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風頭正勁的日本為什麼打不贏諾門坎戰爭?

大東北的小豆包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逐漸發現自己的武器要落後沙俄軍隊許多,而到了旅順圍城時,這種落後又被殘酷的攻城戰無限的放大,在進攻旅順要塞堅固的工事時,日軍痛苦的發現攻城炮的缺口是那樣的嚴重,最後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得從海軍借調一批152mm加農炮和從本土海岸炮臺拆下來的280mm榴彈炮才勉強攻下了旅順。

  

  (旅順攻城戰時,一門正在裝填炮彈的280mm榴彈炮)

  根據日旅順圍攻戰時缺乏攻城炮的教訓,日本陸軍決定開發新型武器彌補缺口,隨後在1912年開發了第一種管退式150mm加農炮,命名為四五式十五釐加農炮,最大射程達到了驚人的22千米,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武器,但所謂人無完人,對於器物來說也是有著同樣的道理,儘管射程優秀,但四五式也有其不足之處,火炮的炮架採用立式設計,沒有安裝火炮炮輪,這樣就使得火炮只能分解後再移動,因此導致無論是組裝還是分解都需要大量時間,但戰鬥瞬息萬變,野戰時不可能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安裝火炮,於是開發一種性能與機動力兼顧的火炮也就勢在必行了。

  

  (四五式十五釐加農炮)

  於是在1920年7月,日本陸軍開始了新型重炮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針是:機動力為主,性能為輔,新型火炮必須要保證有強大的機動能力,以此方針為基礎,新型火炮於1923年竣工,在經過6年的研究,最終於1929年服役,定名為八九式十五釐加農炮,這種武器剛一服役,就被日軍用於罪惡的侵略戰爭中,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關東軍悍然入侵我國東北,在入侵日軍的行列中,就有這種火炮的身影,“77”事變爆發後,日本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八九式加農炮立刻被投入到對中國的戰爭中,在上海,南京,華北等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八九式加農炮)

  但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八九式如此在中國橫一時,也會遭到報應的,1939年6月-9月,在日偽軍和蘇蒙軍之間爆發了諾門坎戰役,而正是這場戰役,讓八九式十五加這個罪惡武器遭受到了空前的打擊。在經過了一個月的戰鬥後,諾門坎地區的戰鬥陷於膠著,日軍已難以取得決定性展,於是在7月6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發佈了編成炮兵團的命令。動員了野戰重炮兵第1,7聯隊在內的82門重炮,其中便有6門89式加農炮,這是日本陸軍最精銳的炮兵部隊,火炮全是汽車拖的,號稱只要三小時就能把蘇蒙炮兵全部消滅。

  

  (諾門坎的日軍炮兵部隊)

  但是,日軍貧弱的國力難以製造出足夠的炮彈供這支部隊消耗,很快,關東軍的精銳炮兵團因為缺乏炮彈而成為了擺設,而就在此時,蘇軍卻準備好了一切,準備狂風驟雨般的攻勢徹底消滅掉諾門坎的全部日軍。

  

  (發起進攻的蘇聯坦克部隊)

  

  (諾門坎被繳獲的日軍重炮)

  1939年8月20日,蘇軍開始了全面反攻,而日軍的一切抵抗都歸於無效。蘇軍炮兵將冰雹一樣的炮彈傾瀉到日軍的陣地上,蘇軍的坦克則引導步兵如排山倒海般的衝擊過來,僅僅用了數天時間,關東軍炮兵團全滅,重炮的損失率超過九成,而6門八九式加農炮則全部被蘇軍擊毀和繳獲,日軍在諾門坎的野心隨著重炮團的覆滅而隨之消失。

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先說說當時的日軍,在內部上下都驕橫的很,尤其是牛皮哄哄的關東軍,還認為在哈拉哈河的這次戰鬥,不僅會以日軍輝煌的勝利結束,甚至還可以起到練兵的作用。失敗,笑話!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就連天皇的女婿,身處後方的駙馬爺都怕錯失良機,趕緊千里迢迢從日本跑過來參戰,在日軍高層的眼中,都早已經把這次戰役,當做了一個鍍金池。

