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時,日本的海軍在偷襲前是否知道航母已經不在珍珠港內?

網絡白領

首先,偷襲珍珠港之前,從聯合艦隊司令部,到機動部隊航空隊,都知道美國航空母艦不在港的情況,日本海軍專門負責收集珍珠港情報的間諜吉川猛夫少尉,1940年5月就以領事館書記員7身份到了珍珠港,開始收集情報,1941年12月1日,吉川猛夫受命每天向國內拍發太平洋艦隊停泊情況變化,而聯合艦隊司令部也會將情況通報給包括機動部隊在內的各艦隊,機動部隊維持無線電靜默狀態不影響它接收聯合艦隊司令部拍發的電文。所以偷襲珍珠港之前,機動部隊就算不是對太平洋艦隊駐港艦艇情況瞭如指掌,也是瞭解的八九不離十。

吉川猛夫

我們再看美國海軍航母是不是突然奇怪得離港,當時美國海軍共有7艘航空母艦,其中約克城號,胡蜂號和突擊者號部署在大西洋艦隊,大黃蜂號剛剛服役還在諾福克基地進行基本訓練,部署在太平洋的只有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企業號三艘,其中薩拉託加號1941年4月就返回本土接受大修和改裝(加裝雷達,增加防空炮),維修和改裝工作一直持續到11月底,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當天,薩拉託加號正在進入聖迭戈基地接收一直在進行岸上訓練的航空隊,為恢復性訓練和返回珍珠港做準備,所以在1941年下半年,常駐珍珠港的航母只有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而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的行動是否有什麼異常?1941年美國海軍正在全力加強太平洋各島嶼的防禦,企業號和列剋星敦號需要輪番向各島嶼運送飛機,11月28日企業號出發前往威克島輸送VMF211分遣隊的12架F4F-3,12月5日返航的企業號距離珍珠港不到三天航程時,列剋星敦號搭在VMSB-231的18架SB2U前往中途島,到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時,企業號距離珍珠港大概一天航程,也就是說,珍珠港沒有航母的時間,只有12月5日到12月8日這三四天時間,空窗期實際上非常短,而這種做法也非常符合當時美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戰術定位,在整個30年代艦隊問題演習中,美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定位都是類似於戰列巡洋艦的次等主力艦,前衛艦隊的核心,航空母艦以單艦為核心組成特混艦隊,主要擔負打擊對方航空母艦部隊,偵察對方主力艦隊動向,掩護己方戰列艦展開隊形的任務(日本航空母艦也是作為次等主力艦的存在,只不過具體戰術任務具體有所不同,漸減戰術中日本航空母艦更多要擔負削弱對方主力艦隊實力的任務,這也是為何美國航母單艦為基本行動單元,日本航母以戰隊為基本行動單元,美國航母俯衝轟炸機數量多,日本航母魚雷轟炸機數量多的原因),所以需要隨時在珍珠港附近保持一個可以伴隨戰列艦隊出動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這也是為何列剋星敦號會在企業號即將返航的12月5日才出發前往中途島輸送飛機的原因。

偷襲珍珠港時企業號正在從威克島返航,已經接近夏威夷



企業號返航接近夏威夷時,列剋星敦號才出發赴中途島


DDG的老船塢

其實在珍珠港之前,雖然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已經利用航母上的“劍魚”艦載魚雷機,重創了塔蘭託軍港內的意大利艦隊,但當時的海軍主流依然沒有意識到航母的作用,依然認為戰列艦才是海戰的霸主,航空母艦隻不過起到輔助作用。

日本海軍當時有不少人意識到了航母取代戰列艦的必然性,比如小澤治三郎將軍,但這些人大多太年輕,這裡是相對那些老將軍說的,沒什麼影響力,而即便是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雖然曾經主管日本海軍航空兵,也支持小澤治三郎中將,但骨子裡也是大艦巨炮派,只是因為利用艦載機奇襲珍珠港成功性更大才選擇了空襲珍珠港。

