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動漫產業 “虛火”太旺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行業,動漫產業在國際上一直方興未艾——在英國,已經成為支柱產業;在日本,是第二產業;在韓國,每年所創造的價值比韓國知名公司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總和還多。近年,動漫產業在我國也成長迅速,高度集成了文化、科技、市場的力量。我國目前有3.67億的未成年人,都是動漫產業的潛在消費群體,專家估計,中國動漫市場未來3年至5年內將有1000億元的價值空間,正吸引和刺激著動漫企業不斷 “前赴後繼”。

  看上去,中國動漫產業這把 “火”好像越燒越旺,但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中國動漫產業表面興旺,但都是 ‘虛火’。”業內專家說,有的公司製作的動漫作品雖然很賣座,但卻賺不到錢,企業的運轉經費仍然主要依靠為國外企業加工動漫、製作廣告短片等業務。

  目前,我國在工商局登記的動漫公司有8741家,專家估計加上不在冊的公司,早超過了上萬家,是被譽為 “動漫王國”的日本10倍之多。 “但大部分企業虧損、有的還過早夭折。”中國動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李中秋在接受採訪時說,還有我國每年的動畫節大大小小有56個,每年耗費的經費達數億元,但是影響不大、質量不高。

  動漫專業的高校就業率似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目前國內有700多所學校開設動畫專業,在校學生超過50萬,而另一方面,現在全世界範圍內,正在從事動畫片製作的人也不過12萬。

  讓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卻屈指可數。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 19個來自海外,本土動漫形象只有一個 “孫悟空”。新浪網的一份網絡調查表明, 1100位網民以10年為一個年齡段,在不同年齡段人群最喜歡的動漫形象中,無一來自中國。

 “產品”要過硬, “包裝”要華麗

  日本的 《鐵臂阿童木》是受到中國的《大鬧天宮》啟發後誕生的;美國借鑑中國的功夫和熊貓,創作出 《功夫熊貓》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動漫作品。但是,我們的動漫人將自己的傳統故事和現代科技融合後,並沒有產生如日本、美國那樣的合力,激發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陸蓉之指出,動漫美學是未來動漫創作的發展方向。可能在其他動漫創作的階段,中國的創作力量是落後於美國和日本的,但是可以抓住動漫美學這個新的創作源泉。

 形成商業模式關鍵要打破壟斷

  動漫產業缺的不僅僅是文化,專家認為,商業模式拓展方向不明確是產業虛熱的另一個原因。業內人士都知道,動漫作品必須通過衍生產品的開發才能盈利。以美國動畫片 《獅子王》為例,前期投資約4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約7億美元,其衍生產品的收入高達20億美元。

  但中國的動漫企業,無論是動畫、漫畫還是遊戲產業目前都基本停留在獨立作戰的水平上,幾乎沒有跨三項平臺運作的規模型企業,能兼顧電視、電影、出版、衍生品等全方位的運作更是鮮見。

  再加上盜版也大大削弱產品動漫本身的商業價值。中國動漫企業先創造出動漫作品,等到作品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後,再出版圖書等衍生產品。可是這個時候,盜版已經鋪天蓋地。喜羊羊正版產品跟盜版產品的比例竟然為1比10;奧飛動漫也有類似的困擾,即使成立了專門的法務部,花費100萬元進行維權,動漫企業所依賴的衍生品收入仍被龐大的盜版網絡 “利益分享”。

  中國動漫企業應該早日形成自己的獨特商業模式。目前有兩個模式可供中國企業學習參考:一種是美國模式,即先有動漫書籍出版,然後帶動動漫電影和電視劇發行,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後再開始衍生品的開發。如美國的奇蹟漫畫公司,人們熟知的蜘蛛俠、綠巨人、 X-戰警等動漫形象都是該公司設計的,去年9月被迪斯尼公司以40億美元收購。另外一種是日本模式,玩具廠商主導動漫形象,即先有玩具,再拍攝電影、電視等作品,如變形金剛、奧特曼等,作品一經投入市場,院線、 DVD、圖書、下游產品齊上陣,圍繞一部作品展開營銷。

  “中國動漫產業中各個鏈條還遠遠沒有達到 ‘打通’的境界。中國許多資源還具有壟斷性,地方之間的競爭也不充分,這個過程也需要主管行業打破行業壟斷。”專家說。

國產動畫歷經數十年,政策扶持、平臺崛起、資本注入,推動國產動畫發展。在產能不足、產業鏈尚未成熟、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國產動畫機會與挑戰並存。

本報告將深入分析中國動畫(K12+)行業的發展歷程、產業鏈分析、代表性作品、商業模式及未來趨勢。希望本次報告為市場各方提供借鑑和參考。

報告主要內容:

1、政策扶持、網絡視頻平臺崛起、大量資本注入,助推國產動畫行業發展;

2、動畫人才稀缺,有代表性作品的動畫製作企業數量有限,動畫產能不足;

3、國產動畫產量不斷提升,影響力提高,2017年國產動畫用戶規模達1.37億人;

4、從模仿到創新,國產動畫將走出本土化特色的道路。

一、發展背景

中國動畫行業歷經數十年,現階段處於成長期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政策扶持、平臺崛起、資本注入,助推動畫行業發展

