说,来自于古时一个姓胡的屠夫。胡屠夫每天侵晨而起,踏月而归,以宰杀猪羊为生,村头有寺庙大雄宝殿,供如来宝像金身,一日,胡屠夫雨后而归,庙前河水湍急,每日所经之路,本可从水中踏石而过,暴雨过后,水漫路基。屠夫无法过河,胡屠夫遂移如来佛像,卧于河水,踏佛而过,扬长而去。未久,村夫路过,见佛像倒卧水中,心惊胆战,脱衣擦视,移佛像于庙内,跪磕千头,一路忏悔祈祷而归。夜深,如来与诸佛密议,世人如此轻蔑,佛门难以光大,必立威于世人,方可人人敬仰。诸佛议来议去,不知该如何显灵,降祸于何人,一佛曰,该降祸于屠夫,一佛曰,不妥,此鲁莽之徒,不信佛神,虽降祸,必不以为然,不知是我佛发怒,事与愿违。不能立威也。若降祸村夫,必惶恐不安,求救于我。诸佛齐赞。

村夫归家,是夜寒热大发,头痛欲裂,村夫果然怀疑是自己得罪神佛,不敬佛神造成的,于家中焚香跪求,天明杀猪宰羊,供奉庙堂。诸佛含笑视之。屠夫醉酒路过,见神案供品颇丰,遂手提肩负而归。诸佛无不低首瞑目,摇头哀叹。村中有一妇,寡而贫,其子病,时轻时重,虽知是佛为索供奉,故意降祸,因家贫,无力供奉祭品,不敢求其佑也,屠夫知之,一路骂骂咧咧,持屠刀入寺,刮金佛面,凶眼圆瞪,大呼:持强凌弱何为佛?敢不佑,立毁泥胎于顷刻。诸佛闻之,战战兢兢,佛心慌乱。寡妇子遂愈。

夜深,诸佛又议:此屠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奇才也,若入我佛门,何愁佛教不兴。诸佛无不点头称赞。遂夜夜入梦屠夫,好言相劝,封为尊佛。屠夫每于梦中醒来,必操刀大骂:安敢祸我乎,再扰我清梦,必拆庙砸佛。佛知屠夫非同类,恐惹恼此人,招来屠佛灭寺之患,从此遂绝,不敢再扰,屠夫夜夜安眠,百事无忧。其实立地成佛之说,只是佛的一厢情愿,屠夫也没放下屠刀。也没入其法门,同流合污。佛有佛的活法,恶人自有恶人的活法,恶人成佛不知为恶佛,善佛也。佛门当然有佛门的说法。

再说九九八十一难,佛想要自高自大,必须给自己一个高大的台阶,宣扬真经如何珍贵,如何不容易,需要多么艰难才能得见真经。这是一种包装,让世人不敢小视,毕恭毕敬到以死来捍卫。一直到现在,如果让佛教徒知道说了不敬的话,他们会找人拼命。唐僧到了西天又怎么样?有传说中的救世真经嘛?那么高调地宣扬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弄个笑话,拿几部白纸出来。居然最后解释权归西天佛门。让人怎么相信那无所不能的佛门呢?无论是道,是佛。都要客观对待,你迷,别人不能都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

【佛教徒们,没有不尊重你们的信仰,最后还是那句话,真经不在西天,而在路途。佛祖不是如来,而是自我。】


白这个颜色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唐僧西天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这两件事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恶人成佛容易,好人成佛难。这是误解了这两句话。



所谓的“坏人”放下屠刀,并不是真正的手中之刀,而是心中的恶念、烦恼。这与“好人”经历磨难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立地成佛”,也并不是立即成就了佛陀圆满的果位,而是指回归了内心的佛性。这有点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我们平常好人坏人的提法是很片面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都有烦恼的一面,每个人要成佛,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要磨尽内心的染污,断除一切烦恼。

无论“好人”“坏人”,要成佛都要战胜自己的烦恼、习气,圆满福德与智慧。“好人”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与“恶人”的“放下屠刀”,都是了不起的对自心的磨砺和改变。



举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阿育王那是印度历史和佛教历史上一个非常知名的人。当年阿育王在统一全印度的征伐战争中,他的部队所向披靡、几乎无敌;有一天他登高远望战场,见漫山遍野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这种场面他早已见惯,却不知怎地突然触动内心,刹那间他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哭后,他整个性情大变,从此开始实施仁政的统治方式!开始成为佛教的大护法,结集佛经,建寺安僧,建塔供奉舍利,直到现在在中国依然有很多阿育王寺。阿育王在佛法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佛法传到了印度全境和世界各地。可以说,在佛陀时代和佛灭度后的两三百年,阿育王成了除佛之外最重要的人。



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真正马上就“成佛”了,是指内心从恶念转向善念,这一念便是佛性的觉醒。阿育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是恶人也好,玄奘大师也好,我们所有的人要修行成佛,都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降伏恶念、坚固善念。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起伏,都不可怕,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真心改过,一心修行,最后都是会成佛的。


法音讲堂

放下屠刀并比经历九九八一难容易,什么的屠刀,是人的贪嗔痴,放下也不容易,不明心见性你就是经历个八百难,也难成佛。



放下屠刀已经是到了禅的境界了,

外物不生闲口舌,身中自有好阴阳,功行圆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



佛门中屠刀并非指杀人之刀,乃是指人的恶及一切妄想,迷惑,分别,颠倒与执着。

屠刀是指对自身的迷惑与执着,这是成佛的最后一道考验,放下了自然成佛。



西游记中从结尾来看,唐僧并未真正成佛,至少不是自力成佛,为什么有凌云渡,如果你走过去了,就真正成佛了,如果没有放下心中执着,那么只有靠无底船来渡了,这时的佛只是封号了,并非真正的佛了,成了佛的只孙悟空,因为只有他过去了,而且不是靠法术过去的。


坤哥说故事

首先要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释迦牟尼在世时,有一个屠户名叫广额,他一天要杀一千只羊。有一天他放下屠刀说:“我是贤劫千佛中的一位”,就出家了。

后来禅宗将这个故事简化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么这个叫广额的人是不是立刻就成佛呢?并不是。《涅槃经》记载

波罗奈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也就是说他死后托生为毗沙门天(四大天王之一)的儿子。

当然,他以后必然会成佛。佛教说,人人皆能成佛。任何人,只要领悟到自己能成佛,或早或晚都是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说,你只要能彻悟“自己本就是佛,自己未来必能成佛”,那么你就立刻入了佛道,在未来某一刻你就能成佛,不是说你当下、立刻就变成佛了。如果你真能领悟这一点,那立刻和未来其实没有差别。

而且放下屠刀比九九八十一难更难。

一个经常屠杀的人,要让他洗心革面,不再杀人,不再做坏事,从此一心向佛,这是很难的。哪怕在行为上放下屠刀了,内心也很难真正舍弃杀念。古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而如果一个人真正从心里皈依了佛门,那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不会觉得是痛苦,他只会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经历什么样的磨难那是外在条件决定的。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放下屠刀,那你也能立地成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