在空襲珍珠港之前,日本間諜就已經混入珍珠港,實時發送珍珠港內的美軍太平洋艦隊情況,夏威夷島上大量的日裔居民也提供了掩護。聯合艦隊機動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其次才是航空母艦和重巡洋艦等,根本沒有計劃攻擊岸上油庫和維修工廠等,這也表明了當時日本海軍對後勤的輕視,沒有意識到這些設施能幫助美軍太平洋艦隊迅速恢復實力。

聯合艦隊從單冠灣出發的時候,並不知道珍珠港內的具體情況,畢竟,從北方四島到珍珠港路途遙遠,為了保證隱蔽還選擇了繞道前進,整個行程保持全程無線電靜默。就在即將發起攻擊的時候,收到情報,雖然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在珍珠港,但航母卻被命令向瓦胡島運送戰鬥機,也就是當了回運輸船。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發起攻擊,摧毀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否則,很可能會被從珍珠港起飛的美軍飛機發現行蹤,失去空襲的突然性。而對其後航空母艦在太平洋大海戰中的重要性,此時美軍和日軍的高層都沒有意識到。不同的是,美軍在慘重損失中意識到了航母已經成為海戰的主宰,而日軍還在搞戰列艦,用後來的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大將的話說:我也知道戰列艦已經過時,但天皇出行還要坐四匹馬拉的馬車,戰列艦是一個國家的臉面。


鷹眼防務觀察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艦艇為了航行不被發現需要開啟靜默狀態,這種狀態是不能對任何基體發送訊息的,但是能接收到訊息。這意味著,日本能夠在艦隊航行的過程中持續地向航艦傳遞美軍珍珠港的消息。

其二,艦隊從日本所控制海域航行到美軍珍珠港海域的時間需要十二天左右

其三,日本二戰時擁有航空母艦的數目是相當驚人的。僅在日本執行轟炸珍珠港任務的航艦隊伍裡,就有6艘航空母艦,尤其是飛龍號和蒼龍號,幾乎代表了當時世界海軍的最高水平。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目的當然是為了控制珍珠港海域,進而掌握太平洋戰爭的主權。而遠航戰爭的決勝關鍵,就是航空母艦的層次和水平——所以日本進攻珍珠港的主要轟炸對象,就是美軍停留在珍珠港裡面的航空母艦。

有人的觀點是,美軍早就探聽到了日本將要偷襲珍珠港的消息,並及時撤離了航母,給日本來個空城計,留下個空殼子般的珍珠港讓日本轟炸,以獲得加入太平洋戰爭的正義之機。這種陰謀論也被人反駁,稱當時美軍大獎麥克阿瑟都認為日本偷襲美軍是毫無可能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菲律賓呂宋港。

那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如果美軍在日本艦隊駛離日本港口時便得到消息,在艦隊航行的過程中及時地把航母轉移了,那問題在於,珍珠港裡面停泊的可不止是航母,還有數量巨大的作戰艦艇,以及更為驚人的基礎設施。這些東西更有時間撤離,美軍為何不撤?

另外,日本艦隊在航行中能獲取美軍情報,我們假設它知曉了美軍航母撤離,為什麼不能在進入美軍海域之前掉頭離開放棄這次任務?如果單純為了保持住日本艦隊的戰鬥力,是不是在附近海域搜索航母並進行圍剿包抄會更加有效?當然如果日軍對美軍的情報一無所知,那就必須是無條件進攻絕不退讓。

同時,有一個令人玩味的情況是,珍珠港被轟炸了,但裡面用於美軍航母的航油庫卻被極其有限地破壞,依舊能正常使用,日本明知自己只是破壞港口而非佔領,為何把這一相當重要的基礎設施保留下來?是沒有找到嗎?還是有更深的意味,給美國的補給留了一條後路?