中國動畫行業發展至今,先後經歷三輪的促進因素,首先,早期的政策扶持,提高動畫產量;其次,互聯網視頻網站崛起,覆蓋廣泛的用戶群體,為動畫內容提供新的發行渠道和廣闊的創作空間;第三,資本的進入,為動畫行業解決了生存問題,加速中國動畫行業的發展。

二、產業鏈分析

動畫作為IP的放大器,作品衍生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以此促進動畫和其他文化產業的合作。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動畫作品創作週期長、成本高

動畫作品,全是一幀一幀畫出來的,工作量大且繁瑣,創作過程極其需要匠心。

巨大的工作量,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長週期的創作,帶來的是高成本的投入。製作越精細的作品,成本越高。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技術都是為了動畫藝術服務,無優劣之分

2D動畫和3D動畫是主流的動畫技術,在製作流程、國內人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動畫行業發展至今,技術日益更新迭代,一部作品中融合了2D和3D技術的現象比比皆是。2D和3D都是服務於動畫作品,無優劣之分。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IP改編的動畫作品,自由度受限,但原著粉絲的積累有助於動畫作品的推廣。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數據分析日本和中國動漫產業 我國動漫路在何方

作為“動漫王國”,日本憑藉動畫和漫畫實現了商業利潤和文化輸出的雙贏;我國早期動畫憑藉《大鬧天宮》等作品享譽世界,目前動畫產量為世界第一。但看似蓬勃發展的背後,兩者都正深陷困局之中。

日本動畫《你的名字》近日熱映,票房位居日本本土電影史第二位,似乎正在為陷入低谷的日本動畫行業挽回頹勢;而反觀我國,動漫業又有怎樣的前景?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與動畫產業規模增長相伴的,卻是行業唱衰之聲。“《EVA》之父”庵野秀明曾在2015年表示,“現在的(日本)動畫製作系統已經處於過勞狀態,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別說支撐20年,我覺得也就5年時間了。”這並非聳人聽聞,也不是一家之言。

動畫公司的不樂觀態度並非杞人憂天。目前,日本動畫的傳統制作模式面臨著高額的製作成本、人工成本和總製作分鐘限制。但轉向數字化製作,則意味著高額的前期投資。海外市場雖是充滿潛力的金礦,但受到國家關係、盜版、審批的影響並不穩定。總體而言,全新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

現實很骨感:日本動畫師生活現狀

日本動畫師平均每天工作11小時,每月工作時長超過260小時,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100個小時。與之對應的,反而是年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約8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8萬元)。對動畫新人而言,進入動畫行業究竟是夢想的啟程還是噩夢的開始,難以評判。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優劣並存的成熟產業鏈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1941年,萬氏兄弟執導的《鐵扇公主》享譽世界,“漫畫之神”手冢治虫也正是在看了這部動畫後,棄醫學畫,引領了日本第一次動畫高潮。此後,木偶動畫、水墨動畫、剪紙動畫也在我國紛紛發展起來。但近幾年,國內動畫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為主要代表作品,雖市場反響不錯,但因內涵不足,已漸顯現頹勢,很難擔當起國產動畫崛起的重任。2015年,一部《大聖歸來》曾讓國內觀眾熱血沸騰,但大聖之後,是否還有大聖?

政府補貼:劣幣驅逐良幣?

優秀的動畫產品,不可能僅僅依靠一個或幾個人的熱情付出,尤其是動畫產業尚不成熟時,更需要國家的支持和培養。但目前,我國政府對於動畫的大力補貼與保護,反倒被一些質量不高的企業鑽了空子。

目前,動畫按照分鐘數目進行補貼,根據登錄電視平臺(中央或者地方)、技術(二維或三維)、獲獎情況的不同,額度在每分鐘1000到4000元不等。一些企業將成本壓縮至每分鐘500元左右,低價甚至交納費用給電視臺,通過賺取政府補貼盈利。這一模式的直接體現是:動畫片動輒上百集、電視臺午夜播出動畫片、動畫片一經播出便銷聲匿跡。

動畫製作分鐘數是反映動畫產業境況的重要指標。我國是動畫時長產量最高的國家。日本曾因原有製作模式難以突破12萬分鍾而產生了“2016年危機”,轉而發展數字化以謀求出路。除了動畫時長,在技術上,我們同樣世界領先,目前橫亙在我國動畫產業面前的最大難題,在於劇情和內容的提升。

預期受眾:少兒還是全年齡?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2015年,我國共有41部國產動畫片上映,其中僅3部的票房過億。雖然《大聖歸來》9.56億的票房令人振奮,但對大部分國產動畫而言,1億元都是難以超越的天花板。高票房實現困難之時,為了增加利潤,低成本成為出路。與其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資金賭一個高票房,更多動畫公司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方式——針對低幼年齡段,推出2000萬左右成本的電影,換回7000萬至8000萬的票房。

兩種類型並無優劣之分,兒童和成人都需要動畫,但孩子並不是更容易討好的觀眾。想像力、故事和價值觀才是動畫取勝的關鍵。

國漫崛起,正在到來

我國的動畫產業或許尚未抵達最好的時代,但國漫最好的階段正在逐漸到來。全年齡動畫所吸引的成年人消費、二次元群體的壯大、生產製作宣傳營銷等產業鏈的完善、眾籌等多種融資模式的發展等都為國漫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中國目前動漫產業熱背後的冷思考——中國動畫:熊和羊的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