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印象画派”,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有谁,代表作品有哪些?

亚历山大2034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印象派是欧洲绘画创新下的产物,19世纪中后期,欧洲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思潮——印象派,顾名思义,就是捕捉自然物象留给观察者的瞬间印象,并通过夸张、绚丽的色彩,豪放的笔触,把这些印象表现出来,注重画面对观者的视觉冲击力。

印象派是一个庞大的艺术思潮,影响极广,大约从19世纪70年代先从绘画上开始,紧接着,进入文学领域,在文学上,它被称作“印象主义”,然后,又影响到音乐、摄影、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

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派的起源,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莫奈是一位嗜画如命的画家,不论干什么,都拿着画夹和笔,随时准备着画画。1872年的某天早晨,莫奈在法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位于塞纳河口的勒·阿弗尔港散步,来到港口,看到照样照在港口的水面上,色泽瑰丽,如梦如幻。

莫奈被这个场景强烈震撼,于是,他赶紧取下画夹和笔,迅速画起来,他要把这一瞬间的美丽景象留存下来。因为随着朝阳的不断高升,这个美丽景象越来越暗淡,因此,时间不允许他用细腻笔法来画,他只有用简练甚至粗糙的笔法把自己瞬间感觉和印象描绘出来。并给起了名字《日出·印象》。

德加《盆浴》

作品完成后,虽然起了争议,但由于运用了完全不同于当时写实主义,新古典主义的画法,反而成全了他,经过人们的议论和传播,人们干脆就把这种画法叫作“印象派”,自此,印象派正式成立。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很多,主要有莫奈、马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科罗、莫里索、巴齐约、德加等人,以及后印象派的塞尚、高更和梵高。

代表作品除过莫奈的《日出·印象》外,马奈的《草地上的晚餐》和《吹笛少年》,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以及后来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等作品,都是印象派作品中的佼佼者。

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

总体来说,捕捉主观感觉,依靠光学原理,调和色彩与光影的关系,准确把握光和色的瞬间变化,画家将一瞬间里对于光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具象化处理画在画布上,并寻求光和色之间的平衡关系,呈现出色彩美,光感美和视觉美,是印象派的艺术目的。

而在造型和笔法上,不是那么地细腻,着重追求精神、思想层面的表达。


鸿鹄迎罡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它的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主要集中地在法国,并且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代表人物: 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他们也就成了印象派代表人物!



他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印象派诞生的背景是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 “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印象派的胜利 1863年,学院派画家拒绝在叫做“沙龙”的官方展览会上展出马奈的作品。他们跟着就进行煽动,怂恿当局在叫作“落选者沙龙”[Salon of the Rejected]的特别展览会上展出所有遭到评判团摈弃的作品。



公众到那个展览会去,主要是为了嘲笑那些不肯服从上级裁决的、误入歧途的可怜新手。过了一段时间,公众才知道要想欣赏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就必须后退几码,去领略特殊的突然色块各得其所、在我们眼前活跃起来的奇迹。创造出这一奇迹,把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就是印象主义者的真正目标。



这些艺术家感觉自己有了新的自由和新的能力,他们赏心乐事,这也大大地补偿了他们所遭受的嘲弄和敌视。整个世界骤然间都给画家笔下提供合适的题材了。色调的美丽组合,色彩和形状的有趣排序,阳光和色影的悦人而鲜艳的搭配,不论他在哪里有所发现,都能安下画架尽力把他的印象摹绘到画布上。传统的绘画定律统统被抛到一边。



那些青年造反者中有一些人,明显的是莫奈和雷诺阿,至少有幸活到享受这一胜利果实的时候,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受到人们尊敬。他们亲眼看到他们的作品进入公家的藏画室,成为令人垂涎的富户藏珍。



总之,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印象主义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派创作手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他们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从艺术观点上讲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草垛》莫奈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飞牛影视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这一名称源于1874年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

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

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

莫奈。

《花园中的女人》

《睡莲》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

梵高

《向日葵》

《星空》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红磨坊街的露天舞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