但確實,偷襲珍珠港重創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如果日本海上打擊能力再強一些,說不定能把太平洋逼入絕境。


協虎戰爭史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這次襲擊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炸沉了4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偷襲勝利的消息出傳到日本,舉國沸騰,而作為偷襲珍珠港的總策劃,山本五十六卻也有一點遺憾,這點遺憾為日本海軍最後的失敗買下了伏筆。

日本方面偷襲珍珠港的首要目標 ,就是要擊毀港內美軍的航空母艦 。而偷襲前一天 ,日本海軍突然收到消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企業”號和“列剋星敦” 號不在港內。12月5日,列剋星敦號從珍珠港出發,被派去中途島運送飛機,從而躲過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

企業號的“逃脫”更具有戲劇性。1941年的11月28日,企業號被派往威克島輸送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和他們的飛機,12月2日,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駕機升空,飛向威克島,而企業號則掉頭返回珍珠港。而這時,日本海軍的6艘航空母艦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向珍珠港內發動空隙。本來,企業號也逃不過被“轟炸”的厄運,而且是日本空軍轟炸的主要目標。然而,糟糕的天氣讓企業號放慢了步伐,沒法在12月7日前回到珍珠港,這次延誤使她避開了日本海軍的轟炸,也避免了她落得和珍珠港內一眾戰艦相同的下場。

兩艘航空母艦沒見著,這讓擬定作戰計劃的參謀們大失所望,他們認為, 與其擊沉 8 艘戰列艦, 不如擊沉兩艘航空母艦 。這兩艘航空母艦不在,偷襲珍珠港的價值已經減半。
但是 ,來都來了,不能不打吧!12月7日,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仍然決定按照原計劃實施攻擊 。最後 ,這次偷襲雖然取得了輝煌戰果, 但山本五十六仍對未能把美軍航母擊沉 在珍珠港內深感遺憾 。因為這無異於“放虎歸山” ,他擔憂美軍航母會還以顏色 ,並擔憂艦載機有可能會對日本本土進行突襲 。

生猛歷史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雖然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但是也敲響了日本法西斯走向滅亡的喪鐘。而且巧合的是,偷襲珍珠港事件爆發的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屬的3艘航空母艦居然統統不在港內,從而躲過這場劫難。那麼到底是日本的情報不準確,漏掉了美國航母的信息呢?還是美國事先知道日本的計劃,臨時讓航母出港躲避呢?人們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美國為偷襲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修建的紀念館

首先,不能說是日本的情報有問題,在發起偷襲行動之前,日本間諜就已經混入了珍珠港,實時發送港內美軍太平洋艦隊的部署情況,夏威夷島上的日裔居民也提供了幫助和掩護,美國航母是否在港,日本方面應該非常清楚。然而當時被公認的海軍頭號主力戰艦,不是航母而是戰列艦。航母被看作是二線艦艇,甚至是輔助艦艇。因此日本聯合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航母並不是攻擊的首要目標,絕不會因為航母不在港就改變行動計劃。事實上日軍發動襲擊的時候,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8艘戰列艦全部在港,日本的偷襲目的應該算是基本達成。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損失慘重

其次,美國也不是故意把航母撤走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母,“薩拉託加”號正在本土船廠進行大修,“列克星頓”號和“企業”號也在幾天前被派出去運送飛機,只是因為在海上遭遇了風暴,返回珍珠港的行程被延誤了,在偷襲結束後才回到珍珠港。而且這些行動都是早就計劃好的例行任務,並不是臨時起意特別安排的。實際上當時美日雙方都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航母對於海戰的絕對主導作用,所以我們不能以事後諸葛亮的方式來臆斷當時人們的想法和決策。

“企業”號航母因為風暴延誤行程,幸運躲過一劫


利刃軍事

知道,而且很清楚美國航母根本不在珍珠港裡。難道日本zz了?非要打?

1.這也是首要原因,當時日本還停留在大艦巨炮的思想中,他的最終目標壓根就不是航母,是戰列艦!他認為摧毀了美國戰列艦就能挫敗美國在太平洋的全部實力,至少能保證日本2-3年在海上隨心所欲!

2.日本很清楚美國海軍的實力和美國的工業實力,如果此時不發動戰爭先下手為強,那麼以後更不可能有機會。

3.美國航母在空襲前出港非常突然,這令日本很意外,但是日本艦隊已經抵近珍珠港,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我們一條一條分析:

1.日本還停留在大艦巨炮思想中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大和”和“武藏”最能說明問題,以現在的眼光看,建造這兩艘戰列艦是很大的錯誤。有人會說,日本在二戰期間沒有建造過戰列艦,怎麼日本就還停留在大艦巨炮思想?實際上,日本不是不想建,而是根本力不從心。建造大和號已經是傾全國之力,為了保證其他造艦計劃,不可能再抽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大和雖然實際建造2艘,但是還有計劃中的信濃和111艦。而日本更是計劃過510mm口徑艦炮,最終因為遠超出製造水平而放棄。另外,日本始終有一種數量不夠質量來補的想法,最終傾盡全力建造了大和,企圖用大和對抗美國海軍。等到日本發現航母已經是艦隊核心的時候已經晚了,以日本的工業實力即便抓緊建造改造航母也不可能翻盤了。而中途島海戰,日本一直在找機會尋求與美國海軍炮戰的機會也能看出這一點。

事實上,當時不僅日本,

其實美國也有大艦巨炮的思想,只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突然醒悟,抓住了機會而已。

2.日本很清楚美國的工業實力

事實上,在開戰前,日本海軍那麼努力發展的實力也只是美國的70%。我們對比一下美日戰前戰列艦實力:日本在二戰前12艘戰列艦,拋掉正在試航的大和武藏,實際能參戰的只有2艘長門級(8門410)、4艘扶桑/伊勢級(12門356)、金剛級4艘(8門356)。而當時美國僅在珍珠港就有科羅拉多2艘(8門406)、田納西2艘(12門356)、賓夕法尼亞2艘(12門356)、內達華2艘(10門356)。結果很明顯,日本的火力只能與在珍珠港內的戰列艦勉強相當。另外,美國大西洋艦隊還有新墨西哥3艘(12門356)、紐約2艘(10門356)、南卡羅萊納2艘(8門305)。一旦大西洋艦隊增援,那麼日本戰列艦編隊必敗。

而美國1941年就有13艘埃塞克斯及航空母艦建造計劃,在建的有4艘南達科他級(9門406),還有6艘依阿華級準備開建(9門406),5艘蒙大拿級準備報項目。

如此很明顯,日本心裡很清楚,一旦美國完成造艦計劃,那麼日本只有死路一條,不如早下手為強。

3.美國航母突然出港。

眾所周知,美國的航母在偷襲前突然出港,這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的,而日本艦隊此時已經抵近珍珠港,已經是開了弓的箭,只能發出去。即便不攻擊,很有可能被美軍的巡邏隊發現,而在情報上,日本更是不知道美國是否已經得知了日本的作戰計劃。

至於美國航母為什麼出港,這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巧合,可能是美國事先安排好的,恐怕只有羅斯福總統自己知道了。

總之,從戰術上空襲珍珠港確實很漂亮,但是從戰略上,日本這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美國也借珍珠港事件徹底把怨氣全撒出來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日本聯合艦隊的特混編隊從本土出發,攻擊珍珠港時,顯然美軍航母是在珍珠港裡的。但是橫渡太平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時美軍航母已經離開了珍珠港。

南雲忠一

這時已經不可能取消偷襲行動。因為一旦攻擊的突然性消失,那麼遠離本土的日本特混編隊,很可能反而會被美軍在自己的地盤裡包圍、消滅。

這樣的話,日本的作戰體系就會立刻徹底崩潰。

日本艦艇在靜默時不能發送無線電通信,但可以接收,因此瞭解珍珠港情況不是多大問題。

綜合這些考慮,哪怕在接近珍珠港時瞭解到美軍航母已經離開,也必須堅決實施攻擊,能打掉美軍多少戰鬥力是多少。

確實有日本軍官向山本五十六等指揮官提出,立刻搜索珍珠港周邊海域,希望找到美軍航母。但是指揮官們有自己的考慮,珍珠港偷襲已經獲得了主要目的上的的勝利,雖然不太完美,但美軍對特混編隊的威脅不斷增大,這時候在勝利的基礎上保全日本聯合艦隊的戰鬥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偷襲和撤退的決定都是合理的,只是假如日軍艦艇戰鬥力更高的話,也許可以實現第三波打擊,令美軍太平洋艦隊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復甦。