反觀蘇聯這方面,就完全不一樣了,面對諾門坎戰役,蘇聯紅軍已經輸不起了。在前一年的張鼓峰之戰中,日軍僅僅派出二等部隊的朝鮮軍19師團,來應戰幾個師級單位的蘇軍,可日軍僅付出微小代價後,就換來了紅軍的巨大傷亡,最終張鼓峰的戰鬥結果,基本還是一個平局結尾。

對張鼓峰的戰鬥,蘇聯表面上對外是宣佈獲得了勝利。可真實的情況是,斯大林對此戰鬥結果火冒三丈,把戰鬥的最高指揮官,紅軍遠東部隊的布柳赫爾元帥,一位資格老到和托洛斯基排一塊的老紅軍元帥,直接擼到底,好像老帥最後是死在了牢裡。

這張鼓峰戰鬥的結果,讓日軍馬上就覺得紅軍很差勁,當時日軍在東北,有七十萬關東軍,和這些關東軍對恃的,只有五十萬蘇聯紅軍,紅軍的150萬主力,要留在歐洲防備德國。所以斯大林判斷,如果諾門坎戰役不能獲勝,而且狠狠的教訓一下關東軍,一旦蘇聯西線有戰事。日本人關東軍就會趁機北上,事實證明,斯大林的這個判斷,非常的正確。

當然,戰不是想贏就能贏的。為了確保戰鬥勝利,紅軍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先是擴編在本次戰役的主力部隊57軍,將原駐紮在蒙古的57軍,擴充為集團軍規模。讓後集中鐵路和公里的運力(前線距離最近的鐵路,還有600公里),為大部隊的集結和後勤,做好了充分保證。當時光是運輸軍火的列車,就排滿了西伯利亞鐵路兩個月的運行表。

空軍方面,也同時派出了當時紅軍的空軍精華,派出的空軍戰鬥部隊中,集中了一大半的空軍教官,幾乎所有獲得過英雄稱號的飛行員,都被空軍派到了諾門坎前線。

最後才是當時紅軍的指揮官人選,朱可夫在此戰之前,也只是一個優秀的紅軍軍長。斯大林為此親自和朱可夫談話,告訴朱可夫會得到自己的全力支持。斯大林眼光也確實不錯,一代戰神,朱可夫,藉助此戰,終於開始得以走上神壇。

在加上戰鬥過程中,朱可夫指揮得當,先是奪取空中優勢,再借助英查崗山,拖垮日軍兩個主力聯隊。最後又欺騙日軍,謊稱紅軍只是準備防守,前期也確實是防守,但蘇聯紅軍最後的致命一擊,是8月20日,一個週末時間,發動的一次全力攻擊,徹底擊垮了日軍部隊。


圓創觀點

1939年,諾門坎戰役爆發的時候,其實日本關東軍還沒有開始關特演進行兵力大集結,關特演是1941年的事情了,在1939年日本陸軍還沒有開始大動員。因此,這個時候,日本陸軍其實沒有多少部隊。

在東北的部隊更少,為了守衛中俄邊境,才在1939年4月成立了第23師團,結果這一年5月,第23師團就和蘇軍打上了。

到了6月,蘇軍開始增加部隊,蘇軍集中了第36摩步師,第82步兵師,機械化步兵第5旅,裝甲第7,8,9旅,坦克第6,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騎兵第6,8師,以及空軍一部。

日軍陣容是第23師團,安崗坦克支隊,還有增援上來的炮兵聯隊一共2萬人,這一階段最出名的戰鬥是7月的燃燒瓶之夜。戰鬥一直持續到了7月底,朱可夫決心在8月給日軍一個重創,於是蘇聯全速開通西伯利亞鐵路運輸武器和補給。

到8月中旬,蘇軍已經集結了6萬噸彈藥,並且成立了遠東第1集團軍,集合了第36摩托化步兵師,第57師,第82師,第152師,第5機械化旅,第6坦克旅和第11坦克旅,第7裝甲旅,第8裝甲旅和第9裝甲旅,還有第212空降旅。

集合了大批空軍戰機,498輛坦克和385輛裝甲車,發動了8月總攻。日本當時,也感覺事情不對,就報告日軍大本營要求增加兵力。

日軍大本營給出的意見是;對此一事件,本著局部就地解決的方針,至遲於今年冬季處理完畢。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然後部隊撤離該地,如蘇軍再侵入爭議區,視情況進行反擊。

