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

帝舜

舜(shùn,約公元前2277- 約公元前2178),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建立虞國,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

人物生平

舜: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後建都於蒲阪(今山西永濟),為五帝之一,為華夏賢王之一。《元和姓纂》載:“姚,虞帝生於姚墟,子孫以姚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以為姓。”

北宋景佑年間刊本:邵思著《姓解》記載:”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虞舜生於姚,故因生地為姓,後世有以姚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舜後胡公媯滿封於陳,裔孫敬仲仕齊為田氏,其後居魯,至田豐,王莽封為代眭侯,以奉舜後,子恢避莽亂,過江徙居吳郡,改姓為媯。五代孫敷,復改姓姚,居吳興武康。

“《古今姓氏書辯證》和《通志•氏族略》記載:"虞有兩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故姚恢改姓為媯, 而媯皓又改姓為姚,知姚與媯可通.......。 中華典籍《尚書》雲:“德自舜明。”《史記•五帝本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這裡說的舜和虞帝,史稱虞舜,又稱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是上古五帝之一。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尚書•堯典》記,舜 “堯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 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內涵十分豐富。傳其稱號為有虞氏,姓媯氏姚,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

他是帝顓頊的六世孫(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 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

舜生於姚墟,辛勤耕稼於歷山,(一說今鄄城歷山,一說今濟南千佛山)漁獵於雷澤(今屬山東菏澤),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製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浚縣)、負夏(今山東兗州)一帶經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大。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他在歷山耕田,當地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當時部落聯盟領袖帝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四嶽一致推舉舜,於是,堯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於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

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尚書•堯典》記,舜 “堯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舜在當帝之前,四嶽(四方部族首領)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另見舜文化、虞舜文化。

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後世子孫便以居地為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東漢在中央政府任尚書的媯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堯把帝位禪讓給舜,二十八年後去世。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舜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完成的盛業。傳說他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

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傳去世於南巡途中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寧遠縣)。虞舜不是傳說人物。

“從夏開始,夏朝的世系非常清楚,十七個王。”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科學家專家組認為“夏是最早的王朝,但中國文明的起源遠在其前。”禹與舜不可分割。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當一些人還捧著顧頡剛先生“考證”的“大蟲”來質疑我國上古文明史時,豈知,在堯舜禹之前的2000-3000年,我國已經有了仰韶文化較大規模的城(如鄭州的西山古城)。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這段時期裡面(“這一段用歷史傳說來說大約就是堯舜那個時代”),古城已經很多。

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古城林立;一些陶器、玉器上的符號“如果說和文字沒有關係,恐怕就不好講了”;中國也出現了禮儀性的大墓;出現了含鋅的銅基合金和含鉛的銅基合金,也就是出現了黃銅器和青銅器。“到夏代的時候,青銅器就普遍使用了。”上述四項,就是世界公認的“文明”的標誌。

(1)名字

雙瞳說:舜兩眼都是雙瞳仁,故名重華。《尚書緯•帝命驗》記“姚氏縱華感樞。”鄭玄注:“舜母感樞星之精而生舜重華。”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

(2)家境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五帝時的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漁,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而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由於舜的德行不斷感染他周圍的人,於是凡是舜工作的地方都會很快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富庶且人民風氣很好的地方。

(3)聞名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徵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4)重用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

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

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鍊。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

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5)接位疑雲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立舜為繼承人,《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由於堯帝年老,故而德雖為天子,但是已經開始慢慢過渡放權,將權力逐步過渡於舜。也即舜攝政此指部落聯盟首領之政的事情。經過多年的權利過渡,以及政治磨練,舜漸漸獲得實權,篡奪了堯的天子之位。

《竹書》雲: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汲冢竹書》雲: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汲冢書》雲:舜放堯於平陽。

《竹書》雲: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汲冢紀年》雲: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竹書》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汲冢紀年》雲:后稷放帝子丹朱。

舜執政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繫,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假意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

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裡,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

(6)政績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大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后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擔任“納言”,負責發佈命令,收集意見。

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

當比之時,“四海之內鹹戴大禹之功”,“天下明德皆自大禹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舜在年老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不得已確定了威望最高的大禹為繼任者,並由大禹來攝行政事。據說舜在堯死之後,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

(7)孝悌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09」——帝舜​《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