加特林

美國首先截獲相關的情報;但是礙於美國國內不相信日本將美國捲入戰爭並且也無心參與全面戰爭,所以將此情報消極對待。






綜上所述,在戰爭期間和現在,美國一直有一個論調,就是當年美國已經提前知道了日本要偷襲珍珠港,沒有做過多的防備就是要以這個為藉口徵得國內大多數人支持對日宣戰,也可以說是找一個對日宣戰的藉口。自己看一下美軍在珍珠港的損失就知道了,他們的航母戰鬥編隊完全沒有大的傷亡,雖然戰事慘烈,但是完全沒有對美軍的太平洋艦隊主力造成太大的損失。





日本從本島出發管不管航母在與不在,而沒有像現代看重航母在綜合戰力的作用,那個時候是戰列艦當家,你不能用後世的觀點看當時的問題。美軍4艘戰列艦被擊沉,要知道當時日軍第一波攻擊主要攻擊戰列艦。美軍有四艘戰列艦“亞利桑那”號、“加利福尼亞”號、“西弗吉尼亞”號和“俄克拉荷馬”號以及一艘佈雷艦“奧格拉拉”號,一艘靶艦“猶他”號沉沒。





一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重創,三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五艘輔助艦輕傷。飛機被毀260架,傷63架。人員死亡2334人,失蹤916人,傷1341人。

之後美軍反擊轟炸日本東京不得不在遠離日本本土的情況下起飛飛機進行攻擊,這些飛機的飛行員不少在返回中國途中被日軍俘虜。

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猶豫不定的美國綁上了盟軍的戰車,美國加大馬力生產軍備,不再賣軍火賺錢,從而分散了日本的軍力。



緩解了蘇聯的壓力,當時日本有進攻蘇聯跟德國會師的想法。美國加大了對盟國軍備支援,在歐洲直接上戰場,削弱了德國。美國對德日意宣戰(參加二戰),也堅定了丘吉爾,蔣的決心。加強了同盟國的實力,也從客觀上推動同盟國在二戰的勝利。

CC婭茜

從戰後編纂的《大東亜戦爭全史草案 第2編 開戦時の政戦略/第7章 布哇作戦-真珠灣攻撃》資料來看,在對珍珠港發起攻擊前1日,日本方面其實對當天港內的美軍在泊艦艇已經非常掌握了。


當天港內情況彙報電文如下(PS徹底的無線電靜默也是段子):

1、12月6日在泊艦艇,戰艦9,輕巡3,水上機母艦3,驅逐艦17,入渠中輕巡4、驅逐艦3,航母與重巡全部出港。


2、敵艦隊目前沒有異樣情況,瓦胡島沒有展開燈火管制。


當天的實際情況確實是珍珠港內美國海軍航母和部分重巡已經出港。實際情況是:港內戰艦8、輕巡6、驅逐艦29、潛艇5、炮艦1、其餘艦艇相加合集94艘。


從這段史料上看在珍珠港攻擊開始前,日本海軍是明確的知道,美國海軍的航母已經出港了。因此在空襲開始之後,已經機動部隊返回階段,這批“失蹤”的美國海軍航母一直是讓日本人非常擔心的存在。

比如說,在當時第一航空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的回憶錄《連合艦隊參謀長の回想》裡面,草鹿就說過——(儘管)敵方航母的動向不明,還是放棄了在周邊偵查的想法,全力攻擊珍珠港。

而在攻擊完成後,第一航空艦隊由於擔心遭遇美國海軍航母部隊的跟蹤並遭到攻擊,才真正進入了徹底無線電靜默狀態,在高度警戒下高速向西撤退。


五道口軍研

房兵在有一期軍情解碼中有過一個說法:美國當然知道日本的偷襲,只不過沒有想到損失是如此之大。有點演砸了的感覺。這裡就是很多評論沒有提到的,三菱公司改裝的那40枚淺水魚雷。美國人知道日本的炸彈水平,以戰列艦305到410厚的表面滲碳裝甲,完全扛得住日本炸彈。珍珠港平均水深不到13米,使用航空魚雷要求的水深不能低於25米。美國人認為不可能遭到魚雷攻擊,這是美國最大的誤算。三菱公司最後改裝完成40枚淺水魚雷,加裝木質平衡尾翼,對水深要求降低很多。在11月26號,聯合艦隊到單冠灣集結前還沒有完成,赤城號航母拉上三菱的工人技術人員和設備,在海上最終完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