還把第5師團,第4師團,第7師團,全部劃入第6軍序列,讓第6軍開進到諾門坎,當然了,第5師團當時在關內作戰根本沒有時間北上,第4師團也沒時間,第7師團也很忙,就抽調了幾個步兵大隊當做援軍。現在在諾門坎的日軍,還是那個第23師團,還有幾個增援來的步兵大隊。

8月20日,蘇軍大反攻開始了,第23師團拼命抵抗,到8月28日,第23師團頂不住了,開始突圍,諾門坎戰役在9月1日結束,歷時近4個月。

其實第23師團打的還是不錯的,作為一個剛剛成立1個月的新部隊,硬頂朱可夫親自指揮的那麼多蘇軍打了近4個月。最後傷亡19000人,蘇軍也傷亡25000人,還損失了近400輛坦克裝甲車和207架飛機。

蘇軍在諾門坎戰役消耗了31000噸彈藥,要知道整個抗戰中國也才消耗6萬噸彈藥。就是在在偉大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大反攻當中,蘇軍也只消耗了8萬噸彈藥。


深度軍事

實際上不能說是日本失敗了,在經過諾門坎之戰後,日本放棄了北上的作戰方針。而日軍之所以沒有取得預想的勝利,就是因為日本軍隊歸根到底是一戰水平的軍隊,機械化水平等方面完全不如蘇軍。而蘇軍,當時已經簡歷了全面的機械化部隊,要比日軍戰鬥力高很多。

首先要說明一點,那就是在在諾門坎之戰中,日軍和蘇軍的損失大致是相當的,而技術裝備上也大致如此,日軍的飛機略佔優勢,蘇軍的坦克裝甲兵器略佔優勢。而在人員陣亡數量上,雙方大致相同,均在8000人左右。但是不同的是,日軍出動很多都是數一數二的精銳力量,比如其坦克部隊,就是日本陸軍的精華。

而蘇軍就不同了,其出動的僅僅是駐紮在東部的部隊,精銳的部隊主要在西部防禦德國。當時諾門坎的蘇軍裝備的T26、BT7等坦克,在蘇軍中是很常見的,而且蘇軍還有更先進的其他坦克裝備等,而這方面日軍就無法與之相比了。

在諾門坎之戰前,日軍方面對蘇軍的判斷是戰鬥力低下,主要是由於此前的張鼓峰之戰中,日軍損失極小,卻給蘇軍造成了巨大損失,由此日本高層很是輕視蘇軍,預想能憑藉這支強大的日軍精銳力量殲滅蘇軍,然後北上,獲得更多的資源等。

但是在諾門坎之戰中,日軍發現了蘇軍的真實面目,那就是蘇軍作為一支新的機械化軍隊,作戰能力要比日軍強很多。而蘇聯也意圖儘可能的給日軍造成巨大損失,讓其失去對蘇聯的領土幻想,避免東部這個大麻煩,因為蘇聯高層已經預見到德國對蘇聯的威脅,而蘇聯自然不希望兩線作戰,因此斯大林對諾門坎極為重視,派遣了朱可夫前去指揮。


憤怒的子彈

【共享軍事知識,關注扶斬軍事】

諾門坎戰役是日軍的叫法,這場發生在1939年的戰爭中,兩軍出動了除海軍之外的所有現役裝備,而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一直以來都被傳的神乎其神,彷彿日本軍隊都是待宰的羔羊一般,任憑蘇聯人屠殺,更有甚者傳出蘇軍用幾千人擊敗了日軍60000餘人,不過這條傳言在蘇聯解體之後得到了否定,在當時留下的檔案中記載,日軍只是死傷了16000餘人。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爭是蘇聯人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為何意氣風發的日軍敗了,我從幾個方面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對於這場戰爭日軍並沒有準備充分,而且盲目自大,日軍絕大部分官兵都不知道蘇聯軍隊的戰鬥力,指揮官更是夜郎自大的認為自己可以用一個師團對付蘇聯三個師,顯然整個日本軍隊都沉浸在這種病態的亢奮之中。



其次,兩國軍隊的差距過大,蘇軍當時直接參戰的有5.7萬名步兵、500輛坦克、350輛裝甲車和500架飛機。而當時日本駐中國東北的兵力只有3個師團、1個機械化旅團、1個騎兵集團、3個獨立守備隊,約80架飛機,總兵力約5萬人,即使加上駐朝鮮兵力,也不及遠東蘇軍的一半。

而且在使用步槍日軍面對普遍使用的衝鋒槍蘇軍時,戰鬥的艱難情況可想而知,而且日軍的坦克與蘇軍的坦克相比,薄薄的裝甲彷彿一個個移動的罐頭一般。



最後,日軍在這場戰役中丟掉了寶貴的制空權,戰爭初期,日本由於在國內調派了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參戰,對付蘇軍並不落下風,但隨著蘇軍配備了N-16殲擊機後,日軍在幾次空戰中都敗下陣來,導致戰場制空權被蘇軍掌控,輸掉了戰爭。


軍史解碼

日本在諾門坎戰役的失敗,恰恰正是因為它處於風頭正勁時期,對自身真正戰鬥力的過高估計,導致對蘇軍實力的極度蔑視,過分強調戰鬥意志的作用,導致失敗!


日軍對蘇軍戰鬥力的判斷完全是基於其在日俄戰爭中俄軍的和“中東路事變”中蘇軍的表現。而對三十年代大規模現代化武裝後的蘇軍缺乏清楚的認識。最為關鍵的是日軍的對蘇作戰大綱裡,一直過分強調戰鬥意志的作用,認為擁有堅定意志日軍經過充分訓練完全可以擊敗兩倍甚至更多的蘇軍。

這直接導致了日軍上下對蘇軍的輕視,使得他們在沒有集中到至少同蘇軍一樣的實力前便冒然發起進攻,而且在隨後的相持階段也沒有大量的增派兵力和物資,相反蘇軍無論在兵力兵器還是作戰物資上都大大優於日軍。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日軍步兵部隊狂熱的戰鬥意志,換作其他國家的部隊在這種情況損失絕對要遠遠大於日軍。



同時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作戰思維也遠遠超過日軍,蘇軍作戰主力是大量的坦克和火炮等重火力打擊,而日軍仍舊停留在步兵作戰為主,炮兵、坦克為輔的落後思維。典型的例子是日軍居然讓坦克用於正面的攻堅作戰,而讓行動遲緩的步兵進行側翼迂迴。結果裝甲薄弱的日軍坦克難以抵抗蘇軍陣地的重火力打擊而進攻受挫,而用於側翼迂迴的步兵部隊也無法及時有效的快速穿插至蘇軍後方,被蘇軍的坦克和火炮打擊所阻止。

所以諾門坎戰役無論就作戰指揮還是部隊實力,日軍都遠遠不及遠東蘇軍,失敗是必然的!


小小狼王

我認為原因有四點,第一,雙方戰役戰術思想不同,蘇聯是航空兵配合地面裝甲集群衝擊,分割包圍;日本沒有裝甲集群作戰的理論及裝備,航空兵作戰比較單一,只能事先偷襲。第二,蘇聯有一個叫朱可夫的人,日本沒有,日本這個民族只盛產變態。第三,蘇軍指戰員是思想得到解放和覺悟的軍人,日軍是愚昧狂妄殘暴“武士道”精神佔據靈魂的殭屍附體,作戰正義性、主動性都不可同日而語。第四,戰爭能力日本對比蘇聯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工業基礎奠定的武器裝備,蘇軍是輕重裝甲都有,火炮及單兵裝備都配置配比良好;反觀日本,由於其資源匱乏,工業基礎當年還處於山寨階段,裝甲車只不過是CRV加個頂殼再插一根機槍管,陸軍還處在拿根三八刺不要命地死衝戰術,這樣的變態獸軍在蘇軍裝甲集群、航空兵、火炮的圍獵下,豈不是一鍋燴。其實,日本前期是偷襲佔優的,毀了蘇軍的重要機場和百餘架飛機,但是蘇聯很快從歐洲調運了大量飛機、坦克、火炮,朱可夫又故意對日軍示弱,迷惑日軍,製造噪音,為正式打擊日軍時地面裝甲的聲音加以掩蓋,最後日軍等看到鋪天蓋地的坦克碾壓過來,只有以“成為肉餅”的方式為天惶盡忠的份了。


嘯峰1

日本早想打蘇聯,不然也不會挑釁蘇聯,引發諾門坎之戰,可卻不自量力,被朱可夫打的懷疑人生。

蘇聯成立後,在斯大林鐵血政策下,蘇聯從落後國家發展成重工業國家。

德國一戰戰敗後,不允許生產進攻武器,德國就把生產試驗基地設在蘇聯,與蘇軍共同組建聯合作戰中心,古德里安就是在那裡把閃電戰成型的。

1929年世界金融危機,蘇聯不受影響,大力收購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特別是德國的機床設備,將蘇聯軍工生產提升了一個壋次。

日本是一戰戰勝國,是英美法的小弟,得到很多好處,海軍學英國,陸軍學法國,所以陸軍戰略思想,戰術思想,武器裝備都師從法國。

法國二戰的表現只能用打醬油來說,四十二天就戰敗投降,教出來的日本陸軍水平可想而知。

所以諾門坎之戰,肯定是一邊倒的勝利,贏得朱可失回憶錄都輕描淡寫,不以為榮。


光芒萬丈34957

軍事愛好者,冒昧答題,望諒解

個人觀點:

首先:主要原因 武器方面,日本的武器水平只相當於歐洲國家一戰水平。反觀蘇聯,機械化水平很高,武器裝備完全是碾壓日本

打個比方,日本的坦克與蘇聯的坦克,日本的最重型坦克甚至沒有蘇聯的輕型坦克強大!

其次:軍隊人數,蘇聯聯合蒙古,軍隊數量以百萬記,日本人數並不佔優

軍事戰術,蘇聯大炮坦克飛機集群攻擊,日本卻是人海衝鋒,用刺刀肉搏。很明顯,日本戰術思想落後於蘇聯紅軍。

後勤保障,蘇聯指揮官朱可夫,可以獲得相當充足的補給,然而日本資源匱乏,很難擁有強大的補給,更何況,日本人向來不注重後勤保障。

日本人風頭正勁,指揮官不能平靜地對待對手,驕傲自滿,輕敵冒進。給了蘇聯紅軍大規模殲滅的機會


冷寒羽雨

諾門坎戰役,又稱諾門罕戰役或哈拉哈河戰役,是1939年日本與蘇聯在我國東北與外蒙古交界的諾門罕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諾門罕戰役從1939年5月11日開始,到1939年9月16日結束。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而告終。大家知道,1939年的日本侵略氣焰非常囂張,侵佔了我國大片國土,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已經淪陷。當時的日本侵略勢頭正勁,可是為什麼在諾門罕打不贏蘇聯呢?主要原因有:

一、戰前日本關東軍過於輕敵,以為此時的蘇軍戰鬥力在國內的“大清洗”有中受到嚴重削弱,不堪一擊。為此,在諾門罕戰役中,日本關東軍實際投入戰場的兵力、裝備、彈藥都很有限,只有一個戰鬥力在日軍中屬三流的邊境守備師團,只有1.5萬人,士兵在戰役爆發前一個月才開始野外戰術科目訓練,武器裝備也低劣,下轄的一個炮兵聯隊只有12門被淘汰的120毫米炮,投入的彈藥也只有5個基數。反觀蘇軍準備充分,調來了戰神朱可夫任總指揮,蘇軍相比日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3比1的兵力優勢。蘇軍在戰役中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光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在整個戰役期間各種物資消耗加起來也才2000噸不到,還不到日軍的一個零頭。

二、當時日軍的主攻方向在關內戰場,並不想擴大事態。日本大本營給出的對諾門罕事件的處理意見是:局部就地解決,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日本大本營拒絕調關內部隊增強諾門罕地區,並制止了關東軍的復仇計劃。

三、諾門罕戰場都是大荒原,日軍無險可守,地形對日軍不利,而對蘇軍是有利的,大荒原的地形非常適合蘇軍裝甲部隊展開攻擊。而日軍缺乏反坦克武器,難以阻擋蘇軍裝甲部隊的推進。

四、在諾門罕戰役中,日本陸軍的戰術思想落後,還幻想著像在1905年日俄戰爭中那樣用刺刀戰勝蘇軍,結果遭到蘇軍自動武器的猛烈攻擊,屍橫遍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